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380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教案汇总7篇文档格式.docx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老师做的猫头鹰吧?

小朋友们能观察出来这个猫头鹰的每一部分老师都是怎么做的吗?

谁来说说?

(教师边做举手的动作,边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小朋友们)

  (通过对话引导孩子观察范画,教师进行再示范)

我们先来看看猫头鹰的身体,它的身体老师是用什么样形状做的?

椭圆的卡纸是不是?

那你们打算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来做它的身体呢?

自己想一想。

现在我们来看看猫头鹰的五官老师都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的五官都有哪些吗?

嗯,说得非常好,我们的五官包括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眉毛。

那我们先来看看猫头鹰的眼睛都是怎么做的。

对了,用有点金黄色的圆形的做的眼睛。

那鼻子呢?

嘴巴呢?

耳朵呢?

(依次观察,进行提问式的对话)

  (学生操作,自由探索,教师观察辅助)

好的,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试一试,我们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贴画,如果需要帮助的话请告诉老师,好吗?

  (孩子就自己的作品作分享交流)

哇!

小朋友们的猫头鹰都做得好酷,老师很喜欢小朋友们创造的这些猫头鹰宝宝们,我们来给自己的猫头鹰宝宝起个名字吧。

(由孩子自己来给作品命名,并且讲述自己制作的过程)

做得真棒,现在我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空闲的桌子上晾干,然后我们一起来进行学具整理工作。

小朋友们做的猫头鹰真的都很有特色、很有创意,更让老师高兴的是,大家连自己的东西也整理的很好,所以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奖励

好了,我们今天的美术课结束了,下次再见!

美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抽象画,品味形式美、意象美、抽象美,了解并尝试抽象的表现手法。

  2、通过关注抽象艺术,实践抽象画创作过程,获得对形势元素和原理的进一步认识与运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探索艺术创作的新天地,增进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感受与发现中体验美术的愉悦。

教学重点:

感受形色在画面中的和谐美

  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简化的`抽象形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准备:

  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

  1、音乐导入:

每当老师在画画的时候,总喜欢聆听一首音乐,这样画画的感觉会特别好,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它的美好,听音乐?

课件播放音乐

  2、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首“形色协奏曲”吧。

  3、板书课题

  二、作品赏析线

  1、欣赏画家作品:

蒙德里安《树》,在这三幅画中,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蒙德里安《树》、《山川》和山川的照片。

  2、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

画家的树从写实到用不同长短,疏密,流畅的线条组织形。

  3、试一试,你怎样用线条来表现这张山川的景色呢?

  4、师生互动:

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之后进行修整与总结。

  5、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板书:

线——流畅,快慢,疏密。

  三、创作方法——形

  1、作品参照对比:

吴冠中《江南水乡》和风景照片,简单介绍艺术家吴冠中先生和这幅作品。

课件出示吴冠中先生中国画《江南水乡》和江南水乡的照片

  2、这一组作品中,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

  3、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4、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房子的特征,用流畅的线条和块面,概括外形,创作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形——概括,简练。

  第二课时

  四、创作方法——色

  1、一幅优秀的作品,除了要讲究线条和形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猜一猜是什么?

课件出示同一画面不同颜色的作品。

  2、这两幅作品的色彩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3、同一幅作品艺术家进行了两种不同颜色的设计,带给我们不同的艺术视觉盛宴。

  4、欣赏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好不好?

课件出示吴冠中中国画《窗外无月》

  5、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共处。

色——设计

  五、形色描绘

  1、出示田埂风景图片课件提供田埂风景图片;

  2、老师示范:

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要求简单、概括。

课件播放绘画的背景音乐。

  3、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

形与色的协奏曲

  六、作品赏析

  不同画家在处理形色时,如何谱写出一幅幅优秀的形色协奏曲。

课件依次出示画家作品。

  七、作业要求

  活动:

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用形、线、色的方法描绘一幅风景。

课件播放绘画的背景音乐和多张风景图片

  八、评价拓展

  1、课件出示拓展思考题

  2、拓展思考:

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画好抽象画并不难,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怎样画抽象画。

美术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就是为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开展美术学习活动。

《捏塑造型的乐趣(设计与生活)》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

本课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还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寻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况以外,还更加让学生能贴近生活、学生能更好增进对雕塑的兴趣。

  2.学生能在近似于玩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无穷乐趣,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2.通过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不同艺术类别的比较,使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

  难点:

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1).由图片导入新课。

由泥塑图片《大阿福》引入。

  

(2).讲解新课(教师活动)

  1.什么是泥塑?

  2.我国五大雕塑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3.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应是怎样的?

  4.欣赏并讲解民间彩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的制作过程.

  5.欣赏并讲解现代泥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作品。

  6.让学生自己学会动手制作泥塑?

  7.选出学生中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

学生注意力集中。

  (预设学生行为)

  1.学生通过看书从课方中找出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欣赏泥塑作品,说说作品美的妙处。

  3.能学生区分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

  4.在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已归纳、概括、合作。

  5.学生本人动手制作泥塑。

  6.学生兴趣高

  (设计意图)

  1.通过对本课的理解更加能清楚地知道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目标。

  3.在欣赏民间彩塑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更加增强对其它艺术的学习兴趣。

  5.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

  6.提高作品效率。

  (3).小结,讲评

  (六)、板书设计

  1.泥塑的含义、分布、特点、制作方法。

  2.我国五大传统雕塑:

陶、木、石、铜、泥。

  3.欣赏民间彩塑作品。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

  2.分组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

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作品,说说理由。

  3.请学生本人介绍自己在制作泥塑过程和感受。

  4.针对学生的作品做一个等级评定并给学生提出好的建议。

  (八)、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

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图片展示、现场示范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及泥塑的制作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一般性规律,进而提高作业效率。

并且我对本课讲解较为详细,学生都能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识,也都能在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过程中做到认真并积极地参与讨论,学生学习了本节后能够用文字形式表达出自己对雕塑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本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我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并进行现场演示,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准备:

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

近大远小。

  二、讲授新课

  ⑴、师:

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去的路》的基本规律。

(出示课题:

远去的路)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三、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后作业:

观察:

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尝试:

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掌握绘画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二、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

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三、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美术教案篇5  【课题】四季的色彩

  【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认识书中四位画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并写出短文。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用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2、打开书第2页,你最喜欢那幅图片,你能猜出它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吗?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欣赏。

仔细观察并思考,说说书中作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总结。

同:

每幅作品都有树,都是风景画。

  《四季的色彩》美术教案,

  异:

表现的是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画法不同,用色不同,视觉效果不同,画家国籍不同……。

  3、分组活动。

  

(1)要求:

选择你们组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3)问题:

  ①这是什么季节?

画面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

  ②从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③作品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风格,如油画)?

画面采用了什么笔触?

  4、学生反馈,教师指导补充。

  《早春之路》是一幅写实性、装饰性较强的日本画。

画面主要使用了绿色和蓝色。

嫩绿色的草地,把蜿蜒的小路送向了画面的深处,那一抹新绿还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将春的天空点缀得含情脉脉。

  《夏》画家使用了深浅不同的绿色,运用了细碎而完整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夏的生机勃勃,夏的明亮苍翠。

透过夏日灿烂的阳光,白桦林以其丰富、深厚的绿色,展现了夏天的生命力,更显示了画家的激情。

  《金秋》画面主要使用了黄色、橙色和红色,画面用色浓重。

这是我国画家林风眠将中国画的写意情怀与西洋画的浓重色彩进行了大胆结合。

在苍山的衬托下,亮丽、耀眼的黄色和橙色,将金秋的风韵渲染于纸上。

水中的倒影给画面带来几分恬静,使画面热烈的颜色与幽深的意境完美地统一。

  《冬猎》这是一幅冬日经典作品。

主要用了棕色、土黄、绿色。

画面深远的透视效果把我们的眼界带进了无边的冰雪世界。

冬天里,似乎万物进入了休眠,天与地静静地孕育着春的力量。

而画中人物则是静谧中动的分子。

打猎归来的人们带着他们的猎犬,带着几分疲惫,进入画面左下角。

顺着他们的路线抬眼望去。

我们看到了在湖面上忙碌的人们,虽是渺小的身影但一样可以体会到冬日里人们忙碌的气氛。

  三、作业布置:

  从课本中选出你喜欢的作品,从画中表现的形象、色彩、感受等方面写一篇短文。

  写完后小组交流。

  猜一猜这位同学写的是哪幅作品?

  四、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艺术大师,了解了作品的表现形式,虽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通过画家对生活的感悟,使我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发现,因此,为能见到优秀的美术作品而感到幸福。

美术教案篇6  教学目的:

  学习画树的画法学习,对以前学过的笔墨表现方法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树干和树叶的基本画法

  难点:

由笔墨变化画出不同形状的树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作品和教师范画、画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

  一:

课件欣赏揭题

  二:

讲解示范

  1:

了解树的结构

  树是由树根、树干、小枝、树叶组成。

画理一般从上往下画,先画树干和主枝,再添画小枝,最后画树叶。

  2:

示范画画树的画法

  

(1)课件分析用笔用墨方法

  

(2)画树干:

画干宜用中锋,以使其树干圆劲有力,用逆锋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注意顿挫转折。

  对于不同的质的树干,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3)画树叶:

表现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点叶法,教师示范胡椒点、介字点、平头点等点叶法。

,点叶法不外乎圆、尖、横、直。

  (4)提醒学生注意:

树叶的点画,都要有墨色变化,无论哪种树叶形,都要围绕着主枝一团团、一组组、一丛丛来画,要有整体感又要生动而有变化。

  三:

学生练习和体验

  不要拘泥于树形,在宣纸上反复用干湿浓淡笔墨表现各种树形。

  四:

优秀作业展示,

  画艺术源远流长,画树技法多样,今天我们学习画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后可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和体验,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进步。

美术教案篇7  教学重点:

  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1、活动一:

教师问:

“你发现什么?

它们叫什么?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活动二: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3、动三:

它们“想说”些什么?

  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动四:

民间玩具美在哪里?

为什么?

  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

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b、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5、活动五学习民间艺人,可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的民间玩具。

  6、布置作业。

  a、尝试收集大家画的民间玩具。

  b、布置师生共同收集民间小玩具集市。

  教学后记:

  基本能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书中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