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919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docx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文

复合材料学报

第24卷 第6期  12月 2007年

ActaMateriaeCompositaeSinica

Vol124

No16

December

2007

文章编号:

1000-3851(200706-0007-06

收稿日期:

2007-01-29;收修改稿日期:

2007-04-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333030;50603004;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JC04212通讯作者:

黄玉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 E2mail:

huangyd@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姜再兴,孟令辉,黄玉东3,刘 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哈尔滨150001

摘 要:

 采用在炭纤维表面接枝含有不同链长的偶联剂的方法,研究了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纤维和树脂的浸润性通过纤维表面能的测定以及纤维表面能和浸润性的讨论进行了评价。

通过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测试以及断口形貌分析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炭纤维表面链长的增长,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随之提高。

界面粘结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接枝于炭纤维表面的偶联剂的分子链和聚芳基乙炔树脂分子链发生了物理缠结作用,并且这种缠结作用随着纤维表面分子链的长度的增加而增强。

关键词:

 炭纤维;硅烷偶联剂;聚芳基乙炔;界面缠结反应中图分类号:

 TB332  文献标志码:

A

Influenceofchainlengthsoninterfacialperformancesofcarbonfiberreinforcedpolyarylacetyleneresincomposites

JIANGZaixing,MENGLinghui,HUANGYudong3,LIULi

(DepartmentofAppliedChemistry,FacultyofScience,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01,ChinaAbstract:

 Throughthemethodofgraftingcouplingagentswithdifferentchainlengthsontothesurfaceofcarbonfiber,theinfluenceofchainlengthsoninterfacialperformancesofcarbonfiber/polyarylacetylenecompositeswasstudied.Surfaceenergyofcarbonfiberbeforeandaftertreatmentwasmeasuredandtherelationbetweensurfaceenergyandfiberwettabilitywasdiscussed.Atthesametime,theinterfacialadhesionwasevaluatedbyinterlaminarshearstrength,andthefailuremechanismsofcompositeswereanalyzedbyfracturemorphologies.Theresultsindicatethatwiththeincreaseinchainlengthsofcouplingagentsonthecarbonfibersurface,theinterfacialadhesionofcompositesincreasesgreatly.Themainmechanismresponsiblefortheimprovementofinterfacialadhesionistheentanglementinteractionbetweenthemolecularchainofcouplingagentoncarbonfiberandthecounterpartofpolyarylacetyleneresinattheinterface.Moreover,thelongerthechainlengthonthecarbonfibersurface,thestrongertheentanglementatthecompositeinterface.

Keywords:

 carbonfiber;couplingagent;polyarylacetyleneresin;entanglement

  炭纤维(CF是目前最重要的高性能纤维,它的比强度比钢和铝合金高3倍以上,比模量高5倍,同时具有耐疲劳、耐腐蚀、耐热冲击、耐烧蚀、减震、导电、传热等优点,加之研究、开发和使用的时间都已较长,工艺相对成熟,因此在复合材料领域应用得最为广泛[1]。

但是炭纤维的表面呈惰性,不易被树脂浸润,也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粘结较差,复合后材料的界面性能受到影响,表现为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

(Interlaminarshearstrength,ILSS较低,限制了

其在各种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223]。

因此必须对炭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活性,改善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性能,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为了改善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近年来采用了多种方法对炭纤维进行表面处理[427],其中之一是对其进行表面氧化处理。

炭纤维氧化处理主要包括:

气相氧化法[829]、液相氧化法[10211]和等离子体氧化法[5,12]。

氧化改性

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如下3个因素:

炭纤维表面极性官能团的增多[13]、炭纤维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和炭纤维表面分子链的增长。

虽然对炭纤维表面进行氧化改性已经50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氧化改性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提高的机制的理解仍处在初级阶段。

虽然人们已经知道改性后复合材料性能提高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提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目前尚没有被弄清。

这就需要对这3个影响因素进行分别研究。

本文中针对3个影响因素之一的炭纤维表面分子链的增长对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实验中所选择的树脂基体为非极性的聚芳基乙炔树脂(PAA[14]。

为了能在炭纤维表面构造出不同的链长,炭纤维表面经过如下处理:

首先用臭氧(O3进行氧化,然后用LiAlH4进行还原,最后接枝上具有不同链长的偶联剂。

接枝前后的炭纤维的表面特性和CF/PAA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通过对炭纤维表面能的测定以及层间剪切强度和断口形貌分析进行了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

炭纤维为吉林炭素厂生产的无涂层的3K炭纤维;基体树脂为北京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提供的聚芳基乙炔树脂;偶联剂为荆州江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各种具有不同链长的硅烷偶联剂,其具体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硅烷偶联剂结构

Table1 MolecularstructuresofsilanecouplingagentsSilanecouplingagentsTrademarkMolecularstructure

MethyltrimethoxysilaneJH2N311(CH3O3SiCH3PropyltrimethoxysilaneJH2N313(CH3O3Si(CH22CH3OctyltrimethoxysilaneJH2N318(CH3O3Si(CH27CH3DodecyltrimethoxysilaneJH2N3112(CH3O3Si(CH211CH3

1.2 炭纤维的表面处理

炭纤维表面氧化:

1.0g炭纤维样品在120℃下经O3氧化4min。

炭纤维表面还原:

经氧化后的炭纤维在饱和LiAlH42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48h抽提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24h。

炭纤维表面接枝偶联剂:

取出干燥的炭纤维,在超声作用下浸泡于150mL表1所示的各种硅烷偶联剂乙醇溶液中

10min,所用偶联剂的摩尔数等于炭纤维表面羟基的摩尔数。

最后在110℃下加热10min脱水,完成偶联剂在炭纤维表面的接枝。

炭纤维表面在处理工艺流程中结构的变化如图1所示。

1.3 还原反应后炭纤维表面羟基含量测定方法

经还原反应后的炭纤维表面羟基含量的测定采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按Boehm提出的联碱滴定方法[15]测定。

首先准确称量3份0150g经相同条件还原处理后的炭纤维,在氮气的保护下,分别在浓度为0.05mol/L的NaHCO3,Na2CO3和NaOH标准溶液中搅拌72h,然后过滤,用浓度为0102mol/L的HCl标准溶液滴定滤液。

通过计算得到单位质量的炭纤维所消耗的3种碱液的量,其中—OH的含量是消耗NaOH的量和消耗Na2CO3的量之差,—COOH含量是消耗NaHCO3的量,—COOR含量是消耗Na2CO3的量与消耗NaHCO3的量之差。

1.4 炭纤维表面能的测量

通过动态接触角测量仪器CahnDCA2322(示意图如图2所示测量单根纤维浸入测试液后的力值的变化,并通过Wihelmy方法计算出纤维的表面能及其极性分量和色散分量:

Fmeasured=Ffiber-Fbuoyancy+Fwetting(1Fwetting=γ1Dcosθ(2γ

1

(1+cosθ=2γpsγp1+2γdsγd1(3

γ

total=γps+γds(4其中:

Fwetting是浸润力;D是浸润周长;θ是纤维和测试液的动态接触角;γ1是测试液体的表面能;

γ

total是纤维的表面能;上标p和d分别代表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和色散分量;下标s和l分别代表固体和液体。

所用的2种测试液体分别为超纯水和二碘甲烷,其表面能及其极性分量和色散分量如表2所示。

表2 所用测试液的表面能及其极性分量和色散分量

Table2 Componentsofsurfaceenergyofwettingliquids

mJ・m-2 

γdγpγUltrapurewater22.150.772.8

Methyleneiodide50.8050.8

8

・复合材料学报

图1 炭纤维表面在处理工艺流程中结构的变化

Fig.1 Structurechangesofcarbonfibersurfaceduringthesurfacetreat

ment

图2 动态接触角测试仪示意图

Fig.2 Experimentalsystemfordynamic

contactanglemeasurement

1.5 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界面

性能测试

用模压法制备单向CF/PAA复合材料,试件宽610mm±015mm,厚210mm±011mm,纤维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65%左右。

得到的复合材料试样按照ASTMD-2344标准,采用短梁弯曲法在WD21型万能拉力测试机(长春第二材料机厂复合材料断口形貌采用FEISirion200型扫描电镜

(SEM(荷兰飞利浦公司进行观察。

2 结果与讨论

2.1 还原反应后的炭纤维表面羟基含量

经还原反应后的炭纤维表面官能团含量列于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还原反应后的炭纤维表面

羟基含量为01960mmol/g。

为了能使偶联剂在炭纤维表面实现自组装得到单分子层[16],所用偶联剂的摩尔数应等于炭纤维表面羟基的摩尔数。

用于接枝偶联剂的炭纤维样品为110g,偶联剂体积为150mL,从而求得所用偶联剂的摩尔浓度为

表3 经还原反应后的炭纤维表面官能团的含量

Table3 Thecontentoffunctionalgrouponcarbon

fibersurfaceafterreducedreaction

Functionalgrouptype—OH

—COOH

—COOR

Content/(mmol・g-1

0.960

0.085

0.260

9・姜再兴,等: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614mmol/L。

只有含有不同分子链长的硅烷偶联剂在炭纤维表面上自组装得到单分子层,才能准确地研究链长对CF/PAA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这也是以下实验得以进行的基础。

2.2 链长对炭纤维的表面能和浸润性的影响

偶联剂接枝前后的炭纤维的表面能列于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炭纤维表面链长的增长,炭纤维的表面能及其色散分量均有小幅度提高,而极性分量却无明显变化。

表4 链长对炭纤维表面能的影响

Table4 Effectofchainlengthsonthesurface

energyofcarbonfiber

mJ・m-2 Treatedmethodsγpγdγ

Untreated1.9437.0038.94

JH2N3112.1137.7839.89

JH2N3132.1037.9140.01

JH2N3182.0738.9341.00

JH2N31122.0839.9742.05

  由界面粘结理论可知,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良好的浸润性是固液之间良好粘结的重要条件。

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作用可以用来表征固液之间的浸润性。

固液作用可以用Owen2Wendt公式来表达:

γ

sl=γs+γl-2γpsγpl-2γdsγdl(5其中:

γs是固体的表面能;γl是液体的表面能;γsl是固液界面能。

同样,粘附功(Wa也可以用来表示两相的相互作用,其定义为

Wa=γs+γl-γsl(6用式(5取代式(6中的γsl,粘附功的定义变为[17]

Wa=2γpsγpl+2γdsγdl(7从式(7中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液体来说,粘附功主要由纤维的表面能决定,纤维的表面能越高粘附功就越大,液体对纤维的浸润性就越好。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纤维的表面能随着纤维表面的链长的增长而增大。

所以,随着炭纤维表面链长的增长,PAA树脂对炭纤维的浸润性也随之增大。

2.3 链长对CF/PAA复合材料ILSS的影响

不同长度的分子链对CF/PAA复合材料ILSS的影响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经偶联剂处理后的CF/PAA复合材料的ILSS比未处理的试样均有所提高。

而且随着炭纤维表面分子链长度的增加,CF/PAA复合材料的ILSS也随之增加。

其中经由JH2N3112处理的CF/PAA复合材料的ILSS最大,达到41105MPa,比未处理的试样提高了36%。

CF/PAA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随着炭纤维表面分子链长度的增长而增强的原因之一是,树脂对纤维的浸润性随着链长的增长而增大。

但是,从表4和图3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链长的增加,炭纤维的表面能变化不大,而CF/PAA复合材料的ILSS却有显著的变化。

这说明浸润性并不是引起CF/PAA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CF/PAA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的提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接枝于炭纤维表面的偶联剂的分子链和聚芳基乙炔树脂的分子链发生的物理缠结作用,并且这种缠结作用随着纤维表面分子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强,这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

证实[18]。

所以随着炭纤维表面接枝的偶联剂的链长的增长,CF/PAA复合材料的ILSS也随之提高。

经JH2N3112处理的炭纤维表面有最长的分子链长,与聚芳基乙炔树脂的分子链在界面上有最强的物理缠结作用,从而JH2N3112处理的CF/PAA复合材料有最高的ILSS值。

图3 链长对CF/PAAILSS的影响

Fig.3 EffectofchainlengthsontheILSSofCF/PAAcomposites

2.4 复合材料剪切断口形貌分析

根据剪滞理论[19220],复合材料剪切断口形貌可表征界面粘结。

图4是未处理以及经由不同链长偶联剂处理的CF/PAA复合材料剪切断面的SEM图。

未处理的CF/PAA复合材料,其剪切断口界面上纤维与基体树脂开裂严重,界面分离明显,存

1

・复合材料学报

图4 CF/PAA复合材料剪切断口的SEM图Fig.4 SEMimagesoffractureofCF/PAAcomposites

在着大量拔脱的炭纤维。

拔脱的炭纤维长度较长,表面光洁,基本上没有粘附树脂,炭纤维拔出后在基体树脂中残留有深的隧洞(图4(a。

这些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很差。

从偶联剂处理后的CF/PAA复合材料剪切断口形貌可以看出,随着偶联剂分子链在炭纤维表面的增长,界面开裂以及拔脱纤维的数量都逐渐减少。

这说明经偶联剂处理后的CF/PAA复合材料界面的粘结性能得到改善,并随着分子链长的增长,改善程度也随之加大。

特别是经由JH2N3112处理的CF/PAA复合材料剪切断口,界面几乎没有开裂,纤维也几乎不存在拔出,并且纤维与树脂同时断裂,表明炭纤维与树脂之间有非常好的粘结(图4(e。

3 结 论

链长对CF/PAA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有显著影响。

随着炭纤维表面链长的增长,炭纤维和聚芳基乙炔树脂的浸润性有所增加,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也随之提高。

界面性能提高的原因之一是纤维和树脂的浸润性的增大,但是从实验数据来看浸润性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CF/PAA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接枝于炭纤维表面的偶联剂的分子链和聚芳基乙炔树脂分子链发生的物理缠结作用,并且这种缠结作用随着纤维表面分子链的长度的增加而增强。

参考文献:

[1] 贺 福,王茂章.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7:

1-32.

[2] BismarckA,WuertzC,SpringerJ.Basicsurfaceoxideson

carbonfibers[J].Carbon,1999,37:

1019-1027.

[3] KobetsLP,DeevIS.Carbonfibers:

Structureandmechanical

properties[J].ComposSciTech,1997,57:

1571-1580.

[4] 贺金梅,黄玉东,周浩然,刘 丽.CF/Epoxy复合材料的界

面自组装[J].复合材料学报,2007,24(1:

28-33.

HeJinmei,HuangYudong,ZhouHaoran,LiuLi.Self2assembly

oftheinterphaseofcarbonfiber/epoxycomposites[J].ActaMate2

riaeCompositaeSinica,2007,24(1:

28-33.

[5] 张学忠,黄玉东,王天玉.CF表面低聚倍半硅氧烷涂层对复

合材料界面性能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6,23(1:

105-111.

ZhangXuezhong,HuangYudong,WangTianyu.Influence

ofoligomericsilsesquioxanecoatingstreatmentontheinterfa2

cialpropertyofCF/PAAcomposites[J].ActaMateriae

CompositaeSinica,2006,23(1:

105-111.

[6] 傅宏俊,黄玉东,刘 丽.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

特性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5,22

(6:

85-90.

1

1

姜再兴,等:

链长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12・FuHongjun,HuangYudong,LiuLi.Atomforcemicroscopestudyoninterphasecharacterofcarbonfiber/polyarylacety2ShimJ,ParkS,RyuS.EffectofmodificationwithHNO3Xiaoping.High2performanceresinmatrixforT800carbonToyodaM,HiroshiK,AtsushiS.ExfoliationofnitricacidKosterKF,SchwartzP.Influenceofacetyleneplasmatreat2复合材料学报纤维的表面性能及其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6,23(6:

69-74.JinJunhong,LuoKaiqing,JiangJianming,YangShenglin,facialadhesionpropertiesofpoly(p2phenylenebenzoxazole(6:

69-74.(1:

184-189.blacksandothercarbons[J].Carbon,1994,32(5:

759769.muir,1991,7:

1647-1651.InterfSci,2004,280:

174-183.SurfSci,2007,253:

4338-4343.1989,24(5:

1835-1844.fibercomposites[J].JMaterSci,1987,22(2:

504-508.LiGuang.Effectofionicgroupsonthesurfaceandtheinter2(PBOfiber[J].ActaMateriaeCompositaeSinica,2006,23HurwitzFI,HyattLH,AmoreLD.Copolymerizationofcouplingagentchainlengthsoninterfacialperformancesofpolyarylacetyleneresinandsilicaglasscomposites[J].Applandmatrix,andpolymer2chainmobility[J].JMaterSci,di2andtrifunctionalarylacetylenes[J].Polymer,1998,29SilberzanP,LegerL.Silanationofsilicasurfaces:

Anewmethodofconstructingpureormixedmon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