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773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docx

边坡监测方案115上传

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防治大楼中毒救治

综合大楼二期工程

 

编制单位: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时间:

二0一六年一月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1、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3

2、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简介-----------------------4

二、编制依据---------------------------------5

三、监测项目及工作量-------------------------------6

四、监测方法-------------------------------6

五、基坑监测工期及频率-------------------------------7

六、监测报警值-------------------------------7

七、使用仪器和设备-------------------------------8

八、质量保证措施-------------------------------8

九、数据处理及成果提交-------------------------------9

十、文明施工与安全-------------------------------9

附图:

边坡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

第一节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平场土石方及边坡支护工程

工程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大杨石组团B24-3-2地块

建设单位: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代理业主:

重庆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选址位于渝中区化龙桥片区,北面重庆天地,南靠化龙桥公园及虎头岩公园,东北向为天地湖及嘉华大桥,西面毗邻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

场地下方有规划轨道交通九号线通过,场地北侧有规划轨道五A线通过。

项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存在基坑边坡,高约8.1-34.6m,长约531m,为岩质挖方边坡,局部为岩土混合边坡(靠五A线),主要岩性为砂质泥岩。

采用支护方式有:

悬臂桩、桩+锚索和板肋式锚杆(索)挡墙。

基坑支护为永久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在边坡坡顶内侧设置截水沟拦截边坡外侧斜坡地表水,在边坡坡底设置排水沟,本工程截排水沟应结合道路排水系统一并考虑,施工期间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

第二节地理概况

项目工程属于剥蚀浅丘地貌,总趋势西北高东南低。

整个场地地形总体起伏较大,地势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呈阶梯状逐步抬高,最大高程为239.5m(场地西北部),最小高程为205.9m(场地东部),相对高差33.6m。

地形主要由丘顶平台、陡坎(崖)组成,场地以丘顶平台为主,地势较平缓,坡角一般2°-5°。

陡坎(崖)坡角60~80°左右,局部可达90°,陡坎(崖)高度为5~15m,坡面多呈直线形,局部呈折线形或弧形。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场地内地层岩性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坡残积粉质粘土层(Q4dl+e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J2s)、砂质泥岩(J2s)组成,场地内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覆盖层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一、第四系覆盖层上层滞水

主要分布在第四系覆盖土层中,含水岩性一般为素填土。

受土层厚度、补给条件影响大,多属季节性上层滞水,主要接受降水及邻近含水层的补给,因场地内人工填土多呈稍密状,透水性好,地下水不易汇集。

二、基岩裂隙水

场地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在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水,其径流方式主要是由高水位向低水位呈面状流动。

对于基岩裂隙水,其径流方式主要沿风化节理、裂隙,由高处向低处方向流动,其水量均匀性差、水位落差大,渗透性一般较弱。

场区内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砂岩互层,砂质泥岩是相对隔水层,砂岩为透水层。

场区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含水量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汇水影响,雨季较丰富,旱季较贫乏,无统一地下水位。

施工时应加强地表水的拦截及地下水的抽排工作。

三、环境水、土的腐蚀性

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区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等建筑材料有微腐蚀性。

拟建场区属于新建项目,场区及周边未发现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源,场区内岩土层没有受到污染。

场区岩土层对砼结构、砼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等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

拟建场地范围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分布。

2、监测的依据

1)    本工程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

2)    地勘的勘察报告

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

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11)《市政边坡及挡护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BJ50-126-2011;

三、监测项目及工作量

具体工作量见下表:

工作量表:

序号

项目

数量

备注

1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

15点

 

2

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15点

 

3

29中宿舍沉降观察点

4点

 

根据基坑开挖的深度、支护结构的特点、所处的周边环境的要求,基坑开挖监测项目设置以下几项:

1、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沿冠梁每隔15.0~20.0m设置一个水平位移观测点,监测随着基坑开挖的不断加深和地下室施工进行,监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的变化发展情况。

监测标志的布设采用嵌入测钉法布设(如图),在布点处用铁锤将专用测钉直接砸入冠梁中,圆帽的下边缘与地面齐平,保证稳定。

如埋设不便,则用红漆标记。

详细点位、编号见《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布点平面图》。

四、监测方法

1、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观测

施测时采用受现场环境条件的限制较小,施测较容易,精度较高的极坐标法进行观测。

(1)全站仪极坐标法

在基准点上设站,采用极坐标法,按二级变形观测要求观测各监测点的坐标值,并将每次的坐标值分解成两个方向(即垂直边坡方向和顺边坡方向),每次坐标分解值的差值即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量。

其测量原理:

①将全站仪照准零方向标,用目镜十字丝对准基准点后置零;

②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后精确照准第一个观测点,测量并记录水平角和距离;

③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后精确照准第二个观测点,按②条的方法读水平角和距离;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三、四、……、n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

④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后,精确照准平面基准点,按②条的方法读水平角和距离;

⑤逆时针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依次观测至零方向;

以上操作为一测回。

当方位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当方位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

每组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共同方位角值之差,不应该大于本等级测角中误差。

分组观测最后结果,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根据观测的角度和距离,按极坐标法进行坐标计算。

五、基坑监测工期及频率

1.   监测工期

自基坑开挖时算起,到基坑完成后一个月结束现场监测工作。

2.   检测频率

(1)在基坑开挖深度不大于3.0m时,每隔2天对所有监测项目监测一次。

如出现渗漏水等现象,及时与甲方、监理、业代及第三方观测单位协商观测事宜。

(2)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0m时,每隔1天对所有监测项目监测一次。

如出现异常情况或险情,则每天监测一次,甚至一天24小时连续监测,以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

(3)基坑开挖到底部施工期间,每天监测一次,以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

预计观测周期为4个月,观测次数为90-110次。

 

注:

以上监测频率随现场施工进度会有一定调整。

六、监测报警值

监测报警值表

监测项目

速率(mm/d)

累计值(mm)

支护本身沉降、位移监测

±2

±40

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见监测报警值表)时,及时向甲方及有关部门报告并要求甲方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加强监测措施。

七、使用仪器和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厂家

设备参数

1

全站仪

苏光RTS312L

1套

中国

±(1.07mm+0.43mm/km)

2

水平仪

华昌NAL24

1套

中国

DSZ3 

3

对讲机

2套

中国

 

4

办公

电脑

联想

1套

中国

 

5

打印机

惠普

1套

美国

八、质量保证措施

1.在“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防治大楼中毒救治综合大楼基坑监测”工程中严格遵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确保质量。

2.派熟悉仪器使用方法和性能的测试人员进场,并严格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进场前做好仪器设备的标定工作,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初始值的测试不得少于三次。

基坑开挖施工前提供以下资料给各有关单位:

1)   监测项目各测试点的平面布置图

2)   各监测项目所采用的各测试仪器的型号、规格及各测试仪器和元件的标定资料;

3)   各监测项目的初始数据。

4.监测人员在施工开始时二天内进场,并服从工程总进度需要。

5.监测人员必须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测试完毕后应签字备查。

6.监测数据应及时校核,如有异常应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九、数据处理及成果提交

   所有监测项目,均应在施工前取得经三次以上观测的初值。

在施工期间,监测人员提供下述中间成果:

1、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报表

所有成果均应采用计算机处理打印,并定期(按施工阶段)提供各监测项目的表格。

整个监测工作结束之后汇总整理完成。

十、文明施工与安全

1.   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3.   安全员为安全干部,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负责项目组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强对全组人员安全作业、文明施工和自我保护的宣传教育。

4.   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基坑边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进入工地现场作业严禁穿拖鞋。

5.   施工现场作业结束后做到落手清,严格执行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规定。

 

1、边坡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2、边坡监测测量表

 

边坡监测测量表

测量时间:

自编号

X坐标

Y坐标

高程

水平位移

沉降偏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备注:

第一次测量作为基准点

监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