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977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文档格式.docx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177-1985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GB/T601-1988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GB/T602-1988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2419-1994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6003.1-1997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eqvISO3310-1:

1990)

  GB/T6003.2-1997金属穿孔板试验筛(eqvISO3310-2:

  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idtISO679:

1989)

  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天然砂(naturalsand)

  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

  3.2人工砂(manufacturedsand)

  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机制砂:

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

  混合砂:

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3.3含泥量(materialfinerthan75μminnaturalsand)

  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3.4石粉含量(materialfinerthan75μminmanufacturedsand)

  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3.5泥块含量(claylump)

  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3.6细度模数(finenessmodule)

  衡量砂粗细度的指标。

  3.7坚固性(soundness)

  砂在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3.8轻物质(materiallighterthan2000kg/m3)

  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3.9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reaction)

  指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与集料中碱活性矿物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

  3.10亚甲蓝MB值(methylenebluevalue)

  用于判定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含量主要是泥土还是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指标。

  4分类与规格4.1分类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人工砂两类:

  天然砂:

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

  人工砂:

包括机制砂、混合砂。

  4.2规格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粗:

3.7-3.1中:

3.0-2.3细:

2.2-1.64.3类别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Ⅱ类、Ⅲ类。

  4.4用途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它要求的混凝土;

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5技术要求5.1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颗粒级配级配区累计筛余(%)方筛孔1239.50   (mm)0004.75   (mm)①10-010-010-02.36   (mm)35-525-015-01.18   (mm)65-3550-1025-0600   (um)85-7170-4140-16300   (um)95-8092-7085-55150   (um)②100-90100-90100-90注①: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②:

1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5.2含泥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5.2.1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类别项目I类II类III类含泥量(按质量计%)<1.0<3.0<5.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1.0<2.05.2.2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石粉含量类别项目I类II类III类1.亚甲蓝试验MB值<

1.40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3.0<

5.0<

7.0①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

1.0<

2.02.MB值≥1.40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5.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

2.0注①:

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3有害物质砂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品、煤块、炉渣等杂物。

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盐等,其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有害物质含量类别项目I类Ⅱ类Ⅲ类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2.0轻物质(按质量计%)<

1.0有机物(比色法)合格合格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0.5<

0.5<

0.5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0.01<

0.02<

0.065.4坚固性5.4.1天然砂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砂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坚固性指标类别项目I类Ⅱ类Ⅲ类质量损失(%)<

8<

8<

105.4.2人工砂采用压碎指标法进行试验,压碎指标值应小于表6的规定。

  表6压碎指标类别项目I类Ⅱ类Ⅲ类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305.5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砂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如下规定: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

  空隙率小于47%.5.6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制备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6试验方法6.1试样6.1.1取样方法6.1.1.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6.1.1.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

  6.1.1.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6.1.2试样数量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表7的规定。

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表7单项试验取样数量kg序号试验项目最少取样数量序号试验项目最少取样数量1颗粒级配4.48轻物质含量3.22含泥量4.49有机物含量2.03石粉含量6.010硫化物与硫酸盐含量0.64泥块含量20.011氯化物含量4.45云母含量0.612坚固性天然砂8.06人工砂20.013表观密度2.67堆积密度与空隙率5.014碱集料反应20.06.1.3试样处理6.1.3.1用分料器法:

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6.1.3.2人工四分法:

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6.1.3.4堆积密度、人工砂坚固性检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6.2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6.2.1试验环境:

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6.2.2试验用筛:

应满足GB/T6003.1和GB/T6003.2中方孔试验筛的规定,筛孔大于4.00mm的试验筛采用穿孔板试验筛。

  6.3颗粒级配6.3.1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5℃;

  b.天平:

称量1000g,感量1g;

c.方孔筛:

孔径为150mm,300mm,600mm,1.18mm,2.36mm,4.75mm及9.50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d.摇筛机;

  e.搪瓷盘,毛刷等。

  6.3.2试验步骤6.3.2.1按6.1条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

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1h~3h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6.3.2.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6.3.2.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

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6.3.2.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

(1)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A×

d1/2G=——————

(1)

  200式中:

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A——筛面面积,m㎡;

  d——筛孔尺寸,mm.a.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式

(1)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b.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

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6.3.3结果计算与评定6.3.3.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6.3.3.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6.3.3.3砂的细度模数按式

(2)计算,精确至0.01:

  (A2+A3+A4+A5+A6)-5A1Mx=———————————

(2)

  100-A1式中:

Mx——细度模数A1、A2、A3、A4、A5、A6——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mm,300mm,150m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6.3.3.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6.4含泥量6.4.1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

称量1000g,感量0.1g;

  c.方孔筛:

孔径为750m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d.容器:

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6.4.2试验步骤6.4.2.1按6.1条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6.4.2.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75m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mm筛上面),滤去小于75m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6.4.2.3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6.4.2.4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6.4.3结果计算与评定6.4.3.1含泥量按式(3)计算,精确至0.1%:

  G0-G1Qa=————×

100%(3)

  G0式中:

Qa——含泥量,%;

  G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6.4.3.2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6.5石粉含量6.5.1试剂和材料a.亚甲蓝:

(C16H18CIN3S.3H2O)含量395%;

  b.亚甲蓝溶液:

  将亚甲蓝粉末在100±

5℃下烘干至恒量(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到入盛有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

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

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

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

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天),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c.定量滤纸:

快速6.5.2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

称量1000g,感量0.1g及称量100g,感量0.01g各一台;

  c.方孔筛:

孔径为75m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e.移液管:

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f.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

转速可调(最高达600±

60rpm),直径75±

10mm;

  g.定时装置:

精度1s;

  h.玻璃容量瓶:

1L;

  i.温度计:

精度1℃;

  j.玻璃棒:

2支(直径8mm,长300mm);

  k.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6.5.3试验步骤6.5.3.1亚甲蓝MB值的测定6.5.3.1.1按6.1条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2.36mm的颗粒备用。

  6.5.3.1.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

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

60)rpm转速搅拌5min,使成悬浮液,然后持续以(400±

40)rpm转速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6.5.3.1.3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溶液,以(400±

40)rpm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它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

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

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沾染试验。

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溶液;

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

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沾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6.5.3.1.4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6.5.3.2亚甲蓝的快速试验6.5.3.2.1按6.5.3.1.1制样6.5.3.2.2按6.5.3.1.2搅拌6.5.3.2.3一次性向烧杯中加入30mL亚甲蓝亚甲蓝溶液,在(400±

40)rpm转速持续搅拌8min,然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观察沉淀物周围是否出现明显色晕。

  6.5.3.3测定人工砂中含泥量或石粉含量的试验步骤按照6.4.2所述进行。

  6.5.4结果计算与评定6.5.4.1亚甲蓝MB值结果计算亚甲蓝值按式(4)计算,精确至0.1.VMB=——×

10①(4)

  G式中:

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溶液的总量(ml)。

  注①:

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

  6.5.4.2亚甲蓝快速试验结果评定若沉淀物周围出现明显色晕,则判定亚甲蓝快速试验为合格,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明显色晕,则判定亚甲蓝快速试验为不合格,6.5.4.3人工砂中含泥量或石粉含量计算和评定按6.4.3所述进行。

  6.6泥块含量6.6.1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

孔径为600m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6.6.2试验步骤6.6.2.1按6.1条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5000g,放在烘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1.18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6.6.2.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600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6.6.2.3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浅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到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6.6.3结果计算与评定6.6.3.1泥块含量按式(5)计算,精确至0.1%:

  G1-G2Qb=————×

100(5)

  G1式中:

Qb——泥块含量,%;

  G1——1.18mm筛筛余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6.6.3.2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6.7云母含量6.7.1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

  b.放大镜:

3倍~5倍放大率;

  c.天平:

称量100g,感量0.01g;

  d.方孔筛:

孔径为300mm及4.75mm的筛各一只;

  e.钢针、搪瓷盘等。

  6.7.2试验步骤6.7.2.1按6.1条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50g,放在烘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及小于300mm的颗粒备用。

  6.7.2.2称取试样15g,精确至0.01g.将试样倒入搪瓷盘中摊开,在放大镜下用钢针挑出全部云母,称出云母质量,精确至0.01g.6.7.3结果计算与评定6.7.3.1云母含量按式(6)计算,精确至0.1%:

  G2Qc=————×

100(6)

Qc——云母含量,%;

  G1——300mm~4.75mm颗粒的质量,g;

  G2——云母质量,g.6.7.3.2云母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6.8轻物质含量6.8.1试剂和材料a.氯化锌:

化学纯;

  b.重液:

向1000mL的量杯中加水至600mL刻度处,再加入1500g氯化锌;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锌全部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将部分溶液倒入250mL量筒中测其相对密度;

若相对密度小于2000kg/m3,则到回1000mL量杯中,再加入氯化锌,待全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测其密度,直至溶液密度达到2000kg/m3为止。

  6.8.2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

  c.量具:

1000mL量杯,250mL量筒,150mL烧杯各一只;

  d.比重计:

测定范围为1800kg/m3~2000kg/m3;

  e.方孔筛:

孔径为4.75mm及300mm的筛各一只。

  f.网篮:

内径和高度均约为70mm,网孔孔径不大于300mm;

  g.陶瓷盘、玻璃棒、毛刷等。

  6.8.3试验步骤6.8.3.1按6.1条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800g,放在烘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