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8705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研究文档格式.docx

根据可利用水资源综合评价,广西水资源总量1893亿m3,扣除已利用部分,可利用水资源潜力总量1418亿m3,人均2879m3,是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从可利用水资源分布看,多数地区较为丰富,缺水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没有大江大河通过或江河源头地区。

全区季节性干旱问题比较突出。

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中心城市供水水源单一,缺少备用水源。

北海市地下水超采比较严重。

桂西山区土层薄,保水性差,地下水埋藏深,开采成本高,水资源利用率低。

3、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但环境容量压力加大。

根据环境容量综合评价,广西大气和水环境状况整体良好,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为二级以上标准,主要江河约90%的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85%以上,是我国近海水质保持最好的海域之一。

大气和水环境容量无超载的县(市、区)59个,土地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6%;

轻度超载的16个,面积4.05万平方公里,占17.1%;

中度超载的4个,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占4.5%;

重度和极度超载的14个,面积2.93万平方公里,占12.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的剩余环境容量相对不足,对人口、经济布局和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在未来一个时期,广西全区环境压力将处于上升阶段。

4、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生态脆弱面积较大。

根据生态系统脆弱性和生态重要性综合评价,广西生态类型多样,森林、草地、石山、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均有分布,但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面积较大,达5.14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1.7%,其中脆弱区域面积占10%。

石漠化、土壤侵蚀等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

广西是黔桂滇石漠化综合防治核心区域,处于石漠化防治区的县(市、区)有19个,石漠化敏感区面积4.8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0.6%;

其中高度敏感区2.3万平方公里,占9.7%,主要分布在桂西南、桂西北和桂中等岩溶地区。

5、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灾害威胁较大。

山地多、平地少,地理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炎热多湿,是一个地质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较大。

根据自然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全区自然灾害危险性较大的县(市、区)7个,面积比重达9.2%;

危险性略大的46个,面积比重49.5%;

危险性较小的36个,面积比重37%;

危险性小的4个,面积比重4.3%。

6、交通建设快速发展,但交通优势尚不明显。

以首府南宁为中心和以沿海港口为龙头,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组成、连接国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西南出海大通道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交通优势度最高的有南宁、柳州和桂林市的城区,面积占全区比重3.2%;

交通优势度较高的县(市、区)19个,面积比重16.2%;

中等水平的39个,面积比重42.4%。

交通优势度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县(市、区)61个,面积比重61.8%,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南宁-百色轴线和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

交通优势度较低的县(市、区)26个,面积比重30.2%;

交通优势缺乏的6个,面积比重8%,主要分布在桂西、桂北以及桂中的一些山区县。

7、人口总量较大,但集聚度偏低。

根据人口集聚度综合评价,广西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0位,人口密度218人/平方公里,高于全国140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但人口分布比较分散。

人口密度较高以上区域面积比重仅占0.45%,人口密度较低区域面积比重为66.1%。

由于城镇化发展滞后,缺少吸纳人口能力强的城市地区,人口流动强度总体偏低。

从人口集聚情况看,人口集聚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南宁、柳州、桂林和梧州市的城区,面积比重为3.7%,其次是玉林、贵港、凭祥市部分地区,面积比重2.6%。

人口集聚度偏低的县(市、区)68个,面积比重达到78.2%。

8、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防城港市港口区,最低的是河池市都安县,两者相差19.6倍。

防城港市港口区,柳州、桂林、南宁、北海、梧州5市城区以及百色市右江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面积占全区比重5.9%;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区)10个,面积比重9.3%;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上地区的面积比重为15.2%。

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县(市、区)24个,面积比重24.5%;

较低和低等级的52个,面积比重60.3%,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人口较多,交通不便的桂西、桂东南等地区。

二、广西国土空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偏低。

全区土地利用率随已高达87.41%,但土地利用粗放、效益低,节约集约化程度不高。

农用地比重较大,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高达82.69%,农用地中有24.89%为耕地,耕地分布广泛,但破碎程度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

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迅速,以外延拓展为主,但投入产出比较低。

后备土地资源有限,且开发难度大。

(二)经济发展模式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后劲充足,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经济发展现状还没有得以改变,2011年全区GDP达11720.87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8位,比2010年增加12.30%,人均GDP2.23万元/人,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仅排名第26位,且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落后,广西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承接广东等发达沿海地区落后产业提供了客观条件,承接落后产业虽然在现阶段有助于维持经济较快发展,但从长远看,将会制约广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二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的态势,如北部湾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0.80%,但GDP比重可达32.55%。

(三)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广西“五区十五带”的农业发展格局、“一个核心区、三个功能带”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已初具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总体产业布局模式不尽合理,由于对城市发展模式的模糊认识和规划管理的松驰,客观上形成了“外溢式”的产业布局模式、城区外延扩展无序。

将一些工业企业迁到城市外围,客观上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但由城市规划和工业产业规划相对滞后,工业企业的外迁有的是通过“见缝插针”式的安置方式进行的,有的又因为缺乏规划和管理,原来地处城市边缘的工业区和工业企业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而被动地处于城市中心地区,很快被新建的居民区包围起来。

又会出现工业企业与居住区、商业区以及文教区混杂分布,居住区与工业区、工业区与工业区之间相互粘连,使城市内各个功能分区的界限变得相对模糊,导致各城区功能定位不鲜明、相互重叠、相互制约,造成空间结构更加松散的局面,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也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其次,产业空间格局不合理,区域之间缺乏协调布局、产业关联度低,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不能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最后,主要产业功能区布局不合理,传统工业区布局紊乱,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使企业间生产协作、厂区建设、外部基础设施配套缺乏协调,所以对区内企业没有凝聚力,对区外企业没有吸引力,这些工业区大都日趋势微,部分已经名存实亡。

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布点多、规模小,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空间格局,没有和全市的产业布局很好的结合、没有充分与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结合,这不利于产业园区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

 

(四)人口——经济耦合程度低,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

2011年,北部湾地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柳州、桂林六市GDP占全区比重达57.66%,但人口规模仅占全区的42.02%。

河池、百色、崇左三市GDP占全区的14.40%,但人口比重占19.69%。

造成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在区域之间失衡,劳动人口与赡养人口空间分离,带来城乡、区域间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较大。

(五)城乡二元用地问题突出,空间结构失衡

近年来,广西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农村人口有所减少,但城乡用地结构没有发生相应变化。

1997-2010年农村人口减少了987万人,年均减少2.3%;

但农村居民点占地不减反增,增加了14.9万公顷,年均增长2.4%。

农村居民点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达2.3%,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广西城乡占地比例为1∶2.58,高于全国的1∶2.28。

此外,由于资源型工业比重大,大多布局分散在山区和农村,独立工矿用地偏多。

工业园区占地偏少,后备资源不足,拓展空间较小。

(六)建设用地供求矛盾显著

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需求旺盛,用地保障压力加大。

全区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997年的6.6万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21.35万公顷,扩大了14.75万公顷,增长2.24倍,年均增长9.4%;

同期城镇人口增加705万人,增长61.6%,年均增长3.8%,土地城镇化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5.6个百分点。

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超过55%,城镇用地规模将超过32万公顷,比2010年增长50%,年均增长4.2%。

(七)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广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攻坚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造成对耕地的占用,尤其是城镇周边、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大量优质耕地被建设占用,进而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广西城市化建设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大,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保障,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耕地面积的减少、质量的降低不仅与国家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相违背,还势必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

三、国土空间发展优化建议

结合我区土地结构特点及我区发布的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广西贸易、工业、旅游、矿产等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生态保护要求,将广西全区按产业发展状况划分为自由贸易区、工业提升区、景观旅游区和矿产开发区。

图5.4广西国土空间产业发展分区图

(一)自由贸易区

广西自由贸易区核心区域为北部湾地区,包括南宁市6个区和横县、钦州市2个区和灵山县、防城港市、北海市合浦县。

广西作为中国惟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桥头堡”,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中,既是自觉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直接的受益者。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逐步升级,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联系桥梁的广西,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其对外贸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广西应该在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建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及时优化、调整广西的产业结构,并确立以东盟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外贸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广西经济快速和全面地发展。

功能定位:

面向东盟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中国—东盟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我国沿海发展新增长极、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发展方向:

深入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国家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资源配置、产业布局、重大项目、政策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推动产业、港口、交通、物流、城建、旅游、招商、文化等实现大发展,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施以面向东盟和泛珠三角为重点的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战略。

扩大开放合作领域,提高开放合作质量,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在对外经济方面,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优化贸易结构,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边境贸易。

对国际合作方面,全方位多领域扩大与东盟合作。

加快推动形成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造次区域合作的新亮点。

积极拓展与日韩、欧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

在对内合作方面,全面加强国内区域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主动承接粤港澳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辐射,成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加强与粤湘黔滇周边省交通、物流、旅游、能源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合作。

依托西南出海大通道,进一步扩大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协作,推动形成联系紧密、带动力强的南(宁)贵(阳)昆(明)城市带。

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吸引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

深化桂台经贸合作,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

(二)景观旅游区

景观旅游区是自然景观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可观赏性强,能形成旅游产业经济链,并具有较高的发展开发潜力的区域。

广西壮族自治区号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品级高,类型多,空间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

从点状集中性上看,广西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桂林、南宁、柳州、北海、桂平等城市;

从线状集中性上看,则主要集中分布于湘桂铁路沿线和南部沿海岸线上;

从面状集中性上看,则主要集中分布在湘桂铁路以东地区,桂林是广西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桂西地区高等级旅游资源相对较少且比较分散。

受珠江三角洲等国内以及东南亚等国外新兴旅游客源市场因素的影响,广西入境旅游流由长期偏集于桂林一地逐步呈现了向东、向南分流的新格局,从行政旅游区向市场化旅游目的地转变的新格局。

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生态名城。

打造国际旅游品牌,全区旅游业发展核心带动区,旅游经济示范区。

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5大旅游核心城市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围绕旅游核心城市形成了5大旅游区,即桂林旅游区,包括桂林市、阳朔、兴安;

柳州旅游区,包括柳州市、宜山、融水、三江等县的一些景区;

南宁旅游区,包括南宁市、宁明、凭祥等县的一些景区;

北海旅游区,包括北海市、防城港区及原钦州地区的一些景点;

梧州旅游区,包括梧州市、桂平、容县、北流、陆川等县的一些景点。

但是,各旅游区主要景区(点)之间存在大片的旅游“真空”地带,造成旅游资源浪费,阻碍旅游产业链的形成。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西旅游业一方面有着区域经济发展新环境,在广西—东盟合作体中,拥有更加宽阔的客源市场。

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包括国内和国际竞争,并且对旅游产品质量和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所以,在新的合作背景下,广西需要调整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做好行业规划和规范,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发展对策。

首先,不断完善城市体系,增强城市核心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

其次,构建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旅游目的地的开发;

最后,开展广泛的、多层次的国际国内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并促进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逐步形成了一个“内部更加整合、外部更加开放”的空间格局。

桂林旅游区是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商务会展、社会化养老、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以桂林国际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以桂林山水为核心,以桂林国际旅游城市为领衔品牌,依托桂梧高速公路、桂柳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桂南高速铁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完善和提高现有旅游产品结构,强化山水生态、民俗风情特色,按国际化标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整合旅游资源,建立大桂林旅游联盟,在资源开发、线路建设、产品联动、市场开拓、宣传营销、人才交流、旅游投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构建起大桂林国际旅游目的地。

北海市旅游区应以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契机,加快建设银滩旅游区以及涠洲岛旅游区,打造“北部湾休闲之都”,建成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之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

红水河流域旅游区应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长寿养生文化、世界级的岩溶地质奇观和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红色革命根据地等优势资源,以世界长寿之乡、世界地质公园、刘三姐文化、红水河民族文化为特色,挖据旅游资源内涵和文化张力,大力发展长寿养生游、休闲度假游、地质奇观游、山水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度假型、体验型、观光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整合资源,完善设施,,联动发展,构建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红水河旅游新品牌,建设红水河国际旅游目的地、世界长寿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世界岩溶地质旅游胜地、中国江河生态养生旅游示范区、红水河壮族民俗文化基地。

(三)工业提升区

工业提升区是指有一定工业发展基础条件,有能力承接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壮大本土产业的区域。

随着近年来广西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快速发展,广西区域经济和工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尤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等新形势下,需要根据全区“两区一带”的总体布局,结合工业区域分布新特点和工业发展新需要对广西工业区域布局进行重新思考和谋划。

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票赋、工业经济结构特征和发展水一平的相异性将全区域划分为若干工业提升区。

打造区域性先进工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在工业领域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多,地区间产业趋同,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

二是曾经拉动我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增长点趋于成熟或衰退,而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未能及时形成,出现了主导产业的阶段性“短缺”。

三是产业整体素质低,技术开发能力严重不足,产品更新缓慢、工艺陈旧、设备老化,没能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实现工业结构升级,那些衰退行业和企业没能及时退出市场。

四是生产集中度低,企业组织程度低,结构相对分散,企业“全能型”生产组织方式没得到改造,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规模效益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多品种、高质量、个性化、低成本、短交货期的要求。

抓住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的伟大历史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升级和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发挥比较优势,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加大资产重组力度,推进工业经济的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

总体思路应该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把冶金、机械、汽车、石油化工及有色金属工业做大做强;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

采取有效措施,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加快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有序退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要充分利用广西的比较优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要重点抓好柳州以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百色以资源型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基地和桂林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临海大工业,促进沿海大工业布局的形成。

(四)矿产开发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储量较大,在全国矿产开发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

考虑到矿产开发的特殊性,广西矿产开发区除部分区域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进行划分之外,其他区域以面状分布于其他各个分区中,按照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结合全区生产力布局,矿产开发在桂西、桂中、桂南、桂北、桂东五个地区各有重点。

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主产区、加工区、贸易区。

矿山企业“多、小、散”、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矿产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产业仍处于滞后状态;

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布局有待深化;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资源储量核实程度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小型矿山及小矿矿山综合利用水平低等。

开发方向:

开采规模结构调整及采矿权设置,加快小型矿山整改联合,促进矿山企业规模化经营,提升矿山企业素质和竞争力,逐步形成一批核心矿业集团。

改变小矿数量过多,开采布局不合理,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的格局。

加强对矿山企业规模结构的调整,减少小型及小矿山数量,增大大中型矿山的比例,使矿山总数适量减少。

优化调整的思路和新建矿山准入条件,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产储量规模相适应,遏制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严格执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准入条件等级性指标,对鼓励开采规划区进行开采的矿种必须满足最低开采规模条件,有较充足的资源保证,开采技术和方法先进,有减少环境破坏的保证措施,重点开采规划区必须资源充足。

将矿产开发分区划分为重点开采区、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鼓励开发区,实行差别化经营,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桂西矿产开发区,充分发挥铝土矿、锡铅锌有色金属和锰矿的资源优势,加大勘查和开发力度,建设平果铝、德保铝、靖西铝、大新锰、南丹大厂锡、宁明膨润土等一批大中型矿山企业;

稳定百色煤田开采,结合水电、煤电优势,发展铝、锰等矿产深加工,把百色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河池建设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崇左建设成为锰工业基地。

桂中矿产开发区,重点发展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及锰工业。

以现有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为基础,发挥水泥灰岩资源优势,把该区建成全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之一;

柳州市要进一步稳定矿石供应,做大做强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来宾市要加强锰工业及铟等有色金属冶炼,并稳定煤矿和重晶石生产。

桂南矿产开发区,立足本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为契机,一方面加大合浦高岭土矿开发力度,提高高岭土深加工水平,把合浦地区建设成为广西最大的高岭土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外矿产资源,发展电力、钢铁、炼油及石油化工、铝加工、金属冶炼、中高档卫生洁具等,把本区建设成为广西重要的综合型矿产品加工基地。

桂北矿产开发区,本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矿产开发要坚持走“绿色矿业”之路。

要稳定钨矿、锰矿和金矿开采;

以兴安水泥、老厂铅锌矿、粟木铌钽矿为重点,加大水泥灰岩、铅锌、铌钽等矿产开发力度;

加强科技攻关,推进铌钽、锰等矿产深加工,大力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

桂东矿产开发区,充分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