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09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x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

1.1万字VBVB+ACCESS(带程序)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

【摘要】企业员工的档案管理是企业员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当今社会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如何管理好企业员工的信息,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大的问题。

如果能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无疑将给公司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方便。

 本档案管理系统为企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信息咨询、档案检索、档案存取、工资调整、依据档案出具各类证明材料等服务,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员工档案管理的需要。

 本系统以VB6.0为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选择ACCESS2003,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

【关键词】档案管理,VB6.0,ADO

【Abstract】Thefilemanagementofthebusinessenterpriseemployeeisanimportantcontentforbusinessenterprisemanagement.Todaytheincrementoffloatingpopulationmakesthefilemanagementbecomemoreandmorecomplex,Howtomanagestaff’sinformationisbecomingabigproblemforbusinessenterprisemanagement.Iftheautomationoffilemanagementcanberealized,itishelpfulforthemanagedepartmentofenterprise.

 Thefilemanagementcanprovidetheserviceofinformationconsulting,fileinquiring,fileaccess,andprovidetheserviceofgivingevidenceforemployee.Itcanmeetthefilemanagement’sdemandsof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

 Thissystemisdesignedforwindows98,andthedeveloplanguageisVisualbasic6.0,thedatabasemanagementsystemisAccess2003.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应用背景……………………………………………………… 3

1.1引言…………………………………………………………………………… 3

1.2主要功能……………………………………………………………………… 4

第二章ADO技术介绍………………………………………………… 5

2.1ADO的介绍…………………………………………………………………… 5

2.2ADO的对象……………………………………………………………………5

2.2.1数据库连接对象——Connection…………………………………………………5

2.2.2命令对象——Command……………………………………………………………6

2.2.3数据集对象——Recordset………………………………………………………7

2.2.4字段对象——Field………………………………………………………………8

2.2.5错误集合——Errors………………………………………………………………8

2.3用ADO操作数据库概述………………………………………………………9

2.4ADO连接Access数据库………………………………………………………9

2.5ADO对数据库基本操作………………………………………………………10

2.5.1用记录集(Recordset)对象操纵数据…………………………………………10

2.5.2用Connection对性运行查询语句…………………………………………………12

2.6ADO和DAO/RDO的比较………………………………………………………12

2.7ADO的新内容及…………………………………………………………………13

2.8ADO的发展趋势…………………………………………………………………14

第三章系统设计和功能介绍……………………………………………16

3.1程序的主要功能…………………………………………………………………16

3.1.1功能模块……………………………………………………………………………16

3.1.2系统功能模块图……………………………………………………………………17

3.2运行主要界面………………………………………………………………… 17

3.2.1系统管理界面………………………………………………………………………17

3.2.2统计查询界面………………………………………………………………………19

3.2.3档案管理界面………………………………………………………………………19

3.2.4部门管理界面………………………………………………………………………21

3.3部分代码…………………………………………………………………………21

3.3.1MSFlexgrid控件代码………………………………………………………………21

3.3.2建立详细资料窗体…………………………………………………………………22

第四章系统小结……………………………………………………………………………25

参考文献…………………………………………………………………………………………26

附录……………………………………………………………………………………………………27

第一章应用背景

1.1引言

 企业员工的档案管理是企业员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也逐渐变得庞大起来;当今社会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也变的越来越复杂。

如何管理好企业员工的信息,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大的问题。

如果能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无疑将给公司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方便。

 由于档案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相对于那个时代最完备的档案管理技术与管理制度。

近代档案学已经是一门完善的、体系严密的科学。

虽然档案学面临信息化的冲击与挑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一代档案学尚未产生,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难题。

因此,处理好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的管理创新和原有档案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

原有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一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二是为了确保档案安全。

同时,对历史档案管理现状难于改变的特点,必然使档案管理不可避免地走向管理方式的多元化。

 档案管理系统向深层应用发展时,会出现与其它应用系统整合的情况,如文档管理一体化。

对于这类整合,重要的是处理好整合应用项目与档案管理特有的、独立性要求的矛盾。

例如,档案管理中对文件标题有权改动,这必然使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复杂化。

采取管理创新和合理技术是档案管理与其它信息系统整合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应运而生的一项新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及企事业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用人单位拥有了用人自主权。

但由于一些企业的改制,人事的更迭,以及人事档案的多头管理,造成了部分档案的流失,也造成了效率低,办事难的情况。

最初的档案管理,都是靠人力来完成的。

当企业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人力可以完成,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员工的数目越来越多,依然维持着人力进行档案管理,必然会造成工作效率低,工作错误增高的问题。

 企业档案管理就是把分散在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档案实行统一、集中、规范的收集管理,建立分类编号管理、电脑存储查询等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为企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信息咨询、档案检索、档案存取、工资调整、依据档案出具各类证明材料等服务;为企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服务。

 企业档案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人事单位及职工本人。

 企业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档案信息录入项目齐全、完整、系统,这些无疑是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要求。

现代化的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中灵活使用了表格对档案分门别类,组成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阅读、修改、交流和重复使用。

1.2主要功能

 开发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企业员工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

 档案管理为企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信息咨询、档案检索、档案存取、工资调整、依据档案出具各类证明材料等服务;为企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服务。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职工档案管理部分:

有关企业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基本档案、家庭成员、工作记录、奖惩情况、职称评定、培训记录、调动记录等。

这一部分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是员工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

 部门管理部分:

职工所在部门的信息输入,包括部门名称、部门负责人以及部门联系电话等。

这一部分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部门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

 系统维护部门:

操作员设置、操作员权限设置、修改密码等。

第二章ADO技术介绍

2.1ADO的介绍

 ADO是ActiveXDataObject的缩写,它是Microsoft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新接口,是Microsoft新的数据访问技术,是建立在OLEDB之上的高层数据库访问技术。

ADO被设计用来同新的数据库访问层OLEDBProvider一起协同工作,以提供通用数据库访问(UniversalDataAccess)。

OLEDB是一个低层的数据库访问接口,用它可以访问各种数据库,包括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以及电子邮件系统及自定义的商业对象。

......      ......

 

......      ......

 

【论文说明】该论文包含系统功能模块图、界面演示图、源代码和程序,Word格式,文件大小374K,字数1.1万,按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书写,适用于计算机专业!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论文

 

一....

中国电子口岸平台,政府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数据交换对象包括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驻华使领馆、个体工商户等;连接方法有:

PSTN,ISDN,ADSL,DDN,FR,ATM等有线或GRPS,CDMA等无线接入方式;交换格式包括EDFACT,XML,HTML,WML,SWIFT等。

2.3.2事务处理功能.

中国电子口岸可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办理核销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减免税审批、报关单申报、进出口许可证件和外汇核销单和申领、结付汇核销、保税区台帐申请、ATA单证申请等提供实时在线服务。

2.3.3身份认证功能.

电子政务网上操作谁也见不到谁,不仅要解决安全问题,更要解决信任问题,否则发生法律纠纷难以判定法律责任。

中国电子口岸入网用户都要经过工商、税务、质检、外贸、海关、外汇等6个职能管理部门严格的入网资格审查,才能取得入网IC卡开展网上业务,从而有效解决网上业务信任关系和法律责任问题。

身份认证包括:

对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外贸、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的身份认证;对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工业服务企业、外贸附属企业的身份认证;对个体工商户的身份认证。

2.3.4存证举证功能.

根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授权以及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各用户单位之间签订的协议,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针对部门联网应用项目承担存证举证的责任,电子数据存证期为20年。

2.3.5标准转换功能.

按照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各部门以及企业用户的需要,由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对交换数据进行代码转换,如组织机构代码转换,业务单证代码转换,参数数据代码转换。

2.3.6查询统计功能.

根据提供共享业务数据主管部门或单位的授权,有控制地开放数据查询和统计服务。

共享数据包括进出口报关单数据、企业经济户口档案数据、外汇核销单数据、海陆空铁邮及快件等货运数据、知识产权数据等。

2.3.7网上支付功能.

针对用户支付税费和货款的需求,由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在中国电子口岸设立网上银行,为用户开设电子帐户,提供资金支持、信用担保、帐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

2.3.8网络隔离功能.

企业及个人与政府部门的联网通过电子口岸实现“一点接入”,使上海电子口岸成为上海市政府网关,并实现政府网与互联网的逻辑隔离,从而确保政府网络的安全性。

3.文献综述

3.1国内研究现状

上海海关关长孙毅彪在题为《共识•共进•共赢--长三角通关管理一体化新思路》的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深化“大通关”工程建设扩大上海电子口岸的应用面,实现上海口岸所有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一点式”接入。

拓宽上海电子口岸的覆盖范围,与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主要口岸城市互联,推动长三角各地方电子口岸的互通和对接。

同时,加强与地方党政机关、口岸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按照区域通关改革的进度和要求,协调口岸相关管理部门实施配套改革,建立海关与口岸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有效提升区域整体通关效率。

中国海关杂志专栏评论学者刑海洋也在相关文章中指出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0后,对外贸易量增大,就更有必要建设和完善电子口岸。

针对目前上海市的电子口岸发展存在的一下特征:

1.外经贸企业对发展电子口岸的意识薄弱

2.电子口岸的发展缺乏专业性服务

3.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4.普遍缺乏国际电子口岸的商务人才

他提出了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务实地发展电子口岸,培养适应电子口岸发展的专门人才来推进本地区电子口岸发展的进程.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口岸建设中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政府必须努力提高电子口岸的调控能力。

要提高政府的管理调控能力,必须先明确相应的管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市场.

3.2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末,在信息革命和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无纸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加强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子口岸工作效率。

美国学者瑞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1995年提出3P(人员people、程序process、合作partnership,即精干的人员,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好的合作)发展战略,更注重海关内部、海关与企业之间以及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和方式的变化。

通过对守法评估、客户导向和经济担保实施了电子化的程序管理,把海关的监管活动当作生产产品的过程来加以管理,投入的是海关的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信息、法规和社会需求),产出的是海关监管的整体效果(包括通关速度、查验比例、税款数量、查获违禁品数量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立法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行了预报关方式,促进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的提高。

澳大利亚,通关模式体现了在货物到达前,通过准确及时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对高风险货物进行认定例外干涉.对信誉客户的灵活报关安排;定期的报关或延期的关税交付四个主要概念。

新加坡作为一座岛国花园城市口岸物流是其整个国家竞争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新加坡学者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展情况被封为是全球电子政务的典范.新加坡学者认为在考虑电子口岸建设的时候应该以宏观的眼光看待,主要考虑协调政府和工商界的交流:

风险管理和企业分类;安全的电子通关平台;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的立法5个方面。

承认不同的机构在电子通关控制中拥有不同的优先权,电子口岸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通关速度,树立新加坡世界一流口岸的需要.然而,日本海事大学学者在其EMBA学位论文提到口岸通关工作效率问题研究更强调不同权利机关之间的合作是提高电子通关效率的基础。

运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协调过程,以电子报关和电子审单为基础,新加坡海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尝试建立一种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这意味着只需要一次报关,客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通关程序,这一次性的报关包含了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如海关、商检、口岸、运输公司、银行和税务等。

4.电子口岸相关问题的研究

4.1电子口岸的内容

中国电子口岸系统的整体框架是:

利用IT技术和电信公网(Internet),将国家外经贸、海关、国检、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电子化—以“电子底帐”的形式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网与公共数据中心连接,在一个完全互联的平台上,实现国家12个部委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核查,而企业上网就可以办理报关、出口退税、外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各种进出口手续。

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市场.

3.2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末,在信息革命和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无纸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加强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子口岸工作效率。

美国学者瑞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1995年提出3P(人员people、程序process、合作partnership,即精干的人员,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好的合作)发展战略,更注重海关内部、海关与企业之间以及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和方式的变化。

通过对守法评估、客户导向和经济担保实施了电子化的程序管理,把海关的监管活动当作生产产品的过程来加以管理,投入的是海关的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信息、法规和社会需求),产出的是海关监管的整体效果(包括通关速度、查验比例、税款数量、查获违禁品数量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立法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行了预报关方式,促进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的提高。

澳大利亚,通关模式体现了在货物到达前,通过准确及时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对高风险货物进行认定例外干涉.对信誉客户的灵活报关安排;定期的报关或延期的关税交付四个主要概念。

新加坡作为一座岛国花园城市口岸物流是其整个国家竞争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新加坡学者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展情况被封为是全球电子政务的典范.新加坡学者认为在考虑电子口岸建设的时候应该以宏观的眼光看待,主要考虑协调政府和工商界的交流:

风险管理和企业分类;安全的电子通关平台;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的立法5个方面。

承认不同的机构在电子通关控制中拥有不同的优先权,电子口岸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通关速度,树立新加坡世界一流口岸的需要.然而,日本海事大学学者在其EMBA学位论文提到口岸通关工作效率问题研究更强调不同权利机关之间的合作是提高电子通关效率的基础。

运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协调过程,以电子报关和电子审单为基础,新加坡海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尝试建立一种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这意味着只需要一次报关,客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通关程序,这一次性的报关包含了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如海关、商检、口岸、运输公司、银行和税务等。

4.电子口岸相关问题的研究

4.1电子口岸的内容

中国电子口岸系统的整体框架是:

利用IT技术和电信公网(Internet),将国家外经贸、海关、国检、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电子化—以“电子底帐”的形式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网与公共数据中心连接,在一个完全互联的平台上,实现国家12个部委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核查,而企业上网就可以办理报关、出口退税、外汇核

中国电子口岸系统整体框架如下图(表1.1)所示:

资料来源:

上海海关网

5.上海电子口岸发展面临的环境形势分析

5.1宏观环境

目前国际局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上海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也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我国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和用好21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本国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信息技术革命与跨国公司扩张的推动一下,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突破国界的限制,商品、服务、资本与信息的跨国流动规模日趋扩大,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各国、各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空前增加,竞争与合作逐渐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旋律。

这种贸易国际化的趋势必然要求海关作业也以同样国际化的标准进行,电子口岸建设和完善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将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文环境。

根据国际交流的新需求、新挑战,积极推动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人文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吸收西洋文化内涵,发展能够代表当今世界最新时尚,体现当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社会文化结构、时代精神风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不断变革创新与冒险精神,充满活力与较高素质的人文环境。

从技术环境上来看,讲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更加紧密。

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社会使得上海电子口岸建设适应运输工具大型化,口岸运作信息化、网络化,口岸服务高效化、便捷化:

能够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无纸化贸易。

5.2微观环境

从空港来看,上海口岸的目标是建设航空枢纽,而周边的香港、仁川、新加坡和吉隆坡都提出了类似的目标:

香港机场管理当局的宗旨是本着保持香港主要国际及地区航空中心地位和目标,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机场营运机构;韩国仁川机场战略目标为“21世纪东北亚的一流航空枢纽,力争成为欧美大陆从空中进入北太平洋地区的门户.新加坡机场已获得“亚洲最佳机场”和“全球顾客最满意机场”殊荣,战略定位为把樟宜建成世界空中交通枢纽和世界最好的机场;吉隆坡机场的目标则是力争成为东南亚的客货运中枢。

对此,国家民航总局和上海市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联合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上海航空枢纽行动方案》,各相关部门正按行动方案的内容分阶段逐步推进,力争2007年初步确立上海航空枢纽地位。

从海港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应该以东亚地区集装箱枢纽港为优先发展目标。

这是因为:

一是从运输方式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运输中的80%-90%由国际海运来承担,国际海运的特点造成了国际航运的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而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系统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使集装箱运输成为国际海运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运输方式;二是从地域因素看,据分析和预测,2005年全球出口量将有53%来自亚洲,而亚洲的进口占全球进口量的37%,同时出口北美、欧洲的货量也将在未来4年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毫无疑问,亚洲目前及今后将继续是全球集装箱运输发展前景最好、市场最繁荣的地区,特别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大力发展,必将进一步促使亚洲成为全球集装箱运输竞争的焦点。

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上海应努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口岸业务。

5.3内部环境

根据上海近几年的发展总体情况来看,上海口岸承接20世纪90年代以来良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长的幅度也越来越大。

上海海港口岸集装箱量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