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10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docx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这是《国家》里的一段歌词,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等级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宗法制

2.商朝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

商王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

这反映的政治特征是

A.商王就是神仙下凡B.皇权实现高度集中

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3.据资料可知“县”作为地方行政机构,最早出现于

材料一:

《说文》“县”字解,曰:

“天子畿内,县也。

”意为王畿内的土地。

材料二:

公元前541年,晋平公认为“绛”这个地方出长寿老人,太可贵了,就将“绛”取名“绛县”。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灭六国之后  D.汉帝国建立时

4.《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开始推行郡国并行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D.人民起义推翻旧王朝

5.下图是《西汉前期形势图》。

由此可知郡国并行

 

西汉初年央地关系:

郡县制(中央主导)与分封制(地方主导)并行

A.起到了削藩弱国的作用B.是汉承秦制的具体表现

C.为地方分裂埋下了隐患D.导致东方六国死灰复燃

6.“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

A.重用近侍强化皇权B.使内外朝权力平衡

C.提高内臣执政水平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7.唐中期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

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8.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即暂代之意。

如“权知州事”,以示其“名不正”,“任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

这表明当时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文官任州郡长官解决了边患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9.下图是邢台一中某班学生关于元代政权结构的历史笔记,其中ABC处应该填写的是

 

A.门下省、宣政院、行省B.御史台、行省、理藩院

C.政事堂、行省、宣政院D.御史台、宣政院、行省

10.西晋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

“市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度     D.科举制度

1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宋代

A.谏官掌握了行政权B.用谏官代替了宰相

C.皇权不受任何约束D.宰相权力相对弱化

12.某网站对数千网民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你最想生活在历史上哪个时代”。

统计结果如下,你认为网民所述理由正确的是

时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朝

中华民国

其他

投票比例

28%

21%

14%

21%

16%

A.穿越到魏晋南北朝尊享盛世安宁B.回唐朝与三省长官共商国家大计

C.回到大明王朝担当宰相独揽大权D.身处民国与邓世昌并肩大战倭寇

13.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

“即承旨诸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该机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   C.内阁       D.军机处

1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

从本质上体现了

A.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愈加完善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5.1851万国工业博览会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

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赔款 B.协定关税C.五口通商    D.割香港岛

16.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

“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美国公使承认说:

“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犯下罪行的恶棍、流氓”。

美国公使庇护“恶棍、流氓”的依据是

A.口岸贸易权B.海关管理权C.洋人传教权D.领事裁判权

18.如图是漫画《“文明人”的行径》,此漫画揭露的罪行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日俄争夺中国东北        D.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

1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反映的事件是

A.清军平定回部的叛乱B.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C.林则徐远赴虎门销烟D.邓世昌血染黄海碧涛

20.有些日本人认为:

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下列选项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21.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写道: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中国失去这串“珍珠”是指

A.《南京条约》割澳门英国B.《马关条约》割香港给日本

C.《南京条约》割香港英国D.《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22.下表为某一图书的目录节选。

请你为该书拟一个合适的书名

新竹战役的前前后后

台中地区的节节抵抗

八卦山之战与反攻彰化

持续五十年的英勇反抗

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C.《二十世纪台湾革命史》      D.《蒋介石政府败逃台湾》

23.辽宁号航空母舰试航成功,被视为中国现代海军走向世界的新开端。

回顾历史,甲午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标志是

A.清政府启用了湖北新军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参与

C.北洋舰队的出场与角逐D.海军都接受了维新思想

24.下列图片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发动反清革命

C.维护封建统治          D.维护国家主权

25.下图是八国联军明信片,寓意是某事件对西方各国来说是一场噩梦。

下列诗句与此事件相关的是

 

A.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B.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C.三元里前声若雷,乡民合力强徒催D.倭人竟割台湾去,万众一心谁敢侮

2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表现了旧式小生产者在民族自强和近代化变革的重合交织面前所产生的迷惘。

这种迷惘又决定了他们会同地主阶级中的最顽固者发生感应。

”以下口号符合这一历史事件的是

A.攘外必先安内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剿发捻,勤远略D.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27.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

他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乙:

他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会战中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

丙:

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丁:

他在山海关保卫战中,率领300官兵,力战殉国。

 

A.林永升、张自忠、邓世昌、安德馨

B.邓世昌、张自忠、徐骧、安德馨

C.邓世昌、吉鸿昌、刘永福、宋哲元

D.徐骧、邓世昌、林永升、张自忠

28.有人对近代某一卖国条约作了形象描述:

荷枪实弹的强盗拆除了我们家大门,站在我们家甬路两侧,住进我们的院子,甚至还闯进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9.下图是1907年的漫画(注:

图中所示器具分别是:

壶、漏斗、提勺、坛)。

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近代中国呈现出国富民穷的格局

30.1932年6月,国民党中宣部通令:

“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

”但仍有一批宣传反侵略的电影如《恶邻》、《逃亡》等播出,并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反映出

A.共产党在根据地宣传抗日B.电影是反侵略的主要形式

C.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D.抗日救亡成为民众的呼声

31.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

32.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府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政府;……”这最能说明当时的共产党

A.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D.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33.1937年9月某次会战的概况:

“日军总兵力约14万人;中国军队共6个集团军(包括第十八集团军)约28万人;结果大同失守”。

这场会战

A.是正面战场配合敌后战场的典范B.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34.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战初期国民党做出了重要贡献B.会战目的是配合敌后战场的开辟

C.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导致节节败退D.相持阶段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35.日本官方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记述:

“管区内的敌人,使日军最感棘手者,为冀西及冀中军区的共军。

彼等以省境及日军作战地区附近,或沼泽、河流等日军势力不易到达的地区为根据地,进行巧妙的地下工作及灵活的游击战。

”文中的“共军”是指 

A.红军B.新四军C.八路军D.解放军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题16分,37题14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二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司马光:

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

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

这可不是善理财。

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王安石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光绪帝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

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2)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有那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参考答案

1-10DCBACABBDB11-20DBDDDADBBB21-30DACDBDBDAD

31-35CCB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