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339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产科学第八版A.docx

妇产科学第八版A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生殖器: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统称为外阴

内生殖器:

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输卵管、卵巢合称附件

1.阴道阴道穹窿:

后穹隆最深,为常用的穿刺或引流部位

2.子宫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

青春期前为1:

2;育龄期妇女为2:

1;绝经后为1:

1

子宫峡部: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特征:

非孕期1cm;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

子宫韧带:

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3.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

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女性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动脉):

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子宫动脉:

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

骨盆骨盆组成:

骶骨、尾骨、左右2块髋骨

骨盆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

骨盆类型:

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女型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

内外生殖器的邻近器官及其关系:

与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及阑尾相邻,生殖器官出现病变会累及邻近器官,反之同样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生理特点及月经:

1.儿童早期(8岁之前):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儿童后期(8岁之后):

下丘脑GnRH抑制状态解除

2.月经初潮是青春期重要标志;性成熟期是卵巢功能最旺盛的时期;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3.月经定义:

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

月经周期:

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

正常月经临表:

周期性21-35天,平均28日。

经期:

2-8天,经量:

30-50毫升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1.卵巢

功能:

具有生殖和内分泌的功能,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

周期性变化:

卵泡发育和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胞发育和成熟:

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卵泡、排卵前卵泡;始基卵泡是女性的基本生殖单位

排卵:

多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

黄体:

卵子受精,黄体在人绒毛促性腺激素作用下转变为妊娠黄体,至妊娠3个月末退化;未受精,黄体在雌激素溶黄体作用下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黄体功能限于14天

激素分泌:

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雌激素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协同、拮抗作用

雌激素

孕激素

子宫肌

促进

抑制

子宫内膜

增生

分泌

宫颈

扩张

闭合

输卵管

促进

抑制

阴道上皮

增生

脱落

乳房

腺管增生

腺泡发育

下丘脑、垂体

正负反馈

负反馈

代谢

水钠潴留

水钠排泄

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

(1)排卵前:

稀薄、透明、拉丝度长,羊齿状结晶

(2)排卵后:

粘稠、浑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椭圆体

月经周期的调节:

1.月经周期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2.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通过调节腺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合成与分泌达到对卵巢功能的调控

3.卵巢产生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正负反馈调节作用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腺垂体激素:

促性腺激素、催乳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卵巢性激素的反馈做用:

雌激素、孕激素

第四章妊娠生理

妊娠时胚胎和胎儿在母体中发育成长的过程:

1.受精卵形成

受精:

获能的精子与次级卵母细胞相遇于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的过程

桑椹胚:

受精后72小时分裂为16个细胞的实心细胞团

受精过程:

精子获能—生殖道内分泌产生一种物质解除对精子获能的抑制

受精场所—输卵管壶腹部

2.受精卵着床

标志:

受精后6-7天植入子宫内膜称为受精卵着床

过程:

定位-粘附-侵入

着床条件:

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④孕妇体内分泌足够量的孕酮

胚胎、胎儿发育特点及胎儿生理特点:

胎儿身长(cm)=20周前:

月份的平方

胎儿身长(cm)=20周后:

月份×5

(1)呼吸系统:

母儿血液在胎盘进行气体交换

(2)泌尿系统:

妊娠中期起,羊水的重要来源是胎儿尿液

(3)内分泌系统:

胎儿肾上腺皮质能产生大量甾体激素,与胎儿肝、胎盘、母体共同完成雌三醇的合成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1.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2.胎盘组成:

羊膜、叶状绒毛膜及底蜕膜

功能:

(1)物质交换;

(2)防御功能;(3)合成功能;(4)免疫功能

合成功能: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2)人胎盘生乳素(HPL):

(3)雌激素(E):

(4)孕激素(P):

3.羊水来源:

早期母血清,中晚期为胎儿尿

妊娠期母体变化:

变化最大的是子宫,主要表现为体积增大、血流量增加和子宫下段的形成

(1)循环系统的变化:

心脏:

左、上、前移——Ⅰ-Ⅱ级杂音

妊娠晚期仰卧位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下肢静脉曲张、外阴静脉曲张、直肠痔疮,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形成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2)血液的变化:

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故出现血液稀释

(3)泌尿系统的变化:

饭后出现尿糖;受孕激素影响,易患急性肾盂肾炎,以右侧多见

(4)呼吸系统的变化:

妊娠晚期以胸式呼吸为主,呼吸次数不变,但呼吸较深

(5)消化系统的变化;受雌激素影响,易齿龈出血、牙齿松动及龋齿

(6)皮肤的变化:

腺垂体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加,使黑色素增加;皮肤弹力纤维断裂,呈多量紫色或淡红色不规律平行略凹陷的条纹,称妊娠纹

(7)生殖系统的变化:

①子宫变化;②乳房变化:

变大、蒙氏结节、初乳

第五章妊娠诊断

妊娠期:

早期妊娠:

第13周末之前;中期妊娠:

第14-27周末;晚期妊娠:

第28周及其后

第一节早期妊娠的诊断

症状与体征:

(1)停经:

停经10日以上,应高度疑为妊娠,停经2个月以上,妊娠的可能性更大;停经是妊娠的最早症状,但不是妊娠的特有症状;

(2)早孕反应;(3)尿频;(4)乳房胀痛;

(5)妇科检查:

①阴道、宫颈紫蓝着色;②子宫增大、软;③黑加征

黑加征:

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为~

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

(2)基础体温;

(3)宫颈粘液检查:

涂片干燥后光镜下见到排列成行的椭圆体,不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4)超声检查—诊断金标准:

停经35日时,宫腔内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妊娠囊;妊娠6周时,可见到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停经14周,测量胎儿头臀长度,估计孕周,矫正预产期

第一节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病史与症状:

初孕妇于妊娠20周感到胎动,经产妇略早

体征与检查:

(1)子宫增大;

(2)胎动;(3)胎体;(4)胎心音:

妊娠12周用多普勒胎心听诊仪能够探测到胎心音;妊娠18-20周用一般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够听到胎心音;胎心音呈双音,似钟表“滴答”声,正常每分钟110-160次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三节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定义:

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胎姿势:

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

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

胎头俯屈,额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整个胎体呈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两纵轴平行者称纵产式,占妊娠足月分娩总数的99.75%;两纵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仅占妊娠足月分娩总数的0.25%;两纵轴交叉呈角度者称斜产式,属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多数转为纵产式,偶尔转成横产式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纵产式:

头先露、臀先露各6种方法;横产式:

肩先露4种方法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根据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左、右、前、后、横的关系而有不同的胎位。

例:

枕先露时,胎头枕骨位于母体骨盆的左前方,应为枕左前位,余类推。

 

第六章异常妊娠

第一节自然流产

定义:

流产、早期流产、晚期流产

流产:

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早期流产:

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前者

晚期流产:

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

临床表现:

流产的主要症状:

阴道流血、腹痛、组织排出

早期流产临床特点:

先出现阴道流血后后出现腹痛之前;

晚期流产临床特点:

先出现腹痛(阵发性子宫收缩),后出现腹痛

临床分型:

1.流产不同阶段:

(1)先兆流产;

(2)难免流产;(3)不全流产;(4)完全流产

2.特殊类型:

(1)稽留流产;

(2)习惯性流产;(3)流产感染

流产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类型

症状

体征

处理

流血

腹痛

组织排出

宫口

子宫

先兆流产

=孕周

休息、保胎

难免流产

扩张

≈孕周

清宫

不全流产

减轻

闭、扩、堵

<孕周

清宫、抗休克

完全流产

少、无

完整

=正常

无需处理

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

稽留流产:

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

处理原则:

(1)处理前查血常规,血凝,必要时查DIC系列;

(2)术前口服雌激素制剂(已烯雌酚),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3)如凝血异常,酌情输新鲜血,凝血因子等,并配血,做好手术准备(4)刮宫术适用于子宫小于12周时;引产适用于大于12周

习惯性流产:

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3次以上者

处理原则:

(1)查出原因,若能纠治者,应于怀孕前治疗;

(2)原因不明者,当有怀孕征兆时,可按黄体功能不足给以黄体酮治疗;(3)宫颈内口松弛者,于妊娠前作宫颈内口修补术,若已妊娠,最好于妊娠14一16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

流产感染:

流产伴感染上述症状外,尚有体温升高、下腹痛,阴道分泌物臭等

处理原则:

积极控制感染。

出血少时:

先控制感染,后清宫;出血多时:

先夹出残留物,控制感染,再清宫。

第二节异位妊娠(输卵管)

异位妊娠: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

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发生部位:

输卵管妊娠的发生部位以壶腹部最多,其次为峡部,伞部及间质部妊娠少见。

病因:

常见原因—输卵管炎症,可分为输卵管粘膜炎和输卵管周围炎

病理:

(1)输卵管妊娠流产(流产型):

多见于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妊娠8~12周发病;

(2)输卵管妊娠破裂(破裂型):

多见于输卵管峡部妊娠,多在妊娠6周左右;

(3)陈旧性宫外孕;(4)继发性腹腔妊娠

临床表现:

1.症状:

典型临床表现—停经后腹痛与阴道流血

(1)停经;

(2)腹痛:

主要症状,为患侧酸胀痛、撕裂样痛;

(3)阴道流血:

子宫蜕膜剥离所致;

(4)晕厥、休克:

腹腔出血所致,与阴道流血不成正比;

(5)腹部包块:

血肿形成,并与周围粘连所致。

2.体征:

(1)一般情况:

贫血貌,脉快而细弱,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2)腹部检查:

压痛和反跳痛,腹肌紧张不明显,出血多时可有移动浊音。

(3)盆腔检查:

子宫稍大而软;子宫有漂浮感;在子宫侧方可触及小包块及轻压痛后穹隆饱满及触痛,宫颈举摆痛;

诊断:

(1)hCG测定:

血HCG升高,尿HCG阳性,但只能考虑为妊娠,不能确定宫内或宫外;

(2)孕酮测定;

(3)B型超声诊断—宫腔内未探及妊娠囊;若宫旁探及低回声区,且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异位妊娠;

(4)腹腔镜检查—诊断金标准;

(5)阴道后穹隆穿刺;(6)诊断性刮宫

异位妊娠的诊断要点:

v有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等临床表现;

v阴道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液;

vHCG测定其水平较宫内妊娠低;

v超声检查宫内空虚,宫旁出现低回声区;

v腹腔镜检查,既可诊断又可治疗;

v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仅见蜕膜未见绒毛。

鉴别诊断:

输卵管妊娠应与流产、急性输卵管炎、急性阑尾炎、黄体破裂及卵巢囊肿蒂扭转鉴别,见P55表6-2

治疗:

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次是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适应者:

化学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异位妊娠,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

适应症:

①输卵管妊娠病灶直径不超过≤4cm;②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③无明显内出血;④血ß-HCG<2000U/L;⑤无药物治疗禁忌症

常用药物:

氨甲喋呤和5-氟尿嘧啶

2.手术治疗:

适应症:

①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腹腔内出血;②诊断不明确;③异位妊娠进展;④随诊不可靠;⑤期待疗法或药物疗法禁忌

(1)保守手术:

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特别是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者

(2)根治手术:

适于无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急症患者

(3)腹腔镜手术:

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适于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者

其它异位妊娠:

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子宫残角妊娠

第七章妊娠特有疾病

成年人的血压在90/60—140/90之间都是正常的

第一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高危因素:

初产、低龄、高龄、多胎、高血压病史、家族史、慢性肾炎、抗磷脂综合征、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低收入等

病理生理变化:

全身小血管痉挛,内皮损伤及局部出血

注意蛋白尿的多少标志着病情的严重程度

分类与临床表现:

见P66表7-1血压、蛋白必答

分类

临床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

P≥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产后方可确诊。

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子痫前期

轻度

P≥140/90mmHg,孕20周以后出现;尿蛋白≥300mg/24h或(+)。

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

重度

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血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9/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它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子痫

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

前驱症状短暂,表现为抽搐、面部充血、口吐白沫、深昏迷;随之深部肌肉僵硬,很快发展成典型的全身高张阵挛惊厥、有节律的肌肉收缩和紧张,持续约1~1.5分钟,期间患者无呼吸动作;此后抽搐停止,呼吸恢复,但患者仍昏迷,最后意识恢复,但困惑、易激惹、烦躁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300mg/24h;高血压孕妇孕20周前突然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9/L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BP≥140/90mmHg孕前或孕20周以前;或孕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治疗:

1.治疗基本原则:

休息、镇静、解痉,有指征的降压、利尿,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2.硫酸镁防治子痫:

用药指征:

①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②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发展成为子痫;③子痫前期临产前用药预防抽搐

用药方案:

静脉给药

注意事项:

血清镁离子有效治疗浓度为1.8-3.0mmol/L,若>3.5mmol/L,即发生镁中毒症状

3.终止妊娠的指征:

(1)子痫前期患者经积极治疗24-48h仍无明显好转者;

(2)子痫前期患者孕周已超过34周;

(3)子痫前期患者孕周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者;

(4)子痫前期患者,孕周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尚未成熟者,可用地塞米松促胎(5)肺成熟后终止妊娠;

(6)子痫控制后2小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第十三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产前检查:

1.产前检查的时间与次数:

(1)首次检查从确诊早孕时开始(6-8W)

(2)妊娠20周起进行产前系列检查

(3)妊娠20-36周期间:

每4周检查一次

(4)自妊娠37周起:

每周检查一次;即妊娠20、24、28、32、36、37、38、39、40周共再做产前检查9-11次

(5)高危孕妇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2.产前检查内容:

早期检查:

—推算预产期(EDC):

EDC(月)=LMP(月)-3(或+9);EDC(日)=LMP(日)+7;预产期按末次月经(LMP)第一日推算,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能相差1—2周

中晚期检查:

—产科检查:

腹部检查、产道检查、阴道检查、胎儿检查、超声检查

(1)腹部检查:

视:

腹形及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手术瘢痕及水肿等

过大—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

过小—IUGR、FGR

尖腹—初产妇

悬垂腹—经产妇

触:

宫高、腹围、四步触诊法

听:

胎心—枕先露,胎心在脐右(左)下方;臀先露,胎心在脐右(左)上方;肩先露,胎心在靠近脐下方

产科四步触诊法:

目的:

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部是否衔接

  第一步:

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手测宫底高度,根据其高度估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

后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胎头则感觉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柔软而宽且形态不规则。

  第二步:

检查者双手掌置于腹部左右两侧,轻轻深按进行检查。

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

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可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三步:

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他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若胎先露部任可以左右移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若不能被推动,则已衔接。

  第四步:

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程度。

先露部为胎头时,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

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2)骨盆测量:

骨盆外测量、骨盆内测量

骨盆外测量

  1)髂棘间径: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

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

正常值为25-28cm

3)骶耻外径:

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

4)坐骨结节间径:

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5)出口后矢状径:

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正常值为8-9cm

6)耻骨弓角度:

正常值为90度,小于80度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骨盆内测量

1)对角径:

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2)坐骨棘间径:

测量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

3)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将阴道内的食指置于韧带上移动,若能容纳3横指(约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胎儿宫内状态的监护:

1.确定是否为高危儿:

高危儿包括:

(1)孕龄<37周或≥42周;

(2)出生体重<2500g;(3)小于孕龄儿或大于孕龄儿;(4)生后1分钟内Apgar评分0-4分;(5)产时感染;(6)高危产妇的新生儿;(7)手术产儿;(8)新生儿的兄姐有新生儿期死亡;(9)双胎或多胎儿

2.胎儿宫内监护的内容

(1)妊娠早期:

B型超声检查、超声多普勒法、NT

(2)妊娠中期:

宫高、腹围、B超

(3)妊娠晚期:

①宫高、腹围、胎动、胎心、B超;

②胎动计数;③胎儿影像学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④电子胎儿监测:

临床应用包括NST试验、OCT试验

1)胎心率基线(FHR):

无胎动、无宫缩影响时,10分钟以上FHR的平均值,正常FHR为110-160bpm

心搏次数:

心动过速(FHR>160bpm);心动过缓(FHR<110bpm)

FHR变异:

指FHR有小的周期性波动

振幅:

心率有一定的波动,范围正常为6-25bpm

频率:

1分钟内波动的次数,正常≥6次。

基线摆动表示胎儿有一定的储备能力,是胎儿健康的表现;FHR基线变平即变异消失或静止型,提示胎儿储备能力的丧失

2)胎心率—过性变化,是判断胎儿安危的重要指标

①加速:

是指子宫收缩后胎心率基线暂时增加15bpm以上,持续>15秒,这是胎儿良好的表现

②减速:

是指随宫缩出现的暂短性胎心率减慢,可分为3种:

早期减速、变异减速、晚期减速

早期减速:

下降幅度<50bpm,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为宫缩时胎头受压引起,不受孕妇体位或吸氧而改变;

变异减速:

下将迅速幅度>70bpm,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恢复迅速;一般认为宫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引起;

晚期减速:

特点是减速多在宫缩高峰后开始出现,即波谷落后于波峰,时间差多在30~60秒,下降幅度<50bpm,胎心率恢复水平所需时间较长;晚期减速一般认为是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缺氧的表现

3.胎儿成熟度检查:

检测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若该值>2,提示胎儿肺成熟;羊水泡沫试验,若两液管面均有完整的泡沫环,提示胎肺成熟

孕妇管理:

控制与监测孕妇体重:

总增长10-12kg;

妊娠前12周是药物致畸期,不宜应用C、D、X级药物

孕期常见症状:

缺铁性贫血、仰卧位低血压、以消化系统症状最常见

第十五章正常分娩

影响分娩的因素:

四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

(1)产力:

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节律性宫缩是临产标志

(2)产道:

1)骨产道:

指真骨盆,分3平面:

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60度)

2)软产道:

子宫下段、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构成;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补)

(3)胎儿:

胎儿大小、胎位、胎儿畸形;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头先露利娩

(4)精神心理因素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肩娩出等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下降贯穿全程,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

先兆临产:

①假临产;②胎儿下降感;③见红

临产诊断: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用镇静药物不能抑制宫缩

产程分期:

总产程不超过24小时

(1)第一产程:

又称宫颈扩张期,从开始出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10cm)

(2)第二产程:

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3)第三产程:

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5~1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1.第一产程:

痛苦的等待、分娩镇痛

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

(2)宫口扩张;(3)胎头下降程度;(4)胎膜破裂

处理经过:

(1)连续定时记录宫缩剂胎心;

(2)产程图显示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指导处理;

(3)经阴道检查或肛查判断胎方位、胎先露高低及产道有无异常

产程图坐标意义:

横坐标为临产时间;纵坐标左侧为宫口扩张程度,右侧为先露下降程度2.第二产程:

全力冲刺、配合用力

临床表现:

(1)自然破膜、人工破膜;

(2)宫缩增强、排便感;(3)胎头拨露;(4)胎头着冠处理经过:

(1)密切监测胎心;

(2)指导产妇屏气:

正确使用腹压是缩短第二产程的关键;(3)接产准备;

(4)接产:

①会阴撕裂的诱因:

会阴水肿、会阴过紧缺乏弹力、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快;②接产要领:

保护会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