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8974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docx

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

摘要

本文通过抓取几个关键专题对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加以分析,了解两国园林的各自精髓所在,吸取借鉴意义,借以指导具体的园林设计实践。

关键词:

中国的自然式山水园;英国风景园;异同

Abstract

Thisarticleanalyzeswhat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naturalmountainandwatergardenandEnglishnaturalscenerygardeninsomeimportantsubjects,andlearningeachtheessencestoguidingthelandscapedesignpractices.

KeyWords:

Chinesenaturalmountainandwatergarden;Englishnaturalscenerygarden;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绪论1

1中国自然式山水园发展的历史过程1

1.1第一个阶段1

1.2第二个阶段1

1.3第三个阶段2

1.4第四个阶段2

1.5第五个阶段2

2英国风景园发展的历史过程2

3历史发展过程小结4

4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4

4.1园主和造园者的异同4

4.2造园要素的异同5

4.2.1理水..…………………………………………………………………………..5

4.2.2叠山……………………………….…………………………………………5

4.2.3建筑……………………………………………………………………………6

4.2.4植物……………………………………………………………………………7

4.3对自然地态度的异同5

4.4对情感、志趣的表达的异同5

4.5功能利用和空间形态的异同5

第五章异形成的原因分析8

5.1气候环境.8

5.2第经济、政治制度差异.9

5.3哲学观念的不同.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绪论

21世纪提倡生态城市,在城市区域不断扩大,耕地和森林减少的情况下,园林对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当代园林建设同样需注意生态性原则,更多强调以“自然手法”设计园林,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

而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最为强调自然的有中国的自然式山水园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和欧洲园林体系中的英国风景园。

通过对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异同的梳理,可以从两者间提炼出更多宝贵的共有价值观念,也可以明晰两者之间的差异缘由,寻求适合各自发展应坚持和可借鉴的营养,来指导具体园林设计实践。

本文将首先通过对二者各自的发展过程予以介绍,从中抓取几个关键专题如造园者和园主的身份、造园要素、对自然的态度、情感表达、人文艺术的交叉影响、功能利用和空间形态等对比两者之间异同的,最后研究形成原因以及借鉴意义。

1中国自然式山水园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较早,可考的记载始于西周,到清末延续了3000多年。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特征的东方园林体系的发展源流。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1第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的“萌芽阶段”,代表为囿,一般为帝王的宫殿园林和皇家的猎场,据古籍记载最早的园林叫做“灵台”,及供帝王游玩的场所,里面为自然地山水植物,有意识的放养奇珍异兽。

这一时期的园林的形成基本借助对自然风光的直接利用,无太多的人为整理。

1.2第二个阶段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的“雏形阶段”,形成了中国传统园林最基本的园林式样“一池三山”,代表是皇家的宫、苑,自此园林基本上与建筑(宫殿、居住、寺观)相结合,互为整体。

这一时期的园林虽摆脱了“纯自然”的利用,但人工的整理和创造仍以模仿自然为主,代表作品有秦始皇的阿房宫、汉高祖刘邦的未央宫、汉武帝的建章宫。

1.3第三个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震荡,这一时期的园林成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的“转折阶段”,山水园林体系得到强化,在模仿自然的有所提炼,注重“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的探索。

受山水、田园文学和绘画的发展,园林产生了中国自然式山水园的另一个特征“意境”美。

江南园林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并发展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一支。

1.4第四个阶段

隋唐和宋元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自然式山水园的“全盛阶段”,造园数量和质量都开创了前朝之未有,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要素和形式基本定型。

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广泛的参与园林创作,注重园林“诗情画意的表达”,被称作“文人园”,如唐代大诗人王维创作了“辋川别业”。

这一时期人们除了热衷造园,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园林研究,如李格非,其代表作品为《洛阳名园记》。

由于这一时期国力强盛,伴随着文化交流活动,中国的造园思想和手法向外传播如日本和朝鲜,并随着东亚各国园林从模仿到名族化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东方园林体系。

1.5第五个阶段

明清时期,中国自然式山水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各种造园手法、技艺均已至最高水平,留存至今的古典园林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家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何园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网狮园。

这一时期的园林,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在园林中也有所渗入,如颐和园中远瀛观的西式建筑、水法的应用;同时期中国山水园林也被介绍到西方,并形成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2英国风景园发展的历史过程

英国园林属于欧洲体系,不同于意大利的台地园和法国的勒诺特式的规则式、几何式的园林风格,通过对自有景观的提炼,结合中国山水园林“自然手法”的启示、借鉴,英国形成了以自然风格的基调的风景园,自成一格即“英国学派园林”。

其产形成于18世纪初到19世纪,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2.1第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庄园园林化”时期,从18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造园艺术转向自然美并体现在以庄园或庄园形式为载体,因地制宜的寻找场地和环境的“灵魂”,抛弃围墙,引入园外自然风光,结合庄园畜牧生产创造的新的景观形式,不同于之前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规则式园林,“庄园园林”改变了规则园林单调雷同的处理手法,由于园林的自然化原则,也节约了规则式园林高额的维护成本,此外结合庄园生成的做法,把单纯的观赏园林,变得成了兼具经济功能的“生产园”。

这一时期还产生了英国园林特有的景观构筑物“哈哈墙”,其创造性的取消了生硬的围墙,通过隐形的高差处理处理处兼具灌溉和防洪的干沟,同时在景观上有加强了视线的渗透和空间的流动。

这一时期的造园代表人物有,坎特、勃朗、蒲柏。

2.2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画意式园林”时期,从18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随着欧洲浪漫主义在艺术领域的风行,英国造园家从充满野趣并带有中世纪怀旧风格的“罗莎式”绘画中找到灵感,创作充满画意的园林。

“画意式园林”的代表人物是钱伯斯,他的园林有几个特点:

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具体手法为在园中修建具有哥特的小建筑和中世纪风格废墟、残迹;

采用茅草屋、村舍、山洞、瀑布等乡野景观元素,使得景观画面更具自然野趣;

大胆的采用异域风情的景观元素,如其个人的代表作品丘园中就引入了中国塔、碑

亭等元素。

2.3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园艺派”时期,从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由于前两个阶段的铺垫,英国自然风景园已在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时期造园成为专门的社会分工和职业,景观设计师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由于园艺处理更具专业性,这一时期的园林被称为“园艺派”时期。

伴随着英国资产阶级和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海外的殖民贸易在增益英国国力的同时,也为园林引入更多创作素材(如各地掠夺名花异草),拥有更多的金钱用于园林的创作,受商业利益控制,具有更多的商业性和折衷性。

19世纪英国的风景园渐成主流并直接影响20世纪世纪世界园林艺术发展。

3历史发展过程小结

从上述两个小节可以看出,中国自然式山水园孕育时间长,在长时间内形成了“超稳定”设计风格,即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外师自然山水,中得“意境”之美为的模式,影响东方园林体系,并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继续其生命力,其影响也愈来愈得到西方人的认可和借鉴。

而英国的风景园形成时间较短,但影响就像其首先完成的“工业革命”一般,同样巨大,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

二者在今天的造园实践中仍然为人们所汲取、借鉴。

在回顾两者的发展历程中,甚至在18世纪末期已有了一些戏剧性的融合,如英国流行起的“中国园林热”和颐和园中西式元素的利用。

4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

4.1园主和造园者的异同

在中国园林的主人一般均为皇族、权臣和寺庙,园林作为特权阶级身份的一部分,园主兴园除满足自己游玩性致、表达自己志趣情操外,还要遵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所以一般皇家园林较之权臣和寺庙园林都更显得雄伟和奢华。

造园者除工匠外,无专业的造园设计师,设计师的职位一般由诗人、画家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人担任,如著名的扬州园林何园,就是以画家石涛的画本为原型设计的。

由于园林和建筑技艺,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雕虫小技,叠山、理水的技法往往做为工匠技艺用于行业甚至是家族的传承,所以鲜有为人重视的园林专出现,关于园林的文字研究往往仅出现在史书、传记当中。

现有留存常被人们研究的造园著作有明末李渔《一家言》、清朝计成的《园冶》。

在英国园林的主人同样为皇族、大臣、教会,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到来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壮大,但是由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封建统治力量和其作为私有财产一部分的园林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但是也出现了园林国有化的、公有化的趋势,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海德公园于18世纪末期便成为世界公园的“先驱”。

英国18世纪造园出现了职业化的倾向,设计师的社会地位得到认可和提高,这一时期造园家除了有了丰富的园林实践,同时注意造园理论的总结、研究,如申斯通的《造园偶感》、乔治.梅森的《庭院设计论》,同时造园名家中也有绘画名家如坎特,早年留学意大利学习绘画和建筑,是一名多才多艺的景观设计师。

4.2造园要素的异同

园林造景要素有山、水、建筑、植物四大要素,造园要素是园林艺术最具体的、最直观表现。

中英两国园林在具体的造园要素的异同有:

4.2.1理水

中英两国园林在水体上相同的认识有,模仿自然水体婉转、曲折的造型;采用小岛或礁石分割水面;运用高差关系营造水体的动态美,或静如处子,或湍急如瀑。

两种园林在理水层面的不同点主要有:

对水体的认识上,中国古典园林中虽然受到空间的限制水面一般较小,但通过对空

间的分割处理、文字的描述引导,通过对比力求以小见大,模仿江河甚至是湖海。

而英国园林就是直接对溪涧、河道的处理,呈现自然之美。

驳岸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的驳岸常以条石和湖石围合而成。

英国园林则以自然式

驳岸为主,疏林、草坪直接延伸至水体。

水体变化上,中国园林湖面大小,水体高差关系、空间节奏变化丰富,在中国古典

园林中水体包括泉、瀑、潭、溪、涧、池、矶和汀石等,而英国园林水体不多,往

往以平静、疏朗、安详的水面出现,即便采用瀑布也不会打破这种平稳的“画面感”。

水域分隔上,由于山水体系的模式,中国园林的水体往往离不开池山,在有的园林

中山石的面积甚至超过了水面,除了对山水特有的情节外,山石其实是对水体空间的分割,通过分割,创造出灵活、变化的空间,借用山水画中“三远”理论,增加景深、增加联想的空间。

英国园林由于空间辽阔,又取消园林的围墙,使得园区与周边的景色融合,其空间更为辽阔,所以英国园林的水体少有这种空间划分。

4.2.2叠山

在中国园林叠山是第一要素,园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所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

叠山作为山川的意象,在园林中的作用在于,与池水营造,山水意境;划分、组织空间;最为景观小品,点缀空间。

中国园林中出现的山体元素有:

峰、峦、顶、岭、谷、壑、岗、壁、岩、岫、洞、坞、麓、台、磴道和栈道。

对山石的选择上也有特有的美学标准,即:

瘦、透、漏、空。

常采用的景石有有斧劈石、雪化石、千层石(青色的黄色的)、龟纹石,五彩石、英德石、芦管石、海母石、石笋石、灵璧石、鹅软石(有黑的白的黄的),太湖石,等三十余种。

而与中国园林中“主景”地位和对山石的热衷不同,英国园林中鲜有利用,叠山仅仅作为地形整理的手法,其形态主要为舒缓的的草坡。

4.2.3建筑

建筑在园林中有重要的角色,首先建筑是园林整体功能的载体,建筑满足了园主基本生活、工作、审美的功能需求,如办公、起居、娱乐、研习教义等,正是这些功能要求催生了园林的产生;其次建筑在园林中体量较大,使得造园者不得不在造园构思中考虑建筑与景观的协调、融合,所以在中国自然山水园和英国风景园常常出现介于景观(室外)和建筑(半室外)之间过渡性的构筑物,如亭、廊等。

二者之间的区别有:

建筑风格、形式:

中国园林建筑是东亚建筑风格的源流,遵循风水理论,讲究等级观念。

建筑材料主要为木头、青砖(瓦)、琉璃烧制品,以木结构为支撑,创造性的发明了榫卯和斗拱结构,皇家宫殿讲究威严、震撼,建筑效果金碧辉煌;私家宅院清新脱俗,粉墙黛瓦间,与环境融为一体。

英国园林建筑受欧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主要材料为石材,采用拱券结构,庄重典雅,建筑保存时间较长,所以希腊罗马建筑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浪漫主义、折中主义都在园林中有所体现。

建筑色彩:

中国园林建筑中常用的颜色以青灰、白色为主,红色、景色为辅,整体色彩明快,却又不夺园林之色,中国古典园林中常以白色山墙底衬有色植物,身在其中有如观画。

英国园林建筑以石材、红砖原色为主,塑造了建筑所追求的自然、厚重的风格。

建筑密度、体量:

中国园林建筑小巧精致,体量一般以1-2层的低层的为主,尺度宜人,通过院落的套落组织形成建筑群,建筑密度相对较大。

而英国园林建筑,常以庄园形式出现,建筑为3-4层甚至更高的古堡出现,建筑单体尺度宏大,是整个庄园的中心,但由于庄园体量较大,结合开阔疏林、草坪,较低的建筑密度,使得建筑亦能与自然取得和谐的关系。

建筑的灵活性和建筑元素:

受制于结构和材料的限制,中国园林建筑明显拥有更多的表现余地,光建筑种类就可分为厅、堂、楼、阁、轩、榭、舫、亭、廊等,欧洲建筑崇尚理性,注重柱式和收分的表达。

两国园林在后期都明显的形式化倾向,热衷于雕塑、图样的繁复装饰。

两国的园林建筑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差异较大,在18世纪末期的文化交流过程中,都互为吸引,满足了兴园者猎奇、攀比的心态,所以各自的建筑元素得以戏剧性的出现在异国园林中,如丘园中的中国塔。

4.2.4植物

在植物种植上,中英园林均已自然为原则,讲究不规则的种植方式。

但由于地理气候、审美情趣的不同,两国园林的植物配置上也有较大的不同:

植物主景选择:

中国自然山水园中,植物配置变化丰富,结合“步以景移”的设计策略,每一种植物都可能成为园林的主景,中国园林中常有以一种植物命名院落的情况如“牡丹苑”“竹园”等。

而英国风景园,主要以疏林草坪反应田园牧歌的野趣景象,此外花径是英国风景园中植物配置精细之处,搭配层次、色彩组合尽显精致的自然美。

植物的人文寄托: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历史文化的影响,讲究诗情画意,植物往往体现着人文的寄托,“枯藤老树昏鸦”一句诗三个意象,在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极具画面感,中国自然山水的植物设计深受影响,如古代文人推崇的“四君子”,通过梅、兰、竹、菊的特点比喻君子高洁的品格,大诗人苏东坡甚至曾言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样人格化的设计也是中国山水园所特有的。

4.3对自然地态度的异同

从以上具体的造园要素的比较,二者都推崇因地制宜的体现自然美,强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地”设计原则。

但不难发现二者在对自然地理解和态度上是差异化的。

中国自然山水园,对自然加以抽象和概括,有了较多的人工处理,但强调“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如在植物上对盆景的应用,婉转、精致很好的契合了微缩山水的尺度。

而英国风景园则强调对自然风光的直接模拟,对景观要素仅作简单的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以英国风景园在维护上十分粗犷,仅作少量的形态修剪。

4.4对情感、志趣的表达的异同

园林艺术的创作反应了园主和造园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志趣的表达。

所以园主和造园者在共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潮流的影响下有着共有的情绪表达,但又因个体主观能动的而丰富多彩。

以上文论述的历史过程的可以较为清楚的反应这一点,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兴起之风的背景便是因为战火动乱贫发避难江南或一些士大夫阶层因为政治失势而萌生“归隐田园”的情况下建造的,所以江南园林的情感表达的主题往往是“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而英国风景园受18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崇尚自然,故一改规则式园林的人工、几何的园林风貌;此外园林中常点缀废墟、残垣用以表达一种对中世纪的怀旧的情愫,景观画面荒凉、忧郁。

4.4人文艺术的交叉影响的异同

园林是一门综合的人文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往往交叉影响。

两国的园林就都受到绘画的直接影响,甚至在园林实践中产生过直接按画施工的案例。

具体说来中国的山水画中“三远”——平远、高远、深远的构图原则、山水画论“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都直接作为中国自然山水园处理的原则。

而英国的风景园则受到“罗莎式绘画”影响形成了其“画意式园林”时期。

而中国的园林不仅讲究“画意”还注重“诗情”,园林中常常在关键节点处出现楹联、题诗,通过文字的描述引导游园者对园林格调、情感的理解,同时增加园林表现的空间深度。

4.5功能利用和空间形态的异同

园林除了景观欣赏、美化宅院、表达志趣、攀比权贵等主观作用外,和改善气候和公共环境的公共功能外。

中国山水园受到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拒绝“功利主义”倾向,愈发成为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精神空间。

而英国园林则不同,英国的风景园直接诱发于庄园经济,农业生产的蔬菜园和牧场跟花卉一样为人们所审美。

由于上述审美空间的差异,英国园林的在空间上有比中国山水园更为辽阔的表现空间,另外中国自然式山水园往往深处城市之间,发展空间往往受周边建筑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景观效果,往往通过造园要素的围合、转折组织空间,另外受到传统的文化的影响,园林往往围合在院落当中,作为私密的空间不“显山露水”。

而英国的风景园则一般位于农郊,周边建筑无太多影响,且通过对围墙边界的隐没,打破景观空间的界限,使得空间与周边环境浑然天成,并使得园林空间产生了开放、亲近有好的空间形态,使得园林景观更为宽广,服务的对象更为广泛。

5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

5.1气候环境

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与英国风景园最表相的差异,如植物配置、生长风貌和屋顶坡度以及开窗大小等建筑特征的差异,主要受到两国不同的物侯条件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横跨亚热带、温带、亚寒带,气候差异大,中国自然式山水园代表一般以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都受季风影响,四季差异大。

而英国国土面积相对较小,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全年有雨,空气湿度大,日照不充足,该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及油料作物的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所以产生了英国这样季相变化不大,田园牧歌的自然景致。

5.2经济、政治制度差异

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差异是两国园林差异最根本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绵延近两千年,中国曾一度因政治经济制度的领先,屹立于世界之巅,稳定的社会制度和外部环境,使得文化艺术得以在一个封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深化、固化,中国的自然山水园边就是这样的过程中孕育、成长、成熟起来的。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封建统治势力以对劳动人民的盘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艺术,满足统治阶层生活雅趣、骄奢淫逸。

中国古典园林受封建等级观念和文件文化的影响深远,如园内建筑采用的颜色、开间进深上的限制。

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也受到中国含蓄、内敛的文化影响,常体现出“内向型”的园林空间。

英国自然兴起于18世纪初,在此之前英国于1688年通过“光荣革命”的方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市民阶层的力量得以壮大,社会呈现出民主之风,社会等级观念逐渐弱化,园林则体现出开放的特质。

5.3哲学观念的不同

中英两国哲学观念的不同,且深刻的两国园林的园林艺术上得以体现。

中国哲学,以儒、释、道三家为宗,儒家思想成为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的准则,强调“仁爱”后发展成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作为古人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佛教则在于调节人与自身的关系,强调因果轮回,主张修行、忍耐;道家思想以老庄哲学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地关系,即“天人合一”“无为”。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文化熏陶下,使得中国人在思维方式强调综合、辩证,具体表为强调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力求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中国园林体现出“中庸”“禅意”“出世”等特质。

英国哲学宗源为古希腊和罗马的西方哲学体系,强调理性,思维方式是偏重分析。

17世纪后期英国盛行经验哲学,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以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洛克为代表。

经验主义为18世纪造园艺术的革命奠定了哲学和美学基础。

在一定意义上说,经验主义更加帮助人们对自然认识,从而热爱并提取风景要素。

结语

通过上述中国自然山水园与英国的风景公园在各方面的异同分析和原因的分析,可以在今后的园林实践中吸收各自的优势和精华,增加自然式风景园表达方法和素材,如在部分高品质住宅别墅区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营造上选用英伦风格,形成产品差异化,并利用人们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增加市场竞争力;在细节上采用花径设计提高景观设计的精细化;高尔夫球场中的景观设计和配套酒店、会所可以结合球场草坪,打造出英式风景园的“田园牧歌”的意境;又如在英国风景园对“庄园”的农业景观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景观维护成本低,在新农村建的景观建设中可以有所借鉴,但同时也需注意植物习性对气候的要求和我国农村农业结构现状不能一味的模仿抄袭。

由于时间和个人能力所限,观点难免疏漏,请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袁留斌.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式园林的比较.安徽:

安徽农业科学.2006.

[2]郭昊羽.中英自然风格园林艺术比较研究.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3]王箐.英国风景园形成探究.北京:

中国园林.2001.

[4]王蔚,王胜霞,陈春红.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不同哲学背景下的自然美.北京:

中国园林.2006.

[5]牛荡平.中国古典园林实用功能浅析.北京:

中国园艺文摘.2012.

[6]陈春红.王蔚.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中建筑的差异与环境意境.北京:

园林历史.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