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805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docx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

Intheend,whatyoubelievecanbecomewhatyoubelieve.勤学乐施 积极进取(页眉可删)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1

  设计意图

  

(一)作品分析

  1.说明作品的认知、情感特点。

  图画书《猴子捞月》以寓言故事为题材,通过精美的图画、简洁的文字,敲开孩子稚嫩的心门。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井边玩,看到井里有个月亮,于是大叫“月亮掉进井里了”。

大猴子听到,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了起来。

老猴子也过来看,同样叫了起来。

于是大家都认为月亮掉进井里了。

他们从树上倒挂着去捞月亮,结果呢,原来月亮一直好好地挂在天上。

画面和故事不仅充满幽默的趣味,令人啼笑皆非。

  2.作品独特的创作视角。

  《猴子捞月》这本图画书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看的普通图画书。

此书画面精美、写实,充满了立体感,通过折纸、粘贴、撕贴、绘画等多种手法,生动展示了一幕幕猴子捞月亮的忙碌场景以及猴子们的丰富表情。

  3.阐述其教育意义。

  《猴子捞月》这本书也让孩子在开心好笑之余明白了一个道理:

事情并不总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如果不经过调查研究,往往会白忙一场。

  

(二)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对于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产生兴趣,能从故事中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而且他们对所遇到的难题、疑问、困惑也会产生特有的好奇心,大班的孩子已经会使用做小实验的方法解决一部分的难题、疑问和困惑。

《猴子捞月》这本故事书正好能满足该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及兴趣,能让幼儿在书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

  (三)设计思路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

利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讨论、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谈话法)第二环节:

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主要通过依次观察故事图片、PPT,引导幼儿猜测、分析故事发展,其中也请了幼儿模仿猴子如何捞月亮的动作。

(图示法、动作示范法)当欣赏到19页时,教师先设置疑问,并引导幼儿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幼儿明白水中的“月亮”捞不起来的真正原因。

(质疑法、实验法)然后完整阅读整个故事。

第三环节:

幼儿自主阅读图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

  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

  活动准备

  故事PPT、图片一张(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实验道具(装满一半水的水盆、手电筒)

  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提问:

昨天是什么节日?

(中秋节)

  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你所看见的月亮是在哪里的?

  二、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1.出示图片(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师:

中秋节的时候,有一只小猴子也出来在井边玩耍,突然它发现井里有个月亮,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

(幼儿大胆猜测)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关于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呢?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PPT至12页,提问:

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是怎么做的?

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可适当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捞月亮的动作。

  

(2)继续欣赏PPT至19页,提问:

月亮捞上来了吗?

为什么捞不上来?

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为什么井里的月亮捞不上来。

  (3)组织幼儿做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引导幼儿观察:

水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

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欣赏故事结尾部分PPT。

  师:

最后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

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幼儿自主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进行阅读。

  2.请幼儿说说:

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地方?

为什么?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三、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

“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

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

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

捞到了没有?

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

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

“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3

  活动目标:

  1、感受传统民间故事的趣味。

  2、理解倒影与水的关系。

  3、锻炼语言描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五册第9-13页。

  2、挂图《猴子捞月亮》。

  3、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边看幼儿用书,边听故事。

讨论

  ——教师:

为什么猴子们要去捞月亮?

  ——教师:

月亮到底在天上还是在水里呢?

  二、边看挂图边分析再听一遍故事,探讨细节。

  1、幼儿与好朋友面对面坐好。

  ——请幼儿和好朋友面对面坐在一起,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好朋友的特点。

  ——教师:

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做好,我们来仔细看看好朋友吧。

  2、说说好朋友什么样子。

  ——是谁发现月亮掉进水里了?

学一学他的样子。

  ——猴子们是怎样去捞月亮的?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月亮被捞上来了,可是为什么又打破了呢?

  ——猴子们后来又发现了什么?

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三、回到故事的整体,谈谈自己的想法。

  ——你喜欢这些猴子吗?

为什么?

  ——他们是聪明的猴子还是傻猴子呢?

为什么?

  ——夜晚的水里除了月亮的影子,还会有什么影子呢?

  ——要是在白天,小猴子能从水里看见影子吗?

  活动延伸:

  1、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播放故事《猴子捞月》让幼儿加深印象。

  2、进行故事表演游戏,教师可以扮演老猴子,引导幼儿表现故事中的一些细节。

小班教案《猴子捞月》4

  一天晚上,月亮又圆又亮。

一只小猴子朝大树底下的水井里一看,咦,井里有一个又圆又亮的月亮。

小猴子吓得撒腿就跑,一边大声叫喊道"不好了!

不好了!

月亮掉到井里了!

"大猴子听见了,连忙跑过来看,真的,井里有一个又圆又亮的月亮。

大猴子也吓得大声叫起来:

"不好了,不好了,月亮掉在井里了!

"大大小小的猴子都跑过来看,都说:

"月亮掉在井里了!

我们赶快把月亮捞上来吧。

"小猴子说:

"我们爬到大树上,一个接一个倒挂下来,一直挂到井里,就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

"于是,老猴子用两只脚紧紧地钩住了树枝,倒挂了下来,一个猴子接一个猴子,一直倒挂到井里。

最底下的是小猴子,它在下面喊了起来:

"行了,行了,够得着了。

"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去捞月亮,井水给它一搅,月亮碎成一片一片的,在水里飘荡着,小猴子吓得喊起来:

"哎呦,不好了,月亮被我抓破了。

"一会儿,井水慢慢平静了,又出现了又圆又亮的月亮。

小猴子又伸手去捞,捞呀捞,还是捞不到月亮。

这时候,老猴子忽然抬头一看,又圆又亮的月亮还好好的挂在天上,就对大家说:

"月亮不好好地挂在天上呢,井里是月亮的影子。

"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

‘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

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

捞到了没有?

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

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教学反思:

  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