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中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15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糖尿病与中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与中医.docx

《糖尿病与中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与中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糖尿病与中医.docx

糖尿病与中医

糖尿病与中医

目录

糖尿病与中医1

对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

2

中医的消渴症根本就不是西医的糖尿病4

糖尿病为何会一个病人都治不好呢?

糖尿病的病患都是被饿死的、医死的。

7

糖尿病所生恶疽与消渴症的痈疽不同9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希望吗?

10

为什么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11

中医辩证分型论治糖尿病11

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13

1.“消渴失治,阴津耗损,阴损及阳”为主要病理13

2.“虚多实少,补虚为主,泻实为辅”为辨治原则14

3.“肝脾肾同补,独重补肾;阴阳均补,偏重滋阴”为治疗要点14

4.“结合西医研究成果,坚持活血化瘀抗凝”是重要治疗环节15

典型病例15

中药治疗糖尿病原理16

1.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16

2.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16

3.通过保护、修复胰岛β细胞而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17

4.防止胰岛β细胞的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17

5.降低胰升糖素,增加血清胰岛素含量17

6.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17

7.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17

8.影响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增加胰岛素敏感性18

9.通过骨胳肌纤维组成成分的变化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18

10.通过增加靶组织葡萄糖转运体4的含量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18

11.促进外周组织和靶器官对糖的利用19

12.通过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血糖19

中医辨证糖尿病19

我论糖尿病21

 

对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

《思考中医》

谈到消渴,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一个现代的病名,就是糖尿病。

从文献记载来看,实际早在隋末的时候就已经把消渴病当作糖尿病了。

那么,厥阴提纲条文中提到的这个消渴与隋唐以后的消渴病,亦即与现代的糖尿病有什么联系呢?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在讲到厥阴提纲证时,老师还会专门强调不要将厥阴的消渴当成现代的消渴(糖尿病),教材的释义也这样明文规定。

厥阴病很主要的一个证是消渴,而现代糖尿病很主要的一个证也是消渴。

虽然厥阴提纲证的消渴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与厥阴病会不会就没有关系呢?

这个问题萦绕心头,久久难去。

我们知道,糖尿病很直观的一个情况就是血糖升高,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时,超过了肾的糖阀值,这时就会连带出现尿糖。

所以,古人对糖尿病的诊断就主要通过对尿糖的观察。

尿糖怎么观察呢?

那个时候又没有尿糖试纸,这就要靠蚂蚁帮忙。

蚂蚁嗅觉很灵,尤其对于糖更是灵敏,一般的尿拉到地上是不招蚂蚁的,蚂蚁也怕这个臊味,可是糖尿病人的尿拉到地上,很快就会招来许多蚂蚁。

古人就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糖在身体的作用主要是为身体的组织器官提供能量,那么,现在血糖为什么会升高呢?

现代的说法主要是胰岛素的不足,所以,过去治疗糖尿病的惟一方法,便是设法补充胰岛素,或是设法刺激胰岛细胞的分泌。

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胰岛素的不足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发生障碍。

所以,看起来好像是血糖很高,好像是糖多了。

而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真实的情况却是机体组织细胞内处于缺糖的状态。

正是因为机体组织内处于这样一种糖缺乏的状态,所以,你不足我就得补足你。

怎么补足呢?

当然就需要机体启动各式各样的方法,其中一个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方法就是易饥,就是多食。

糖尿病人的易饥多食其实就是由此而来。

而在生化上的一个集中表现,便是血糖升高。

因此,对于糖尿病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

它不是糖太多,而是糖不足。

因而,糖尿病的关键问题是要没法解决糖的利用问题。

扫除了糖利用过程中的障碍,糖尿病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以上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对糖尿病作了一个大致剖析,那么,从中医的角度,尤其是从伤寒六经的角度,我们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呢?

血糖升高是不是土跑到水里面去了?

糖尿病属于糖的代谢利用障碍,糖在中医它属于哪一类的东西呢?

糖是甘味的东西,而甘味于五行属土,所以,很显然,糖应归到土这一类。

因此,糖的代谢、利用障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应该是土系统的障碍。

土系统怎么障碍呢?

从上述直观的角度我们知道,糖尿病就是血中的糖太多了,糖太多当然也就是土太多,而血于中医、于自然它可以与什么类比呢?

它可以与江河类比。

故古人云:

人之有血脉,如大地之有江河。

所以,把血中的糖分过多的这样一个病理情况放到自然里,实际就是水中的土太多了,江河中的土太多了。

过去,我们沿着长江往西走,江中的水是碧绿碧绿的,再加上两岸青山的依衬,真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可是现在我们再去长江看一看,原来的青山不在了,绿水也变得黄浊。

绿水为什么会黄浊呢?

水中的土太多了。

土本来应该呆在它的本位上,不应该到河流里,可现在为什么会跑到河流里来呢?

根子在木。

这个原因我们在太阴篇里已经讨论过,就是土的流失。

由于树木砍伐,植被减少,所以,土就很难安住在本位上,几度风雨就把它带到河流里了。

由此可见,水中的土太多,使河流变得浑浊,其根本的原因还是木少了,植被少了。

看上去好像是土的问题,土不安分,跑到水里来滋事,使我们看不到从前的绿水,可是追溯它的根子,却是在木上面。

我们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将上述糖尿病的过程放到自然里,就知道糖尿病虽然是土系统的毛病,可是它的病根却在木系统上,却在厥阴上。

厥阴的提纲证为什么首言消渴呢?

这里的消渴与后世的消渴病(糖尿病)是不是没有关系呢?

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

很显然,我们将糖尿病放到厥阴病里来思考,这便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三消学说,使我们得以从真正的源头上来设立对治的方法。

这便将糖尿病的论治,糖尿病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自然境界。

迄今为止,现代医学还是认为糖尿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必须终身服药。

而我们从厥阴的角度,能不能找到一个治愈的方法呢?

对此我是满怀信心的。

用中医的思想武装中医。

我们通过思考,利用中医的方法治愈了现代医学认为不能治愈的疾病,这个算不算现代化呢?

这个不但是现代化,而且应该是超现代化。

作为人类,我想他更希望中医以这样的方式来出奇制胜地为现代提供服务。

用现代的仪器设备将中医武装起来,甚至武装到牙齿,不是没有用处,但,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不是惟一的方法。

我们应该更多地开动脑筋,用中医的思想来武装中医,只有这样,中医的路才可能走得长远。

 

中医的消渴症根本就不是西医的糖尿病

《中医之钥》

常听说:

西医的糖尿病,就是中医的消渴(三消)症,事实上,中医的消渴(三消)症,根本就不是西医的糖尿病!

西医的糖尿病只是发明了血糖、尿糖的检查,而在糖上做文章,玩糖的数字游戏,结果没法向病患者交代,反而牵强附会地拿中医的消渴(三消)症,来自圆其说,掩其医学的不是,做为欺骗病患的掩耳盗铃之学说。

中医学的消渴症根本就与糖、胰岛素无关,西医的糖尿病以糖与胰岛素的作用而为医学的标的。

糖尿病是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证状,试问今日被检查到糖尿病的一百个病患中,有几个会有多吃、多喝、多尿的证状呢?

事实上,今日被检查到有一点糖尿病的病患,有三多证状者,不到百分之一呢!

从来不曾听到糖尿病的医学报导,为什么会多喝?

为什么会多吃?

为什么会多尿呢?

让我们从中医的医学来揭穿这幕糖尿病的医疗骗局吧!

三消病因肺燥、胃热、肾虚之别。

医宗金鉴:

消渴篇。

上消:

属肺,饮水多而小便如常。

中消:

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且多食。

下消:

属肾,饮水多而小便浑浊,量多。

三消皆属燥,热病也,然观年老好饮茶者,夜必多溺,则非三消皆燥热也,亦有寒者矣!

今日许多医学报导劝人多喝开水,亦为造成老人多饮、多尿之病源。

饮水多,小便少而浑赤者属热,是火盛耗水而浑也。

饮水少,小便多而清白者属寒,是火虚不能耗水也。

内经:

灵枢五变第四十六篇,黄帝问于少俞曰:

善病消瘅(能吃能喝而瘦为瘅)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

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

少俞答曰:

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则多怒,柔者易伤也。

黄帝曰:

何以候(诊断)柔弱之与刚强?

少俞答曰:

此人皮肤薄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是为情志不调之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死于上,气为之留,皮肤肌肉为之充塞,而血脉不能通,所以蒸而为热,热则消肌肤而消瘅之病成矣!

高士宗曰:

按平脉篇云:

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和也。

朱永年曰:

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

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

肌肉之消瘅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盖因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也,形体为五脏外内之相合也。

消渴的原因在于燥、热之气,影响虚弱的身体所造成,而此燥热之气有三:

1、天气:

如夏天,天气热,令人口渴,晒太阳,令人口渴,中暑、中暍令人口渴。

2、食物:

煎、炒、炸、辛辣………等燥性食物令人口渴,如花生用煮,不使人口渴,用炒、炸很香,但容易使人口渴,如猪肉用煮、用蒸不使人口渴,用炸则使人口渴,食物因料理之不同,易产生对身体不同的影响令人口渴。

3、情绪:

诸气愤郁,气血不顺,蓄积逆流,血脉不行,转而为热令人口渴。

身体虚,热(火)、燥在上焦(上消)耗水,则多饮,在中焦(中消)耗食则多吃,在下焦(下消)因肾虚则多尿。

身体为何会虚呢?

热(火)燥是如何进入体内的呢?

4、感冒:

感冒分为风暑寒湿燥火,却被消炎伤心肾,致心肾虚,风寒内侵,又吃燥性食物(如油炸食物,炒花生、饼干、辣椒………等),致食物之燥与风寒相结合致口干、口渴。

5、房事过度:

房事伤肾、风寒乘虚进入心肾,致口渴又吃冰凉食物而口淡,再食燥性食物致肾阴受伤。

三消为体虚,风寒与燥气食物结合在上焦为上消,在中焦为中消,在下焦因行房事或消炎伤肾致肾虚而成下消。

消渴虽有上、中、下消之分,肺燥、胃热、肾虚之别。

实际上三消证状,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

或有明显的多饮,而其它二者不甚显著,或以多食为主,而其它二者为次,或以多尿为重,而其它二者较轻,故上中下三消之治疗,当辨证以论治。

经云:

心传热于肺,传为鬲消,治疗上消者,宜清热润肺,兼清其胃以生津止渴,治中消以清胃养阴,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阴补肾,兼补其肺,使金能生水,为治消渴之基本原则。

金匮要略: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食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又曰:

渴饮水干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景岳全书:

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上消者,渴证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古云其病在肺,而不知心脾阳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故又谓之膈消也。

中消者,中焦病也,多食善饥,不为肌肉,而日加消瘦,其病在脾胃,又谓之消中也。

下消者,下焦病也,小便黄赤,为淋为浊,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渐消瘦,其病在肾,故又名肾消也。

此三消者,古人悉认为火证,然有实火者,以邪热有余也。

有虚火者,以真阴不足也。

治消证而不辨虚实,则未有不误者矣!

医学心悟:

三消之证,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

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

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但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

消渴症发生,小便泡沫多,如膏如脂,如麦麸片,如浓油………等许多营养的流失,不止糖份——尿糖,而今日医学只发明了对糖份的检查,却不明各种营养流失的真正原因,而以糖份的多寡做为治疗的依据,致杀人如麻的医疗科学产生——糖尿病。

 

糖尿病为何会一个病人都治不好呢?

糖尿病的病患都是被饿死的、医死的。

《中医之钥》

火热、燥与肾虚造成多吃、多喝、多尿的消渴症,是为三种疾病,并非糖与胰岛素的问题所造成。

常听到口好渴,泡碗糖水来解渴,喝碗糖水口渴的问题就解决了。

为什么喝碗糖水就能解决口喝的问题呢?

人体为一小天地,人体的作用与天地的变化作用相同,流汗太多喝碗盐水,补充盐份,口渴,喝碗糖水,补充糖份,如土之得雨水滋润,糖(味甘)——甘味入脾,脾(味甘),脾属土,土能生养万物,土生金,土润而金旺以生水,天气下降为雨水,水气上升为云雾。

天气下降为雨水,能降气温,大家都看得见,体会得到,水气上升为云、雾时,除廿四节气时,大家都不易看见。

土得甘(糖水)而生金,脾主肌肉,土旺则饮食甘美而肌肉强。

小孩喜欢吃糖之主因,乃为供给迅速生长发育的肌肉。

甘津之气布溢,全身得以润泽,肌肉强能使皮肤具弹性、光泽,皮肤与肺的呼吸作用得以发挥。

缺少糖份则皮肤枯萎干燥,皮肤的呼吸作用衰退,即无力气,故感觉疲倦无力。

肺强(金盛),则小便通利,大便顺畅——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水能气化上升为汗,乃土得水润之涵养,得甘滋而使气升润肺金之燥,而解口渴,故喝糖水能解决口渴的问题。

容易饥饿多吃的原因,亦因火热燥,火热能消食,而心脾肾之功能衰退,吸收功能差,故常见小便混浊,有脂似麸片者,有色如脓油者,上有浮膜,是以排出的并不止糖分,今日医学只发明了糖份的检查,而忽略了其它更重要的成份之检查。

糖份的检查更犯了数据的错误,如吃十公克的糖,身体能分解利用的有八公克,而排出两公克的糖,检查为正常。

即身体每天所须的糖份为八公克。

如吃十公克的糖,身体能分解利用的只有两公克,而排出了八公克,即须加强补充,以供身体所须,是身体起自然的反应而多吃,即须服用四、五十公克的糖分,身体能利用的才有八公克或十公克的糖,乃有足够的食物、糖份以维持身体所需。

虽排出四十公克的糖,乃为多吃的原因,多吃以维持身体所需。

而不致造成身体能源不足的无力感,是身体调理之自然现象也,多吃自然就会多排,其检查数据自然增高,今日医学却以降低此增高数据为依据。

今日医学不明医理,盲目的从数据做为医疗的标的,研究发明了胰岛素的克制、消灭此超高数据糖份的救命仙丹,更限制病患不准吃饭、不准吃糖,结果呢?

今日的病患者不为健康,只为了达到检查的数据标准而过日子,甚至为了数据而挂急诊。

我们常看到许多糖尿病的患者,并没有几个是有多吃、多喝、多尿的证状,全都是怕自己有病会不知道,而去做健康检查,结果是医生告诉他们高血压有一点!

糖尿病有一点!

的病患。

就像狗被拴上链子,一辈子被医生拉着走,成天在害怕高血压、糖尿病所造成的后遗症而提心吊胆,心想事成,因而有许多人不敢吃饭、不敢吃糖的自虐病患,只吃青菜、冬粉,致饿得手软、脚软,其至昏迷或死亡。

身是铁、饭是钢,多吃的原因是营养流失太多,消耗太大,身体需要加强补充营养的自然反应,俗谓一餐能吃两、三碗饭,则什么病也没,有一餐、两餐没吃饭则手软、脚软、头昏眼花,几个月不吃饭呢?

身体的疲倦虚弱无力,因营养食物的未能获得充分、适当的补充,未获补充营养,而营养照样流失。

最后检查,虽未见营养的流失,乃身体营养补充的弹尽援绝——禁吃饭、禁吃糖,而不是身体机能的恢复。

心属火、肾属水,因心肾的衰弱,又被禁吃饭少吃、禁吃糖,脾属土,土不得甘不能生养万物,脾主肌肉,肌肉因而消瘦。

致肌肉失去了弹性,心脏无法获得充分氧气的供应,致心肾的衰弱(引起头痛、头晕、呕吐、出汗、全身震颤、呼吸困难、思睡等等),乃心脾衰弱无力,饿得发慌的证状,甚至昏迷,皆因被限制吃饭、吃糖,又用胰岛素消灭身上的糖份所造成。

此时用十四味建中汤加枣仁、远志、或归脾汤、或参苓白朮散救急有良好的效果。

呕吐甚者加鹿茸,被检查尿毒者亦加鹿茸,皆可痊愈。

为了血糖、胆固醇的数据而只吃青菜、冬粉,不吃饭、不吃糖而挂急诊,或不能工作的病患,是否应该醒醒呢?

 

糖尿病所生恶疽与消渴症的痈疽不同

《中医之钥》

千金要方:

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虑有大痈。

素问奇病论: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万病回春:

消渴者,口常渴也,小便不利而渴者,知内有湿也,湿宜泻之,小便自利而渴者,知内有燥也,燥宜润之,大抵三消者,俱属内虚有热也。

消渴口渴的原因在于燥热、火气与虚,体虚而燥热之气内蓄,久而成痈疽,是湿热内缊而成,不因于糖。

今日糖尿病之头痛,疮疖收口慢,易疲倦,乃长期使用胰岛素致胰岛素之药物在肝中毒,故其所造成之病皆在肝经经络,疖疮发作皆始于肝经之大敦穴——即脚之大趾,阴部骚痒糜烂皆因肝经经络络于阴器,尤以妇女为甚,视网膜障碍皆在肝经经络。

如肝经流注图:

糖尿病所发之病皆在肝经经络,而不在胰脏,是为肝中胰岛素之毒所造成,并非糖份蓄积造成,骚痒、溃烂与视障若是糖的问题,注射胰岛素应该可以消除其糖份的蓄积,而不会单独蓄积于肝经经络,长期使用胰岛素所造成中毒的结果也。

男性因肝蓄毒,而肾又衰弱,致肝无力运作其经络而阳痿,肝气无力通于目,而产生视觉障碍。

肾脏衰弱,糖份无法排出,肝又中胰岛素之毒,无力使糖分从小便排出致糖份回流血液中,引起血糖增高,或皮肤骚痒皆肝中毒所造成,故要消除血糖,当以清除肝中毒素——胰岛素,使肝有力解毒,更补肾水以生肝木而不是用胰岛素降血糖。

西医的糖尿病中,或许有些病患具有中医的消渴症病人,但中医的消渴症不等于西医的糖尿病,西医的糖尿病根本不是中医的消渴症。

要使疾病痊愈当认清这点。

否则永远困于医疗的科学,怨得了谁?

消渴症的“病因”在于燥火、热,在于内虚,故治疗时清热、润燥、滋阴补肾,病可以治疗痊愈,不禁吃饭、吃糖,而禁吃燥性食物、辛辣酒之类食物。

糖尿病的病因在于糖的数据、在胰岛素,一个病人也不能治疗痊愈,病人都因被禁吃饭、禁吃糖而被饿死,或被打胰岛素中毒而成全身都是并发症——引发心脏病肾损伤及眼疾病,整篇似是而全非的医学理论,媒体强制灌输给大众,科学数据讲得多正确、多标准,从头到尾却没有治好一个人,不知残害了多少人的健康之科学,是否应重新修正,以正视听呢!

胆固醇、血脂高,皆因肝肾的衰弱,无力排除,回流血液中,与血液中的糖份——血糖相同,不求肝、肾的恢复作用,而在降血糖、胆固醇、血脂高之检验,是否在慢性谋杀人类的健康呢?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希望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

糖尿病类似于中医的“消渴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为“阴虚燥热”,多采用滋阴清热、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近年来,广大中医药学家开展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研究,尤其在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上,中医药的辨证施治有着比西医不可比拟的优势,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方药,为糖尿病的防治研究开辟了新的途经。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大有希望。

 

为什么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具体表现在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西医的微观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了糖尿病的疗效。

经临床发现,有一部分患者经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后,虽然在血糖、尿糖方面控制比较满意,但自觉症状仍很多,如乏力、大便干、失眠、汗多等,患者很痛苦,而中医的优势则表现在西医疗法处于劣势时,得以充分显示。

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总的说来,西医的优势是控制血糖,中医的优势在于慢性并发症的预防,症状的改善以及协助降糖作用。

故二者结合,才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及慢性并发症的预防。

 

中医辩证分型论治糖尿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确有临床疗效。

一是通过综合调节作用,补五脏,益精气,祛瘀血,标本同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恢复正常,二是中药确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根据阴阳偏盛偏衰分型,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林兰教授将糖尿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

  阴虚热盛型主证:

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大便干结,尿色混黄,舌红少津,苔黄而燥,脉滑数。

治则:

滋阴清热。

方药:

增液汤合白虎汤合消渴方加减:

生地30克,元参30克,麦冬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葛根15克,花粉30克,黄连10克,枳实10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阴虚热盛是糖尿病早期的常见证型。

见于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大多未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绝大部分患者均有多饮、多尿、多食等典型的“三多”症群。

辨证要点是烦渴多饮,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少津。

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故治当滋阴清热为主。

阴虚热盛型治疗用药大多寒凉,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寒凉损伤脾胃。

对于脾胃素虚或老年糖尿病患者需用滋阴清热药时,剂量亦不宜过大,否则过服寒凉重剂可引起胃脘不适,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气阴两虚型主证:

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等不明显,口咽干燥,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白,脉沉细。

治则:

益气养阴。

方药:

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味:

生黄芪15克,黄精15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葛根15克,花粉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

  气阴两虚是糖尿病中最为常见的证候,大多由阴虚热盛型转变而来,少部分可见于初诊的老年糖尿病人,临床以口干,乏力,气短,舌胖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对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也可选用玉液汤、玉泉丸、降糖甲片等治疗

  气阴两虚兼瘀型主证:

三多症状不明显,口干,乏力,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痛,视物模糊,胸闷胸痛,或兼双下肢微肿,或兼中风偏瘫,血液流变学异常,甲皱微循环异常,血小板聚集增强,舌体胖,舌质暗或紫暗有瘀斑,舌腹静脉紫暗怒张,脉沉细。

治则: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

益气养阴活血汤:

黄精30克,生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生地20克,玄参3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葛根15克,花粉30克,枳实10克,生大黄6~10克。

  气阴两虚兼瘀是糖尿病合并症最为常见的证型,其特征是:

①病程相对较长,多见于糖尿病的中后期。

②燥热标证已退,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的三多症状不显著,多合并视物模糊,眩晕心悸,肢体麻痛,水肿胸闷胸痛,中风偏瘫等并发症。

③临床表现以口干,乏力,气短,舌胖质暗为特征。

充分反映了气阴两虚兼瘀的病机特点。

治疗上应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阴阳两虚型主证:

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口干饮水不多,畏寒肢冷,颜面或下肢水肿,食欲减退,大便溏泻或泄泻便秘交替出现,小便混浊如膏,面色苍黄晦暗,耳轮干枯,齿摇发脱,阳痿,舌淡暗,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则:

育阴温阳、补肾活血。

方药:

金匮肾气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泽泻15克,猪茯苓各15克,芡实15克,金樱子15克,桂枝6克,附片8克,丹参30克,葛根15克。

  阴阳两虚证多见于糖尿病合并症中后期。

此型病人病程长,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病变部位可累及五脏六腑,其中以心肝脾肾为主,但关键在肾。

其病机为消渴病日久,阴损及阳,脏腑功能严重受损,气机升降失常,血液运行受阻,水液代谢障碍而致阴阳俱虚,湿浊瘀血内阻。

治疗上应滋阴温阳,补肾活血,兼以利湿化浊。

方中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芡实、金樱子固肾涩精;桂枝、附片温补肾阳;丹参、葛根活血化瘀;泽泻、猪苓、茯苓利湿化浊。

 

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肾脏合并症,也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由于属于继发性肾脏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而导致治疗困难,预后差。

中医药治疗本病,若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对早中期病人可取得较好疗效,对晚期病人亦可起到改善症状、减少透析并发症的良好作用,从而成为深受该病患者青睐的有效治疗手段。

 

现将我们对该病的辨证治疗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消渴失治,阴津耗损,阴损及阳”为主要病理

   消渴病肾病必从消渴病发展而来。

临床以糖尿病症状加蛋白尿和(或)水肿为主要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