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0059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Word文档格式.docx

1为代表的现代中心城市职能日益加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南通、泰州、扬州、湖州、绍兴等以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以舟山等以旅游职能为主的城市特色鲜明。

尽管如此,该城市群分工程度上还略显不足。

总体上,该城市群2007年GDP规模、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中心城市首位度等都位居前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该城市群以全球制造业基地为特征的全球区域正在形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的强化。

上海国际性城市的带动,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积极融入全球城市分工体系,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

常住人口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优势不明显,GDP增长率逐渐放缓,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环境治理、港口交通等方面排名位列第一,该城市群正逐渐转向内部发展环境的优化。

可以预期,这将是下一轮发展的必要准备。

长三角城市群应结合城市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集约化发展,统筹区域布局,实施功能分区,提高资本、土地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

同时鼓励地方化,保持城镇集群特色,优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与区域性交通网络的衔接,提高区域经济效率。

2.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由香港、广州、佛山、江门、深圳、惠州、肇庆、珠海、东莞、中山、澳门等11个城市组成,外加清远市作为其辐射城市。

它是我国沿海开放区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使不将香港和澳门计算在内,该城市群仍旧吸纳了全国近1/6的外资。

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二,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二、现实竞争力第一、成长竞争力第三。

位于华南地区的该城市群,其发展是伴随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而逐步实现的。

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位列第一,区域内土地开发程度高,城市耕地规模小。

在劳动力构成方面,外来劳动人口优势明显,移民人口规模排名为所有城市群之最,宜人的气候条件吸引了周边省市的流动人口,其劳动数量仅次于长三角与京津唐城市群,位居第三。

但其基础工业滞后,广州城市首位度的降低是该城市群面临的主要问题。

然而,随着珠三角城市群延伸为粤澳港城市群,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大都市城市群,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该城市群的突出特点是人均指标排名较高,其中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等排名均居于所有城市群之首。

对外贸易规模与效益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体现出强劲的经济开放竞争力;

非农产业比重高,位列第一;

香港与深圳是组合城市,地理上香港为金融和物流中心,深圳为金融和物流次中心,东莞是制造业在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集中地。

深圳、东莞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

因此完全可以超越城市个体概念,基本形成了城市群圈层。

然而,从城市群分工程度来看,排名较一般,仅位列第11位。

各城市的分工协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成长竞争力。

目前,珠三角城市群面临着国际投资多元化、国家优惠政策分散化,及其他城市群不断发展的挑战,该城市群原有的优势在不断弱化。

尽管移民数量优势明显,但城市移民人口增长得分较低,位列所有城市群的第20位。

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得分也不够理想,排名仅为第12位。

今后该城市群的发展应仍旧以香港为城市群核心,以澳门、广州为中心城市的核心圈层,并以此城市结构来带动城市群经济的新发展。

“城市群由原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性带动,逐步走向服务性的产业带动,这种发展方向的转换将使珠三角城市群成为南方强有力的经济重心。

3.京津唐城市群

京津唐城市群位于环渤海湾地区、华北平原北部,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沧州等6个地级市。

受首都北京的影响,该城市群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并已经形成了“三、二、一”型的产业结构,但其第一产业比重高于长三角、珠三角,说明其第二、三产业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行政体制的约束,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急需围绕大北京地区作为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与整合。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三,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与现实竞争力均列第三位、成长竞争力位列第二。

京津唐城市群所在的环渤海地区地处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四大经济区的交汇处,是中国北方通向全世界最直接、最便捷的海上要冲这话吹牛可吹大了,还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扩展、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纽带。

城市群劳动力数量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但在所有参评城市群中,该城市群城市土地规模小,城市耕地规模大,在气候宜人程度与城市密度上得分值较低,仅分别为第20位与第27位。

北京与天津等大城市的带动能力还未充分发挥。

该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

继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之后,其GDP规模位列第三,此外,其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得分值较高。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港口城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山煤铁资源丰富,秦皇岛港口条件良好,交通运转方便。

但存在的问题是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不合理,大城市少,中小城市相对缺乏,城镇网络不完善,多类型的城市间功能互补性较弱。

该城市群的教育质量较高,得分位列第二,高速、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得分位列所有城市群之首。

但该城市群GDP增长得分值处于中游水平,仅列第18位。

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得分不高,说明该城市群的环境优化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国内相对发达地区如上海的商务成本已呈逐步上升之势,中国现有资金呈现逐步向北部推进的趋势。

尤其是外商在中国投资变动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正呈现“北上西进”格局,而北上是主要的。

京津唐城市群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腹地市场具有极大的投资吸引力。

此外,2008年“奥运经济”也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在相应的较完善的战略规划配合下,该城市群应注重投入产出比和经济发展的前向和后向关联。

“奥运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后续影响将会持续10~15年,受其影响,北京在区域、城市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将促成城市群的发展。

该城市群还应弱化行政区划界限,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最大限度地开发港口及滨海地区的优势。

滨海新区是京津冀的新区、重要的城市空间,应作为这一城市群对外开放的门户、出海口以及产业承接口。

4.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日照等城市,并覆盖了泰安、莱芜、德州、滨州四个辐射城市。

该城市群近年来经济充满活力,临海和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突出,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了山东全省的发展。

随着城市群对外辐射力的增强,该城市群的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已经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的“第四增长极”,但其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比较高,第三产业尚需加快发展,区域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四,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五,现实竞争力与成长竞争力均列第四位。

山东半岛城市群先天条件的优势在第一梯队的城市群中不甚明显,其中城市土地规模、城市土地密度以及城市耕地规模得分值都较低,说明该城市群的发展将面临一定的空间约束。

而在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城市移民人口规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四。

该城市群GDP规模总量位列第四,对外贸易排名也处于这一层级,城市群分工程度得分较高,位列第三,但中心城市首位度优势不明显,得分较低,中心城市的主体地位还未凸显。

该城市群GDP增长率快,得分值高,位列第二。

同时该城市群在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等方面得分值较高,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位列首位。

这些都显示了其良好的发展潜力。

但该城市群的交通设施中,除了港口与高速公路得分较高外,机场与铁路等对外交通设施的得分偏低,对外联系网络的不尽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阻力。

此外,该城市群的发展应该实行重点突破的战略选择。

一方面,利用轻工业适合于中小城市发展的特点,促进整个城市群向以中小城市为主体结构的深入发展。

目前,大部分中小城市已经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

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发展轻工业时,各城市应该选择不同行业作为发展重点,突出自己的轻工业特色。

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城市,重点发展以非农产品为原材料的、高档次的轻工业,以解决大城市少、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的问题。

5.辽中南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铁岭等城市。

其辐射区为葫芦岛、朝阳两市。

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

沈阳是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

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

辽中南地区工业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业化推动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逐步产生了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以长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条交通干道为发展轴线的城镇布局体系。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五,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九,现实竞争力位列第五,成长竞争力位列第六。

辽中南城市群以长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组成的交通走廊为主轴,具有地势平坦、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达等许多有利条件。

但在自然气候宜人度及城市土地密度方面得分偏低,分别处于第23位和第20位,而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城市水资源供给状况方面得分值较高,分别为第五与第四。

(城市能源供给丰裕,但城市土地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该城市群是我国重工业最为集中的核心地带,GDP规模位列第六,城市群分工程度较高,仅次于哈尔滨城市群,位居第二。

外资额得分也不低,居于第四位。

总体上,该城市群各项指标得分稳定,现实竞争力水平较高。

该城市群的人均GDP增长率较高,仅次于武汉城市群,位列第二。

但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得分极低,居于第26位,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也仅处于第18位。

说明该地区的环境优化是当务之急。

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其经济地位的下降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正面临着国家从战略高度振兴的难得历史机遇。

6.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群,它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南充、绵阳、乐山、德阳、眉山、内江、遂宁、资阳、广安市,共11个城市。

其辐射区涵盖了自贡、泸州、宜宾、雅安四市。

从城市等级体系来看,除了成都和重庆为特大城市以外,自贡、绵阳、南充为大城市,雅安、资阳为小城市,其他城市为中等城市。

重庆市是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直辖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对周边的辐射力也在增强。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城市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六,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四,现实竞争力位列第七,成长竞争力位列第七。

成渝城市群位于西部地区的核心位置,它北拉西北,南带西南,东连华中,西引西藏,是连接西部各省(市、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该城市群的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得分值最高,城市劳动力数量和城市迁移人口规模也较大,排名分别为第一与第七位。

城市土地规模和耕地规模大,仅次于哈尔滨城市群;

而城市土地密度与城市密度排名一般,分别列于第16位和第22位,空间优化仍有较大潜力。

该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起点,其与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长三角城市群和龙身大武汉城市群有着密切的联系,长三角和大武汉的发展更有利于带动作为龙尾的成渝城市群。

该城市群的GDP规模排名较高,为第五位。

经济开放竞争力较强,外资额与进出口额排名均在十名以内。

非农产业比例与城市化水平得分值低,各项人均指标值也偏低,其中人均GDP、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等的排名均在20名以外,中心城市首位度较高,城市群分工程度较好,这两项指标的排名分别为第三位与第九位。

该城市群重型机械、军用飞机、汽车、核工业和其他重化工业研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以前的军工企业基础雄厚,人才、技术、设备方面优势突出,在成渝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该城市群的两大优势表现为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水平较高,其中高速与机场的得分排名分别为第二与第四名。

例如即将建设的横穿中国东、西、中部的沪汉蓉高速铁路,将使成渝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距离大大缩短。

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水平的排名则均在十名以内,其中科技水平为列第三。

该城市群应充分利用这两大优势,打开区域市场,挖掘区域潜力,为城市群的发展创造最好的外部条件。

7.武汉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由位于长江中游的城市构成,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冈、黄石、孝感、咸宁、鄂州、潜江、天门、仙桃等八个城市。

该城市群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其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比较高,第二产业尚需加快发展。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七,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十,现实竞争力位列第十,成长竞争力位列第五。

总体上武汉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

其中城市土地规模排名较低,位列第23位;

城市土地密度得分值较高,排名为第八位。

说明该城市空间开发范围有限而已开发密度较大,排名为第八位。

此外,由于紧邻长江,湖泊众多,使得该城市群的水资源供给状况较好,该项指标的排名为第七。

武汉城市群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科技教育资源丰富,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该城市群GDP规模不大,得分值低,排名仅列在第14位。

但在吸引外资额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其得分排名为第六位。

该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中心城市首位度都较高,排名分别为第七位和第六位。

目前区域内部已形成一定的经济联系,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

然而城市群分工程度不足,该项指标仅列在第23位。

武汉城市群GDP总体增速不快,而人均增速快,这两项指标排名分别为第21位与第一位,体现了武汉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劳动效率较高。

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缓慢,城市流动人口比重大,对推动城市群经济作用明显。

此外,该城市群的企业布局指数较高,居于第四位。

该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适宜产业集群发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同时也是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尽管如此,其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不明显,特别是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得分较低,说明该城市群仍要处理好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同时,注意防止过度的行政性圈内经济循环,而忽视圈外非排他性和开放性的市场经济取向。

8.海峡西岸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以福州、厦门市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四市,辐射区域包括三明、南平、龙岩三市。

就经济实力而言,本区域乃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经济低谷地带,但从福建全省范围来看,却是经济的核心区,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市最集中的地区,人口和经济分布较密集的核心地带。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八,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8,现实竞争力位列第6,成长竞争力位列第15。

该城市群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介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两个国内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域之间的适中位置,面对台湾,临近港澳和东南亚,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气候宜人度仅次于长三角,位居第二,具有极大的投资吸引力;

但城市土地规模和城市耕地规模得分值较低,排名仅分别为第21和第26。

因而,该城市群必须处理好发展空间的优化,以应对城市发展空间受限这一现实问题。

该城市群GDP规模位列第九,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进出口额、外资额及国际旅游收入分别排在第五位、第七位与第四位。

该城市群中的宁德市及辐射区域中的三明、南平、龙岩农业资源丰富,良好的农业基础为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海洋资源丰富,尤其是港口资源得天独厚,具有港湾优势,是本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因子。

此外,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对外亲缘关系优势明显。

作为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有利于吸引海外华人资本。

广泛而密切的海外联系,成为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势。

另外,该城市群人均指标得分值较高,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财政收入分列第四位与第五位。

中心城市首位度得分值偏低同样也是该城市群的一个突出特征,表明还未形成具有足够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

该城市群历史上曾是我国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中转地,现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台湾同胞交往的前沿基地。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厦门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央最早确定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吸引了大量台商的投资,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台湾隔海相对,是开展对台合作、促进和平统一的基地。

该城市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速度很快,但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比较高。

鉴于海峡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城市发展、经济合作、对台交流等都会逐步展开。

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如表15-32所示。

该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较强,其中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和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但其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设施竞争力较弱,除了港口交通排名靠前外,高速公路与铁路级别排名靠后,分别列第21位和第27位。

因而,在面临发展机遇时,该城市群需要在软硬件条件上加大工作力度。

9.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以郑州为核心,是由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和济源等九座城市构成的以陇海、京广铁路为中轴的城市密集区。

该城市群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中部崛起和黄河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

但其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亟待加快。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九,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七,现实竞争力位列第13,成长竞争力位列第八。

该城市群城市密度较高,排名位居第四位;

区域内人口密度达665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城市土地密度的得分值也较高,居于第六位。

郑州虽是后起的城市,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得以后来居上,成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

各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通达的交通网络,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该城市群的GDP规模位居第七位,城市群分工程度较高,排名为第五;

对外贸易特征不明显,各项相关指标得分排名均在15名之后;

人均指标排名处于中游水平;

城市化水平是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群中最低的一个城市群,仅为第18位。

该城市群经济增长速度较慢,GDP增长率居于第25位。

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偏低,而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较高,说明尽管在环境治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在生产资料有效利用方面还显不足。

此外,该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竞争力不足,表现为行政级别这一指标得分值偏低,位次仅为第23位。

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及文化设施方面工作比较到位,三者的排名均为第七。

不过在关系城市群未来人力资源水平的教育质量这一指标名次较低,仅列在第19位。

因此,该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要提升中心城市在整个城市群中的地位,一方面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应加大力度。

10.哈尔滨城市群

哈尔滨城市群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以哈尔滨为中心,包括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等城市,辐射到伊春和佳木斯,其核心优势是土地规模大、人力资源丰富、城市群分工明确、铁路交通便利。

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0个城市群中排名第十位,比较高。

如果充分发挥现实竞争力的诸要素,成长发展还是比较看好的。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88944,排名26位,相对靠后。

其城市土地规模、耕地规模、劳动力数量、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都比较大,说明该城市群农业和加工业发展潜力较大;

城镇常住人口、移民人口规模居中,说明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影响有限;

其气候较冷、城市土地密度和城市密度排名靠后,直接影响了该城市的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0.02651,排名第八位,比较高。

其中GDP、进出口总额、国际旅游收入、居民储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群分布、城市化水平等多项排名全国靠前;

外资额、非农产业比例、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居中;

地均GDP全国靠后,影响了现实竞争力的排名。

该城市群成长竞争力得分0.381479,排名第九位,比较靠前。

该城市群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城市移民人口增长、教育质量、文化设施、港口交通、高速公路、铁路级别、绿化覆盖率、城市交通设施等排名全国靠前;

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机场等级、工业废物利用率、行政级别、企业辐射指数、城市群道路密度居中;

GDP增长、人均GDP增长和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全国排名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充分发挥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及基础设施较好的优势,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人均GDP的增长,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从而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11.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

这三城市呈“品”字形分布,彼此相距不足50公里。

以这三个核心城市为中心,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市,形成“3+5”城市群。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