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690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27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4页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4页
亲,该文档总共1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docx

昆交投城市快速路2标施组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9

1.1.编制说明9

1.1.1.编制依据9

1.1.2.编制范围9

1.1.3.编制原则9

1.1.4.编制理念10

1.1.5.编制目的10

1.2.工程概况10

1.2.1.工程简介10

1.2.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1

1.2.2.1.工程地质11

1.2.2.2.水文地质11

1.2.3.交通状况12

第二章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保证措施13

2.1.工程难点、重点13

2.2.工程重难点保证措施13

第三章总体施工组织及管理14

3.1.施工管理目标14

3.1.1.总体目标14

3.1.2.质量目标14

3.1.3.工期目标14

3.1.4.安全、文明施工目标14

3.1.5.环境保护目标14

3.1.6.成本控制目标14

3.2.组织与管理15

3.2.1.组织机构15

3.2.1.1.项目组织构成15

3.2.1.2.施工队伍配备16

3.2.2.职能划分16

3.3.临时设施规划及施工总平面布置20

3.3.1.临时设施布置原则20

3.3.2.施工供电、用水21

3.3.2.1.施工供电21

3.3.2.2.施工用水21

3.3.3.临时道路21

3.3.4.辅助生产设施安排21

3.3.4.1.钢筋、钢构件加工厂21

3.3.4.2.工地试验室21

3.3.5.办公、生活设施安排22

3.3.6.施工通讯22

3.3.7.卫生、医疗及消防设施22

3.3.7.1.卫生医疗设施22

3.3.7.2.消防设施22

3.4.临时设施工程数量表22

3.5.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3

第四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工艺24

4.1.路面工程24

4.1.1.级配碎石底基层24

4.1.2.水稳碎石层基层24

4.1.3.沥青混凝土面层27

4.1.3.1.试铺27

4.1.3.2.混合料的拌和27

4.1.3.3.混合料的运输28

4.1.3.4.混合料的摊铺28

4.1.3.5.混合料的压实29

4.1.3.6.接缝的处理30

4.1.4.水泥混凝土路面31

4.1.4.1.施工准备31

4.1.4.2.水泥混凝土拌制31

4.1.4.3.模板31

4.1.4.4.横缝与纵缝32

4.1.4.5.钢筋加工与安装32

4.1.4.6.水泥混凝土摊铺32

4.1.4.7.振捣33

4.1.4.8.抹面成活与拉毛33

4.1.4.9.养护34

4.1.4.10.拆模34

4.1.4.11.填缝34

4.2.人行道地砖铺设35

4.2.1.测量放样35

4.2.2.地砖铺设35

4.3.桥梁36

4.3.1.桩基36

4.3.1.1.桩基施工前需采取的专项措施36

4.3.1.2.桩基筑岛施工37

4.3.1.3.钢护筒的制作及埋设37

4.3.1.4.泥浆的制作38

4.3.1.5.钻机就位38

4.3.1.6.钻进作业38

4.3.1.7.检测及清孔39

4.3.1.8.泥浆排放39

4.3.1.9.钢筋笼制作和吊装就位39

4.3.1.10.二次清孔工艺40

4.3.1.11.灌注混凝土41

4.3.1.12.清理桩头42

4.3.2.承台施工方法及工艺42

4.3.2.1.承台基坑开挖前止水围堰43

4.3.2.2.施工工艺43

4.3.2.3.施工方法、工艺说明44

4.3.2.4.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工艺46

4.3.3.桥梁墩台施工方法及工艺47

4.3.3.1.桥墩施工47

4.3.3.2.桥台施工51

4.3.4.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现浇施工51

4.3.4.1.施工工艺51

4.3.4.2.箱梁支架设计52

4.3.4.3.钢管柱施工53

4.3.4.4.贝雷梁搭设53

4.3.4.5.支架预压53

4.3.4.6.支座安装54

4.3.4.7.模板制做及安装54

4.3.4.8.钢筋、混凝土施工54

4.3.4.9.预埋件55

4.3.4.10.预应力施工55

4.3.4.11.施工预拱度56

4.3.4.12.落架、拆模与预留天窗封顶56

4.3.4.13.防撞护栏57

4.3.4.14.桥面铺装57

4.3.4.15.伸缩缝施工57

第五章施工测量、监测方案58

5.1.施工测量的技术措施58

5.1.1.控制网的控制和测58

5.1.2.下部结构的测量58

5.1.3.上部结构箱梁施工的测量59

5.1.4.桥面铺装、栏杆、中央分隔带的测设59

5.2.标高测设的技术措施59

5.3.沉降观测的技术措施59

5.3.1.点位布设60

5.3.2.埋设方法60

5.3.3.测量仪器60

5.3.4.测量方法60

5.4.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61

第六章施工总进度计划62

6.1.计划开竣工日期62

6.2.总体施工计划62

6.3.关键线路62

6.4.总体进度横道图及网络计划图62

第七章施工供水、供电需求计划63

7.1.施工用水计划63

7.2.供电需求计划63

第八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64

8.1.拟投入本工程主要机械设备64

8.2.拟投入本工程主要测量仪器64

8.3.拟投入本工程主要试验检测设备65

第九章施工劳动力与设备配备方案66

9.1.劳动力投入计划66

9.1.1.劳动力的配置原则66

9.1.2.劳动力来源及配备计划66

9.1.2.1.主要管理人员的配置66

9.1.2.2.施工劳动力配置66

9.1.2.3.工种配置66

9.1.2.4.施工劳动力人数计划67

9.1.3.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办法67

9.1.3.1.管理机构67

9.1.3.2.组织管理制度67

9.1.3.3.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方法68

9.2.机械设备投入及进场计划70

9.2.1.机械设备配备原则70

9.2.2.机械设备进场计划70

9.2.3.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办法70

8.1.1.1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依据71

9.2.3.1.管理机构及职责71

9.2.3.2.设备的验收备案71

9.2.3.3.安全操作培训71

9.2.3.4.设备的使用管理72

第十章主要材料供货及进场计划73

10.1.主要材料采购管理制度73

10.2.材料及半成品进场计划73

第十一章接口界面协调配合措施74

11.1.接口管理组织机构74

11.2.与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措施74

11.3.与监理单位的协调配合措施75

11.4.与公务人员及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措施76

第十二章确保公共环境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78

12.1.地下管线的调查及保护措施78

12.1.1.地下管线的改移方案78

12.1.1.1.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78

12.1.1.2.地下管线保护的应急预案82

12.2.周围公共道路保护措施83

12.3.对周边居民环境的保护措施83

12.4.文物保护措施84

第十三章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与保证措施85

13.1.质量目标85

13.2.质量管理计划85

13.2.1.建立风险管理、短板管理、重点控制重大质量风险的理念85

13.2.2.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控制制度、质量管理全面贯穿施工过程85

13.2.3.完善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全面实行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制88

13.2.4.发挥集团质量管理优势,根源上杜绝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88

13.2.5.制定创优目标,利用管理优势,切实保证目标实现89

13.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90

13.4.质量保证体系90

13.4.1.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90

13.4.2.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90

13.5.质量保证措施93

13.5.1.原材料、设备质量保证措施93

13.5.1.1.检验和试验流程94

13.5.1.2.过程检验和试验95

13.5.1.3.最终检验和试验95

13.5.2.砼工程质量保证措施96

13.5.2.1.组织管理及制度保证96

13.5.2.2.混凝土生产96

13.5.2.3.混凝土运输及进场97

13.5.2.4.混凝土浇筑97

13.5.2.5.混凝土养护97

13.5.2.6.防水混凝土防腐、抗裂98

13.5.2.7.施工缝施作的质量保证措施98

13.5.2.8.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措施99

13.5.3.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99

13.5.3.1.原材料质量控制99

13.5.3.2.钢筋加工制作质量控制99

13.5.4.钻孔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100

13.5.4.1.机械配备100

13.5.4.2.成孔作业100

13.5.4.3.泥浆质量控制措施101

13.5.4.4.钢筋笼加工和吊装。

101

13.5.4.5.导管入孔102

13.5.4.6.灌注混凝土前检查与清孔103

13.5.4.7.混凝土的灌注103

13.5.4.8.成桩检测103

13.5.5.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保证措施104

13.5.5.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04

13.5.5.2.基层表面清理与检验104

13.5.5.3.试铺段105

13.5.5.4.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105

13.5.6.桥涵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08

13.5.6.1.桥梁基础施工。

108

13.5.6.2.桥梁墩台施工。

108

13.5.6.3.现浇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08

13.5.6.4.桥面系施工。

109

13.5.6.5.桥梁线性控制。

109

13.5.6.6.基础沉降和变形观测。

109

13.5.7.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09

13.5.7.1.隐蔽工程验收程序109

13.5.7.2.质量管理措施110

13.5.7.3.质量缺陷控制措施111

第十四章施工安全、文明生产保障措施112

14.1.施工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目标112

14.1.1.安全生产目标112

14.1.2.文明施工目标112

14.2.施工安全文明生产组织机构112

14.2.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112

14.3.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15

14.3.1.安全生产责任制115

14.3.2.包保责任制115

14.3.3.安全检查115

14.3.4.安全评比116

14.3.5.安全技术交底116

14.3.6.安全教育116

14.3.7.安全预控117

14.3.8.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17

14.3.9.施工现场安全远程监控信息管理120

14.4.重点工序安全保证措施120

14.5.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120

14.5.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措施120

14.5.1.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120

14.5.1.2.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121

14.5.1.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22

14.5.2.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及措施124

14.5.2.1.环境保护目标及工作内容124

14.5.2.2.环境保护责任体系126

14.5.2.3.主要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129

14.6.职业健康保证措施133

14.6.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33

14.6.2.职业健康安全的组织管理133

14.6.3.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133

14.6.3.1.定期体检133

14.6.3.2.职业健康教育133

14.6.3.3.适当降低劳动强度实行劳逸结合的政策134

14.6.3.4.职业危害因素监测134

14.6.3.5.食品卫生管理措施134

14.6.3.6.生活区劳动卫生辅助设施135

第十五章工期保障措施136

15.1.工期管理目标136

15.2.制约工期的关键因素分析136

15.3.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138

第十六章工程其他保证措施142

16.1.交通组织和施工保畅措施142

16.1.1.交通疏导措施142

16.2.雨季施工措施143

16.2.1.主要预防措施143

16.2.2.主要防洪措施143

16.2.3.雨季施工应急预案144

16.3.工地消防管理措施146

16.4.劳动力保证措施147

16.5.节假日期间的劳动力保证措施:

148

16.6.农忙季节工期的保证措施148

16.7.工资支付保证措施及施工保险148

第十七章成本控制措施151

17.1.成本管理体系151

17.2.成本控制重难点151

17.3.成本控制措施152

第十八章防灾、紧急应变方案153

18.1.防灾、紧急应变的方针与目标153

18.2.防灾、紧急应变方案153

18.2.1.防灾紧急应变工作流程图153

18.2.2.防灾紧急应变准备153

18.2.2.1.成立抢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及分工153

18.2.2.2.抢险机械及器材准备155

18.2.2.3.抢险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及演练156

18.2.2.4.应急抢险互助协议156

18.2.3.防灾紧急应变处理流程156

18.2.3.1.预警与上报156

18.2.3.2.报警与紧急公告156

18.2.3.3.事态评估与监测157

18.2.3.4.设置警戒及围护治安157

18.2.3.5.人员疏散与安置157

18.2.3.6.现场紧急医疗与卫生服务157

18.2.3.7.和谐处理公共关系157

18.2.3.8.抢险与救援157

18.2.3.9.应急人员安全保证158

18.2.3.10.危险物质控制158

18.2.4.防灾紧急应对事后处理158

18.2.4.1.防灾紧急应对现场恢复158

17.1.1.1防灾紧急应对应变方案评估与改进158

18.3.防灾紧急应变措施158

18.3.1.管线保护应对措施158

18.3.2.物体打击事故应对措施159

18.3.3.火灾事故的应变准备与响应措施159

18.3.4.食物中毒、流行病及人身伤亡事故的应边措施160

18.3.5.高架段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160

18.3.6.隧道内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161

 

第1章工程概述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⑴施工图设计。

⑵设计、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规范、规程。

⑶我公司现场考察所获得的调查资料。

以及我公司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以及资金投入能力。

⑷国内城市道路的施工经验和我公司科研成果。

1.1.2.编制范围

本标段标书编制范围包括昆明呈贡新城东外环中路工程及其上部道路工程第二标段的全部工程内容,具体如下:

道路路面、东外环大桥(DWHK2+890)。

1.1.3.编制原则

⑴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业主的总体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统筹计划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设备,充分考虑施工时间、气候、季节及交叉施工作业对工期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⑵争创行业一流,建造优质工程的原则

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每道工序、每项分项工程的质量达到优质工程标准要求。

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制理”的原则

确立安全目标,建立健全确保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强有力的防范措施,加大监管检查力度,杜绝安全隐患。

⑷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原则

严格遵照国家环保政策和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施工现场管理,保障施工现场布局合理、文明有序和干净利落。

⑸施工方案的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结合现场劳动力、材料、机械的配置状况,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因地制宜推广“四新”成果,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1.1.4.编制理念

⑴与云南省昆明市市政工程建设大格局的理念相依存、相呼应;

⑵与云南省昆明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理念相融合、相衬托;

⑶施工与环保并行、安全与质量并重、工期与效益并举。

1.1.5.编制目的

⑴忠实业主意图,领会设计精髓,全面完整落实竞争性谈判文件要求;

⑵着重技术先进性、着眼安全可靠性、着落产品优质性;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

本项目位于昆明市呈贡新城吴家营片区内,紧邻新建昆明南火车站客运枢纽,包括东外环中路和地面辅道两部分。

其路面结构形式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东外环中路红线宽60米,主线为双向6车道,两侧各设辅道和人行道。

起点接已建梁王路,下穿聚贤街交叉口、云南师范大学操场,火车站西广场,其后沿铁路站场西侧向北与锦绣大街交叉。

东外环中路主线全长3.12km。

地面辅道红线宽40米,双向6车道。

起点接已建梁王路的辅道,与雨花2号路平交,于主线U型槽两侧和暗埋段上方布设,于聚贤街平交,向北延伸至火车站处与联大路平交。

地面辅道全长1.547km。

东外环大桥中心桩号为DWHK2+890.0,大桥分为左右幅,各宽13m,桥梁全长337m,孔跨形式为3×30+2×(4×30)m。

上部构造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下部构造为板式花瓶墩,座板台,桩基础。

1.2.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2.2.1.工程地质

⑴气象特征

项目场区属典型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区内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变化不甚明显,干雨季分明,享有“春城”的美誉。

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日照数为2481.2小时。

降雨量集中在5~9月,极少降雪,冬季主导风为西南风,风向频率为32%,夏季主导风为西南风及南风,风向频率为30%。

⑵场地地形地貌

项目场区属滇东南剥蚀残丘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约78m,丘坡地势相对较高,自然坡度约5°~15°,局部较陡。

地表植被发育,多为树木及灌木丛,谷地及缓坡地带地势相对较低,多辟为耕地,民居密布,交通条件便利。

⑶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沿线上覆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粘土、粉土、细砂、圆(角)砾土等,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2al+pl)粘土、粉土、细砂、圆砾土等,第四系下更新冲洪积层(Q1al+pl)粘土、粉土、细砂、圆砾土和湖积层(Q11)粘土、淤泥质土、泥炭、粉土、细砂、圆砾土等,第四系残坡积层(Q1el+dl)粘土、粉土、粉砂、角砾土等,下伏主要岩性为二叠系(Ply)灰岩等。

1.2.2.2.水文地质

⑴地表水

本路线段地表水主要为白龙潭水库及谷地白龙潭泉点,其常年出水,出水点高程约1922m,呈股状涌出,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谷地右侧白龙寺泉水干季流量为328.6升/秒,雨季流量为872.6升/秒。

丘坡地表水欠发育。

⑵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三种:

第四系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低洼地带第四系松散层中,地下水埋深0.4~24.9m,标高1913.9~1936m,主要由白龙寺泉水及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稳定,受季节变化影响不大。

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玄武岩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中的构造裂隙、层间裂隙及风化裂隙中,富水性弱至中等。

岩溶水:

二叠系下统阳新组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地表多处存在岩溶洼地、落水洞,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水集中排泄为主,岩溶排泄区主要位于盆地边缘地带,排泄高程一般在1920~1929m间。

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Ca.Mg,普遍不具侵蚀性,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⑷地震烈度及抗震设防

本区位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区内,本桥梁工程采用9级抗震设防措施。

1.2.3.交通状况

本工程总体施工现场交通条件良好,施工机械和各种工程材料可通过既有公路网直接运抵工地。

第2章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保证措施

1.

2.

2.1.工程难点、重点

东外环大桥大部分桥孔处于白龙潭水库上游湿地水中,地质条件差,施工组织复杂。

大桥左右幅0#台、1~8#墩均处于白龙潭水库湿地水中,原地貌多为承载力为40Kpa的软塑状(流塑状)淤泥质粘土。

钻机作业、承台、墩柱及现浇梁的施工难度很大。

地质情况复杂,岩溶发育。

东外环大桥所处地区地下岩溶发育,溶洞众多,根据地勘资料显示最大的溶洞高度为27.9m。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采用抛填片石粘土、C20素混凝土填充、钢护筒跟进等措施处理,施工难度较大。

线路沿线经过云南师范大学、新建火车站、白龙潭水库等公众区域和风景区域,对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很高,是本项目的重点。

本标段与一标、市政配套工程等交叉施工,合理安排工序,减少交叉作业,做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是本项目的重点。

2.2.工程重难点保证措施

东外环大桥0~8#墩处于湿地水中,在施工基础及桥墩时,拟采用筑岛围堰的方法。

在施工上部梁跨时,拟采用钢管桩支撑加贝雷架现浇法施工。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和预压工作,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旁站记录,发现溶洞及时与设计、业主及监理取得联系,在征得各方同意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做好处理记录。

遇到采取措施多次处理无效的溶洞,应及时通知各方商讨变更处理方案。

在处理高度超过6m的大型溶洞及珠串形连续溶洞时,拟采用钢护筒跟进的处理措施,为确保钢护筒的方向和垂直度,同时避免反复冲填,拟采用多层钢护筒跟进。

做好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主要是做好进出场车辆清洗、泥浆回收外运等工作,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合理安排工序,与交叉作业单位加强沟通协调,根据现场情况做好施工组织,调整工序,尽量减少交叉作业。

第3章总体施工组织及管理

1.

3.

3.1.施工管理目标

3.1.1.总体目标

我公司将以最优的专业队伍、最佳的资源投入、最快的进场速度展开施工,全面实现业主的预期建设目标。

3.1.2.质量目标

全部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达到国内同类产品或系统的先进水平。

制定创优计划,确保云南省优质工程,力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3.1.3.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时间:

2012年11月1日,计划完工时间:

2014年8月31日,总工期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