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892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三讲Word格式.docx

♦(六)审题导入:

审题导入这种方法直截了当,可以高度概括教材内容,更加突出中心和主题,使学生很快进入对新内容的探讨。

♦(七)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的效果不仅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有关,还与讲故事的方式有关。

♦(八)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游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导入方法。

♦(九)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运用满怀激情的朗读、演讲或者通过音乐、动画、录像等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感染学生,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其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人方法。

三、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一)导入要有针对性。

一是导入设计要与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适应。

二是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基础、认识水平设计导入。

(二)导入要有启发性。

♦(三)导入要有趣味性。

♦(四)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五)导入要有艺术性。

第二节课堂讲授技能

♦一、课堂讲授的涵义

♦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课堂讲授的类型

(一)讲述。

讲述是指教师通过系统地叙述或描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讲授方式。

根据讲述的特点将其分为叙述和描述。

(二)讲解。

讲解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讲授方式。

根据讲解方式的不同,把它分为解说式讲解、解析式讲解和解答式讲解。

♦(三)讲读。

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有机结合到教学内容中的一种讲授方式。

在讲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精讲,讲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讲思路和方法。

二是要根据需要用不同的方式阅读。

♦(四)讲演。

讲演是教师通过深入地分析教材,论证事实,解释道理,进行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等,作出科学的结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一种讲课方式。

运用时要注意∶一是语言要具有逻辑性、科学性、启发譬;

二是语言要有趣味性;

三是要与其它言语形式如板书相结合,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提高讲演效果。

三、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一)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

(二)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

♦(三)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

♦(四)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第三节课堂提问技能

♦一、课堂提问的涵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六种类型。

(一)回忆提问是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并结合复习旧知,求得新知。

(二)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

需要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整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

♦(三)应用提问是检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的提问。

♦(四)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的提问方式。

♦(五)综合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

第四节课堂倾听技能

♦一、课堂倾听的涵义

♦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

二、课堂倾听的内容

(一)学生的回答与讨论

(二)学生的提问和质疑

♦(三)学生的需要和情感

♦(四)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三、课堂倾听的类型

(一)介入型倾听。

是指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主动介入,通过口头语言适时点拨、评判或启发,拓宽学生的思路,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二)非介人型倾听。

是指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只通过表情或简单的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而不发表任何评论。

四、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

(一)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

(二)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三)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四)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

♦(五)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第五节课堂对话技能

♦一、课堂对话的涵义及特点

(一)课堂对话的涵义

♦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课堂对话不同于漫无目的的闲谈,它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文本”和创造“意义”的过程。

课堂对话的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各自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课堂对话的特点

♦课堂对话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进行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活动。

它具有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等特点。

♦(三)课堂对话的作用

♦1.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课堂对话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课堂对话的类型

(一)人与客体的对话。

主要包括教师与文本对话和学生与文本对话。

(二)人与人的对话。

课堂教学中的人与人的对话主要表现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师师对话。

♦(三)人与自身的对话。

人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是指个体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识和探究。

三、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

(一)营造对话的气氛

(二)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三)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

♦(四)要提高对话质量

第六节课堂板书技能

♦一、课堂板书的涵义

♦课堂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讲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

二、课堂板书的特点

(一)直观形象性

(二)高度概括性

♦(三)艺术性

三、课堂板书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四)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四、课堂板书的类型

(一)文字板书。

文字板书主要有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和演算式板书五种类型。

(二)图画板书。

图画板书可分为示意图和简笔画两种类型。

第七节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

♦一、教学反馈技能

(一)教学反馈的涵义及作用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收集和分析教与学的状况,并作出相应反应的教学行为。

教学反馈是完成教学进程的重要环节,是强化和调控目标检测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体说来,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

♦I.激励作用

♦2.调控作用

♦3.媒介作用

♦4.预测作用

(二)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1.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2.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3.反馈必须及时

♦4.反馈必须准确

♦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二、教学强化技能

(一)教学强化的涵义

♦教学强化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中的及时强化,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主动精神;

可以使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得到加强,使错误的行为消退;

教师的肯定和赞许还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强化的类型

♦1.语言强化。

语言强化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的行为及其结果给予肯定,从而使学生的行为向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

语言强化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强化和书面语言强化两种。

♦2.标志强化。

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进行强化的一种方式。

标志强化的目的主要是使材料结构一目了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选择,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3.动作强化。

动作强化是指教师用非语言的身体动作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强化的一种方式。

♦4.活动强化。

活动强化是指教师让学生参加活动或承担任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的方式。

(三)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

♦1.强化目标要明确

♦2.强化态度要诚恳

♦3.强化时机要恰当

♦4.强化方式要灵活

♦5.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

第八节结课技能

♦一、结课的涵义及作用

♦结课是指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及时转化、升华、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行为。

结课技能可以应用于一节课的结束,一章知识学习的结束,也经常应用于相对独立的教学阶段的结尾。

结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课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

(二)结课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三)结课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结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结课具有教学过渡的作用

二、结课的方法

(一)归纳结课。

归纳结课是指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

运用归纳结课应注意∶不能对讲授内容简单重复,而应有所创新。

(二)比较结课。

比较结课是指教师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握相似知识区别的一种结课方法。

♦(三)活动结课。

活动式结课是指教师通过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活动形式进行结课的一种方法。

♦(四)悬念结课。

悬念结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以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结课方法。

运用悬念结束课堂应注意∶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所设的悬念是学生自主探索能够解决的,并且与下节课的讲授内容密切相关。

♦(五)拓展延伸结课。

拓展延伸结课是指教师通过把教学内容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进行结课的一种方法。

运用拓展延伸结课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能获得的课程资源,提出的要求一定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否则就毫无意义。

三、结课的基本要求

(一)结课要有针对性

(二)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

♦(三)结课要简洁明快

♦(四)结课要有趣味性

第九节,布置与批改作业技能

♦布置与批改作业技能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作业的类型

(一)按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目的不同分类:

1、课前预习作业,2、课堂作业、3、课后复习作业

(二)按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

♦1.口头作业。

口头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一般有朗读、复述、背诵等形式,各科晋遍适用。

♦2.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是指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做各种类型的练习。

♦3.观察作业。

观察作业常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作业形式不一,内容也很丰富,既可观察人物、动植物,也可以观察静止的状物等。

♦4.实践作业。

实践性作业与教学紧密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

♦(三)按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

♦1.基础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目的在于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

♦2.发展性作业。

发展性作业是对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之后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批改作业的方法

(一)全批全改。

教师对全体学生的作业逐份批改,再由学生改正。

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但教师负担较重,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抽查批改。

教师通过抽查一部分学生的整份作业或全体学生作业的一个部分也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批改方法教师负担较轻,重点突出,但教师要注意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三)当面批改。

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当面批改,可以了解学生做题的思路及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指导。

但是耗费时间较多,只适用于某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四)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或互批。

当作业难度不大,又有客观标准时,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自批或互批。

运用这类方法,教师应当先对全部学生的作业大概浏览一遍,在公布答案时有针对性地就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评。

自批或互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负担,但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督促。

三、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有效地调控教学

四、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一)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精心选择

♦2.难易要适度

♦3.数量要适当

♦4.题目要有启发性

♦5.形式要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