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07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

语文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二〇一五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愧怍(zuò)哽咽(yè)花鬘斗薮(mán)即物起兴(xìng)

B.绮丽(yǐ)毋宁(wú)莽莽榛榛(zhēn)引颈受戮(lù)

C.谮害(zèn)嗥鸣(áo)鞺鞺鞳鞳(dá)怏怏不乐(yàng)

D.菡萏(dàn)告罄(qìng)断壁残垣(huán)方枘圆凿(r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廓然无泪文采藻饰精血成聚起承转合具体而微

B.人情炼达有例可援相得益彰尽态极妍获益匪浅

C.来势汹汹轻飞漫舞张皇失措鳞次栉比中流砥柱

D.遍稽群籍踉踉跄跄谨具贺仪怒不可遏恪尽职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由此观之,王之弊(因受蒙蔽而不明)甚矣。

(《战国策》)

B.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有什么益处)焉!

(《鱼,我

所欲也》)

C.悬泉瀑布,飞漱(回旋的迅速)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

峡》)

D.寡人谕(明白,懂得)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一个集体中生活,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应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而应当时时处处考虑怎样做才能对集体有利。

B.如果你不懂得基本规律而只关注具体做法,那是舍本逐末,即使一件事做对,也可能其它事犯错,即使今天侥幸成功,也可能明天遭到失败。

C.有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形式的溺爱只会结出苦果,甚至是恶果。

D.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危难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是否坚贞。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

,。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D.③②⑤①④

6.对下面复句关系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假设)

B.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因果)

C.只要有水源,单新疆自治区尚有一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条件)

D.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

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 (并列)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C.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嵌进

你的肩膊,——祖国啊!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赋”、“比”、“兴”三部分。

B.《战国策》是一部史书,西汉刘向编订,《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

C.《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D.人民艺术家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述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堕落,最终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的悲惨命运。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芦花荡》中的节选文字,完成9—13题。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

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

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

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是故事的发展部分。

B.选段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C.选段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D.选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部分。

10.对文段划线句子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描写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B.景物描写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渲染了故事的气氛。

C.景物描写衬托出老头子把敌人置于死地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报仇后的狂喜、失态的情绪。

D.景物描写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11.下列对重点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中“望”“瞪眼”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的贪婪和对白洋淀的可望而不可即,突出了白洋淀军民对敌人打击很大。

B.“老头子张皇失措”是写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

出害怕的样子,表现了老头子的机智。

C.“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的“找”字妙在利用拟人手法将钩子写活,增添文章的生动性,表达了作者对日寇的痛恨。

D.“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中“砸”“顽固的老玉米”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老头子酣畅淋漓地打鬼子的情景,体现了老头子的玩兴不减,也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感情色彩鲜明。

12.有关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有误的一项是()

A.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

我真是小看了他。

你看他,毫不畏惧、足智多谋。

剥莲蓬吃,就是有些嘴馋。

B.水上有血,水下定有机关!

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

C.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

D.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

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13.下面对选段写作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运用非常简练的文笔,通过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逐步刻画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B.选段富有特色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将叙事与写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C.选段中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D.选段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景物描写写得雅致隽永,景随情移,情景相生。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地下森林断想》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4-17题。

   ①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翰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②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

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③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

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④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

山是光秃秃的,谷是光秃秃的。

太阳依然高悬,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

   ⑤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

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却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却没有长大。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

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

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一丝暖意。

   ⑥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⑦阳光是公平的吗?

峡谷莫非不明白?

   ⑧不幸的峡谷,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眩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

   ⑨大风经过这里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

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

秋天,它的种子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

   ⑩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⑾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⑿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尉为壮观的森林。

只因它长在井底般的深谷之中,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⒀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时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尽管阳光千万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⒁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反复震荡的回声:

我是森林!

   ⒂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⒃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种子”。

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14.“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事(  )

A.强调了地下森林成长的艰辛和漫长,突出了生命的坚忍与顽强。

B.强调了大风把石块碾成粉末变成泥土的时间很长。

C.强调了太阳光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对待陷落的大坑是公正的。

D.强调了种子萌发的时间之长。

15.第⑤段“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一句中的两个“它”各指代内容正确的是(  )

A.前一个“它”指代“阳光”,后一个“它”指代“峡谷”。

B.前一个“它”指代“峡谷”,后一个“它”指代“阳光”。

C.前一个“它”指代“种子”,后一个“它”指代“山泉”。

D.前一个“它”指代“山泉”,后一个“它”指代“种子”。

16.从选文看,地下森林遭遇的不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光的不公正对待。

B.巨大的火山爆发。

C.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

D.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却没有长大。

1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丰富的想像、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的生长过程,赞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景仰之情。

 

B.选文第⑥⑦段使用了三个问句,与第②段中的三个问句不同的是,这里的三个问句是无疑而问,其作用是强化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

C.作者有时用“它”,有时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说明表达的情感强弱有所不同,用“你”表达的情感要弱一些,显得更含蓄,更亲切。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凸显了峡谷的深沉与坚忍,阳光的无情与偏私,地下森林对生命的挚爱与顽强,使它们无不具有人的品格或禀性。

四、(8分,每小题2分)

鉴赏古诗《使至塞上》,回答18-21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19.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20.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字词赏析错误的是()

A.“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

B.“圆”字与苍茫壮阔中现出柔和温暖

C.“孤”字,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的孤单。

D.“直”字,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21.本诗在艺术方面的特点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中间两联写景颇见功力,尺幅万里,大笔勾勒,比兴生动自然,意境粗犷雄壮,体现出“诗中有画”的特色。

B.叙事的时空跨度虽大,却在一首五律中写得极有层次,结构紧密,毫无流水账之感。

C.首尾两联皆借汉代历史典故叙事,表达主题十分含蓄。

D.中间两联写景,包孕丰富,却只用比喻暗示感情,含而不露;结句写诗人到前线如何宣慰,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即所谓“言已尽而意未止”。

五、(8分,每小题2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22——25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22.对《醉翁亭记》一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B.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C.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主要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D.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23.对句子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句意: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的。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句意: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一边走着一边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来往不断绝,这是滁州的人在出游。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

句意: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句意:

醉了能享受饮酒的乐趣,醒了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啊。

24.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大量骈句,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

B.全文几乎用“也”结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C.文章无论是写景写人都能抓住特征,山间朝暮四时之美景、滁人扶老携幼之游乐、太守醺然之醉态恍若图画呈现在眼前,精炼却形象。

D.本文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

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

25.本文作者借景抒情,下面几首诗中借景抒情的是()

A.《朝天子咏喇叭》(王磐)B.《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C.《逢入京使》(岑参)D.《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第Ⅰ卷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六、文言文阅读(14分)

汤敦甫不欺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

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

公启帘问曰:

“值几何?

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曰:

“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

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

“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

”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

揪。

②詈(lì):

骂。

③起居:

问安。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有卖菜翁弛担坐_________

(2)值几何?

我偿汝___________

(3)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__________(4)假贯钱足矣___________

27.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2)翁不肯曰:

“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

(3)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28.“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这是因为。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2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汤敦甫具有怎样的品质?

(2分)

七、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完成30——34题。

(14分)

3D打印的革命性

①3D打印源自100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

具体地说,人们首先需要通过电脑对实物进行扫描或直接创建一个三维设计图,再通过3D打印机对这个立体原型进行“切片”,一层一层地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将原材料按切片数据层层叠加,直到最终成型。

  ②3D打印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

3D打印使用的不是传统的“墨”,而是那些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比如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因而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

小到一只耳环,大到体积庞大的工程零件、器具,只要获得了原始的模型数据,3D打印机都能将这些东西精准地复制出来,就像童话中的“复制机”一般神奇。

这将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钻头、冲压机、制模机等传统工具,从而转变为一种以3D打印为基础的、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的生产方式。

以目前的发展情况判断,3D打印之后,必将会使社会制造业迅猛崛起。

  ③据报道,国外目前已经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地“打印”出了自行车、汽车、电控飞行器等物。

3D打印也应用于珠宝制造和模型制作,在时装业、电影业、建筑业等多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显示出了十足的魅力,并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格局。

其实,众多的3D打印创业者此前早已落户以虚拟经济著称的纽约市,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3D打印还是拉动了当地的经济,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④3D打印的应用并不止于工业制造,它在医学界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设想一下,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那么,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

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上,美国维克森林再生医学学院博士安东尼就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肾脏模型打印的过程。

据他介绍,他们正在进行一个更大胆的试验,直接用打印机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打印”,如果取得成功,这将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文/王飞跃梁晓辉有删改)

30.根据本文介绍3D打印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2分)

答:

31.结合选文,请找出3D打印的优点有哪些(不少于两点)。

(4分)

答:

32.“3D打印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中的加点词语“基本”能否删除?

为什么?

(3分)

答:

33.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并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3分)

答:

34.3D打印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除文章所举的例子外,请你再举出两个生活方面的具体例子。

(2分)

答:

 

八、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