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848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H2(g)+I2(g)

,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故C错误;

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依据焓变意义分析,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故D错误;

故选:

B。

3.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

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

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H2>ΔH3B.ΔH3>ΔH1

C.ΔH1+ΔH3=ΔH2D.ΔH1+ΔH2>ΔH3

【分析】

①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反应为CuSO4•5H2O(s)=Cu2+(aq)+SO42-(aq)+5H2O(l)ΔH1>0;

②硫酸铜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CuSO4(s)=Cu2+(aq)+SO42-(aq)ΔH2<0;

③已知CuSO4•5H2O(s)=CuSO4(s)+5H2O(l)ΔH3;

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③:

ΔH3=ΔH1-ΔH2,由于ΔH2<0,ΔH1>0,则ΔH3>0。

A.根据分析可知ΔH3>0,而ΔH2<0,则ΔH3>ΔH2,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ΔH2=ΔH1-ΔH3,由于ΔH2<0,ΔH3>ΔH1,故B正确;

C.ΔH3=ΔH1-ΔH2,则ΔH1=ΔH3+ΔH2,故C错误;

D.ΔH2<0,ΔH1>0,且ΔH1=ΔH3+ΔH2,则ΔH1+ΔH2<ΔH3,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反应2H2O2(l)

2H2O(l)+O2(g)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放热

B.途径Ⅱ加入了催化剂

C.1molH2O2(l)的能量高于1molH2O(l)的能量

D.途径Ⅰ放出的热量多

A.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现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比较I、II两个过程的活化能的大小,发现II反应的活化能较低,说明途径II加入了催化剂,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2molH2O2(l).的能量高于2molH2O(l)和1molO2(g)的总能量,显然1molH2O2(l)的能量高于1molH2O(l)的能量,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两个途径的始态和终态相同,反应热相等,故D错误,符合题意;

D。

5.已知在25℃、1.01×

105Pa下,1mol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H2(g)+O2(g)=2H2O(g)ΔH=-490kJ·

mol-1

B.乙→丙的过程中若生成液态水,释放的能量将小于930kJ

C.H2O分解为H2与O2时吸收热量

D.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

甲>

A.根据能量变化关系可知,H2(g)和

O2(g)反应共释放(930-436-249)=245kJ的能量,则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mol-1,A正确;

B.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将释放热量,故乙→丙的过程中若生成液态水,释放的能量将大于930kJ,B错误;

C.O2和H2化合生成H2O时释放热量,因此H2O分解为H2与O2时吸收热量,C正确;

D.甲→乙吸收热量,乙→丙释放能量,甲→丙释放能量,因此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

丙,D正确;

答案选B。

6.已知:

CH4(g)+2O2(g)=CO2(g)+2H2O(l) ΔH1=-890.3kJ·

mol-1;

H2(g)+

O2(g)=H2O(l) ΔH2=-285.8kJ·

mol-1。

CO2与H2反应生成甲烷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4H2(g)=CH4(g)+2H2O(l) ΔH3,则ΔH3=(  )

A.-252.9kJ·

mol-1B.+252.9kJ·

mol-1

C.-604.5kJ·

mol-1D.+604.5kJ·

【答案】A

已知: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1=-890.3kJ·

②H2(g)+

根据盖斯定律,由4×

②-①可得所求热化学方程式CO2(g)+4H2(g)=CH4(g)+2H2O(l),则ΔH3=4ΔH2-ΔH1=-252.9kJ·

答案选A。

7.在36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

体积,CO2占

体积。

且有:

C(s)+

O2(g)===CO(g) ΔH=-110.5kJ·

mol-1

CO(g)+

O2(g)===CO2(g) ΔH=-283kJ·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172.5kJB.1149kJC.283kJD.517.5kJ

【答案】C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方法一:

36g碳完全燃烧生成3molCO2(g)放热Q1=(110.5+283)kJ·

mol-1×

3mol=1180.5kJ,题中36g不完全燃烧生成1molCO(g)、2molCO2(g)放热Q2=110.5kJ·

3mol+283kJ·

2mol=897.5kJ,则损失热量Q1-Q2=1180.5kJ-897.5kJ=283kJ。

方法二:

根据盖斯定律,损失热量就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即1molCO(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83kJ。

本题选C。

8.表中原子化热、晶格能、键能的单位都是kJ·

金属

金属原子化热

离子化合物

晶格能

共价键

键能

Na

108.4

NaCl

786

Cl-Cl

243

Mg

146.4

NaBr

747

Si-Si

176

Al

326.4

MgO

3791

Si-Cl

36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s)与Cl2(g)反应生成1molNaCl(s)放出的热量为556.1kJ

B.Si(s)+2Cl2(g)=SiCl4(g)△H=-602kJ·

C.从表中可以看出,氯化钠的熔点比晶体硅高

D.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微粒半径越大金属键、离子键的越弱,而共价键却越强

A.Na与Cl2反应的△H=2×

108.4kJ/mol+243kJ/mol-2×

786kJ/mol=-1112.2kJ/mol,故A错误;

B.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反应的△H=176kJ/mol×

2+243kJ/mol×

2-360kJ/mol×

4=-602kJ/mol,故B正确;

C.NaCl是离子晶体,硅是原子晶体,晶体类型不同,其熔点高低不能只看其晶格能和键能大小,故C错误;

D.微粒半径越大共价键也是越弱,故D错误;

9.已知:

①298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C2H4(g)

H2(g)

C2H6(g)

CO(g)

H2O(g)

H2O(l)

CO2(g)

相对能量

/kJ·

52

-84

-110

-242

-286

-393

②H2O(g)=H2O(l)ΔH1=-286kJ•mol-1-(-242kJ•mol-1)=-44kJ•mol-1

有研究表明,在催化剂存在下,C2H6(g)+CO2(g)

C2H4(g)+CO(g)+H2O(g),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C2H6(g)+CO2(g)]=-477kJ•mol-1B.第2步反应∆H=41kJ•mol-1

C.第2步正反应活化能为210kJ•mol-1D.第1步反应比第2步反应慢

A.E[C2H6(g)+CO2(g)]=(-84kJ•mol-1)+(-393kJ•mol-1)=-477kJ•mol-1,故A正确;

B.第2步反应∆H=(-300kJ•mol-1)-(-341kJ•mol-1)=41kJ•mol-1,故B正确;

C.第2步正反应活化能为(-131kJ•mol-1)-(-341kJ•mol-1)=210kJ•mol-1,故C正确;

D.第1步正反应活化能为(-300kJ•mol-1)-(-477kJ•mol-1)=177kJ•mol-1,小于第二步正反应活化能,则第1步反应比第2步反应快,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0.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C.加入催化剂后,化学反应加快,△E减小

D.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A.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和生成物成键放出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能量,故B正确;

C.图中△E为该反应的热效应,加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是反应热不变,即催化剂对△E无影响,故C错误;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A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11.以下反应均可制取O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①:

2H2O(l)=2H2(g)+O2(g)△H1=+571.6kJ·

反应②:

2H2O2(l)=2H2O

(1)+O2(g)△H2=-196.4kJ·

A.制取O2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H2的燃烧热为-571.6kJ·

C.若使用催化剂,反应②的△H将减小

D.反应2H2O2(l)=2H2O(g)+O2(g)的△H>-196.4kJ·

A.制取O2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分解反应的△H<0,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燃烧热是完全燃烧1mol物质得到最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根据2H2O(l)=2H2(g)+O2(g)△H1=+571.6kJ·

mol-1可知,H2的燃烧热为0.5×

571.6kJ•mol-1=285.8kJ•mol-1,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的△H,故C错误;

D.液态水变成气态水需要吸热,双氧水分解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更小,△H更大,因此2H2O2(l)═2H2O(g)+O2(g)的△H>-196.4kJ•mol-1,故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H1C(s)+

O2(g)=CO(g)△H2

②S(s)+O2(g)=SO2(g)△H1S(g)+O2(g)=SO2(g)△H2

③H2(g)+

O2(g)=H2O(l)△H12H2(g)+O2(g)=2H2O(l)△H2

④CaCO3(s)=CaO(s)+CO2(g)△H1CaO(s)+H2O(l)=Ca(OH)2(s)△H2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①等质量的C完全燃烧产生CO2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产生CO放出的热量多,反应放出热量越多,则△H越小,所以△H1<△H2,①不符合题意;

②物质S在气态时含有的能量比固态时多,所以气态S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固态S燃烧放出的热量要多,反应放出热量越多,则△H越小,所以△H1>△H2,②符合题意;

③发生反应的H2越多,反应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则该反应的△H越小,所以反应热:

△H1>△H2,③符合题意;

④固态CaCO3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H1>0;

CaO与H2O反应产生Ca(O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H2<0,所以两个反应的反应热:

△H1>△H2,④符合题意;

可见,△H1>△H2的反应是②③④,故答案选C。

13.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只发生主反应①和副反应②:

①4NH3(g)+5O2(g)

4NO(g)+6H2O(g)△H=-905kJ/mol

②4NH3(g)+3O2(g)

2N2(g)+6H2O(g)△H=-1268kJ/mol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降低压强对提高反应①②中NH3的转化率均有利

B.升高温度对提高反应①②中NH3的转化率均有利

C.工业上通常提高氧气的浓度,以提高NH3的转化率

D.N2(g)+O2(g)

2NO(g)△H=+181.5kJ/mol

A.反应①、②的生成物气体分子数大于反应物,所以降低压强,反应①、②中平衡都发生正向移动,NH3的转化率提高,A正确;

B.升高温度,反应①、②中平衡都发生逆向移动,NH3的转化率均降低,B不正确;

C.提高氧气的浓度,平衡将发生正向移动,NH3的转化率提高,C正确;

D.利用盖斯定律,(反应①-反应②)×

得,N2(g)+O2(g)

2NO(g);

△H=+181.5kJ/mol,D正确;

故选B。

14.向100mL0.4mol·

L-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放出5.12kJ的热量。

如果向100mL0.4mol·

L-1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2.2kJ的热量,则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Ba2+(aq)+

(aq)=BaSO4(s)ΔH=-2.92kJ·

B.Ba2+(aq)+

(aq)=BaSO4(s)ΔH=-0.72kJ·

C.Ba2+(aq)+

(aq)=BaSO4(s)ΔH=-18kJ·

D.Ba2+(aq)+

(aq)=BaSO4(s)ΔH=-73kJ·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写出已知条件下的热化学方程式,在计算反应热时,在加和反应时等号同侧的相加,当乘以一个系数时反应热也要乘以这个系数;

向H2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Ba2+(aq)+

(aq)=BaSO4(s)、H+(aq)+OH-(aq)=H2O(l),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HCl溶液时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H+(aq)+OH-(aq)=H2O(l),据此分析。

100mL0.4mol·

L-1 

Ba(OH)2溶液中n[Ba(OH)2]=0.04mol,向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0.4mol·

Ba(OH)2溶液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Ba2+(aq)+

(aq)=BaSO4(s)、H+(aq)+OH-(aq)=H2O(l),100mL0.4mol·

稀盐酸中n(HCl)=0.04mol,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mL0.4mol·

稀盐酸时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H+(aq)+OH-(aq)=H2O(l),放出的热量为2.2kJ,可知H+(aq)+OH-(aq)=H2O(l) 

 

ΔH=-

=-55kJ·

mol-1,设Ba2+(aq)+

(aq)=BaSO4(s) 

ΔH=-QkJ·

mol-1,则0.04Q+0.08mol×

55kJ·

mol-1=5.12kJ,解之得Q=18,所以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a2+(aq)+

mol-1,故答案为C。

1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ΔH=-24.8kJ/mol

Fe2O3(s)+

CO(g)=

Fe3O4(s)+

CO2(g)ΔH=-15.73kJ/mol

Fe3O4(s)+CO(g)=3FeO(s)+CO2(g)ΔH=+640.4kJ/mol

则14g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

A.-218kJ/molB.-109kJ/molC.+109kJ/molD.+218kJ/mol

①Fe2O3(s)+3CO(g)=2Fe(s)+3CO2(g)ΔH=-24.8kJ/mol

②Fe2O3(s)+

CO2(g)ΔH

=-15.73kJ/mol

③Fe3O4(s)+CO(g)=3FeO(s)+CO2(g)ΔH=+640.4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

3-②×

3-③×

2)×

即得到FeO(s)+CO(g)=Fe(s)+CO2(g) 

ΔH=-218 

kJ·

mol-1,因此14 

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109 

16.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

我国学者发现T℃时(各物质均为气态),甲醇与水在钢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相能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H2O(g)→H2(g)+CO2(g)-Q 

kJ(Q>0)

B.1mol 

CH3OH(g)和lmol 

H2O(g)的总能量大于lmol 

CO2(g)和3mol 

H2(g)的总能量

C.选择优良的催化剂降低反应I和II的活化能,有利于减少过程中的能耗

D.CO(g)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CO(g)可认为是催化剂

由反应机理图可知,反应Ⅰ为:

CH3OH=2H2+CO,反应Ⅱ为:

CO+H2O=H2+CO2。

由能量图可知,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对比能量图中反应Ⅰ的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反应Ⅱ的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可知反应Ⅰ的反应物和反应Ⅱ的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大小关系为:

EⅡ生>EⅠ反。

据此进行分析。

A.结合能量图可知,反应Ⅱ为放热反应,根据反应机理图可知,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H2O(g)=H2(g)+CO2(g)+Q 

kJ(Q>0),选项A错误;

B.结合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可知,EⅡ生>EⅠ反,即1molCH3OH(g)和1molH2O(g)的总能量小于1molCO2(g)和3molH2(g)的总能量,选项B错误;

C.催化剂可以通过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可减少反应过程的能耗,选项C正确;

D.CO(g)属于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7.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由“C(石墨)

C(金刚石)△H=+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在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相同的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

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 和Ca(OH)2 反应的中和热为△H=-(2×

57.3)kJ/mol

C(金刚石)△H=+1.9kJ/mol”,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所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A不正确;

B.在101KPa时,1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若燃烧不充分,所放出的热量不是碳的燃烧热,B不正确;

C.相同的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由氢原子形成氢分子时,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所以2E1﹥E2,C正确;

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由于生成CaSO4也会放出热量,热量数值偏大,所以中和热为△H<-(2×

57.3)kJ/mol,D不正确;

18.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b有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

C.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A.反应过程b分步进行,且活化能改变,说明有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故A正确;

B.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故B正确;

C.反应过程b使用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从而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C正确;

D.有催化剂条件下,正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故D错误;

19.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93kJ热量,断裂1molN≡N吸收941kJ热量,则

A.N4的熔点比P4高B.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kJ能量

C.N4与N2互为同位素D.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kJ能量

A.二者均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故N4的熔点比P4低,A错误;

B.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

,故要放出724kJ能量,B错误;

C.N4与N2是氮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

D.根据计算可知,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kJ能量,D正确;

答案选D。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