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978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机房防雷方案--二级模块高配置.doc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计算机网络教室

防雷设计方案

贵阳金利沅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7月

目录

一、公司简介

二、前言

三、客户需求分析

四、雷电知识简介

五、雷电防护简介

六、雷电方案设计依据

七、雷电设计方案

八、售后服务承诺

九、附件及设计图纸

一、前言

GB50057-1994是采用我国历来习惯规定的防雷办法,即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

IEC61024-1将防雷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

所谓外部防雷就是防直击雷,不包括防止防雷装置受到直接雷击时可能产生向其它物体反击;内部防雷包括防雷电感应、防反击、防雷电波侵入和防生命危险。

对于计算机场站工作环境的防雷、过电压保护、接地装置已经成为机房建设方案中的必要因素。

由于许多形式的电子系统(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工控系统等)统称为信息系统的应用日渐增多,其耐冲击电压承受能量的能力极低,雷击可能使其设备损坏、运转中断、数据丢失,给工作人员和设备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不同于一般的电气设备,因为电气设备具有较高的抗感应脉冲过电压的能力,而电子信息设备则不具备这种能力。

1、电子信息设备抗感应脉冲过电压的能力低下,易受感应脉冲过电压的袭击。

电子信息设备的信号工作电压也越来越低,现已降到直流10V以下,有的已降到直流5V以下,所以这种产品的电磁兼容能力很差,很容易受感应脉冲过电压的袭击。

2、电子信息设备受雷击的概率较高。

一般电气设备主要是防直击雷的危害,直击雷的概率相对较低;而电子信息设备不但要防直击雷还要防感应雷的危害,而感应雷的概率比直击雷高得多。

3、系统复杂、设备较多、线路较长。

电子信息设备是有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传输、检索等众多环节组成,系统较复杂、设备较多,价格昂贵。

因此在电子信息系统中,应将外部和内部防雷措施整体统一考虑,才能使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做到安全可靠。

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分别以法规、标准和地方政令的形式进一步加以规范并强制执行。

由于电子信息系统多为弱电设备,耐压值很低。

因此,在网络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优先考虑保护人和网络设备不受雷击的侵害,在考虑建筑物防雷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计算机及其它弱电耐压设备的防雷。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一、客户需求分析

自然灾害很多,而雷电灾害是普遍存在的,特别在有些地区非常频繁,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是不计其数,以此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毁坏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直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遭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人左右,财产损失在几十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雷电灾害近几年忽然呈现新情况,当各行各业采用微机弱电子信息新技术之后,因为雷电过电压侵袭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被损坏的微机本身。

XXX多媒体语音教室的重点电子信息系统包括:

计算机网络、电教设备、大屏幕显示、投影设备等,这些系统是XXX多媒体语音教室用于实现现代化办公、多媒体演示\教学等设备。

这些弱电子系统设备很容易成为雷电浪涌过电压波的侵袭对象,其后果可能使整个系统运行中断,并造成难以估量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二、雷电知识简介

雷电已被列入对人类社会危害极大的八大自然灾害之一,感应雷击可简单地理解为雷击引起的很高的过电压(过电流)及强烈的电磁场,其主要危害对象是电气和电子设备。

这些系统设备如遭雷击损坏,其损失是巨大的。

包括三方面:

u首先是设备损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u其次是重要数据丢失。

u再次是XXX单位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

雷电是一种大气物理现象,自古有之。

最初,人类对雷电现象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人能直接感觉到的“雷声”、“闪电”上。

由于时代知识所限,雷电中的很多现象不能理解,于是就将雷电“神化”了。

直到18世纪中以富兰克林为代表的科学家创造了雷电基本理论并发明了避雷针,人类对雷电从此有科学的认识。

200多年以来,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现代雷电理论。

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记录着雷电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灾难:

雷电毁坏建筑物、损坏财物、伤害生灵等,已是网络社会的今天,雷电又毫不留情地将各种网络损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为的不便。

如我国山东黄岛油库雷击引起特大火灾,死伤100多人,毁掉数万m3的原油,这可是血的教训。

1987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罗普斯岛的火箭发射场上,有五枚准备发射的火箭,其中三枚因雷击而自然点火升空,损失严重,雷击对电力系统的破坏造成重大损失事件也时常发生。

对于雷电灾害这一点人们已经是深有体会了。

但很少人知道雷电还是人类的保护神,在地球的上空有一层带正电荷电离层,它能屏蔽来自太空的各种能伤害生命的射线,但此电离层正以1800A的电流对地放电,如电离层的电荷得不到补充,则此电离层不久就会消失,人类也就失去了生命保护层,地球上的生命就会被来自太空的射线所杀死而最终灭迹,然而雷电不断地为此电离层补充电荷,使得电离层的电荷大体保持平衡,人类才永远拥有保护层,因此,地球有今天的文明,雷电功不可抹。

雷击分类

现代雷电理论将雷击分三类:

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球形雷。

其中球形雷发生的几率很小,而且理论界对它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我们重点讨论人们经常见到的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

直接雷击的定义:

雷云之间及雷云对地的迅猛放电称直接雷击,前者称云闪,后者称地闪,后者的危害性最大。

这一放电过程会产生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声音,这就是平常人们能感觉到的闪电和雷声。

雷云是带电的云,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是同时带有正负两种电荷。

大多数雷云是上层带正电荷下层带负电荷,雷击后下层的负电荷放掉了,剩下上层的正电荷刚好补充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直接雷击的危害:

直接雷击(地闪)的过程是:

当雷云对某点(野外的任何物,如人、建筑物等)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雷云就击穿空气对此点放电,雷电经此点到大地,如果此点是野外的建筑物、森林、人畜等,则强大的雷电流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表征一个地方直接雷击的情况通常用雷电日(年平均雷击天数),晴隆县的雷电日数大约70d/a。

直接雷击的特性:

直接雷击的特性也就是雷云放电的特性,放电实际上是一种电子的流动,也就是电流,因此,可以认为直接雷击的过程是一种电流(常称雷电流)流动的过程,只是雷电流除了电流的一般特性外,主要是峰值高(KA级以上)、持续时间短(微秒级)。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的直接雷击雷电流波形如图3,直接雷击雷电流可认为是一个峰值为约200KA内,持续时间为μs级的脉冲波。

IEC1312-1对不同的建筑物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直接雷击雷电流的特性参数。

如表1

表1直接雷击电性能参数

雷电流参数

保护级别

Ⅲ——Ⅳ

I峰值(KA)

200

150

100

T1波头时间(μs)

10

10

10

T2半值时间(μs)

350

350

350

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地方应取Ⅰ级,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大楼应取Ⅱ级,一般的民房取Ⅲ——Ⅳ级。

电力系统取Ⅱ级。

感应雷击的定义:

直接雷击发生后由于电磁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雷击,常称二次雷击。

感应雷击的危害:

感应雷电是沿导体传播并将与导体相连接的电器设备损坏。

它的主要破坏对象是弱电子设备,由于雷电流可沿导体传到很远的地方,因此,感应雷击的破坏面很广,人们经常遇到的没有感觉到有雷击而设备损坏了的情况,这是远处的感应雷电流传过来所致。

kA

200

50

90%

I

100

10%

T2=350μs

T1=10μs

0

图3直接雷击雷电流波形

tμs

20

10

0

kA

I

30

90%

10%

T2=20μs

T1=8μs

tμs

图4感应雷电流波形

静电感应:

当空间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雷云下的地面建筑物及金属导体等都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带上异性的电荷。

由于从雷云的出现到发生雷击(主发电)所需要的时间相对于主放电过程的时间要长的多,因此大地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积累大量电荷。

同样,与雷雨云先导通道下端靠近的电力线、信号线路的长导体受到很强的电场力作用,积聚起大量异性电荷,如下图所示,这些异性电荷与先导通道内的电荷之间有电力线相连,是被束缚住的。

主放电通道

(a)

(b)

放电先驱

雷云下的静电感应

当下行的梯式先导接近地面时,产生回击放电,主放电通道的电荷与地面积累的大量电荷迅速中和而消失。

这时长导线上积聚的电荷就可以自由运动,其产生的高电压沿导线以近似于光速向导线两端传播,这就称为感应过电压波,是一种脉冲波形式,如上图(b)所示。

这高压脉冲波的峰值在高压架空线路可达300~400KV,一般低压架空线路可达100KV,电信线路可达40~60KV,建筑物也可以产生相当高的有危险的电压。

这种由静电感应产生的过电压对接地不良的电气系统有破坏作用,对于建筑物内部的金属构架与接地不良的金属器件之间容易发生火花。

电磁感应:

由于雷电流有极大峰值和陡度,在它周围的空间出现瞬变电磁场,处在这瞬变电磁场之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

a

b

L

X

500

2500

10000

20000

30000

5

10

20

50

100

200

方环至避雷针的距离D(m)

I2=100KA

I1=50KA

I

电磁感应原理图5m×5m金属环上的开口感应电势

例如在避雷针引下线附近放置电子设备内有开口金属环,如电磁感应原理图所示,当有突发雷电流下引时,环上的感应电势足以使间隙a、b放电,损坏微电子设备内部结构或引起火灾。

根据分析得知,在避雷针引下线附近开口金属环上最大感应电势:

Em=2×10-7L·ln(L+X)/X·dl/dt

如果金属环边长L=5m,则金属环开口处的电压与金属环避雷针距离之间的关系如5m×5m金属环上的开口感应电势图所示。

图中闪击电流峰值分别选50KA、100KA(这是较常见的闪击电流峰值)。

通常雷电闪击电流波形前沿为2~5μs,这里取2.5μs。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5m×5m的开口金属框,在雷电流峰值为100KA时,距离雷击点200m处也可以感应到1KV左右的电压。

机房微电子设备内一个很小的开口金属环,在紧靠避雷针引下线处放置,当有雷闪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时,在小金属环开口处可感应出高达几千伏的高电压,这高电压足以击坏附近的电子元器件,从而使这台微电子设备损坏。

感应雷击的特性:

感应雷电实际上是一个峰值高持续时间μs级的脉冲电流(或电压),又称为浪涌电流(或浪涌电压)。

感应雷电流的波形与直接雷击的雷电流波形相比,感应雷电流峰值低,半值时间短。

从能量角度来讲,10/350波是8/20波的5倍以上。

可见直接雷击比感应雷击要强烈得多。

感应雷击的强度也即感应雷电流的大小,是防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应搞清的实地参数。

关于感应雷电流的大小,我国的一些相关标准没有具体的数据,目前只有IEC、IEEE、ITU(原CCITT)等有较明确的说法,IEC指出,在不可能个别估算的地方,可假定:

全部雷电流i的50%流入建筑物的LPS(直接雷击防护系统)接地装置,i的另50%(is)分配于建筑物的各种设施(外来导电物、电力线和通信线等)。

流入每一设施中的电流ii为is/n,(n为上述设施的个数)。

为估算流经无屏蔽电缆芯线的电流iv,电缆电流ii要除以芯线数m,即iv=ii/m。

关于这一点IEC1312-1还有些说明,这里就不再一一说了,有兴趣可参阅IEC1312-1全文。

IEEE指出,电力线上的感应雷电流峰值不会大于10KA(8/20),雷电压峰值不会大于20KV(1.2/50)。

ITU指出数据线上的感应雷电流峰值不会大于125A(8/20),雷电压峰值不会大于5KV(10/700),其前提是防直接雷击系统完善,布线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应在这些标准的指导下灵活地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不能死套。

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种标准都跟不上,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工程,此时。

更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绝不能照搬理论数据。

三、雷电防护简介

直击雷的防护:

雷云对大地的电压低则几兆伏,高则数10MV甚至更高,雷云对大地一次闪击放电的峰值电流平均约为30多KA,它的瞬时功率为109~1012W以上,由于瞬时功率很大,所以它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

到现在为止,防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作为接闪器,把雷电流接收下来,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地把它送回大地。

常用的接闪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它们都是用金属做成,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如屋脊或屋角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

避雷网是用金属线制成的网,架在建筑物顶部空间,然后用截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物让它与大地连接。

当高空出现雷云的时候,大地上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必然带上与雷云相反的电荷,然而接闪设备(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都处于地面上建筑物的最高处与雷云的距离最近,以致接闪设备附近空间电场强度相对比较大,比较容易吸引雷电先驱,使主放电集中到它上面,因而在它附近尤其是比它低的物体受雷击的几率就大大减少,而接闪器被雷击的几率却大大提高。

所以就接闪器本身而言,它不但不能避免雷击,相反是招来更多的雷击,它以自身多受雷击而使周围免受雷击。

由于接闪器都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使大地积存的电荷能量迅速与雷云的电荷中和。

这样由雷击而造成的过电压的时间大大地缩短,雷击危害性就大大减少。

机房雷电浪涌的防护:

机房雷电浪涌的防护措施略有差异,但是,总的防护原则是不变的。

即:

1、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外部防护);

2、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波危害设备(内部保护及过电压保护);

3、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电压幅值(过电压保护)。

这三道防线互相配合,各行其责,缺一不可。

机房外部防护:

XXX单位机房的外部防护,主要指直击雷的防护,它是防雷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技术措施可分接闪器(使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等金属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和法拉第笼。

在标准IEC1024和国标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等都作了大同小异的明确规定。

在这种技术措施中,不仅有直击雷防护即外部保护,且与内部保护关联。

如法拉第笼(特别重要的计算机机房)可用于接闪器和引下线、接地,在笼中的设备可受到初级屏蔽作用。

接地系统的布局又直接涉及到均压等电位和防止反击等问题。

接闪装置(避雷针等)我们建议采用传统的富兰克林避雷针,或选用经现场验证行之有效并有检测、鉴定合格证书的新型接闪器。

建筑物顶部的设备必须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以内。

机房进出线的防护:

1、高压电力线的防护

在雷电活动频繁、雷电强度大、雷暴日多的地区,当雷击机房附近的交流供电线路时,为了防止雷电沿电力线路侵入机房,可按下图所示方法,对高压电力线以及变压器实施保护。

架空地线300—500m

高压电力线

终端杆

变压器

低压端

避雷器

高压电力线采用架空地线防护示意图

在距变压器300~500m的架空高压电力线上方,架设避雷线(架空地线)对电力线进线进行保护。

该架空地线宜每杆接地一次,而且要单设接地体,勿用水泥杆内的钢筋做引下线和接地体。

这样,与变压器高压侧的避雷器相配合,可以阻止雷电波造成损害,同时使雷电流在每杆入地,使其分流泄入大地。

为了更稳妥、可靠,可在高压电力线终端杆的前一杆上,在每条相线上对地增装一支避雷器;在变压器的低压侧还要对地装一组(每相一支)氧化锌高压避雷器。

2、低压电力线路保护

低压线路可采用直埋式低压电力电缆埋地引入机房,在机房入口处,应将电缆金属外护层、钢带直接与地网就近连通,电缆内芯线的两端应分别对地安装避雷器。

采用非金属护套电力电缆,应将其穿金属管后,埋地引入机房,若不能直接埋地,起码金属管的两端应分别接地,金属管的全长之内电气上应保持连续。

机房内部防护:

内部保护指对雷电等侵入的防护,其技术措施可分为屏蔽措施(含法拉第笼),均压等电位措施和防闪络措施三部分。

1、屏蔽措施

屏蔽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来阻挡和衰减施加在设备上的电磁干扰或过电压能量。

对弱电系统来说具体可分为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和各种线缆(包含管道)的屏蔽。

建筑物的屏蔽可利用建筑物的钢筋、金属构架、金属门窗、地板等均相互焊(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并与地网可靠的电气连结,形成初级屏蔽网。

设备的屏蔽应对设备耐过电压水平调查的基础上,按IEC划分的防雷区(LPZ)施行多级屏蔽。

屏蔽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初级屏蔽网的衰减程度,其次取决于屏蔽层厚度(最好接近电磁波的波长),网孔密度(密度越大则可靠程度越高),屏蔽材料(低频时采用高导磁材料,高频时采用铜材、铝材为宜)。

在屏蔽中要特别注意对各种“洞”的密封,除门、窗外,重点对入户的金属管道、通信线路、电力线缆入口作好屏蔽,各种线缆均采取屏蔽措施,金属丝织网、金属软导管、硬导管、栈桥均可用于屏蔽线缆。

在此强调两点注意事项。

其一是屏蔽线管的接地,一般要求入户线采用地下线缆入户,其电缆金属护层在前后两端做良好接地。

测量结果表明,电线(缆)屏蔽层一端接地时可将高频干扰电压降低一个数量级,两端接地时可降低两个数量级。

其二是使用金属丝编制网屏蔽电缆,因其重量轻,使用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电磁波频率较高时,其波长接近编织层网孔尺寸时,波的透入增加,因此最好再穿一层金属管。

2、等电位连接

在IEC标准中指出等电位连接是内部防雷措施的一部分。

其目的在于减少雷电流所引起的电位差。

等电位,是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电涌)保护器,将处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的防雷装置和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装置、外来导线、电气装置、电信装置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等电位连接网络,以实现均压等电位。

防止需要防雷空间内的火灾、爆炸、生命危险和设备损坏。

为实施等电位连接和浪涌保护器的安装,IEC标准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LPZ),以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LEMP的严重程度和指明各区交界处等电位连接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代表屏蔽1的建筑物

代表屏蔽2的房间

在LPZ1和LPZ2界面上的等电位连接带2

屏蔽2的等电位连接

LPZOA

LPZOB

LPZ1

LPZ2

在LPZOA、OB与LPZ1界面上的等电位连接带1

外部防雷装置

电缆、线路

接地装置

机房

将一建筑物划分为几个防雷区和做符合要求的等电位连接的例示

防止地电位反击:

目前IEC国际标准及GB50057-94国家标准都推荐采用综合地网,但是某些设备制造商仍在强调采用独立的直流地网。

实践表明,微电子设备遭受雷电危害,也有来自地电位反击的。

所以针对目前具体情况,提出以下防止SPG对DCG地电位反击的措施。

如图4-3所示,假设大厦防雷地网SPG冲击接地电阻值≤4Ω,一个中等(40kA)的直击雷击中大厦屋顶防雷针系统,40kA雷电浪涌电流通过避雷针、引下线(有可能是大厦结构钢筋)、地网泄入大地,在地网接地电阻(4Ω)上形成瞬时电压降时电压降4×40000=160kV,机房内微电子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保护保护接地(SPG),此时电位为160kV,而微电子设备内部电路接直流地(DCG)电位为0伏,微电子设备的内外电位差达160kV高压,必毁无疑!

而且是毁坏机房内一大批设备。

A

B

C

D

160KV

40KA

0V

SPG

DCG

防止SPG与DCG地电位反击的措施

既要保持独立设置的直流工作地网抗干扰的优越性,又要防止建筑物遭直击雷时破坏性的地电位反击,最合理的措施是在DCG入室处C点与D点间接一地网连接保护器,其接地点接到SPG系统的D点。

在未遭直击雷的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地网连接器的气体放电管起隔离作用开路,SPG与DCG是两套互相独立的地网,直流地网可以照常发挥其抗干扰的优越性;在遭直击雷的特殊情况下,地网连接器中气体放电管放电内部MOV元件导通(忽略残压),故相当于SPG与DCG构成瞬时等电位体,机房内所有微电子设备都可避免地电位升高引起的损坏。

四、雷电方案设计依据

A、《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B、《建筑物电子信息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C、《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D、《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GB9361-88)》

E、《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F、《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五、雷电设计方案

综合防雷措施包括下列六项重要因素:

1、接闪功能

在防雷设计时,不应只考虑接闪部分的功能,还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内部设计和建筑物防雷的各种相关因素及其规律,全面考虑防雷方式和应采取的措施,以达到接闪后的功能效果。

2、分流影响

设置防雷引下线的数量,是关系到建筑物被雷击后是否产生扩大事故的重要因素。

每根引下线所承受的电流愈小,则其反击的机会和感应范围的影响就小;所以引下线的根数应适当多些,且其位置应当均匀合适。

3、屏蔽作用

对建筑物的屏蔽,不仅使室内的各种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受到可靠保护,而且是防护球雷和侧击雷的有效方式。

在重要的建筑物上应当考虑屏蔽措施,以防止雷击及电子设备等误动作或被击穿的可能。

4、均衡电位

为保证建筑物内部不产生反击,不产生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应当使建筑物的地面、墙面和人能接触到的部位的金属设备及管、线路能达到同一个电位。

这是保证人身安全和各种金属设备不受反击的重要条件之一,达到综合防雷的效果。

5、接地效果

接地效果的好坏也是防雷安全的重要保证,对每个建、构筑物都能要考虑采用哪些接地方式最好及电位的陡度最小;并应尽可能达到均衡电位的条件。

接地装置既要适用、经济,又要耐久(要充分考虑金属耐腐蚀的年限);同时必须达到规定接地电阻的要求。

6、合理布线

各种金属管线都和防雷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必须考虑建筑物内部的电力系统、电信系统、照明系统、电子系统和各种金属管线的布线位置、走向和防雷系统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也包括建筑物内部的各种金属设备、电子设备和防雷装置之间的距离。

因此重要建筑物内的各种电气线路都必须穿金属管或采用金属屏蔽电缆。

以上是建筑物防雷中影响安全的6个重要问题,在设计防雷装置时,应当根据建筑物的构造和内部设备的布置全面考虑这些因素。

《XXX单位多媒体机房电源系统防雷设计方案》由XXX公司根据XXX单位相关管理人员提供的资料,以及XXX公司技术工程师对XXX单位多媒体机房电源系统现场的仔细勘察,综合以上介绍的雷电浪涌过电压防护理论,和本公司已往的雷电防护工程经验及参照相关的标准而设计。

在设计思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