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3705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AB卷及答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

()14.提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为教学的四个步骤的教育家是

A.洛克B.赫尔巴特C.卢梭D.夸美纽斯

()15.提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

()16.提出一切知识都应以感觉为开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卢梭

()17.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思想家是

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斯宾塞

()18.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代表作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教育论》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

()19.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的教育家是

A.梅伊曼B.斯宾塞C.拉伊D.杜威

()20.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A)2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D)2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B)23.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任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1951年颁布的学制

(C)2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儿童认知发展一般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B)25.特别重视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的教育流派是

A.传统教育B.现代教育C.形式教育D.实质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学

2.历史法

3.抽样调查

4.教育实验法

5.谈话6.最近发展区:

7.活动课程8校本课程:

9.教学

三、简答题

1.历史法的步骤包括哪些?

2.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3.运用调查法研究教育问题的步骤有哪些?

4.为什么说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什么是素质教育?

它有哪些特点?

6.现场教学具有哪些特征?

7.课堂教学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四、论述题

1.古代教育有什么特点?

2.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

3.试述教育过程的本质。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A)参考答案

1.B2.A3.A4.C5.C6.A7.D8.B9.B10.C

11.D12.D13.A14.B15.C16.A17.D18.B19.A20.C

1.教育学:

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历史法:

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3.抽样调查:

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

4.教育实验法:

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5.谈话:

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的问题,通过与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或学生家长等人的谈话,了解研究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历史情况,以及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6.最近发展区:

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7.活动课程:

也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学生(儿童)中心课程”,是以生活中学生(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围绕学生(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的课程。

8校本课程:

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具体来说,它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9.教学: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目的的组织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或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历史法的步骤包括那些?

【答案要点】

第一步是史料的搜集;

第二步是对史料的鉴别;

第三步是对史料进行分类。

(1)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

(2)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

(3)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1)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

(2)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

(3)拟出调查提纲;

(4)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物质生产经验,而且还结成产生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上虽与人类的抚育子女有些类似,但它们是一种本能活动。

(3)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

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

素质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基础性。

第二,全体性。

第三,全面性。

第四,创新性。

第五,主体性。

第六,可持续性。

现场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教学地点的突破,教学的地点不是在教室,而是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

二是施教人员的突破,施教人员不限于老师,可以是现场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其他内行人员及他们与教师的联合体。

三是课时的突破,它不限于一节课,教学时间可长可短。

四是教学内容的突破,它不以书本知识为教学内容,而是以现场的事物及其发展为教学内容。

五是学习方式的突破,现场教学除采用听取讲解的学习方式外,它主要采用观察、操作、试验、体验等学习方式。

(1)课堂教学的优点有:

第一,它扩大了教学规模

第二,它提高了教学的速度

第三,它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第四,它实现的教学任务比较全面

第五,它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教育作用

(2)课堂教学的缺点有:

第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限制

第二,难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第三,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四,灵活性差

第五,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

第六,实践性不强

(1)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所经历的或长或短的时间的行程。

从本质上看,教育过程既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教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讲的:

第一,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乃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第二,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也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生活主体的需要。

(2)教育过程作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的:

第一,作为提高学生认识的教学过程也具有发展功能,但这远不及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所具有的发展功能。

第二,教学具有发展的功能,但教学不必然促进发展。

第三,教学能不能促进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教学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学是否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上。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B)

()1.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2.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3.以下哪一项不是传统教育所强调的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

()5.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B.儿童中心C.课堂中心D.书本中心

()6.下列不属于杜威的教育思想的是

A.“从做中学”B.“生活即教育”C.“学校即社会”D.“教育即生长”

()7.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

()8.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B.《教育史ABC》C.《教育学》D.《教育过程》

()9.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的心理学家是

A.布卢姆B.布鲁纳C.凯洛夫D.赞可夫

()10.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11.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的代表作是

A.《教育过程》B.《教学与发展》C.《教学过程最优化》D.《教育学》

()12.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进教学论研究的苏联教育家是

A.马卡连柯B.巴班斯基C.凯洛夫D.赞可夫

()13.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统计法

()14.对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进行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

()15.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的研究方法是

A.谈话B.问卷C.观察D.查阅学生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

()16.教育归根到底产生于

A.本能B.无意识摹仿C.社会交往D.生产劳动

()7.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

()18.认为人本性善,教育的意义在于“存心养性”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19.认为人本性恶,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的思想家是

A.荀子B.墨子C.孟子D.孔子

()20.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康德C.卢梭D.裴斯泰洛齐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广义的教育

3.狭义的教育

4.人的发展

5.遗传素质

1.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1.请根据你的经验或你的见闻谈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3.请联系课程改革实际分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优点与不足。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B)参考答案

1.D2.A3.B4.C5.B6.B7.A8.A9.A10.B

11.B12.B13.A14.D15.C16.D17.B18.C19.A20.D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广义的教育:

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3.狭义的教育:

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4.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5.遗传素质:

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1)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

(2)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有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5)警惕“遗传决定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警惕“学校消亡论”、“教师取消论”和“教育万能论”。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个体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离开个体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学科课程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以学科严谨的逻辑结构为中心进行课程编排,易于学生进行学习,效率较高;

第二,按照学科组织起来的课程,系统性较强;

第三,高度浓缩人类文化的精华,具有较强的简约性,易于组织教学,也易于进行评价。

学科课程的不足表现为:

第一,注重逻辑系统,教学时容易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接受轻能力培养,重整齐划一轻个别差异;

第二,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了学科分离,限制了学科交叉,成为课程现代化的障碍;

第三,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活动课程的优点是:

第一,突破了学科界限,重视直接经验,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综合性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第二,以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个性;

第三,以学生生活社区的课题为题材,通过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重构经验。

活动课程存在的不足有:

第一,学生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不利于高效率地获得人类文明遗产;

第二,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编排课程,难以保证为生活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活动课程内部缺乏确定的水平结构和连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