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912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桃梅应用日语本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2009-11-12

2009年11月27日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

答辩申请书……………………………………………………3-4

正文……………………………………………………………5-15

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6

答辩过程记录表…………………………………………………17

课题论植物形象——松竹樱梅桃

1、课题(论文)提纲

1.植物形象象征鉴赏

1.1竹.松.樱.梅.桃的形象体现

2.对日本文化发展的作用

2.1竹.松.樱.桃.在日本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

3.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1竹松樱对梅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文化节

4.1樱花节.女孩节,七夕节的由来和盛行

5.松.竹.樱与日本人的宗教和信仰

2.内容摘要

松树的柔韧,竹是真实和奉献,年轻.竹的谦虚.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樱的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花作为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

桃的真实和诚然,梅的孤傲,独立,坚贞,它们在日本的文化发展和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岁寒三友”始终被视为佳语,在日本即被称为一种文化,不仅在物质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在精神层面上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同时,对中国竹文化有着较好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吸收了中国竹文化,并有着较好的传承与发展,与日本固有的竹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日本人相信所有的自然现象,动物和植物都拥有神圣的力量牵动着他们的宗教和信仰,而文化节为其形象增添了色彩让植物文化更贴切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中。

3.参考文献

[1]城户幡太郎.「国語表現学」『日本を知る辞典』.日本.社会思想社.1971.835

[2]何明.中国竹文化小史[J]寻根.1999﹙2﹚.13-16

[3]王勇.日本折扇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流播[J]日本学刊.1995

(1).115-130

[4]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研究[M]云南: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21

[5]沖浦和光.『竹の民俗誌―日本人の深層を探る―』日本.岩波新書2005.56.74

[6]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7]《严绍盪《中国文化在日本》本文来自亂世メ皇城之巅论坛

[8]《植物形象》

4、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5、答辩资格审查小组意见

答辩资格审查小组组长(签字)

注:

学生凭此申请书和设计(论文)全文参加答辩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浅析松.竹.樱.桃.梅的象征和宗教文化

0000

中文摘要:

日本吸收了中国竹文化,并有着较好的传承与发展,与日本固有的竹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日本人相信所有的自然现象,动物和植物都拥有神圣的力量牵动着他们的宗教和信仰,而文化节为其形象增添了色彩让植物文化更贴切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中

关键词:

象征.宗教信仰.寄托.文化交流.文化节

0.引言

植物就像人的微笑一样,是一个不需要翻译的人类的共同语言,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的过去和现在,松.竹.樱.桃.梅,它们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一直在精神.文化,艺术.生活,和民族交流中起着驻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传统的民族文化还是演变的现在文化,松树的柔韧.竹的真实和奉献.樱的智慧.珍惜幸福.不污不染,很干脆.桃的真实、“然实暗香,梅的纯洁,坚贞”,…

日本人喜欢松树的柔韧、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十分喜爱松树,因此它有许多别称。

根据小野兰山的《本草纲目启蒙》一书记载,松的别名有无色草、翁草、初代草等等。

志贺重昂在他的《日本风景论》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日本人总是把樱花作为本民族性情的代表。

樱花固然美丽,花瓣很快的飞落,以显示其多情,受人怜悯。

然而,樱花忽而烂漫,忽而散落,不抗风,不耐雨,徒然狼籍,化为春泥,不如用松柏科植物比喻日本人的性格。

松柏独立寒风而不凋零,铮铮躯干直刺青天,承受数千钧重量的枝干,烈风孤凌,扶持自守,节操隽迈,超越庸庸之植物之上,使人享受几何型的美。

如果说松代表日本人的柔的一面的话,那么竹就是日本人刚的一面的代表,同时竹是真实和奉献的标志。

在日本,竹是真实和奉献的标志,它是如此的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常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

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

竹子空心,象征谦虚。

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

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

其中最能代表日本人性格的是樱花,众所周知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民认为樱花具有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的精神。

他们把樱花作为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

日本有"

樱花七日"

的谚语,同时,因为樱花盛开是很美丽,但盛开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所以也代表人要珍惜生命,珍惜幸福.。

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的象征

但是我最喜欢的是梅花,梅花象征孤傲,独立,暗香,纯洁,坚贞,隐忍,坚强,日本人赏梅花不仅看其形态,品其芬芳,更重要的是欣赏梅花的品质和风格。

梅花甘于寂寞,妩媚脱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她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沮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无私、无怨、无悔地默默绽放于严寒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美的享受。

2.在日本文化中的作用

2.1.竹.松.樱.桃.在日本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日本的文化中,孤松似乎没有像它在中国那样形成一种“孤松傲雪”之类的,在日本的传统文学中文学中,松树是秋天的季语,因此它很难到文学作品中去“傲雪”,相反日本人觉得它们只有“群生”时才有力量。

看过日本电视里介绍“虹之松原”的电视片,解说词中去:

看著在那弯弯曲曲,在漫长的岁月中生存的松树,感到了它们顺应大自然的力量。

你看,这不是“孤松“冷落千年操”式的与严酷的大自然对立的姿态,而是与群的共生及与大自然的共生。

竹的文化价值体现为竹文化,日本竹文化就是以竹为载体的日本文化,也将其内容分为竹文化景观和符号,(一定的社会环境用于较稳固的象征某种特定意义的事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竹被日本民族赋予了特定的宗教意义,民俗含义以及审美意识,竹成了日本民族展示内心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符号。

从日本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从日本竹文化符号、内核到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日本竹文化代表旺盛的生命反映了日本民族的顽强向上、坚忍不拔的特点,构成了日本竹文化的内核,同时,日本竹文化体现了日本民族仔细的观察力和精致的思考方式.竹力,文化反映了日本民族对竹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信仰.感的竹子

与松.樱.桃文化相比,日本竹文化具有浓重的宗教、美学、文学、艺术、民俗等特点。

它既是神道祭祀的载体,又是禅宗禅趣的代表,同时又是理想以及

坚忍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反映了日本民族对竹的认识、理解和信仰。

这大概就是竹这一植物形象的独特之处

这几种植物文化中最有影响到应属樱花了,樱花作为大和民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到民族文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到民族文化的深处。

樱花的这些特点与日本传说文化所推崇的英雄观和人生价值是一致的。

在日本人的传说文化中,与“生时的辉煌”相比较,更为世人崇敬,更能折服民心的似乎是“死时的尊严” 

樱花生命十分短暂,素有“樱花7日”之说,边开边落便成了樱花树的特点,樱树的壮烈还在于怒放那一瞬间的灿烂,可谓是“一夫振臂呼,天下赢粮而影从。

”开的时候,千千万万朵开屏招展,落的时候,随风伴雨归根入叶。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正与武士道中强调的牺牲精神到似乎有几分神似,樱花花期短正像人的生命很短暂,要在生命中很短暂的时间之内达到像樱花一样的灿烂,这样的精神大多数日本人所认同的。

于是,大和民族就把樱花的品性结合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并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

于是樱花文化便成为了一种民族凝聚的武器,樱花的粉红也就融合到日本人的血液中了。

樱花的文化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象征也传向了世界的许多地方。

与上面几种不同的是,桃文化体现在驱邪上,在桃子驱邪这一点上,《中国文化在日本》认为这是一种贯穿于中日两国文化中的除恶意识,更抽象的是它通过一个日本的传统故事来连贯----桃太郎,可以说,桃太郎的故事完全是中国的古代文化传入日本之后逐渐形成的。

从远古时代的桃崇拜、桃的驱邪作用到桃文化所具有的性意识,到土家文化跟随阔叶林文化的东渐,至《西游记》对《桃太郎》的故事情节的影响。

再到日本由崇文到尚武的转变与梅文化的衰落和樱文化的兴起等等都是桃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体现,

3.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打开中日文化交流史,不管是被称为“岁寒三友”的岁寒三友”的松树、翠竹、梅花,还是桃.和樱,它们都在文化交流上起重要作用,譬如说下面几个例子

首先说竹,体会中日文人的写本的诗文中写竹诗句,有一个共性就是:

日本人眼中的竹形象和可以说和中国人的相吻合如:

唐张九龄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字里行间体现了竹的淡泊、清高、正直,品格虚心能自持,在日本它不仅仅是一种民族风格的象征,它更是一种一种文化----竹文华,同时基于竹这个积极的形象,日本竹文化的发展,不仅在物质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在精神层面上也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同时,对中国竹文化有着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然后看看桃,中日两个民族把自己的“桃崇拜”的审美意识,充分展现在自己的神话传说之中(日本的桃太郎和中国的《春秋左氏传》中就有鲁襄公在公元前五四四年访楚时,不巧碰上楚康王死去,于是楚人便请鲁襄公为康王穿衣。

为消除他的恐惧,楚人先用桃枝扫除棺木,表示驱除了邪恶。

这说明,公元前六世纪汉民族就具有这种驱邪的“桃文化”了)。

而且据古文献可以推测,是由“女阴崇拜”衍化成了“桃崇拜”。

王秀文《传统与现代——日本社会文化研究》也就中日两国桃文化的性象征意义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揭示了自古以来贯穿于中日两国的桃文化与性文化的密切联系

不仅如此,中国明清时期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据记载,桃花坞年画贴近民间生活,极富装饰性,又价廉物美等特征直接决定了浮世绘的审美取向。

而且桃花坞年画的版画的表现方式影响了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的主要表现方式。

可以说,中国的桃花坞年画启发并发展了对西方后印象画派有深远影响的日本浮世绘。

正如日本版画研究家曾在《中国的版画》一文中说:

“中国对与日本的版画是良师日本浮世绘是顺应市民经济文化高涨的年代要求又借鉴了中国年画的表现方式而产生的,对社会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再说梅,根据植物学分析,日本本土并不产梅。

梅起源于三国时代的那句“望梅止渴”成语至今仍家喻户晓。

梅何时传入日本,至今还没有定论。

《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最初出现梅的记载是在天武天皇时代。

但一千多年以来,它一直在日本文化中“暗香浮动”,交流据说,在我国的唐代,曾被誉为“梅花的时代”。

还专门有梅花宴。

据日本方面的资料,也正是在那时,梅花传到了日本(日本古代并无梅花),也受到了日本人的喜爱。

当时的日本,还专门开“梅花之宴”,宴席上,人们喝酒作诗,犹如现在日本人在樱花树下喝酒赏樱花一样。

日本最古的歌集“万叶集”,日本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里都有关于梅花的歌和诗。

据说就是受到从中国传来的梅花的影响。

中日文化悠久的交流历史,却并不都总是这样充满诗情画意,文化上的隔膜、误解和冲突,使得“一衣带水”的邻人,竟然常常相互感到对方是“其室则迩,其人则远”梅的坚韧、樱的轻灵,映衬着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梅、松、竹:

日本文化中的季节和精神之路”,象征着东亚学者的纯洁的操行、美德、寿命和坚忍不拔的忍耐力,但隔膜依然存在,偏见与陋见、误解与冲突,使得“一衣带水”的邻人,仍会视对方是难解的谜。

这些植物文化固然是在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两国文化“双赢”的交流与发展。

《樱大鉴》(日本学者撰著的具权威性的樱花专著)说,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樱大鉴》还说,喜马拉雅的樱花传往日本后,在精心培育下,在日本不断增加品种,成为一个丰富的樱家族。

白居易有诗“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便是描述了樱花盛开的景况。

各国每年举行的国际樱花节,突出了文化的挖掘、群众的参与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使樱花节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体现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缩影,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一个舞台

4.1樱花节.女孩节,七夕节的由来和盛行

我认为还有一个可以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平台,那就是与其有关的文化节日了,

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日本的樱花节,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为日本的“樱花节”,人们赏樱花不仅仅是它的美更是感悟它凋谢时的短暂,短暂而又尽情。

欢笑之后马上忘掉,然后全身心投入另一次冲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为团体、为这个国家释放了最后一点能量。

绽放出生命的美丽,最后如樱花般飘然而逝……

其次就是与桃有关的“女孩节”在日本,3月3日是女孩的节日,旧历3月初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又名“桃花节”,日语叫做“雏祭(ひなまつり)”,每年到这一天,家里有女孩子的人家都要摆上“人形(にんぎょう)”----身着宫装的男女偶人----亲王夫妇和随从.祈求女孩的平安和未来的人生幸福

梅花节于2月8日至3月8日在东京的汤岛天满宫举行。

只是日本的传统节日,在那里可以尽情欣赏到以白梅为代表的大约300枝梅。

星期六、星期日及节假日将举办茶会和太鼓演奏、哑剧、小丑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竹也不例外,仙台的七夕节(8月6日8日):

它是缘由七夕传说的节日,全国都举行七夕节活动,其中仙台最为有名。

家家户户竖起竹杆,上面挂着各具匠心的五彩诗笺或燕尾旗,争相媲美。

凝聚着各种情趣,加深了节日气氛。

不仅仅是在日本本土,在中国同样有,如2月15日大连的国际樱花节就为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再如中国的七夕更是由中国的七夕传说而有的…..这都体现了源远流长,

5.与日本人的宗教和信仰

日本人相信所有的自然现象,动物和植物都拥有神圣的力量.日文叫(かさみ)主要体现为神道,全称神道教,原来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

日本松的象征形象主要体现在宗教上,它对于日本的民族宗教来说,松是至关重要的。

松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神木。

直到今天日本国内还保留着“影松”的信仰,即神灵与佛可以投影在松树上

日本竹文化具有浓重的宗教、美学、文学、艺术、民俗等特点。

它既是神道祭祀的载体,又是禅宗禅趣的代表,反映了日本民族对竹的认识、理解和信仰。

日本固有的神道反映了日本民族万物有灵思想。

这种非草非木,生长力旺盛的竹子更具有神秘性,即使被制作为器物,也仍然附有神灵。

神社的祭祀仪式许多都离不开青竹。

每年新年伊始,一般的神社内都举行烧“门松”(为迎接神的降临在新年之前摆放在门前的饰物,中间三根竹管加上松枝、梅枝组成)的仪式以保佑自己一年好运。

由青竹支起的呈十字形的“御神木”便是这庄重仪式的象征,从这一象征中可以窥视由竹子支撑的日本民族的独特的精神世界。

樱花与稻谷的结合在古代日本的宗教文化里代表着富足和祥和。

樱花的宗教意义主要还是体现在日本人的信仰上,有一种樱花与谷物之神灵相关联的说法。

而谷物是稻田的神灵,可以说樱花原本就是稻谷神灵的依归之物。

而日本学者折口信夫则认为上古的日本栽植樱花不是用来观赏,而是用之于实用性的占卜活动,樱花的开放凋落,可以预兆稻谷丰歉。

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从民俗学的视点出发,樱花无疑都与日本人的土俗信仰相连。

可以说,与樱花相关的民俗信仰,正是樱花这一文化符号所蕴涵的日本民族性所在,

如果问一个日本人:

“自然界的色彩是什么颜色?

”十有八九会说是“绿色”,可能是因为日本人认为自然界应该以植物为多的缘故,也可能说明整个日本国土上都被绿色植物所覆盖的缘故,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是无可非议的,“梅、松、竹:

日本文化中的季节和精神之路”,被称为“冬季的三个朋友”。

梅、松、竹象征着东亚学者的纯洁的操行、美德、寿命和坚忍不拔的忍耐力。

影响着日本的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生活,并且也将继续影响着....

参考文献:

[8]《植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