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06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小儿推拿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笔记.docx

《小儿推拿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笔记.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儿推拿笔记.docx

小儿推拿笔记

穴位

百会:

升阳举陷,镇惊安神

开天门(推攒竹):

疏风解表,醒神开窍,直推100-300次

推坎宫:

疏风解表,明目,止头痛。

分推

耳后高骨:

疏风解表,镇惊安神

太阳:

疏风解表,镇惊安神,止头痛

迎香:

宣肺,通鼻窍。

按揉50-100次,需要一定力度,推拿结束时应用

山根:

急救,掐

人中:

急救,掐

黄蜂入洞:

宣肺气,通鼻窍,30-50次

天突穴:

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点凹陷处。

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点按5-10次,或揉50-100次,或振。

乳根穴:

乳头之下2分。

乳旁穴:

乳头外旁开2分。

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按揉,用两拇指或2中指分别按压乳根乳旁,或单手食指中指。

膻中穴:

前正中线上,乳头连线中点,第四肋间隙。

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按揉50-100次,或分推膻中50-100,或下推膻中50-100(天突下缘到胸剑结合)

协理:

面状穴位。

腋下到协肋部到肚脐水平。

协肋是肝胆的位置,疏肝解郁,有一定的化痰作用,理气化痰,开积聚散瘀结。

搓法作用于胁肋部,叫按弦走搓摩。

20-30次,即5-6遍。

中脘: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剑突到肚脐中点。

调中和胃,消食化积。

按揉中脘100-200次,摩中脘,推中脘(自喉至肚脐,下推,有降逆作用)。

天枢穴:

脐旁2寸左右各一。

肠腑所在,疏调大肠,消积导滞。

按揉天枢50-100次,最多可以300次。

神阙(脐):

温阳散寒,补益气血。

保健的常用穴位,外用疗法常用。

丹田:

面状穴位。

脐下2-3寸之间,或脐下2.5寸。

培补元气,补肾固本。

按揉(用掌根),摩(四指摩)。

关元: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补肾固本,培补元气。

气海:

脐下1.5寸,助阳行气。

气海和关元有一定通利作用。

肚角:

脐下2寸,旁开2寸。

治腹痛的要穴,对寒痛和伤食痛效果明显。

按揉肚角,或拿肚角。

因为刺激量大所以最后操作。

开璇玑:

1,分推协肋(分推胸阴阳),沿着肋间隙向两侧分推50次。

2,从剑突直推至脐部50次。

3,顺时针摩(揉)腹50次。

4,自脐向下直推至曲骨穴。

理气化痰消食。

肺系脾系疾病都可以应用。

做3-5组。

捏脊:

消积化滞,强身健体,通经络,培元气。

调和阴阳脏腑,提高免疫力。

可以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轻提有安神的作用,可治疗失眠症。

主治先后天不足的一切慢性虚弱的病症。

食积,疳积,痰积等。

中点在脾胃肺俞捏。

肩井:

肩上大筋即可。

发汗解表,宣通气血。

大椎:

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清热利咽,发汗解表。

按揉(用指端按揉)50-100次。

或捏挤法(双手拇指食指相对用力挤压取痧)。

清热时捏挤法的作用比按揉好,刺激量较大,可以配合点刺放血拔罐,需注意消毒。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第三胸椎是肩甲岗内侧端)脊椎至肩甲岗内侧缘连线中点。

调肺气止咳喘,攻补兼具,肺系实证虚证都可以应用。

按揉50-100次。

孩子小的话可以食指中指分别按揉。

脾俞: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肩胛下角是第七胸椎往下找,第12肋网上找。

调脾胃助运化,虚实皆可用之。

按揉50-100次。

肾俞: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髂骨是第四腰椎网上找。

培元固本,滋阴壮阳。

按揉50-100次。

七节骨:

第四腰椎至尾骨尖成一直线,属于线性穴位。

直推法50-200次(用拇指或食中二指直推)。

从下往上推为温为补为升,应用于寒性需性的泄泻遗尿小便频数,叫上推七节骨。

反之为清为泻为降,应用于实证的泄泻或便秘,邪去而正安,避免闭门留寇。

龟尾穴:

1,龟尾端,2,同成人的长强穴,3,尾骨端下凹陷处。

按揉50-100次,或振。

止泻通便都可以应用,一般是结合其他穴位共同使用。

顺时针为通便,逆时针为止泻。

萁门穴:

大腿内侧自髌骨内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利尿清热,如小便癃闭,下焦湿热。

用食中两指并拢做直推法自下而上100-300次,称推萁门。

手沾凉水以四指自下而上拍打萁门穴,称拍萁门。

足三里:

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

调理脾胃助运化积,脾胃系的疾病都可以应用,保健常用。

按揉50-100次。

丰隆:

外踝上八寸,胫骨外两横指处(外膝眼至外踝尖连线中点)。

化痰浊。

按揉50-100次。

三阴交:

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凹陷中,是肝脾肾三经交汇处。

通调水道,清湿热,如遗尿。

拇指按揉50-100次。

涌泉穴:

足掌前三分之一至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凹陷中。

引火归元,滋阴补肾,应用于火热上攻或阴虚火旺。

按揉50-100次或搓涌泉。

三关(推上三关):

前臂掌面挠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温阳散寒,补气行气,是温补手法,一切寒症都可以应用,外感风寒,气虚都可应用。

用中指食指并拢做直推法100-300次,最多500次。

六腑(退下六腑):

前臂掌面尺侧缘,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通腑泄热,凉血解毒,用于一些热证或积滞。

直推100-300次。

习惯上和三关组合,避免过凉或过热,称关一腑三,关三腑一。

天河水(清天河水):

前臂掌面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性微凉(和六腑对比),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一般应用于外感发热。

大清天河水:

从内劳宫推起,推至肘横纹。

比清天河水更凉,应用于气分和营分热盛,偏于里热。

取天河水:

从肘横纹推至内劳宫或腕横纹。

清虚热(阴虚内热)。

100-500次。

另一种操作时从肘横纹中点推至内劳宫。

打马过天河:

应用于气营热盛,偏于里热,力量比大推天河水更强。

操作第一步,运内劳宫30次,第二步,一手握患儿手部,以食中两指自总筋向上拍打至肘横纹中点30-50次。

操作时可蘸凉水。

水底捞月:

清热(清心经热或心脾热盛)。

操作先用凉水滴到内劳宫上,然后有3中方法,第一种,用指端在内劳宫处做云发30-50次;第二种,自小指掌面指端向下推运-小指跟-掌小横纹-小鱼际-小天心-内劳宫-一拂而起;第三种,自小指指根起运,经掌小横纹-小鱼际-小天心-内劳宫-一拂而起。

运土入水:

请脾胃湿热,止泻。

从脾土开始一直运到肾水。

第一种,自大拇指挠侧缘指尖开始起运,经大鱼际小天心小鱼际至小指指尖。

第二种自大拇指指尖开始起运,经大鱼际小天心小鱼际至小指指根。

100-300次。

运水入土:

自小指掌面顶端起运,经小指指根,小鱼际,小天心,大鱼际,至拇指挠侧缘。

简化方法是至大拇指指根止。

健脾和胃,润燥通便。

100-300次。

脾经:

可平补平泻。

拇指末节挠侧缘赤白肉际处。

调补脾胃,化湿消积。

直推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脾以补为主,中焦湿盛要泻,在临床上补多泻少。

100-500次,常规是300次,年长儿可600-700次。

胆经:

食指掌面从指根到指尖成一直线。

肝更多的是调理气机,因此肝经不能补(只清不补)。

清肝经有平肝疏肝,镇惊安神的功效。

直推300次。

心经:

中指掌面从指根到指尖成一直线。

泻火除烦。

直推100-500次,常规300次。

利小便穴:

小指和掌尺侧,从掌侧横纹处到小指尖成一条直线。

分别清浊,利小便实大便,功效同小肠经。

胃经:

只清不补。

大鱼际挠侧赤白肉际处。

消食化积。

直推100-500次,常规300次。

肺经:

清多补少。

中指掌面从指根到指尖成一直线。

清肺经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补肺经可治疗肺气虚。

肾经:

只补不泻。

补肾是从指根到指尖。

100-500次,常规300次。

肾是五脏阴阳的根本。

大肠经:

可补可泄,又可平补平泻。

补课用于虚性泄泻,若实性泄泻或便秘则清大肠,虚实不明显可清补大肠,即平补平泻。

小肠经:

可清可补。

清小肠一般用于下焦湿热,小便赤涩,及有心火时。

补小肠一般用于下角虚寒引起的遗尿。

肾顶:

小指末节顶端。

敛汗。

揉法50-100次。

肾纹:

小指掌面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祛风,清热,明目,明目是核心功效。

肝火上炎或外感风热导致的目赤肿痛都可以使用。

掐揉(揉三掐一)50-100次。

四横纹: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清热除烦(掐揉),散结消胀(推四横纹),四横纹以调理脾系疾病为主,是治疗疳积的要穴。

掐揉50-100次(逐个掐揉),推四横纹100-300次。

将患儿四指并拢,以术者拇指挠侧缘着力,自食指第一指间关节处至小指第一指间关节处。

小横纹: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面掌指关节横纹处。

清热除烦(掐揉),散结消胀(推小横纹)。

侧重于肺系疾病与调整,可治疗肺部的干性啰音。

掐揉50-100次(逐个掐揉),推四横纹100-300次。

将患儿四指并拢,以术者拇指挠侧缘着力,自食指掌指关节处至小指掌指关节处。

掌小横纹:

小指根下尺侧横纹头。

开胸散结,化痰,可以治疗肺部的湿性啰音。

为化痰的要穴。

揉法100-500次,操作时间要长一些。

板门:

掌面大鱼际。

揉板门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功效。

主要用于脾胃疾病。

按揉50-100次。

从板门推向横纹:

从板门推向腕横纹(即从下往上),健脾止泻(寒性泻)。

100-300次。

从横纹推向板门:

从腕横纹推向板门。

和胃降逆(治疗上逆)。

100-300次。

内劳宫:

手掌掌面23掌骨指尖,握拳时中指尖下。

清热,清心肾之热。

揉法100-300次。

小天心:

大小鱼际交界处之凹陷中。

揉有清热作用,心火肝火都可用,热拢心神可以用。

掐捣有镇惊安神作用。

揉法100-300次,掐小天心5-10次,捣10-30次。

总筋:

掌侧腕横纹中点。

功效有清热,镇静安神。

小天心侧重于镇惊安神,总筋侧重于清热。

揉100-300次。

手阴阳(大横纹):

手腕掌侧横纹,总筋靠小指是阴池,总筋靠拇指是阳池。

分阴阳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功效,合阴阳化痰散结。

分阴阳应用多一些,合阴阳多用于呼吸系统多一些,有痰湿时用。

分推和合推100-300次。

内八卦:

以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指根内三分之二到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乾坎艮震巽雷坤兑。

顺运内八卦宽胸理气,顺气化痰,消食化滞,能行能散。

逆运内八卦有降气平喘作用,能降能平。

脾胃系和肺系疾病都可使用。

先逆运后顺运起到调和五脏调和阴阳的作用。

端正:

中指指背指甲角旁开0.1寸。

尺侧是坐端正,挠侧是右端正。

坐端正,升提,止泻(升)。

右端正,止呕(降)。

掐揉(掐一揉三)30-50次。

老龙:

中指指甲根中点旁开0.1寸。

急救穴位。

掐5-10次。

十宣:

十个手指前端指甲游离端。

急救,开窍醒神。

掐。

五指节:

五指指背近侧指间关节横纹处。

镇惊安神。

掐揉30-50次,保健时可搓揉或捻。

二扇门:

中指指根手背侧,本节两侧凹陷中。

发汗解表,应用于外感表证。

掐揉或揉100-300次。

二马:

手背4,5本节后凹陷中。

补肾滋阴,是滋补的要穴,侧重于补肾阴,是强壮的要穴。

揉或掐揉100-300次。

威灵:

2,3掌骨其缝间。

开窍醒神,一般用于急救。

掐揉(掐一揉三)30-50次,掐3-5次。

精宁:

4,5掌骨其缝间。

行气散结化痰,也有一部分开窍醒神的作用,比威灵弱。

掐揉(掐一揉三)30-50次,掐3-5次。

外劳宫:

与内劳宫对应。

温阳散寒,升阳举陷。

是温法的代表,用于一切寒证,同时可升提气机,如用于脱肛,中气下陷,遗尿等。

揉外劳宫100-300次。

外八卦:

与内八卦相应。

和内八卦的作用是一样的,但应用的较少。

手法有顺运外八卦和逆运外八卦。

一窝蜂:

腕背横纹中点。

温中行气,活血止痛。

是治疗腹痛的要穴,尤其适用于寒性腹痛,需要结合其他的穴位。

揉100-300次,中间配合下掐法也可以。

膊阳池:

一窝蜂上3寸(腕背横纹上3寸)挠尺骨之间。

疏风解表,通降二便。

外感表证配合头面部四大手法有疏风解表作用。

揉100-300次。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外感是咳嗽的一大病因。

以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病症可以使用推拿,严重的要配合药物使用。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结核咳嗽:

低烧发热超过一周,需要去医院鉴别是否是细菌感染,高热咳嗽需查血常规,如有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需要做影像学检查。

2.肺炎:

咳重,痰多,鼻翼扇动,发热,呼吸急促,喘急,憋闷,肺部有阴影。

3.上呼吸道咳嗽:

好似咽喉瘙痒,无痰,不分白天黑夜,不伴随气喘或呼吸急促,宝宝嗜睡流涕有时可伴发热,一般不超过38度,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将持续3-5日。

(止咳,上呼吸道感染时,小二鼻腔粘膜已发言,如再吸入干燥空气将会使鼻腔更为不适,并会加重咳嗽,因此要注意房间空气流通)

4.吸入性咳嗽(呼吸道异物):

如果小儿先前无外感或呼吸道感染发烧等症状,忽然出现剧烈呛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不好,很有可能是将某种异物放进了嘴里不小心进入咽喉或气管。

此时不能做推拿,应鼓励小儿咳嗽,千万别用手在嘴里乱推以防止异物越推越深,以致气道完全堵死。

【临床表现】

1.内伤咳嗽:

痰夹湿:

痰白不粘,没有外感表现,全身疲乏,吃饭不好,舌质正常,苔白腻,脉滑(清肺化湿)

肺气虚:

表现为咳嗽无力,痰白清稀,并有气虚表现:

面色恍白(气看面),少言低语,怕冷,动则汗出,舌淡嫩,脉沉细无力。

(健脾益气)

肺阴虚:

表现为干咳少痰,久咳不止,伴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口渴咽干(阴虚火旺,细小火),食欲不振(纳呆),形体消瘦,倦怠无力,舌红少苔乏津,卖细数,指纹紫滞。

【分型】

1.风寒咳嗽

(1)临床表现

咳嗽,痰稀色白,风寒表证(鼻塞,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声重,舌苔薄白,脉紧,流涕(早期是清鼻涕),指纹红,颜色较淡)。

(2)治则疏风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3)处方

1

推上三关300次(发汗解表)

2

清肺300次(宣发肺气)

3

掐揉二扇门200次

4

揉外劳宫50次

5

掐揉小横纹50次,推小横纹100次,(调畅气机)

6

顺运内八卦100次(能行能散,宣发肺气)

7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各100次(疏风解表)

8

点按或按揉天突50次

9

揉膻中50次,(宽胸理气,止咳)

10

揉乳根乳旁各50次,(宽胸理气,止咳)

11

拿肩井3-5次(发汗解表)

不适合捏脊

12

年长儿可加拿风池

13

鼻涕多可按揉迎香

2.风热咳嗽

(1)临床表现

咳嗽不爽(里面有点痰),痰黄粘(热象),外感表证(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充血,恶风,发热汗出(有热象汗出,有汗多体虚),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后期苔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2)治则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3)处方

1

清天河水300次(清热解表)

2

清肺300次

3

掐揉小横纹50次,推小横纹100次,(调畅气机)

4

顺运内八卦100次

5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各100次(疏风解表)

6

点按或按揉天突50次

7

按揉乳根乳旁各50次,(宽胸理气,止咳)

8

揉膻中50次,(宽胸理气,止咳)

9

捏脊(从大椎到龟尾)300次(泻热)

10

如鼻涕多加按揉迎香

11

热势重可加退六腑,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明月等。

3.肺热咳嗽

(1)临床表现

痰多质稠,色黄,热象(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2)治则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3)处方

1

清肺300次

2

平肝300次

3

清小肠300次—治疗实性的湿邪

4

掐揉推小横纹100次

5

揉掌小横纹300次

6

清天河水300次

7

合阴阳100次

8

逆运内八卦100次

9

天突50次

10

膻中50次

11

按揉乳根乳旁各50次,(宽胸理气,止咳)。

12

开璇玑3-5次

13

按揉丰隆50次

加减

热重加退六腑300次

加减

大便秘结加清大肠3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4.痰湿咳嗽

(4)临床表现

(痰多无热象),咳嗽痰多,痰稀色白,同时有痰湿表现(脘腹胀满,胸闷,倦怠,身重,舌淡,苔白腻,脉滑)

(5)治则去湿,化痰止咳,健脾祛湿。

(6)处方

1

补脾经300次

2

清肺经300次

3

清小肠300次—治疗实性的湿邪

4

合阴阳100次

5

揉外劳宫100次温化寒湿的作用

6

推小横纹100次

7

揉掌小横纹300次

8

逆运内八卦100次

9

天突50次

10

膻中50次

11

按揉乳根乳旁各50次,(宽胸理气,止咳)。

12

开璇玑3-5次

13

按揉丰隆50次

5.肺气虚咳嗽(气虚咳嗽)

(7)临床表现

久咳(咳嗽病程较长),肺气虚(痰声低微,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自汗,脉虚无力,指纹淡,少气懒言)

(8)治则益气补肺止咳。

(9)处方

1

补肺经300次

2

补脾经300次

3

推小横纹100次

4

揉板门100次

5

推上三关300次

6

逆运内八卦100次

7

天突50次

8

膻中50次

9

按揉乳根乳旁各50次,(宽胸理气,止咳)。

10

按揉中脘50次

11

开璇玑3-5次

12

按揉足三里50次

13

按揉肺俞脾俞50次

14

捏脊5-7次

加减

气虚明显加按揉气海50次

6.肺阴虚咳嗽(阴虚咳嗽)

(10)临床表现

久咳,干咳少痰,或无痰或少痰而粘,阴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紫)

(11)治则滋阴润肺止咳。

(12)处方

1

清肺200次

2

补肾经300次(金水相生)

3

补脾经200次(培土生金)-如果加了这个就清肺经300次

4

推小横纹100次,掐揉小横纹各30次

5

清天河水300次

6

揉二马200次

7

逆运内八卦100次

8

天突50次

9

膻中50次

10

按揉乳根乳旁各50次,(宽胸理气,止咳)。

11

涌泉100次

12

按揉肺脾肾俞各50次。

【预防与护理】

1.注意气候变化,注意保暖,防止外邪侵袭。

2.少食辛辣香燥及肥甘厚味,以防燥伤肺阴。

3.外邪未解之前,忌油腻荤腥;咳嗽未愈之前,忌食过咸过酸食物。

4.避免刺激咽喉部的食物及其他因素,如烟尘刺激、喊叫、哭闹等。

5.病后适当休息,多喝水,饮食宜清淡。

发热

发热见于很多疾病,是小二常见临床疾病,最常见的是外感发热。

中医:

体温超出正常体温,或自己感觉发热,或医者摸着发热。

西医:

发热分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39℃)、高热(39℃-40℃)、超高40℃以上)。

38.5摄氏度以下不建议用药,如迟迟不降即用药,39摄氏度需要物理降温。

鉴别幼儿急诊(奶麻):

没有前期外感症状,突然发热,热势高,3天后疹出热退。

发热以外感为主,或内伤发热,或外感里热,或气虚阴虚。

【病因病机】

1.外因:

小儿自身调节能力差,外邪侵袭体表,正气奋而抗争,正邪交战发热,肺气被郁发热。

常见的是风寒和风热,外邪由表入里是个过程,开始的表邪大概持续2-3天

2.内因:

饮食内伤,饮食不节,产生积滞,积而化热,引起肺胃实热,有内热时如果再外感转化的快;

阴虚发热,先天阴液不足,素体阴虚,久吐久泄伤阴,热盛伤阴,久病伤阴;

气虚发热,素体气虚,劳伤,久病伤气,肺气不足,郁而不降;

惊恐发热,有明显的惊吓史,面色青黄,山根青,体温低热。

(概念恶寒:

怕冷,多加衣被仍不缓解,邪气在表,属于外寒表证。

畏寒:

自己觉得冷,外界帮助可缓解,属于里寒里证。

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

【分型】

1.风寒外感发热

(1)临床表现

外感表证:

鼻流清涕,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指纹红。

(2)治则

疏风散邪发汗解表

(3)处方

1

清肺300次

2

清天河水300次

3

推上三关100次

4

掐揉二扇门100次

5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各50次

6

年长儿可拿风池5次

7

拿肩井5次

2.风热外感发热

(1)临床表现鼻流浊涕,恶寒发热,恶寒轻发热重,发热快,微微有汗出,舌苔有可能黄,脉浮数,指纹淡紫,咽喉肿痛。

(2)治则疏风散邪清热透表

(3)处方

1

清肺300次

2

清天河水300次

3

热高加平肝300次

4

揉大椎,年长儿可捏挤大椎或点刺放血

5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各50次

6

推下天柱骨100次

7

推脊30-50次

3.阴虚发热:

(1)临床表现病程较长(素体阴虚或久病引起伤阴),热度低,阴虚体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一般午后发热,舌红少苔甚至无苔、地图舌,指纹淡紫)

(2)治则滋阴清热

(3)处方

1

取天河水300次(滋阴清热)

2

补肾经300次(虚则补之)

3

补肺经300次(金水相生)

4

补脾经300次(气血生化之源)

5

揉二马100次

6

水底捞明月30-50次

7

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各50次

8

按揉背俞,肺脾肾各50次。

4.肺胃实热:

(1)临床表现内热、食积等引起的。

表现高热(也叫壮热)38.5℃以上,面赤唇红,烦躁,口渴(热盛伤阴),咽干,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数有力,指纹深紫,热盛伤阴(津液干)。

(2)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3)处方注意操作时用凉水做介质

1

清肺经300次

2

平肝300次

3

清胃300次

4

打马过天河50次

5

退六腑300次

6

逆运内八卦100次

7

便秘明显加清大肠3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8

发热可一天推两次,病重的需要用药,加强护理

5.气虚发热:

脾气虚,清阳不升,气机郁滞,郁而化火。

(1)临床表现热势低,病程长。

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脾气虚),少气懒言(肺气虚),乏力(气虚特点),舌质淡胖嫩,舌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指纹色淡。

(2)治则健脾益气,佐以清热

(3)处方清天河水,补肺经,补脾经,(出现泄泻则要补大肠),足三里,肺俞,脾俞。

清天河水(清热,用弱的)

补肺经,补脾经(虚则补之)

兼出现泄泻

补大肠

体穴

足三里,肺俞,脾俞,胃俞

6.惊恐发热:

惊恐之后心气不宁,肝火心火上炎。

(1)临床表现热度较低,有惊吓表现(时时惊惕不安,睡眠差,手足抽搐)面色发青,特别是山根和口唇周围发青,舌红,苔薄黄(心气不宁,肝火上炎),小便黄赤,烦躁不安。

心脾经有热会有吐舌弄舌的表现,小儿有发育迟缓的表现。

(2)治则解惊

(3)处方清天河水(清热,热势低的),平肝清心(200-300次),掐揉小甜心(30-50次),掐揉五指节。

【分型】

1.发热期间冷暖适宜。

2.清淡饮食

3.平时要加强锻炼

4.三天不好要使用综合疗法(出现变症)。

5.越小越要引起注意,不要延误病情。

哮喘

定义:

反复发作的,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喉间痰鸣为主症的呼吸系统疾病。

季节变化的时候发病,大概发病率3%,护理得当可痊愈,小儿推拿在缓解期可起到作用。

【病因病机】

内因:

痰湿内伏于体内,湿聚生痰,痰湿的生成和水液生成有关,即和脾肺肾三脏有关,如果肺脾肾功能虚损就容易有痰湿。

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低下,常受外邪侵袭,脾不足则正气不足,肾主纳气,纳气功能减弱则身体气机受到影响。

外因:

季节变化,易出现外感风寒风热,内外结合,引动伏痰。

异味粉尘,引起过敏反应的属于正气不足。

病的性质是:

本虚标实。

治疗上: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急性期降逆平喘祛邪为主,缓解期补本兼去邪。

发作期要使用综合疗法,小儿推拿为主,缓解期可以以小儿推拿为主。

【分型】

1.急性期(发作期)-寒哮

(1)临床表现

主症:

呼吸急促,喉间痰鸣(气道痉挛),甚则不能平卧。

寒哮:

咳嗽痰白而稀,泡沫样,形寒,兼外感风寒(鼻流清涕,恶寒发热,舌淡苔薄白,指纹红,脉浮紧)。

(2)治则温肺散寒,止咳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