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4000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5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一).docx

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发展综述

(一)

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控制论的发展,使得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更为迅速。

1980年美国专门制定了军用1553系列标准和ARINC系列标准,使数据总线更加规范化。

目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军、民用飞机,如F-16、F-117、幻影2000、空中客机A340等都采用了数据总线技术。

数据总线技术在我国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中已有十几年的设计和使用经验,本文针对具有代表性的总线标准,包括MIL-STD-1553B、ARINC429、MIL-STD-1773、ARINC629、STANAG3910、RS485及CAN总线技术进行介绍。

1.MIL-STD-1553B

MIL-STD-1553B总线全称为飞行器内部时分命令/响应式多路数据总线,它由美国自动化工程师协会在军方和工业界的支持下制定,正式公布于1978年,1986-1993年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我国与之对应的标准是GJB289A-97。

该总线采用冗余的总线型拓扑结构,传输数据率可达1Mb/S,足以满足第三代作战飞机的要求。

1553B总线系统主要由总线控制器BC和远程终端RT和组成,其字长度20bit,数据有效长度为16bit,半双工传输方法,双冗余故障容错方式,传输媒介为屏蔽双绞线,1553B总线的冗余度设计,提高了子系统和全系统的可靠性。

1553B总线的主要功能是为所有连接到总线上的航空电子系统提供综合化、集中式的系统控制和标准化接口。

该总线技术首先运用于美国空军F-16战斗机。

在过去的30年中,MIL-STD-1553B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战机,并且成功应用于其它控制领域,如导弹控制、舰船控制等,在海军和陆军的武器和维护系统中已经开始采用1553B总线。

随着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和武器系统的升级换代,我军也开始将1553B协议大量应用到武器系统的设计中。

2.ARINC429

ARINC429总线协议是美国航空电子工程委员会(AirlinesEngineeringCommittee)于1977年7月发表并获得批准使用的,它的全称是数字式信息传输系统(DITS)。

协议标准规定了航空电子设备及有关系统间的数字信息传输要求。

ARINC429广泛应用在民航客机中,如B-737,A310等,俄制军用飞机也选用了类似的技术。

我国与之对应的标准是HB6096-SZ-01。

ARINC429总线是面向接口型数据传输结构,总线上定义了2种设备,发送设备只能有1个,而接收设备却可以有多个。

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信息,传输方式为单向广播式,调制方式采用双极性归零制三态码,传输数据率可达100Kb/s。

ARINC429总线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抗干扰性强、具有高可靠性等优点。

3.MIL_STD_1773

1988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新的军用标准即MIL_STD_1773(飞机内部时分制指令/响应多路传输数据总线),这个标准主要是对MIL_STD_1553在传输介质上的一个改进,其利用光纤传输介质来取代屏蔽双绞线以及电缆,其他的高层协议与MIL_STD_1553B相同。

MIL_STD_1773数据总线在20世纪90年代已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海军(NAVY)所使用,其中,F-18战斗机就使用这一标准。

目前,MIL_STD_1773已发展到了双速率、高速度的阶段,其中,波音(Boeing)公司研制了基于MIL_STD_1773标准的双速率的收发器(具有1Mb/s和20Mb/s两种速率),其中1Mb/s主要用于MIL_STD_1553B总线,而20Mb/s主要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4.STANAG3910

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约(NATO)在研制欧洲新一代战机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总线欧洲标准即STANAG3910,这种标准主要是用来改进机载数据总线的传输速率,以适应新一代战机的发展要求。

STANAG3910也是一种指令/响应协议,采用双速率传输总线结构。

高速通道具有20Mb/s的传输速率,以满足现今绝大多数战机航电子系统之间高速通信的要求,而低速率的MIL-STD-1553B通道主要控制高速率的通信。

使用相同的传输介质可以连接STANAG3910系统和MIL-STD-1553B系统,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对MIL-STD-1553B系统进行升级改进,并且20Mb/s的高速通道既可采用光纤也可采用同轴电缆作为其传输介质。

使用STANAG3910可以非常有效地对现有MIL-STD-1553B系统进行升级,以提供高传输速率来满足未来战机的发展需要。

这样就可以提高MIL-STD-1553B系统的使用寿命,在新一代战机所要求的高速数据总线和航空电子系统通信稳定性(使用MIL-STD-1553B总线的系统性能非常稳定)上取得较好的结合点。

事实上,欧洲2个军用战机项目均使用了该总线技术,如:

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联合开发的欧洲战斗机(EFA)以及法国单独研制的RAFALE战斗机。

5.RS485总线

RS485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它是在RS422基础上制定的标准,RS485标准采用平衡式发送,差分式接收的数据收发器驱动总线,其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

RS485为总线式拓扑结构,在同一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32个节点。

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已很少采用。

在监控装置的RS485通信网络中采用的就是这种主从通信方式,即一台上位机(主机)带多个传感器(从机)的控制方式。

RS485总线接口作为多点、差分数据传输的电气规范,现已成为业界应用较为广泛的标准通信接口之一。

RS485串行数据总线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通信距离和数据传输速率适当等优点使其在工业控制领域、汽车、舰船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6.ARINC629

ARINC629总线是波音公司为民用机开发的一种新型总线数字式自主终端存取通信(digitalautonomousterminalaccesscommunications,DATAC),这种总线技术在ARINC429的基础上,结合1553B的优点开发出来的,其总线传输率为2Mb/s,线性拓扑结构,基本能满足现代航空电子系统高速数据的传输要求。

与1553B相同,它也采用了双向传输,传输时采用曼彻斯特码II型双相电平码,而且还进一步使用量电流型耦合器。

与1553B所不同的是,它不再采用集中式控制,因而无需总线控制器,不存在又要总线控制器失效而造成全系统瘫痪的问题。

比较而言,ARINC629具有自主控制、可双向传输、连接简单、“插入式”兼容等特点,因而在波音-777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机上信号处理、航空电子系统、动力系统、飞机构架系统及自动驾驶仪通信的基础。

可以说,ARINC629总线的推出以及在B777飞机上的应用将使用数据总线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7.CAN总线技术

CAN(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是当前现场总线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总线,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CAN总线是德国Bosch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它是一种多主总线。

其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通信速率可达1Mbit/s。

CAN总线通信接口集中了CA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可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包括位填充、数据块编码、循环冗余校验、优先级判别等工作。

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的总线系统要求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等,CAN总线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它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①不可预测性。

CAN总线采取多主竞发的形式,当遇到总线多个节点要求发送时,此时只有发送具有最高优先权帧的节点变为总线主站。

在极端情况下,具有较低优先权的报文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抢占发送权,报文延迟时间不可预知。

②信道出错堵塞。

在节点有可能受干扰或其他原因暂时或永久失效时,出错的主机会命令CAN收发器不断发送报文。

该信息的格式等均合法,因此CAN没有相应的机制来处理这种情况。

根据CAN的优先权机制,比它优先权低的信息就被暂时或永久堵塞。

③系统冗余支持。

CAN是单条总线,而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中,为满足苛刻的可靠性要求多采用双冗余甚至多冗余总线的方式。

CAN本身并不包括像数据描述、站地址、连接导向协议等项目。

它只规范了ISO/OSI7层标准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因此,必须通过开发CAN的较高层协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8.结语

航空航天电子系统选用数据总线需要综合考虑通信速率、可靠性、抗干扰、兼容性、可扩展等要求,MIL-STD-1553B、ARINC429、MIL-STD-1773和ARINC629等数据总线技术,由于具有以上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通信速率达到数百兆以上的设备大量出现,以上介绍的数据总线技术已不能满足新型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支持,相关内容将在“航空航天数据总线技术综述

(二)”中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