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7711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9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81地上河悬湖 带详解Word下载.docx

C.

D.

4.B黄河下游地区为“地上河”,可知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即河流附近的潜水位要高于周围地区,等潜水位线应符合“凸低为高”的原则,可知只有BD符合,可知AC错误,而黄河下游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海拔高度不会达到500米,潜水位更不能达到500多米,所以可排除D项,故B正确。

图示意我国某地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分布,①、②、③、④表示以等高线划分的四河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属地上河的河段是

A.①B.②C.③D.④

5.D从等高线弯曲的情况和等潜水位线的弯曲可知,④河段为地上河,D选项正确。

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图中石嘴山至托克托)河床不断抬高,形成类似下游的“地上河”,河道摆动频繁。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河段形成地上河,泥沙主要来自

①流水搬运上游黄土至该河段沉积

②风力搬运附近沙尘至该河段沉积

③河岸崩塌,泥沙在河床沉积

④附近灌溉农业区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泥沙在河床沉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A该河段的沙源,根据图示分析,来自流水侵蚀黄土和风力搬运沙漠区沙子,①②正确;

流经区域主要由黄土和沙漠构成,地质不稳定,河岸有可能崩坍形成沙源,③对。

由于地上河,地势较高,河水由黄河流向较低的农业灌溉区,不可能出现灌溉区泥沙进入河床,④错。

④错误,①②③正确。

故选A。

下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

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C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多,①对。

修建大坝,泥沙淤积在库区,不是地上河形成原因,②错。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大,③对。

地壳断裂,局部抬升,不能形成地上河,④错。

C对,A、B、D错。

所以选C。

8.下图表示自2005年起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河床距地表高度变化。

引起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化、流水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

C.搬运、沉积作用D.沉积、成岩作用

8.B黄河下游“地上河”河床高度高于地表,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05年起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河床距地表的高度逐渐缩小,说明河床逐渐降低,主要受流水搬运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9.如图为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河段的遥感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景观形成于河流的中游、上游地区

B.该河段容易形成“地上河”

C.河流的右岸侵蚀比较严重

D.河流左岸河床较深

9.B从图中观察该河河流弯弯曲曲,呈“U”型谷,位于河流的下游,流速慢,泥沙淤积,易形成“地上河”,A错B正确;

此河段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C、D错。

意大利波河全长652千米,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735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231.8亿立方米。

下图为波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甲、乙、丙、丁河段中,最可能是地上河的是

A.甲河段B.乙河段

C.丙河段D.丁河段

11.波河干流地上河的形成时期是

A.人类历史以前B.采集、狩猎文明时期

C.农业文明时期D.工业文明时期

10.D甲、乙、丙、丁河段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最可能是地上河,D对。

甲、乙、丙河段位于中、上游地区,河流流速快,泥沙沉积少,不易形成地上河,A、B、C错。

11.C波河干流地上河的形成时期是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破坏植被,扩大耕地面积,导致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下游泥沙沉积多,形成地上河,C对。

人类历史以前、采集、狩猎文明时期对环境影响小,水土流失少,A、B错。

工业文明时期主要是环境污染,地上河早已经形成,D错。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流域的b--c河段形成地上河,洪水危害严重,不属于其治理措施的是

A.截弯取直B.加固大堤

C.建分洪、蓄洪工程D.在c处建大坝

12.D由图可知,该流域的b-c河段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水危害。

“裁弯取直”可以使河道通畅,利于排水,A正确;

该流域的b-c河段形成地上河;

加固大堤,可以防止河水泛滥,B正确;

建分洪、蓄洪工程,可以分解洪水对大堤的压力,降低洪峰,C正确;

在c处建大坝,有利于下游的防洪,对b-c河段洪水防治作用不大,D错误。

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治理措施的一项,故选D。

下图卫星图片所拍摄地区位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下游17km处,该河段为地上悬河。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在黄河中游所采取的下列举措中,会加剧下游地上悬河发展的是

A.筑库拦水B.陡坡开荒C.坡耕改梯田D.植树造林

13.B在黄河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下游地上河的形成;

所以在中游地区应防治水土流失,应筑库拦水减少水蚀、平整土地坡耕改梯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但陡坡开荒会加剧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淤积。

选B正确。

洪泽湖湖底比东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

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多次发生严重的洪灾。

读洪泽湖及相关水系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4.关于该湖成为“悬湖”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B.黄河下游河水大量补给洪泽湖

C.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泥沙量大

D.洪泽湖湖面宽广,水量速度缓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

14.B为防治洪水泛滥,每年加固加高大堤,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泥沙淤积,逐渐抬高,A正确。

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没有河水补给洪泽湖,B不正确,选B。

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泥沙量大,C正确。

洪泽湖湖面宽广,流经地区地势平坦,水量速度缓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D正确。

二、综合题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段称“地上河”。

黄河乙河段为世界著名的“地上河”,河床滩面高出两侧地面3~5米。

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及乙河段的剖面示意图。

(1)分析乙河段“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2)简述地上河的潜在危害及主要的防御措施。

【答案】

(1)黄河含沙量大,进入L河段为下游的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升高;

历史上多次束水筑堤,加高堤坝,河床也不断淤积抬高,形成“地上河”。

(2)危害:

丰水期容易冲毁堤坝,淹没附近村庄。

措施:

在黄河(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加固堤坝;

疏浚河道等。

【解析】

(1)乙河段位于黄河下游,黄河含沙量大,进入乙河段流经的是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升高。

历史上多次束水筑堤,不断加高堤坝,河床也不断淤积抬高,形成“地上河”。

(2)该题主要考查地上河产生的危害及措施。

由于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提升,两岸地区每逢汛期便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建国以来,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害在下游”。

长760多千米的下游形成了宽3-20千米的地上河,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可能。

有人建议在下游将河床往下挖60多米,以彻底清理黄河沉积的泥沙。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地上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的原因。

(2)有人反对通过深挖河床的方式改变地上河,请简述理由。

(1)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崎岖,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加之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为下游地上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2)土石方挖掘工程量大,投资大;

挖沙量大,堆放困难;

新泥沙沉积量大,清理效率低,见效慢;

改变地上河的根本是治理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来源。

(1)题干要求从自然要素的角度分析,可从气候、地形、土质、植被等角度思考。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崎岖,植被稀少,土质疏松,且气候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流经下游地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逐渐形成“地上河”,因此黄河下游地上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

(2)由第

(1)小题分析得知,黄河下游地上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因此改变地上河的根本在于治理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来源。

其次,根据材料“长760多千米的下游形成了宽3-20千米的地上河”可知,若将下游河床向下挖掘60米,工程量大,投入资金较多,且挖出来的泥沙堆放困难;

即便采取该措施挖沙,若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加以解决,新的泥沙会继续沉积量,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见效较慢。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千里长江,险在荆江。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蜿蜒蛇行,曾经有“十年九灾”的说法;

建国后,国家重点治理了“九曲回肠”荆江,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如今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名符其实的“地上河”。

下左图为“荆江治理示意图”,下右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分析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答案】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

该河段为平原地形,河道变宽(坡度较小),水流变缓;

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

泥沙沉积,导致河床逐步抬高;

人为加高堤坝形成地上河。

【解析】可以从地形、河道以及人为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荆江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加之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所以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不断在河床淤积;

由于泥沙不断淤积,导致河床提高;

河床提高之后,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最中形成“地上河”。

18.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略图。

石家庄以下的滹沱河逐渐形成了地上河或半地上河,简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由于该段滹沱河流经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逐渐形成了地上河或半地上河。

【解析】滹沱河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河流泥沙含量较大。

由于该段滹沱河流经华北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逐渐形成了地上河或半地上河。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岭位于32°

N~34°

N,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东西绵延400~500千米,南北宽100~150千米。

材料二下图甲为陕西省水系地形图。

渭河下游河道弯曲,图乙中渭河河段是地上河。

图乙中水利枢纽修建以后,该河段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大。

分析图乙中渭河河段地上河的成因,并提出减少该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渭河北岸支流多来自黄土高原,含沙量大;

渭河下游河段流经渭河平原,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抬高河床;

为防止河水外泄,两岸修建大堤,如此循环,导致河床高于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

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降低渭河北岸支流的含沙量;

加大库区内泥沙的下泄量,降低库区的蓄水位,增加渭河下游的流速,减少泥沙淤积。

【解析】地上河是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可从含沙量、水流速度等方面来分析;

从图中可看出渭河北岸支流多来自黄土高原,含沙量大;

减少洪涝灾害的措施可从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加快流速等方面来回答,如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降低渭河北岸支流的含沙量;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北部波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中下游河道蜿蜒曲折,形成地上河。

流域内人口稠密,是意大利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欧洲主要的稻米产区。

材料三每年的冬春季节,阿尔卑斯山脉北坡山谷经常会出现又干又热的风,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

强劲的干热风不仅刮走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树木,使土地干裂、农作物枯萎,还引起了其它的次生灾害。

简要分析波河中下游形成地上河的自然原因。

【答案】波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且支流众多,携带至中下游的泥沙多;

中、下游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

【解析】地上河是由于河流所携带泥沙沉积,河床不断抬高而成。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

波河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

支流众多,携带至中下游的泥沙多;

21.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自然原因。

【答案】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流速较缓,泥沙易沉积;

人为加高堤坝。

【解析】自然原因是CD河段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易沉积,使河底抬高。

人为原因是河床淤浅,人们不断加高加固大堤,最终导致河底高于两侧平原,成为地上河。

2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略图。

图中甲地所在区域(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糖料生产基地。

乙县地处狼山与贺兰山之间的风口位置,全年大风日数多。

造成黄河从乙县境内流过,河床高出县城平均4-6m,成为“悬河”。

分析黄河乙县河段形成“悬河”的主要原因。

【答案】该地西部为沙漠;

沙漠逼近河流沿岸西北风吹沙落河,抬高河床,逐渐形成地上河。

【解析】“悬河”就是地上河,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泥沙堆积,河床抬高;

从图中看乙地处沙漠,沙漠逼近河流沿岸,西北风吹沙落河,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23.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

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流灾害。

图10示意洪泽湖及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以及与上游流域洪流灾害的关系。

【答案】成因:

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泥沙量大;

洪泽湖湖面宽广,水量速度缓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

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关系:

(淮海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加重了上游流域洪涝灾害。

【解析】“悬湖”指湖底地势高于周围地区,其原因是泥沙沉积,所以要联系影响河流泥沙沉积的因素去分析原因。

洪泽湖流域砍伐、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泥沙含沙量增大;

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又因湖泊东侧,加固大堤,使泥沙不断沉积,河床不断抬高,进而形成“悬湖”。

洪泽湖成为地上悬湖,水位高,降低了上下游之间的落差,水流变缓,因此有积水不能排除,而易形成洪涝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