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009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 课时分层训练31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苯(0.88g/mL)和溴苯(1.5g/mL)的密度不同

C

粗盐提纯

①②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环己醇中的环己烯

环己醇的沸点(161℃)与环己烯的沸点(83℃)相差较大

D [A选项错误,其分离装置的选取和分离原理均错误,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普通过滤装置不能达到纯化胶体的目的;

B选项错误,其分离装置的选取和分离原理均错误,因为两者互溶,所以可利用两者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C选项错误,其分离原理描述错误,其原理是利用粗盐中各成分的溶解度不同首先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依次加入足量NaOH、BaCl2、Na2CO3溶液,再过滤除去杂质离子Mg2+、SO

、Ca2+等,最后加入适量盐酸并依据氯化钠性质稳定,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D选项正确,利用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4.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

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选择试剂

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加热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A.试剂①为Ba(OH)2溶液

B.操作②为结晶

C.操作③为过滤

D.试剂④为稀HNO3

B [根据题意,选择Ba(OH)2溶液除去SO

、NH

和HCO

,NH3·

H2O可通过加热除去,故操作②为加热。

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则操作③为过滤,过量的OH-和CO

用硝酸除去,试剂④为稀HNO3,B项操作不合理。

5.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KNO3

溶液

KOH

加入适量FeCl3溶液,并过滤

FeSO4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H2

CO2

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NaNO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C [加入氯化铁会引入杂质Cl-,故①不正确;

加入铁粉置换出铜,通过过滤除去铜及过量的铁粉,故②正确;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故③正确;

碳酸钙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再蒸发即可得到纯净的NaNO3,故④正确。

6.某种气体可能是由CO、CO2、H2、NH3、HCl和H2O(g)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使其依次通过下列药品:

①澄清石灰水 ②Ba(OH)2溶液 ③浓H2SO4 ④灼热的CuO ⑤无水CuSO4粉末。

结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中未见浑浊,②中变浑浊,③中无明显现象,④中有红色物质产生,⑤中固体变蓝。

若以上实验中,每一步反应都充分进行,则原混合气体中(  )

A.一定有CO2和HCl,可能有H2

B.一定有H2、CO2和CO,可能有HCl

C.一定有H2、CO2和HCl,可能有CO和H2O(g),肯定无NH3

D.一定有H2,一定没有CO

C [根据①②中现象可判断一定含有CO2和HCl,一定不含NH3;

根据③④⑤现象可判断一定含H2可能含CO、H2O(g)。

7.(2018·

周口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加热后都能复原

B.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

颜色为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Na+

C.用滴加BaCl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方法鉴别K2CO3和NaHCO3

D.少量CO2通入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CO2过量时白色沉淀溶解

C [A项,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能复原,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后加热不能复原;

B项,可能含有Na+,因为即使有Na+,其焰色也会被蓝色钴玻璃滤去;

D项,无论CO2少量还是过量,都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8.(2018·

福建普通高中质检)6瓶分别含有Fe3+、Al3+、Mg2+、Fe2+、NH

、Na+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该试剂是(  )

A.KMnO4溶液B.KSCN溶液

C.NaOH溶液D.氨水

C [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含有Fe3+;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的含有Fe2+;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又消失的含有Al3+;

只产生白色沉淀的含有Mg2+;

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含有NH

加少量NaOH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始终无明显现象的含有Na+。

9.(2018·

武汉模拟)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

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起始滤液的pH=7

B.试剂Ⅰ为Ba(NO3)2溶液

C.步骤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除去Ba2+

D.图示的步骤中必须要经过两次过滤操作

C [结合流程图可知,实验过程中先将样品溶于水,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Ⅰ(BaCl2溶液),使SO

、CO

分别生成BaSO4、BaCO3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Ⅱ(K2CO3溶液),以除去引入的Ba2+,过滤掉生成的BaCO3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Ⅲ(盐酸),以除去引入的CO

,最后加热蒸干Q可得纯净的KCl晶体。

起始时滤液中含有K2CO3,由于CO

水解而使滤液显碱性,A项错误;

试剂Ⅰ不能为Ba(NO3)2溶液,否则会引入难以除去的NO

,B项错误;

图示中的两次过滤操作可以合并为一次,D项错误。

10.现有五种可溶性物质A、B、C、D、E,它们所含阴、阳离子互不相同,分别含有五种阳离子Na+、Al3+、Mg2+、Ba2+、Fe3+和五种阴离子Cl-、OH-、NO

、X中的一种。

(1)某同学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无需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

(2)为了确定X,现将

(1)中的两种物质记为A和B,含X的物质记为C,当C与B的溶液混合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C与A的溶液混合时产生棕黄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留有白色沉淀不再溶解。

则X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SO

B.SO

C.CH3COO-D.SiO

(3)Cu投入到装有D溶液的试管中,Cu不溶解;

再滴加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则物质D一定含有上述离子中的________(填相应的离子符号),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上述已经确定的物质,可以检验出D、E中的阳离子。

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阴离子中的CO

只能与五种阳离子中的Na+大量共存,则一定有Na2CO3;

OH-只能与剩余的四种阳离子中的Ba2+大量共存,则一定有Ba(OH)2。

(2)当C与B的溶液混合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味的气体,红褐色沉淀为Fe(OH)3,气体为CO2,应发生了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为2Fe3++3CO

+3H2O===2Fe(OH)3↓+3CO2↑,则B为Na2CO3,A为Ba(OH)2,C中含有Fe3+。

当C与A的溶液混合时产生棕黄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最后留有白色沉淀不再溶解,因SO

、SiO

Fe3+不能大量共存,CH3COO-不可能生成钡盐沉淀,则X只能为SO

,则C为Fe2(SO4)3。

(3)红棕色气体为NO2,则D中一定含有NO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Cu+8H++2NO

===3Cu2++2NO↑+4H2O。

(4)D、E中的阳离子只可能为Mg2+、Al3+,利用Al(OH)3能溶于强碱,而Mg(OH)2不溶于强碱可以检验Mg2+、Al3+。

【答案】 

(1)Na2CO3 Ba(OH)2

(2)B

(3)NO

 3Cu+8H++2NO

===3Cu2++2NO↑+4H2O

(4)往D的溶液中逐渐加入Ba(OH)2溶液直至过量,若先出现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则D中含有Al3+;

若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则D中含有Mg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1.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其中70%为氯化钠,另外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从海水中分离出氯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海水

滤液

NaCl溶液

NaCl

(1)步骤Ⅰ中试剂A为________________,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试剂B为________________,加入过量B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步骤Ⅲ中试剂C为______________,加入过量C至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Ⅳ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试根据图示回答:

①按顺序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仪器b中出现________时即可停止加热。

【解析】 

(1)加入Ba(OH)2,除去Mg2+和SO

(2)加入Na2CO3,除去

Ba2+。

(3)加入盐酸,除去CO

和OH-。

(4)该实验为蒸发操作,a为玻璃棒,其作用为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导致液滴或晶体飞溅,b为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答案】 

(1)Ba(OH)2 使Mg2+和SO

全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 

(2)Na2CO3 使Ba2+全部转化为碳酸钡沉淀而除去 (3)盐酸 无气体产生 除去过量的CO

和OH- (4)蒸发结晶 ①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 ②搅拌 防止因局部过热而导致液滴或晶体飞溅 ③大量固体

B级 能力提升

12.硫酸锰可用作饮料营养强氧化剂和媒染剂。

其生产原材料软锰矿(MnO2)、菱锰矿(MnCO3)中常混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镁等杂质,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1)硫酸锰晶体和硫酸镁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各离子完全沉淀的pH:

Fe3+为3.5,Fe2+为9.5,Mn2+为10.8,Mg2+为11.6。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试剂A应该选择H2O2,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

B.试剂A应该选择氨水,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

C.操作Ⅰ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趁热过滤、洗涤等步骤,洗涤时可用

稀硫酸作洗涤液

D.通过操作Ⅰ得到MnSO4·

H2O的过程中,包括蒸发结晶操作,在蒸发结晶时,

温度应该高于60℃

D [从生产工艺流程图看,由于最终得到的产物是MnSO4,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酸浸时所加入的酸应是硫酸。

硫酸只能将MnCO3溶解,而MnO2不溶解,但MnO2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强,故MnO2可将Fe2+氧化为Fe3+,自身转化为Mn2+。

因此在沉淀池中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使Fe3+沉淀,但如果试剂A选择氨水,会引入NH

,不可行,应是含Mn2+的化合物,可能是MnCO3或Mn(OH)2等,A、B项错误;

由于MnSO4·

H2O易溶于水,故洗涤时不能用稀硫酸,C项错误;

温度高于60℃时,MgSO4·

7H2O的溶解度减小,故温度应该高于60℃,正确。

13.(2018·

专家原创)镁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均有重要用途。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硼砂工厂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含有MgCO3、MgSiO3、Al2O3和Fe2O3等),设计了回收镁的工艺流程:

(1)酸浸前,将固体废弃物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达到此目的,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酸浸时,生成滤渣1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_。

当加入氨水使Al3+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Fe3+)/c(Al3+)为________。

已知Ksp[Fe(OH)3]=4.0×

10-38,Ksp[Al(OH)3]=1.0×

10-33,Ksp[Mg(OH)2]=1.8×

10-11。

(4)设计简单方案分离滤渣2中的成分,简述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3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阳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6)写出工业上从滤渣3中获得镁锭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取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升高温度、增大硫酸的浓度等。

(3)第一次调节溶液的pH目的是除去

Fe3+和Al3+。

当加入氨水使Al3+开始沉淀时,Fe(OH)3和Al(OH)3均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根据Ksp[Fe(OH)3]=c(Fe3+)·

c3(OH-),Ksp[Al(OH)3]=

c(Al3+)·

c3(OH-),二式相除得:

c(Fe3+)/c(Al3+)=4.0×

10-5。

(4)分离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利用氢氧化铝的两性,先将滤渣2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过滤;

再向滤液中通入CO2,过滤。

(5)滤液3中的溶质主要是加入氨水调节pH时生成的硫酸铵。

(6)首先明确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Mg(OH)2。

其次要明确将Mg(OH)2变为Mg的步骤,两步即可:

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再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答案】 

(1)加快浸出速率,提高浸取率 提高反应温度或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

(2)MgSiO3+2H+===Mg2++H2SiO3

(3)使Fe3+、Al3+沉淀 4.0×

10-5

(4)溶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Fe(OH)3;

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过滤得Al(OH)3

(5)(NH4)2SO4  

(6)Mg(OH)2+2HCl===MgCl2+2H2O、MgCl2(熔融)

Mg+Cl2↑

 

 (2014·

全国Ⅰ卷,节选)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

子质量

密度/

(g·

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异戊醇、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

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

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

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填标号)。

a.30%b.40%

c.60%D.90%

(7)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仪器B是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2)第一次水洗,主要洗去大部分硫酸和醋酸,第二次水洗除去NaHCO3杂质。

(3)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小于水,在水层上方。

分液时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酸,能够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目的是除去混合物中的少量水分。

(6)据

可知,4.4g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3.0g乙酸,故乙酸有剩余,生成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为6.5g,故该反应的产率为

×

100%=60%。

(7)异戊醇的沸点为131℃,蒸馏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将会有一部分未反应的异戊醇被蒸出,使产率偏高。

【答案】 

(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干燥 (6)c

(7)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