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9819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doc

QB-╳╳-╳╳╳-╳╳╳╳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

信令采集网关分册

EquipmentSpecificationfor

SignalingMonitoringSystem

(SignalCollectionGatewayPart)

版本号:

2.0.0

╳╳╳╳-╳╳-╳╳实施

╳╳╳╳-╳╳-╳╳发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 录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3.1. 术语、定义 2

3.2. 缩略语 2

4 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 3

5 功能要求 4

5.1. 信令采集接入设备功能要求 4

5.1.1. 高阻隔离器功能要求 5

5.1.2. DXC收敛设备功能要求 5

5.1.3. 分光器功能要求 5

5.1.4. TAP功能要求 6

5.2. 信令采集网关 6

5.2.1.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6

5.2.1.1. E1口数据采集设备 6

5.2.1.2.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7

5.2.2.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7

5.2.2.1. E1口数据采集设备 7

5.2.2.2.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7

6 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要求 7

6.1.1. 高阻跨接设备 7

6.1.2. DXC设备 8

6.1.3. 信令采集网关 8

6.1.3.1.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8

6.1.3.2.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9

6.2. 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 10

6.3. 时延要求 10

6.4. 软件要求 10

6.5. 硬件要求 11

6.6. 可扩展要求 11

6.7. 部署要求 11

6.8. 处理能力要求 12

6.9. 冗灾能力要求 12

7 接口要求 12

7.1. 设备输入接口 12

7.1.1. 光接口 12

7.1.2. E1接口 12

7.1.3. 设备输出接口 13

8 时间同步要求 13

9 网管要求 13

9.1. 配置管理 14

9.1.1. DXC设备 14

9.1.1.1. 链路配置 14

9.1.1.2. 设备标识 15

9.1.2. 信令采集网关配置 16

9.1.2.1. 链路配置 16

9.1.2.2. 网关编号 16

9.2. 查询设备信息 16

9.2.1. 链路信息 16

9.2.2. 设备硬件信息 17

9.2.3. 设备网络信息 18

9.3. 查询设备状态 18

9.3.1. 设备负荷 18

9.3.1.1. 设备CPU使用率 18

9.3.1.2. 设备存储 19

9.3.1.3. 网络连通性 19

9.4. 业务控制 19

9.4.1. 采集链路筛选/变更 19

9.5. 设备状态管理 19

9.5.1. 故障管理 19

9.5.2. 心跳信号 20

9.6. 性能管理 20

9.7. 安全管理 20

10 操作维护要求 21

10.1. 可管理性 21

10.2. 可维护性 21

10.3. 易用性 22

11 网络安全要求 22

12 编制历史 22

I

1前言

本标准对信令监测系统三期信令采集网关相关设备提出要求,是信令采集网关所涉及的相关网元设备需要遵从的技术文件。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要求、接口要求、时间同步要求、网管要求、操作维护要求、网络安全要求。

本标准是信令监测系统三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2]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接口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

[3]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共享网关分册

[4]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接口规范—信令采集平台分册

[5]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平台分册

[6]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应用功能平台分册

本标准需与《信令监测系统三期总体技术要求》、《信令监测系统三期接口规范——信令采集网关接口分册》、《信令监测系统三期接口规范——信令共享平台接口分册》及《信令监测系统三期设备规范——信令共享平台分册》配套使用。

本标准由中移     号文件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姗姗、倪伟、武威、杨波、王宇剑、邢喆、徐夏丰、余立、梁燕萍。

QB-╳╳-╳╳╳-╳╳╳╳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令采集网关相关设备的系统结构、功能要求、接口要求、性能要求、时间同步要求、网管要求、操作维护要求、网络安全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GPRS、EDGE及3G网络环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单位

[1]

《信令监测系统三期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2]

《信令监测系统三期接口规范——信令采集网关接口分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3]

《信令监测系统三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4]

《信令监测系统三期设备规范——信令共享平台分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5]

《客户信息保密管理规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6]

《中国移动GSM通信网路由组织与局数据设置原则(第二分册:

GSM通信网网元数据设置原则)》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7]

《防火墙部署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8]

《中国移动网管系统监控平台需求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9]

《中国移动网管系统监控平台推广阶段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10]

YD/T1303-2004

《No.7信令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11]

TS08.08v8.15.0

Mobile-servicesSwitchingCentre-BaseStationSystem(MSC-BSS)Interface,Layer3Specification

3GPP

[12]

TS09.02v7.14.0

MobileApplicationPart(MAP)Specification

3GPP

[13]

ITU-TQ.752

MonitoringandMeasurementsforSignalingSystemNo.7Networks

ITU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必须”、“推荐”/“建议”、和“可选”等词语在本规范中的使用需遵循以下指导。

-“必选”/“必须”项是指业务、产品和设备所必须提供的功能或性能要求;对应于RFC2119MUST,REQUIRED,SHALL。

-“推荐”/“建议”/“应”项是指在标准中未作强制要求,若业务、产品和设备提供的功能或性能要求被认为更佳;对应于RFC2119RECOMMENDED,SHOULD。

-“可选”/“可”项指参考性要求,是业务、产品和设备在目前阶段可不提供的功能或性能要求;对应于RFC2119MAY,OPTIONAL。

-必不能,不能,不得:

表示绝对的禁止;对应于RFC2119MUSTNOT,SHALLNOT。

-不推荐,不建议:

表示若业务、产品和设备按照所述内容制作,被认为略次;对应于RFC2119SHOULDNOT,NOTRECOMMENDED。

-规范中除了明确指明为“推荐”/“建议”、“可选”外,均为必须要求。

3.1.术语、定义

表3-1术语/定义

术语/定义

解释

全量信令数据

全量信令数据包含了被采集信令链路的全部信令内容

CDR/TDR信令数据

CDR/TDR信令数据是指基于全量信令数进行处理后,生成的供信令监测类应用使用的呼叫及事务详细记录。

MR数据

基于MR信令解码合成的MR信息和相关的Abis关键信息(如MR发生的LAC、CI、IMSI等)的详细记录数据。

业务信令数据

业务信令数据是根据应用的需要对CDR/TDR信令数据进行解析、处理,从中提取出对业务应用所需的信令事件数据,例如:

呼叫事件、位置更新事件、漫游事件等

3.2.缩略语

表3-2缩略语

缩略语

英文全称

中文含义

DDU

DataDispatchUnit

数据分发单元

DXC

DigitalCrossConnect

数字交叉设备

HDLC

High-LevelDataLinkControl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IP

InternetProtocol

IP协议

ODBC

OpenDatabaseConnectivity

开放数据库连接

OMC

OperationManagementCenter

系统管理单元

SCG

SignalCollectionGateway

信令采集网关

SDTP

SharedDataTransferProtocol

共享数据传输协议

SNMP

SimpleNetwork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TAP

TestAccessPoint

测试接入端口

4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

信令采集网关结构图如图4-1所示。

图4-1信令采集网关系统结构图

信令采集网关(SCG,SignalCollectionGateway)从移动通信网中获取原始信令数据,并向汇聚设备提供所需的数据。

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共享信令数据来源,包括:

Mc口、A口、Abis口、LSTP、HSTP、HLR、关口局等网元以及接口。

信令采集网关接收来自信令采集接入设备的全量原始信令数据,并把数据进行统一格式封装后通过IF1数据通道传输到汇聚设备。

信令共享平台接收汇聚设备发送的全量信令数据,并且对全量信令数据进行解析处理。

5功能要求

5.1.信令采集接入设备功能要求

信令采集设备需支持对现网中各种信令链路的自动扫描、自动配置、采集、收敛、IP化并分发。

信令采集方式需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信令的采集不能影响到原有通信网络的正常功能。

对于低速信令需进行链路收敛,通过标签标记被采集信令数据。

对采集的信令数据能够封装成格式的数据包供平台使用。

信令采集相关设备包括:

l接入设备:

不同物理类型的接口,需要不同的接入设备,包括:

nE1链路:

高阻隔离器、DXC收敛设备

nIP链路:

TAP

n光口链路:

分光器

l采集设备:

n信令采集网关

5.1.1.高阻隔离器功能要求

高阻隔离器直接从E1链路的64Kbit/s、2Mbit/s端口中接入链路,具有隔直能力,要求实现对信令数据的收集,同时防止信号的逆转。

5.1.2.DXC收敛设备功能要求

DXC(DigitalCrossConnect)收敛设备包含信令电路高阻复接、时隙收敛、时隙复用等功能。

对信令的高阻复接,由DXC设备进行时隙收敛,通过局间或长途传输到信令采集网关。

具体要求如下:

lDXC采用高阻隔离适配器接入,对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均衡,在内部进行交叉连接,将带有七号信令链路的时隙收敛为2M信号(标准32个时隙),再以标准E1信号(满足G.703要求)输出,然后将该2M信号通过传输设备传送到信令采集网关进行采集。

lDXC支持多种同步工作方式。

接口方式满足75欧姆、120欧姆接口要求。

lDXC支持灵活的时隙交叉,信令电路高阻复接、时隙收敛、时隙复用。

l系统可根据外部数字中继E1同步的情况来锁定系统时钟。

l每个E1有独立调节的增益放大,可以根据实际线路情况对信号进行调整。

l支持远程控制:

支持统一集中网管、图形界面方式,WEB方式,以及Telnet方式。

lDXC时隙交叉数据表具备数据备份或数据导出功能。

lDXC支持自动扫描、自动收敛功能:

DXC能对接入的E1时隙能进行自动扫描,扫描出其中有信令的时隙,识别出时隙的速率类型,并且对其进行自动收敛。

(鼎立、中兴支持)

5.1.3.分光器功能要求

图5-1分光器部署图

分光器用于监测以光纤为载体的链路,包含ATMSTM-1/STM-4/STM-16/STM-64和信道化STM-1/STM-4/STM-16/STM-64。

分光器应对主信号端衰减的信号较少,不影响主链路。

5.1.4.TAP功能要求

图5-2TAP部署图

TAP设备用于监测百兆电口或者千兆电口的链路,其功能是将电信号复制一份,TAP的网络口接被测链路的两端设备,TAP的监测口接信令监测系统。

TAP设备失电后被测链路主通道具备链路直通的功能。

5.1.5.光功率放大器要求

 注:

当分光后光信号不满足采集设备接入要求时,可选择使用光功率放大器。

光功率放大器用于光口链路分光后光信号光层放大,提高单跨段传输距离,可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作为功率放大器以提高发射机的功率。

5.2.信令采集网关

信令采集网关接收来自采集设备的全量原始信令数据,并把数据IP封装后传输到信令共享平台。

在全量信令数据未成功传送到信令共享平台的情况下,信令采集网关应缓存全量信令数据,以便数据重传,同时应提供相应的告警信息。

实现Mc口全采全监,而对Abis接口实现全采集和按需分片灵活采集结合。

过滤功能由信令采集信令网关实现,过滤粒度支持LAC、BSC、CGI。

基于CGI的过滤需要信令采集网关对来自采集设备的原始信令进行简单解码,筛选出符合条件的CGI信令数据,再进行数据封装处理。

对原始信令的过滤处理不得影响设备性能。

5.2.1.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采用多时隙配置的采集模块,支持系统链路多时隙接入,同时支持低速64K和高速2M信令链路的混插混用接入,以满足HSTP或LSTP等高负荷链路监测需要。

接收由DXC设备进行时隙收敛后的数据,完成集中的信令采集、分拣处理;数据采集功能模块监测接口信令链路,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加载时间戳,根据信令消息类型进行多路输出。

2

3

4

5

5.1

5.2

5.2.1

5.2.1.1.E1口数据采集设备

支持多链路接入,支持级连方式监测多时隙信令链路。

满足非IP封装数据采集。

对Abis接口采集设备,还应支持E1链路中自动扫描、自动配置Abis链路的功能,并支持链路变化和统计情况的上报:

l采集设备能对接入的E1时隙进行扫描,自动识别出其中有信令的时隙位置及其速率类型。

l支持初始扫描和日常扫描,初始扫描完成链路自识别,日常扫描及时识别时隙链路的调整,扫描周期可配置。

l日常扫描不能影响信令数据的采集。

l自动扫描支持的信令速率有:

64Kbit/s、32Kbit/s、16Kbit/s。

l经扫描发现的信令链路,采集设备能自动对其进行配置并采集数据,同时,从采集配置中去除没有信令数据的链路采集,避免采集能力的浪费。

l发现CGI及链路变化情况主动上报。

l支持IF1的SDTP实时通信协议及信令数据压缩传送等功能要求。

l采集设备支持链路统计功能,并将统计结果上报给网管,支持的统计功能如表5-1所示:

表5-1E1链路统计上报

统计功能

说明

采集正确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采集的正确的信令帧数

采集错误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采集的错误的信令帧数,包括CRC错误等

采集丢失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由于采集性能不足等原因,造成采集设备漏采的信令帧数

过滤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按照一定的过滤规则(比如长度)而被过滤掉的信令帧数

送往信令采集网关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送往信令采集网关的信令帧数

l对Abis信令链路,支持通过高密度的采集设备直接接入AbisE1链路采集,即不通过DXC进行收敛或电光转换设备进行采集。

5.2.1.2.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对IP协议封装的数据进行采集,满足多种链路检测需求,符合网络的发展要求。

5.2.2.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支持对光纤传输的数据进行采集,光口采集设备一般由ADM设备(分插复用设备)及光口信令采集设备组成,ADM设备负责完成含有信令链路的E1收敛和整理,光口采集设备负责进行信令采集。

对于ABIS信令数据的采集,不使用ADM设备进行链路的收敛和整理。

采集设备直接接入光纤,由采集设备完成对ABIS链路的自适应,实现ABIS信令数据的采集。

5.2.2.1.7号信令E1口数据采集设备

支持所有非IP协议封装的光口数据采集。

并且进行链路统计:

FISU,LSSU,MSU的个数和比例;重发MSU,错误信号单元的个数和比例。

在此基础上计算每条链路负荷。

5.2.2.2.Abis信令数据采集设备

对光口数据的Abis采集设备,要求支持:

l支持采集的光口速率类型有:

STM-1/4/16/64。

l支持对光口中的E1链路进行自扫描、自配置采集功能,以适应网络的变化情况,支持链路状态统计功能。

l主动发现链路变化情况并主动上报;

l支持IF1的SDTP实时通信协议及信令数据压缩传送;

l支持信令数据封装为IP包输出。

l支持对不同速率的链路的自适应采集,无需人工配置速率,混接速率包括:

64kbit/s、32kbit/s、16kbit/s;

l信令网关设备选择在承载网络上采集Abis口信令时,需要适应承载网络设备的组网情况。

当端到端采用SDH/MSTP设备组网时,信令网关设备要能够通过解STM-N帧的方式获取需要的数据。

5.2.2.3.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支持IP封装的光口数据信令采集,并且进行链路统计:

FISU,LSSU,MSU的个数和比例;重发MSU,错误信号单元的个数和比例。

在此基础上计算每条链路负荷。

6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要求

6.1.可靠性要求

l计算机系统应采用高可用结构、容错结构或其它可靠性技术,同时对重要硬件部分应采用双备份。

l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相互配合,提供对系统故障的管理能力。

l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大于1年。

l系统设计寿命应大于10年。

l系统的故障能隔离在模块内,不具备扩散性。

l选用质量可靠的传输链路、并提供主备路由。

6.1.1.高阻跨接设备

l高阻隔离器应能够提供测试端口;

l高阻跨接口相对于E1电路的阻抗都大于2000Ω;

l在正常工作时,跨接后对原E1信号的影响小于0.3dB;

l高阻跨接器件与后面的信号放大器件配合,使得流经高阻跨接器件的弱E1信号可以在经过30~50m传输后,依然不产生任何额外的误码。

6.1.2.DXC设备

l信令交叉能力:

支持64Kbit/s链路、N×64Kbit/s信令链路、2Mbit/s的交叉连接能力,且支持混插;满配置时时隙交叉连接能力至少为512×512,即实现从输入的512时隙任意交叉出512时隙(即16个单向E1输入,16个单向E1输出);对Abis采集设备,还要求支持16Kbit/s链路、32Kbit/s链路的交叉连接能力,满配置时时隙交叉连接能力至少为1024×1024(32个单向E1输入,32个单向E1输出);

l输入与输出:

支持E1高阻跨接接入,高阻跨接阻抗为2000欧,DXC设备输出信号电平符合G.703标准,即75欧阻抗时标称电平为2.37V,120欧阻抗时标称电平为3.0V;

l线路编码:

HDB3编码;

l级联:

支持级联,同时也提供测试端口,支持端口环回测试;

l热插拔:

支持板卡或者模块的热插拔(且不中断设备的运行);

l时延:

设备总时延不大于800ns(从输入到完成时隙交叉连接输出);

l定时与同步:

DXC支持多种同步工作方式。

l支持从2048kbit/s链路提取时钟,时钟链路应可设置优先级。

当高一级时钟发生故障时,设备能够自动倒换到下一级时钟,并且不中断业务。

当高一级时钟恢复正常后,设备应能自动或/和人工倒回。

l具有2048KHz或2048Kbit/s外同步时钟输入接口,接口标准符合ITU-T建议G.703的规定,接口阻抗为75ohm或120ohm。

l网管:

有强大的系统网管功能,支持带内/带外和远程登录,带内通路可任意设置。

可视化界面,方便对系统进行配置、监控。

提供工作状态指示窗口,支持在线时隙调整配置及本地人机命令接口及图形化操作接口。

对无信号或无MSU能够自动告警,具备误码检测或帧丢失检测告警统计功能、故障管理功能;

n电源:

应能在下列供电变化范围内正常工作:

n交流:

~220V±5%,50Hz±5%

n直流:

-48V范围–40V~-57V

l提供专用接地端口,可方便地安装在标准机架内。

1

6.1.1

6.1.2

6.1.3.信令采集网关

6.1.3.1.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l单台信令采集网关的最大能力(单位U最大采集能力下的链路数量以及信令链路的最大负荷):

单位U支持双向64Kbit/s信令采集信令链路数不低于256对,单位U支持双向高速2Mbit/s信令采集信令链路数不低于8对,单位U支持双向Abis链路数不低于512对,其中信令链路的最大负荷不低于0.8爱尔兰。

以太网电口的处理能力要求100MFE口单端口处理能力应达到70M线速处理能力以上,1000MGE口处理能力在700M线速处理能力以上,丢包率要求<10-7。

单台信令采集网关的处理能力应大于设备的最大采集能力。

l输入:

应支持DDF高阻跨接和跨接后经外部收敛的16Kbit/s、32Kbit/s、64Kbit/s、2Mbit/s、155Mbit/s接入;应支持交换机内部收敛后2Mbit/s接入;

l信令采集模块

n信令采集模块每个E1口最少支持16条64k/32k/16kbit/s信令链路,兼容高速2Mbit/s信令链路,采集器应保证在64kbit/s链路平均负荷为0.6Erl,高速2Mbit/s链路平均负荷为0.8Erl下能准确接收,采集器单条链路峰值负荷应达到1Erl;

n信令采集模块应具有热插拔的功能,而不影响系统的工作;

n支持远程的信令采集模块的初始化工作;

l只需做软件配置或者更换某块板卡即可分别支持各类型板卡,而不需要更换整台设备;

l模块无单点故障,采集设备应具有集群机制,可以实现链路处理的N+1备份;

l同步:

支持对采集的数据打“时间戳”,各信令采集网关之间、同一信令采集网关的不同采信令采集模块之间应保持时间同步;

l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可靠性:

信令采集网关监测数据合成错误率不高于10-7;

l网管

n支持远程操作和配置采集处理参数。

通过人机命令方式可方便地选择被监测的信令链路,有选择地上传采集的信息。

配置过程不能中断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

n采集处理设备可自动报告信令采集处理设备的资源利用情况,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