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027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1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插座注塑模具毕业设计Word格式.docx

随着市场的发展,塑料新材料及多样化成型方式今后必然会不断发展,因此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未来的塑料模具无论是品种、结构、性能还是加工都必将有较快发展。

超大型、超精密、长寿命、高效模具;

多种材质、多种颜色、多层多腔、多种成型方法一体化的模具将得到发展。

更高性能及满足特殊用途的模具新材料将会不断发展,随之将产生一些特殊的、更为先进的加工方法。

各种模具型腔表面处理技术,如涂覆、修补、研磨和抛光等新工艺也会不断得到发展。

1.4国外注塑模具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的注塑机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4.1微型化与大型化

微型化是各类产品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有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

目前虽然已有重量为万分之一克的注射制品成型加工技术装备,也已有直径为1mm的塑料管生产设备和3ml的中空吹塑机等,但是日本已提出开发重量为十万分之一克的注射成型加工装备;

而用于替代人体血管的直径小于0.5mm的塑料管生产设备,已为一些国家在研发中。

大型化也是今后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小轿车车身板生产用的8000kN合模力的注射机已开发出来,2000mm的塑料管、宽10m的片材和5000L的中空容器等大型塑料制品生产设备已有商品出现。

但是,工业用各种大型塑料制品的生产需求仍很明显,诸如洲际长途输液输气超大直径塑料管的生产,10000L甚至更大容积的塑料储装容器等的生产都已有需求产生。

1.4.2个性化

长期以来塑料机械的机型、功能、规格的划一和固定不变性已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客户由于生产的塑料制品要求经常变化和经营上有效投资的考虑,需要塑料机械工业能为其提供最大行程注射机、小注射量大合模力或大合模力小注射量的注射机、混料与注射联用的成型设备、附有特殊外围配套装置的挤出生产线、木材(或其它材料)与塑料共混成型加工设备这既要求塑料机械企业在技术人才、技术创新方面要具有雄厚的实力,也要求企业能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把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1.4.3节能化

节能降耗目前已经成为注塑机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全电动、两板式注塑机将成为未来国际市场的主流。

1.5小结

随着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愈演愈烈,短周期、高质量、长寿命的模具行业和用户的追求,这必将使模具技术全面深入地应用于塑料模具模具行业中,同时与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多种生产模式的结合日益密切,最终使塑料模具行业发生重大变革。

2.塑件的工艺分析

2.1塑件设计要求

该产品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插座,自然要求其使用材料具有绝缘性的作用。

并且对该产品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为一般精度。

图2.1为本人在原产品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后绘制的塑件图:

图2.1

2.2分析塑件使用材料的种类及工艺特征

该塑件材料选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比重:

1.05克/立方厘米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

5.用途:

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ABS主要技术指标:

表2.1热物理性能

密度(g/cm³

1.02—1.05

比热容(J·

kg-1K-1)

1255—1674

导热系数

(W·

m-1·

K-1×

10-2)

13.8—31.2

线膨胀系数

(10-5K-1)

5.8—8.6

滞流温度(°

C)

130

表2.2力学性能

屈服强度(MPa)

50

抗拉强度(MPa)

38

断裂伸长率(﹪)

35

拉伸弹性模量(GPa)

1.8

抗弯强度(MPa)

80

弯曲弹性模量(GPa)

1.4

抗压强度(MPa)

53

抗剪强度(MPa)

24

冲击韧度

(简支梁式)

无缺口

261

布氏硬度

9.7HBW

缺口

11

表2.3电气性能

表面电阻率(Ω)

1.2×

1013

体积电阻率(Ω·

m)

6.9×

1014

击穿电压(KV/mm)

\

介电常数(106Hz)

3.04

介电损耗角正切(106Hz)

0.007

耐电弧性(s)

50—85

2.3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该塑件尺寸中等,整体结构较简单.多数都为平面特征。

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结合其材料性能,尺寸公差等级故选一般精度等级:

MT3。

2.4工艺性分析

为了产品的外表美观及生产效率,也就是说为了满足制品表面光滑的要求与提高成型效率采用侧浇口。

该浇口的分流道位于模具的分型面处,浇口纵向开设在模具的型腔处,从塑料件侧面进料,因而塑件外表面不受损伤,不致因浇口痕迹而影响塑件的表面质量与美观效果。

查找有关文献和参考工厂时间应用的情况,ABS的成型工艺参数可作如下选择:

(试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注塑温度:

包括料筒温度和喷嘴温度。

料筒温度:

前段温度t1选用2000C;

中段温度t2选用2200C;

后段温度t3选用1900C;

喷嘴温度:

1800C;

注塑压力:

选用100Mpa;

(相当于注射机表压35kgf)

注塑时间:

选用30s;

保压压力:

选用72Mpa;

(相当于注射机表压25kgf)

保压时间:

选用10s;

冷却时间:

总周期:

选用70s;

说明:

1.预热和干燥均采用鼓风烘箱;

2.凡潮湿环境使用的塑料,应进行调湿处理,在100~1200C水中加热2~18h。

3.注射机的选择

3.1塑件体积的计算

V=V1+V2*4

V1=a*a*ba为边长b为壁厚=12800mm3

V2=(h-b)*a*b*4h为高度

=(12-2)*80*2*4

=6400mm3

V=12800+6400=19200mm3=19.2cm3

3.2计算塑件的质量

查手册取密度ρ=1.05g/cm3

塑件体积:

V=19.2cm3

塑件质量:

根据有关手册查得:

ρ=1.05g/cm3

所以,塑件的重量为:

M=p*v=1.03*19.2=19.776g

主浇道体积V浇道约为25cm3

总体积V总=4*V+V浇道=105cm

3.3注塑机的确定

注塑机XS-ZY250参数表

额定注射量/cm3250

锁模力/kN1800

螺杆直径/mmΦ50

注射压力/MPa147

最大开模行程/mm500

注射行程/mm160

模具最大厚度/mm350

注射速率/(g/s)114

模具最小厚度/mm200

注射方式螺杆式

结构形式卧式

合模方式液压

定位圈直径/mmΦ100

电动机功率/kW24

喷嘴球半径/mmR18

孔直径/mmΦ4

3.4锁模力与注射压力的校核

p--注射时型腔压力,查参考文献得20-40MPa;

A--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cm2);

A1--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cm2);

F--注射机额定锁模力,按XS-ZY-250型注射机额定锁模力为1800kN。

P(nA+A1)=25~40*(4*64+2)=645~1032kN<F=1800kN

经校核可知注塑机XS-ZY250可行

3.5模具厚度H与注射机闭合高度

注射机开模行程应大于模具开模时,取出塑件(包括浇注系统)所需的开模距离

即满足下式

s≥H1+H2+(5~10)

式中S--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mm;

H1--推出距离(脱模距离),mm;

H2--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件高度,mm;

开模行程SK=84≤S=500

经校核可知注塑机XS-ZY250可行。

4.塑件的工艺分析

4.1型腔数的确定

为了使模具与注塑机的生产能力相匹配,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性,并保证塑件精度,设计模具时应确定型腔数目。

4.1.1根据经济性确定型腔数目

据总成型加工费用最小的原则,并忽略准备时间和试生产原材料费用,仅考虑模具费和成型加工费。

模具费为Xm=nC1+C2

式中C1——每一型腔所需承担的与型腔数有关的模具费用;

C2——与型腔数无关的费用。

成型加工费为:

式中N——制品总件数;

Y——每小时注射成型加工费(元/h);

t——成型周期。

总成型加工费为X=Xm+Xj

为使总成型加工费最小,令

则得:

4.1.2根据注塑机的额定锁模力确定型腔数目

根据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大于将模具分型面胀开的力,F≥p(nAn+Aj)

型腔数

式中F——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N);

p——塑料熔体对型腔的平均压力(MPa);

An——单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mm2);

Aj——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mm2)。

n=(1800000-147*560)/(147*6400)=20.86(个)

4.1.3根据塑件精度确定型腔数目

根据经验,每增加一个型腔,塑件尺寸精度要降低。

设模具的型腔数目为n,塑件的基本尺寸为L(mm),塑件的尺寸公差为±

△,单型腔模具注塑生产可能产生的尺寸误差百分比为±

△,不同材料单型腔模具的尺寸误差如表4.1所示。

式中L——塑件基本尺寸(mm);

±

δ——塑件的尺寸公差(mm),为双向对称偏差标注;

±

Δ——单腔模注射时塑件可能产生的尺寸误差的百分比。

表4.1不同材料单型腔模具的尺寸误差

塑料名称

聚甲醛

聚酰胺

尼龙66

聚碳酸酯、聚氟乙烯、ABS等非晶型料

尺寸误差±

Δ/(%)

0.2%

0.3%

0.5%

电插座的基本尺寸为80*80mm,尺寸误差小于2mm,塑件材料为ABS,则

n≤25*2/(80*0.5%)-24=101(个)

4.1.4根据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确定型腔数目

式中Vg—注射机最大注射量(cm3,g);

Vj—浇注系统凝料量(cm3,g);

Vn—单个塑件的容积或质量(cm3,g)。

n=(250*1.05-20)/19.776=12.3(个)

综合上述各条件要求,最终确定型腔数为4,基本可以满足上述全部要求。

4.2型腔的布置

模具型腔数确定后,应考虑型腔的布局。

注塑机的料简通常置于定模板中心轴上,由此确定了主流道的位置,各型腔到主流道的相对位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尽量保证各型腔从总压力中均等分得所需的型腔压力,同时均匀充满,并均衡补料,以保证各塑件的性能、尺寸尽可能一致。

(2)主流道到各型腔流程短,以降低废料率。

(3)各型腔间距应尽可能大,以便在空间设置冷却水道、推出杆等,并具有足够的截面积,以承受注射压力。

(4)型腔和浇注系统投影面积的中心应尽量接近注射机锁模力的中心,一般与模板中心重合。

则确定的型腔分布方式为:

图4.1

4.3流动比计算

塑件流动比是指最大流程与制品厚度之比。

流程是指熔体从浇口流动到型腔最远处的距离。

熔体的流动距离受到如熔体进入浇口时的温度、初速度、模具温度、塑件厚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当浇注系统和型腔的各段断面尺寸不相同时,流动比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i——流路各段长度,mm;

δi——流路各段厚度,mm。

分析本课题的浇注系统及塑件,浇注系统的各段长度及厚度已唯一确定,塑件的最大流程需要进行分析得出。

通过CAD软件对塑件三处可能为最大流程的长度计算,确定塑件的最大流程为122.9mm。

另两段的长度分别为94.09mm、104mm

则流动比=122.9/2+94.09/2+104/2=160.495<270~310(ABS的流动比),合理。

5.分型面的选择设计原则

分型面是决定模具结构形式的重要因素,它与模具的整体结构和模具的制造工艺有密切关系,并且直接影响着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及塑料的脱模。

5.1分型面的形式

该塑件的模具只有一个分型面,垂直分型。

5.2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的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形状以及摧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

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2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顺利脱模

3保证塑件的精度

4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5便于模具制造加工

6注意对在型面积的影响

7对排气效果

8对侧抽芯的影响

在实际设计中,不可能全部满足上述原则,一般应抓住主要矛盾,在此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分型面,见图5.1。

图5.1

6.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浇口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分型面上,以便于模具加工及使用时浇口的清理;

浇口位置距型腔各个部位的距离应尽量一致,并使其流程为最短;

浇口的位置应保证塑料流入型腔时,对着型腔中宽敞、壁厚位置,以便于塑料的流入;

避免塑料在流入型腔时直冲型腔壁,型芯或嵌件,使塑料能尽快的流入到型腔各部位,并避免型芯或嵌件变形;

尽量避免使制件产生熔接痕,或使其熔接痕产生在之间不重要的位置;

浇口位置及其塑料流入方向,应使塑料在流入型腔时,能沿着型腔平行方向均匀的流入,并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分流道是连接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的部分,用于一模多腔或单型腔多浇口的场合。

设计分流道时,要考虑熔体在流经过程尽量减少其压力和温度损失。

6.1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是指熔融塑料进入模具型腔的最先经过的部位

根据选用的XS-ZY-250型号注射机的相关尺寸得

喷嘴前端孔径:

d0=4mm;

喷嘴前端球面半径:

R0=18mm;

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系

R=R0+(1~2)mm

d=d0+(0.5~1)mm

取主流道球面半径:

R=20mm;

取主流道小端直径:

d=5mm;

为了便于将凝料从主流道中取出,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起模斜度为2~6°

,此处选用2°

,经换算得主流道大端直径为12mm。

图6.1图6.2

6.2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的截面形状及尺寸如图6.3所示。

图6.3分流道截面形状图

6.2.1分流道的尺寸确定方法

(1)各种塑料的流动性有差异,可根据塑料的品种粗略地估计分流道的直径。

常用塑料的分流道直径对流动性很好的聚乙烯和尼龙,当分流道很短时,分流道可小到2mm左右;

对于流动性差的塑料,如丙烯酸类,分流道直径接近10mm。

多数塑料的分流道直径在4.8-8mm左右变动。

(2)对壁厚小于3mm,质量200g以下的塑料制品,还可用如下经验公式确定分流道直径(该式计算的分流道直径仅限于在3.2-9.5mm以内):

式中D——分流道直径(mm);

m——制品质量(g);

L——分流道的长度(mm)。

(3)当注射模主流道和分流道的剪切速率

浇口的剪切速率

所成型的塑件质量较好。

对于一般热塑性塑料,上面所推荐的剪切速率可作为计算模具流道尺寸的依据。

在计算中可使用如下经验公式:

式中Re——流道断面尺寸的当量半径(cm);

qv——体积流量(cm3/s)。

此公式既可用来计算主流道和分流道尺寸,也可用来计算浇口尺寸。

6.2.2分流道表面粗糙度

分流道表面不要求太光洁,表面粗糙度通常取Ra=1.25-2.5μm,这可增加对外层塑料熔体流动阻力,使外层塑料冷却皮层固定,形成绝热层,有利于保温。

但表壁不得凹凸不平,以免对分型和脱模不利。

6.2.3分流道与浇口连接形式

分流道与浇口常采用斜面和圆弧连接,如图4—4a、b,利于塑料的流动和填充,防止塑料流动时产生反压力,消耗动能。图4—4c、d为分流道与浇口在宽度方向连接,图d因分流道逐步变窄,补料阶段冷却较快,产生不必要的压力损失,以图c形式较好。

(a)(b)

(c)(d)

图6.4分流道与浇口连接形式

分流道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起分流和转向作用,分流道的长度取决于模具型腔的总体布置和浇口位置,分流道的设计应尽可能短,以减少压力损失,热量损失和流道凝料。

分流道的断面形状有圆形,矩形,梯形,U形和六角形。

要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希望流道的截面积大,表面积小,以减小传热损失,因此,可以用流道的截面积与周长的比值来表示流道的效率,其中圆形和正方形的效率最高,但正方形的流道凝料脱模困难,所以一般是制成梯形流道。

在该模具上取圆形形状,直径为4mm。

分流道选用圆形截面:

直径D=4mm

流道表面粗糙度:

Ra=1.6um

6.3浇口的设计

浇口:

连接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通道。

作用:

调节控制料流速度、补料时间及防止倒流等。

浇口的形状、尺寸和进料位置等对塑件成型质量影响:

浇口设计不合理会使塑件产生缺陷,如缩孔、缺料、白斑、熔接痕、质脆、分解和翘曲等。

因此正确设计浇口是提高塑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影响浇口设计的因素:

塑料性能、塑件形状、截面尺寸、模具结构及注射工艺参数等。

浇口设计的要求:

使熔料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并充满型腔,同时在充满后能适时冷却封闭。

故浇口面积要小,长度要短,这样可增大料流速度,快速冷却封闭,且便于塑件与浇口凝料分离,不留明显的浇口痕迹,保证塑件外观质量。

浇口设计的原则:

(1)浇口尺寸及位置选择应避免熔体破裂而产生喷射和蠕动(蛇形流)

喷射和蠕动的产生的缺陷:

浇口的截面尺寸如果较小,且正对宽度和厚度较大的型腔,则高速熔体流经浇口时,由于受较高的切应力作用,将会产生喷射和蠕动等熔体破裂现象,在塑件上形成波纹状痕迹,或在高速下喷出高度定向的细丝或断裂物,它们很快冷却变硬,与后来的塑料不能很好地熔合,而造成塑件的缺陷或表面疵瘢。

喷射还使型腔内的空气难以顺序排出,形成焦痕和空气泡。

克服喷射和蠕动的办法是加大浇口截面尺寸,改换浇口位置并采用冲击型浇口,即浇口开设方位正对型腔壁或粗大的型芯。

这样,当高速料流进入型腔时,直接冲击在型腔壁或型芯上,从而降低了流速,改变了流向,可均匀地填充型腔,使熔体破裂现象消失。

图6.5中A为浇口位置,图a、c、为非冲击型浇口,图b、d、f为冲击型浇口,后者对提高塑件质量、克服表面缺陷较好,但塑料流动能量损失较大。

图6.5非冲击型与冲击型浇口

(2)浇口位置应开在塑件壁厚处:

当塑件壁厚相差较大时,在避免喷射的前提下,为减少流动阻力,保证压力有效地传递到塑件厚壁部位以减少缩孔,应把浇口开设在塑件截面最厚处,这样利于填充补料。

如塑件上有加强肋,则可利用加强肋作为流动通道以改善流动条件。

(a)(b)(c)

图6.6浇口位置收缩的影响

图6.6塑件,选择图a的浇口位置,塑件因严重收缩而出现凹痕;

图b选在塑件厚壁处,可克服上述缺陷;

图c选用直接浇口则大大改善了填充条件,提高了塑件质量。

(3)浇口位置应远离排气位置:

浇口位置应有利于排气,通常浇口位置应远离排气部位,否则进入型腔的塑料熔体会过早封闭排气系统,致使型腔内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影响塑件成型质量。

图6.7浇口位置对填充影响

图6.7a浇口的位置,充模时,熔体立即封闭模具分型面处的排气空隙,使型腔内气体无法排出,而在塑件顶部形成气泡,改用图b所示位置,则克服了上述缺陷。

(4)浇口位置应使流程最短,料流变向最少,并防止型芯变形在保证良好充填条件的前提下,为减少流动能量的损失,应使塑料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