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14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

1-3小题,7-8小题,每题2分;4-6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瘫痪(tān)憔悴(cuì)脸颊(jiá)蜷曲(juǎn)花团锦簇(cù)

B须臾(yú)襁褓(qiǎng)嘈杂(cáo)威慑(shè)恍然大悟(huǎng)

C枯涸(hé)贮蓄(chǔ)刹那(chà)倏忽(shū)混为一谈(hǔn)

D停滞(zhì)喧嚷(xuān)徙手(tú)栖息(qī)独具彗眼(hu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们生存的绿色星球上,________着几块色彩斑斓的陆地,那是地球上的五大洲,在陆地中间________着辽阔的蓝色水域,那是地球的四大洋。

这里有生命存在,生物活跃在多彩的生态系统中,它们________这个星球以绿色的情调和生命的意义。

A.依赖镶嵌 布满 呈献B.赖以勾勒 充盈 馈赠

C.赖以镶嵌 充盈 赋予D.依靠勾画 覆盖 给予

3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B在抑制房价、稳定菜价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后,使中国的物价增速得到控制。

C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D马航飞机失踪后,看到网上频现“飞机去哪儿了”等调侃,发微博说:

“我们能做的不多,从停止调侃开始吧。

4下面句子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

宋代王安石便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名句。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1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景区门票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

都需要充分论证。

D“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严肃地说:

“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5下面母女对话中,女儿的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情景:

妈妈反对女儿与同学通信,这让女儿很不开心。

妈妈:

还生气呢?

妈妈爱你才不让你与同学通信的。

A你不就是希望我一心学习吗?

你咋知道我们不是谈学习呢?

B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爱我就是约束我的行动。

C妈妈如果真的爱我,就应该信任我。

D我承认妈妈是爱我的,可你的爱令人窒息。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毛泽东《沁园春雪》)

句中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

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

山高原写活了,化静为动,使之生机勃勃。

B第一件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我笑弯了腰啊……(郑愁予《雨说》)

这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描写“雨”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

句中的“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里写作者酒酣之后的胸宽胆壮。

词人不在意自己年华老去,而渴望能重得朝廷的重用,施展自己的才华。

第二句用典故,以魏尚自比,言简而含义丰。

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评价历史人物,毛泽东同志肯定了唐宗李世民和宋祖赵匡胤的历史功绩,而对蒙古统治者成吉思汗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不足给予否定。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7、8小题。

《丝路织锦》

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经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

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②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③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

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

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④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

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

总之,羊、鸟、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人骑射、饮酒形象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⑤隋唐时期,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卷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域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⑥初唐时期,联珠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沿途丝路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

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

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团窠图样。

联珠团花的花朵变得饱满,花瓣轮廓更加细腻,层次也更丰富,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⑦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绸文物不少:

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

那一方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织锦上所表现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或淡静,或模糊或清晰,默默沉淀,耀眼夺目,仿佛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再次向世人表明,塞上鸵铃、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双向汇流的通道。

7、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是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直到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贸易通道。

B中原丝织品上的西方元素纹样和图案是西域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影响的结果。

 

c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丝绸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

D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划线句中的两个限定词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强调了丝织品在当时中国输出商品中所占的比重之大,织锦技术和艺术成就之高。

B此文按照时间顺序,从织法角

度,介绍了平纹经锦、斜纹经锦和联珠纹锦。

体现了织锦的织法不断发展,织锦的纹样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演变。

C第②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由丝绸之路引出的织锦,开启下文对织锦的详细介绍。

D初唐时期,中国花卉与西来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新图样,呈现出图案饱满,轮廓细腻,层次丰富的特点。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9-11题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9.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岂直五百里哉 将军岂愿见之乎

B.安陵君其许寡人潭中鱼可百许头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否,非若是也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0.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A秦王变了脸色,长时间跪着向唐雎道歉。

B秦王变了脸色,直起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C秦王脸色庄重,直身而跪就向唐雎致谢。

D秦王脸色大变,长时间跪着感谢唐雎。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胸有成竹应对不悦的秦王,态度沉着又坚定有力。

答语的尾句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作一个反问句,就远比安陵君的回答有力量。

B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迫使秦王屈服,最终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C.选文不仅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正面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而且善于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如最后一段描写秦王心理的变化就从侧面烘托出唐雎不畏强权的大无畏精神。

D.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有勇有谋。

Ⅱ卷

二、默写:

(每题0.5分,共7分)

12乡书何处达?

13夕阳西下,。

14水何澹澹,。

15过尽千帆皆不是,。

16也拟泛轻舟,,。

17塞下秋来风景异,。

18马作的卢飞快,。

19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20诗词之中有四季。

早春时节,白居易说:

“几处早莺争暖树,。

”盛夏时节,杨万里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中秋月圆,苏东坡说:

“,月有阴晴圆缺。

”隆冬雪后,毛主席说:

“江山如此多娇,。

三、课外文言文:

(共

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题目。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谓孟尝君曰:

“猿猴错②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③,则骐骥不如狐狸。

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⑥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⑦;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⑧之道哉?

”孟尝君日:

“善!

”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

门客。

②错:

通“措”,放弃。

③历险乘危:

经过险阻攀登危岩④曹沫:

春秋鲁庄公时武士。

⑤铫鎒(yáonòu):

农具。

⑥尧:

传说中的远古圣君。

⑦不肖:

没有才能。

⑧用世立教:

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意思。

(2分)

①  今使人而不能(     )            ②则谓之不肖     (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23.鲁连用什么方法说服孟尝君的?

请说说鲁连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四、课外现代文:

(共14分)

《长满怀想的瓦》王剑冰

(1)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满了我的怀想。

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

(2)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

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

(3)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火的最本质的认知。

(4)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

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

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

(5)屋子一直在漏。

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

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

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

我说娘你要小心。

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

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6)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7)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

声音。

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

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

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

(8)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卸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

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

(9)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叫做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上百年岁月。

瓦最终从颓朽的屋顶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

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双重的意义。

(10)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伤害。

(11)一个孤寡老人走了,仅有的财产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积蓄,每捡回一片较为完整的瓦,他都要摆放在那里,他对瓦有着什么情结或是寄望?

他走了,那堆瓦还在那里等着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

(12)邻家在瓦上焙鸡胗,瓦的温度在上升,鸡胗的香味浮上来,钻进我的嗅觉,我的胃里发出阵阵声响,鸡胗越发黄了起来,而瓦却没有改变颜色。

瓦的忍耐力很强。

(13)下雨了,我顶着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起了泡泡,那片瓦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着,我的头上起了白烟,闪电闪在身后。

(14)瓦藏在草中。

一坡萎顿又复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谁将它遗失,它一定承受过很长的岁月,没有可去处,不在这里又会去哪里呢?

草里埋着各种形态的瓦。

这是一个废墟。

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

(15)一片瓦在湖上飞。

水上起了波澜,波澜变成花朵,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开花。

(16)一条狗衔着一片瓦跑过来。

不知道狗对这片瓦有什么情愫,难道它认得这瓦或这瓦的主人?

(17)我不知道瓦的发音是如何出现的。

瓦——,我感到那般亲切。

好久听不到这种亲切了,或以后愈加听不到这种亲切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

24、联系文章内容说说“长满我的怀想”的“瓦”有哪些特质?

(4分)

25、“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6、回答下列句子括号中的问题。

(4分)

(1)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

(这里为什么用“摇曳”描述“怀想”?

(2)瓦知道老人的心思。

(瓦知道老人什么心思?

27.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④段说“瓦是一本打开的书”,既形象地写出屋顶上“瓦”的形态,也为下文叙写瓦在人们生活中的种种作用张本。

B.第⑤段描写“娘”在雨中修复屋顶这一细节,意在抒发“我”对“娘”的感激之情,表达“我”对“娘”的深切怀念。

C.第⑦段说“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突

出了瓦坚定不移的品性;“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写出了瓦的灵性。

D.作为状物的记叙性散文,文章写出了瓦的无私,给人类带来的快乐以及即将被取代的一种伤感。

五、综合性学习:

(共6分)

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28-30题。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百家争鸣】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

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

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

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

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

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引自互联网)

【权威调查】

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日均纸质书阅读量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2010年

4.25本

0.73本

16.78分钟

12.07分钟

2011年

4.35本

1.42本

1

4.85分钟

16.64分钟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媒体信息】

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

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

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

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

英国诗人多恩说:

“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

”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摘自《现代金报》2012年4月22日)

【它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

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

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

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锐,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

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摘自《宁波晚报》《现代金报》)

28.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请用一句话概括。

(2分)

29.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顶是()(2分)

A.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的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很多外国政府对所有的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C.从近两年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30.阅读上述材料,推断民营书店逐渐衰弱的原因。

(答出两个原因)(2分)

六、名著导读:

(共5分)

31、阅读语段一和语段二,回答问题:

语段一: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

语段二;“其实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错的声调,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

31

(1)(2分)以上两段文字分别描写了鲁迅的两位恩师,他们是[名字]和[名字]。

(2)联系相关作品,说说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情感。

(4分)

32、在“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活动中,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

小鹏向同学们介绍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接下来将由小洋介绍《阿长与<山海经>》。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

(要求:

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80字。

【补充说明:

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画龙点睛,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到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4分)

(80格)

七、作文:

(50分)

请你以“我与携手同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文题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紧扣题目,写出真实经历和情感;4、600字以上,书写工整;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C

C

A

C

D

D

D

D

B

C

二默写:

(每题0.5分,共7分)

12归雁洛阳边。

13断肠人在天涯。

14山岛竦峙。

15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1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7衡阳雁去无留意

18弓如霹雳弦惊。

1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三、课外文言文:

(共7分)

21(2分)①  使(   派  )            ②谓     (    说,认为)

22.(3分)所以,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所长,改而使用他的所短,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

23.(2分)  鲁连用类比(或比喻)的方法说服孟尝君。

(1分)鲁连是一个能言善辩,善于婉言劝谏,说话有技巧的臣子。

(1分)

附录:

〔一)悦:

开心。

〔二〕齐人仲连。

  〔三〕错,同“措”,放弃。

据,处于,居住。

猿猴和弥如果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中,那么久不如鱼鳖。

 

  〔四〕各有所宜。

  〔五〕曹沫,鲁庄公士也。

传曰,曹刿也。

衍「之」字。

  〔六〕鲁记,庄公与齐桓公会柯,沫执匕首劫桓公,归鲁侵地。

  〔七〕垄,田埒。

铫鎒,农具。

  〔八〕之,使用。

  〔九〕舍,收也。

之,犹用也。

收所长者,用所短者,故尧有所不能及为也。

  〔十〕言党友以此士见弃逐,不屑与处。

  〔十一〕弃逐者必之他国,自彼来而害我,报其弃逐之怨。

  〔十二〕言後人视此为戒。

  〔十三〕彪谓:

仲连,立言士也,言必有中。

〔十四〕乘:

登危:

译文

孟尝君田文因为瞧不起他门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

鲁仲连对他说:

“猿猴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