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314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docx

研发二部塑胶件结构设计参考资料资料

第一章塑胶零件的结构设计

1.1材料的选择

塑胶材料的种类繁多,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要求,在设计时应与相应的法规人员讨论,要满足法规提出的防火或生物兼容性要求。

不同材料的防火等级见附录(包括GE,奇美,TORAY,BAYER,台化)。

提供防火等级证明时,只要提出证明的编号即可。

1.2壁厚的选择

塑胶零件的壁厚对零件的质量影响很大,壁厚过小时成型的流动阻力大,大形复杂的零件就很难充满型腔,塑胶壁厚的最小尺寸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脱模时能经受脱模机构的冲击与震动;

装配时能承受足够的紧固力。

塑胶零件规定有最小壁厚值,它随塑胶品种牌号和零件大小不同有不同,推荐如下壁厚:

ABS,PC+ABS,PC,透明PC,透明ABS,壁厚为:

2.0-3.5mm

一些小的外观零件(如按键帽,灯罩,旋钮)可以做到1.2-2.0mm

同一个塑胶零件的壁厚尽可能一致,否则可能会由于壁厚不均而产生壁厚处缩水。

1.3拔模斜度的设计

在塑胶零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沿脱模方向均应设计足够的拔模斜度,否则会难以脱模,或顶出时拉伤,擦坏塑胶零件。

还有一点,拔模斜度小就蚀纹浅,会造成外观件易脏,推荐如下拔模斜度:

(设计斜度比纹路要求斜度大0.5度)

✧对于监护仪器的后壳,如需要出行位:

行位一侧前模推荐0-0.5度,后模推荐0.5-1度。

前壳推荐的拔模斜度为:

据纹的粗细前后模分别为2-3度。

✧对于大件产品,如主机外壳,显示器前后壳,推荐前后模都为3度,对于旋钮等小件推荐前模拔模1-2度。

✧对于侧面外形由曲面构成时,要保证在分模处曲面的切线方向与拔模方向的夹角不小于拔模角,否则会在产品的P.L.面附近出现拉伤。

1.4柱位的设计

1)柱位的功能:

通常塑胶件柱位用来支撑PCBA,固定PCBA或胶件本身,固定电子元器件,或联接产品的前后壳,它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高度容易调整。

所以,一般情况下,要尽量用柱子端面形成的平面作为支撑面。

避免用几条筋位形成的平面作为支撑面。

2)柱子的拔模及高度:

柱子高度大于10mm时,通常都用司筒顶出,所以其拔模斜度可以取得很小或0度。

可以把内孔取为0度,外表面取为0.25度。

柱子高度小于10mm时,模具上可能用镶件,拔模斜度可以把内孔取0.5度,外表面取1度。

如希望能调整高度,请在图上标明,要求模具加工时,考虑调整高。

一般清况下,M3自攻螺钉柱的高度不要大于30mm,太高了柱子的司筒针容易被胶流冲弯变形。

3)柱子的大小尺寸:

由于高度大于10mm的柱位通常是用司筒顶出,柱子的外径和内径就有限制。

常用的司筒的外径系列为:

4.0、4.5、5、6、6.5、7、8、10、12

常用的司筒针系列为:

1.5、2.0、3.0、3.5、4.0、4.5、5.0

其对应的关系如下表格。

司筒针系列

1.5

2.0

3.0

3.5

4.0

4.5

5.0

司筒外径系列

4.05

4.04.55

67

56

6.57

56

6.578

66.5

78

66.5

78

78

10

810

12

柱位的内径是由司筒针磨小而得到的,由上表可以看出,不要设计壁厚小于1.0mm的柱子,也最好不设计外径不是标准值的柱位。

当采用无尖自攻螺钉去固定PCBA或其它零件到塑胶件上时,塑胶柱尺寸按螺纹紧固件选用指南进行设计。

同时为了好拧螺钉,常要在柱子的端部作一倒角或小台阶。

4)柱子根部的处理:

通常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缩水或阴影(或夹水纹),为了防止出现缩水,需要把柱子根部减胶,同时把司筒针加长,如已出现阴影(或夹水纹)需要把柱子根部加胶或把司筒针作短。

所以对于壁厚为3mm,柱子直径大于等于6mm时(拧M3自攻螺钉)为防缩水,在模具加工时先在柱子根部减胶。

到试模时如出现阴影,再加胶。

(柱子的根部注意要求,顶针面与火山口面不等高,减少应力)

5)预埋螺柱的选择使用:

对于需要经常拆装,或需要维修的地方,需要使用预埋(热压)螺柱,用普通螺钉来代替自攻螺钉,具体的预埋和热压螺母的设计请参考相关的指引。

热压或预埋螺母后胶柱不得有开裂或溢胶现象。

✧预埋螺柱与塑胶件联接的开裂问题:

由于预埋螺柱冷却时的尺寸变化与塑胶件的收缩值相差太大,会使预埋螺柱的周围产生很大的内应力,而造成塑胶件开裂,对于高刚性的工程塑料更为严重。

基于内应力比较大,PC正常情况下禁用预埋,PC+ABS也不推荐,特别对与预埋螺柱数量多于4时,还有螺柱不等高的,造成螺柱种类太多,容易出错;同时,还有因为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注塑机料筒里材料由于高温时间过长而变质。

下面列出M2、M2.5、M3、M4自攻螺丝柱,M3、M4热压螺丝柱,M3、M4预埋螺丝柱的设计尺寸:

设计时请参照上面图内尺寸设计螺丝柱。

1.5加强筋位的设计

✧加强筋的作用是增加塑胶零件的强度,和避免零件变形,如果单用增加壁厚的办法来提高塑胶零件的强度,常常是不合理的,其一是容易出现缩水,其二是提高了注塑成本,加强筋不要设计的过厚,否则容易在其根部出现缩水,也不要太薄,太薄了易出现走胶不齐。

推荐的厚度为:

模具加工为大水口时,零件加强筋根部厚度小于壁厚的1/2(如监护仪的后壳,显示器后壳).筋的顶部厚度不要小于1mm.模具加工为小水口时,零件加强筋根部厚度小于壁厚的2/5,筋的顶部厚度不要小于0.8mm。

✧关于加强筋的拔模斜度:

对于通常的加强筋,其两侧的拔模斜度可按以上厚度要求取。

对于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加强筋,可取两侧0.1-0.25度,这时的加强筋就会要做镶件。

如果可能的话,在加强筋上增加柱位,可以帮助出模。

(如下图)

✧柱位上的加强筋:

胶柱在结构允许情况下必须设计加强筋。

柱位上的加强筋由于是跟柱位一起顶出,可以比普通的加强筋高得多,其高度方向上比柱位端面低1-3mm就可以了。

同时,柱位的加强筋尽量对称加工,以保证柱位变形尽量小。

其形状如图1,指示的斜度为D=3-5度。

1.6装饰缝(美工线)、止口、叉骨、扣位的设计

6)装饰缝,止口与叉骨的设计

设计装饰缝是为了弥补塑胶件变形带来外观的缺陷,为了保证塑胶零件之间的外形相互配合良好,装拆方便,需要在相互配合的地方设计止口与叉骨。

象监护仪前后壳装饰缝一般不小于0.8x0.8mm,监护仪后壳与电池门之间装饰缝不小于0.6x0.6mm,止口与叉骨的设计多种多样,止口与叉骨的形状推荐如图2、图3所示。

特别注意减胶要均匀,渐变,不要突变,否则外观面易形成阴影。

 

 

 

图2

 

图3

 

✧止口设计经验

◆止口形式1)

从外观考虑,建议件1为前壳,件2为后壳,同时,若模具加工后,前后壳不齐平而需修模时,建议前壳多加些,前壳比后壳大(D1>D2)从外观上胜过后壳比前壳大(D2>D1)。

建议设计时前壳D1标正公差,后壳D2标负公差。

此种止口特点:

外观漂亮,装饰缝大,适合较大型零件,外壳削薄零件外观有阴影,密封性稍差。

◆止口形式2)

密封好,装饰缝小,美观,适合小型结构,对大零件易显缝。

◆止口形式3)

手感稍差,适合较大型零件,有利于遮盖前后壳尺寸的误差。

◆止口形式4)

外观漂亮,装饰缝可大可小,密封很好(可加密封条),要求壁厚较大,模具结构复杂。

7)前后壳间的扣位设计

在塑胶件的设计中,为了简化装配,少打螺钉,可利用塑胶的弹性设计扣位,扣位的形式很多,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前后壳间的联接扣位。

推荐的扣位形式如下:

图4

图5

图4所示结构一般做在后壳上,图5所示结构一般做在前壳上。

特别主意减胶要均匀,渐变,不要突变。

否则会在减胶处出现阴影或缩水。

下图是另一种塑胶件上前后壳的连接方式,在后壳的壁上延伸出一个孔,扣到前壳的突出骨位上,它的优点是需要的安装空间小,缺点是孔边的骨位强度稍差,需要在模具上避面夹水纹,或者在孔的中间加多一条骨位。

后壳上的扣位形状

前壳上的扣位形状

1.7圆角的设计

塑胶零件除了使用上要求采用尖角处外,其余所有转角处均应尽可能采用圆角过度,因塑胶件的尖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在受力或冲击震动时会发生开裂现象。

甚至在脱模过程中就发生开裂。

一般地,我们推荐加工圆角用如下原则:

1.筋位的顶部两端,R>1mm

2.塑胶零件的中间开的方孔,四周做圆角,圆角大于零件壁厚的1/4

3.与塑胶件上方孔相配合的方形零件的四角做圆角

4.特别受力的柱子根部做圆角,约R0.5

1.8常用透明零件的设计

透明材料:

常用的透明材料种类很多,设计中常用的有透明ABS,PC,PMMA。

一般常用到的透明件是灯罩,按键帽,装饰片,透镜(PM600)等,由于透明材料的流动性不好,所以注塑时易产生外观的问题,

象透明按键帽一类的产品顶部易产生夹水纹;装饰片,透镜一类的产品在水口附近易产生指甲纹,蛇形纹。

针对以上问题,设计时请注意:

✧透明按键帽一类的零件:

顶部厚度要设计得比四周厚,型腔如果太深的话,要在水口附近局部减胶,让胶先流到零件的顶部,再流到四周。

✧装饰片,透镜一类的零件:

设计时请预留出较宽(大于6-8mm),较厚的水口位

(大于1-1.5mm),模具加工时尽可能用宽大的扇形水口,流道短而粗。

1.9塑胶件优化设计

1.9.1.产品壁厚

产品主壁厚一致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1)用较少的材料意味着少的成型周期

2)减少缩水的机会

3)可以避免壁厚过度导致内应力

但如果是侧壁围住主壁的情况,则侧壁壁厚要小过主壁壁厚(一般取主壁的3/4):

如下图所示,内接圆比率在1.15以下不会产生缩水:

S2/S1=1.15以下OK

S2/S1=1.20~1.25危险

S2/S1=1.30以上NG

一般加强骨,根部厚度小于T/2(T是主壁平均胶厚)不会产生缩水。

1.9.2.R的必要性

在骨、螺丝柱的根部、丝筒针顶端等加R0.3到R0.5,有以下好处:

1)避免尖角形成的应力集中;

2)从微观看,注塑时令走胶更顺,减少阻力,从而减少成型周期。

热压螺母内径根部要加R0.5RIB的根部要加R0.5

不需要做火山口的柱子根部里外都要做R0.5

在日资企业,小R被列入重要的标识尺寸,不但RIB根部要做R0.5,RIB的顶端也要做R0.3,这样做有利于注塑,但却令模具制作复杂,权衡之下,根部做R0.5就可以了,模具实施也比较简单。

精益求精的模具中,RIB顶部也要做R0.3

1.9.3.脱模斜度的设计

很多设计者把同一壁的前后模脱模斜度做成一样,其实优化的脱模斜度的设计是后模出模角比前模出模角小0.5°到1°,这样成品侧面与后模的磨擦力要大于成品侧面与前模的磨擦力,不容易产生粘前模的现象。

前模出模角视蚀纹粗细而定,蚀纹要求越粗则出模角越大,设计后模出模角应考虑出模是否困难,如果太小则易造成顶白等顶出不良现象。

加强骨的出模角一般取0.25°到1°,设计时要注意根部不能太大(一般小于主壁厚的一半比较合理),否则会产生缩水,端部不能太细,否则会啤不足,加强骨顶端一般不要小于0.8mm。

如下图,基本壁厚为3.5MM.

 

散热孔很容易产生粘模现象,所以斜度要大一些:

或者采用下图的结构,加RIB,不仅可以减小前模出模角,横截面积的增加还利于注塑流动:

第二章相关模具知识

2.1.顶出机构与模具的排气

产品的出模主要有下例两种形式:

靠装在顶针板上的顶针,司筒,推方(斜推,直推)顶出。

开模时靠刮板刮出。

这里主要讨论第一种顶出形式的问题:

✧顶针的大小:

一般来说模具顶针的直径不要小于2mm.太小了受不了力。

✧顶针的位置:

如果有特别的要求,请标出哪些位置不可放置顶针,司筒的大小已在前面描述。

✧推方的大小:

不要小于10x10mm,氮化处理,表面要做油槽。

在斜推方移动方向不要有柱位,筋位限制斜推的移动。

✧模具的排气:

当塑胶熔体注入型腔时,如果原有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会在胶件上形成气孔,接缝,表面轮廓不清,不能完全充瞒型腔,同时还会因气被压缩产生的高温烧焦。

排气槽应设在胶流的末端,常开设在分型面前模侧,槽深0.02-0.05mm,宽度3-10mm.。

在塑胶件上出现有烧焦或走胶不齐的筋位上也要加排气针。

2.2.关于水口位置的选择

水口的开设位置对塑胶件的质量影响很大,在确定水口的位置时,应对零件的水口加工,胶料在流道和型腔中的流动情况,填充顺序和冷确,补料等因素做全面的考虑,应注意下几个方面:

1)水口去除要方便以及不影响外观:

不要把水口设在零件的曲面上和外观面上。

有利于流动,排气,和补胶:

当零件的壁厚相差较大时,应在避面喷射的前提下,把水口开在接近截面的最厚处。

同时水口位置应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如果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将造成胶件有气泡,走胶不齐,局部烧焦。

2)减少熔接痕增加熔接强度。

对于小的胶件,如无特别的需要,最好不要开设一个以上的水口,但对于大型的板状胶件,应兼顾内应力和变形的问题,适当增加水口,虽然增加了熔接痕,但增加了熔接的强度,型腔也易充满。

3)防止料流把镶针或嵌件挤压变形。

2.3.关于塑胶件的排模

塑胶零件的排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开模费用,生产效率,以及模具的维修方便性。

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1)零件的单机用量与模具上的型腔数要相匹配。

2)一般共模零件的大小应相近,颜色相同,胶厚基本一致。

✧共模零件的大小相差太大会导致注困难:

如小件已出现飞边,大件还缩水。

✧特别的情况:

当小件排模时可以作为大件的一个延伸,出模后从大件上剪下时可以此零件共模。

✧胶厚相差太大时共模会提高注塑成本:

因为这样薄件与厚件要一样的注塑时间。

3)外观零件与内部结构件不要共模:

外观零件的表面要求高,

4)不同材料的外观零件不要共模:

因为这会给注塑生产带来清洗料筒的难度。

2.4.模具的表面处理方法

对于塑胶模具,其表面处理方法通常有蚀纹、火花纹、消光、抛光、字符加工。

通常在塑胶件表面获得纹路的方法有两种:

蚀纹和火花纹

蚀纹:

是一种照相制版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技术,即在模具型腔上均匀地喷涂上

一层感光胶膜,胶膜经嚗光后发生化学变化,感光后的胶膜不但不溶于水,还增强了抗腐蚀能力,而未感光的胶膜能溶于水,经过水的清洗,该部份金属就失去保护,在腐蚀液的浸泡下,就获得了所要的花纹。

纹的形状与胶膜有关,其深浅与腐蚀液浸泡的时间有关。

在放大镜下,纹的顶部圆滑。

火花纹:

它是一种是脉冲放电时电腐蚀所得到的纹路,纹的深浅与单个脉冲的能

量有关。

一般在粗加工时,用适当的大能量,低频率的宽脉冲加工,精加工时采用高频小能量的窄脉冲加工。

在放大镜下,纹的顶部尖锐,一般我们作很小零件的表面处理时,选择幼的火花纹就可以了。

因为很小的零件不便再作抛光处理。

抛光和消光:

抛光是用砂纸打磨塑胶模具的过程,模具的前后模的光洁度是不同的,后模的所有侧壁,筋位,柱为都需要抛光到能出模,无拖花,顶白为止。

透明件要看不到砂纸纹。

如果是表面喷油件,抛光限度以不影响喷油为止。

如果是蚀纹,表面抛光要不影响蚀纹。

消光:

是用化学腐蚀的方法把指定模具表面加工成亚光的工艺。

字符:

塑胶件的字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凸字和凹字。

凸字的加工比较简单,可以机械雕刻或用腐蚀的方法得到凸出的深度。

一般凸0.2-0.3mm就可以了。

机械雕刻的成本较高,但字形清晰,一般前模采用,腐蚀的方法成本低,速度快,一般适合后模采用。

凹字的作法一般是做两个铜公,第一铜公先电火花加工到字符的深度,第二个铜公上加工出空的字形,然后再火花放电到要求的深度,这两次加工的深度差就是字符凹的深度。

附录

1塑胶防火等级性能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