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理血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13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理血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08理血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理血剂.docx

《08理血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理血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理血剂.docx

08理血剂

三.简答题(20题):

1.应用理气剂应注意哪些事项?

2.行气剂适用于哪些病证?

常选用哪些药物为主组方?

3.越鞠丸方中何以不用专解痰郁之化痰药物?

4.越鞠丸为何以香附为君药?

5.柴胡疏肝散与四逆散有何变化?

6.怎样理解四磨汤治证为肝肺胃同病,气滞与气逆相兼?

7.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胸痹的病机与治法是什么?

8.半夏厚朴汤主治什么病症?

临床应用以什么为辨证要点?

9.半夏、厚朴在半夏厚朴汤中有什么作用?

10.枳实消痞丸配伍有什么特点?

11.厚朴温中汤为什么重用厚朴为君药?

12.金铃子散和左金丸皆可用治肝郁化火证,两方如何区别应用?

13.天台乌药散中伍用巴豆炒川楝子的意义何在?

14.加味乌药汤用药与主治有什么特点?

15.降气剂适用于哪些病证?

常选用哪些药物为主组方?

16.苏子降气汤配用了当归意义是什么?

17.定喘汤在配伍上有什么特点?

18.定喘汤主治的病因病机如何?

宜治以何法?

19.旋覆代赭汤重用何药?

配伍意义是什么?

20.橘皮竹茹汤用药有什么特点?

四.论述题

1.结合越鞠丸组方原理,理解费伯雄关于越鞠丸“不过昭示大法”之说。

2.柴胡疏肝散用药有何特点?

与四逆散在用药、功用方面有何异同?

3.四磨汤与半夏厚朴汤、越鞠丸三方均可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之证,其主治证及立法有何不同?

4.半夏厚朴汤为什么能治痰气互结于咽喉之梅核气?

5.结合枳实消痞丸主治证,分析该方的组方原理。

6.结合半夏厚朴汤和厚朴温中汤的主治证候,试说明厚朴在两方中各起什么作用?

7.天台乌药散主治证的病机如何?

从用药分析其治法特点。

8.从苏子降气汤证的病理机制分析该方的组方用药特点?

9.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均有降气平喘之功,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主治证有何异同?

10.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两方在组成、功用、主治上有何异同?

在配伍上各有什么特点?

五.分析题(10题):

(一)处方分析题:

要求分析下列临床处方,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症候,并分析方义。

1.半夏12g生姜15g厚朴9g茯苓12g、苏叶6g香附6g郁金9g水煎温服,日3次。

2.厚朴炙12g枳实15g黄连15g干生姜6g炙甘草6g麦蘖面6g白茯苓6g白术6g半夏曲9g人参9g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9g,日2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3.白果去壳,炒9g麻黄9g苏子6g款冬花9g杏仁4.5g蜜炙桑皮6g炒黄芩9g全瓜蒌9胆南星9克法半夏9g甘草3g水煎服。

4.苏子9g半夏9g前胡6g厚朴6g当归6g肉桂3g沉香3g甘草6g水煎服

5.旋覆花9g代赭石3g生姜15g半夏9g

人参6g炙甘草9g大枣4枚水煎服。

(二)病案分析题:

要求依据下列病案,分析病例,作出诊断,判断为何种中医证型,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6.吴某,男,30岁,有慢性肝炎病史,近半月以来,胁肋疼痛,脘腹胀满,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舌苔薄白,脉弦。

7.赵某,女,38岁,情志郁抑不畅,自诉喉中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咳而有痰,舌苔白润,脉弦滑。

8.朱某,女,23岁,痛经已近半年,每次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胀痛或连胸胁,且时常伴有乳房胀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9.董某,男,55岁。

有慢性支气管炎史。

近日来,喘咳痰多,短气,胸膈满闷,腰疼脚软,肢体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

10.王某,男性,38岁。

素体多痰,从小即发喘咳,以后年年必发,数日前因感风寒而致喘咳发作,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无汗,纳可,二便正常,舌苔黄腻,脉滑数。

简答题必答要点

1.应用理气剂应注意:

(1)首先应辨清病证之虚实。

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若气滞实证,当须行气,误补则其滞愈甚;如以虚为本的气滞证,当补其虚,误用破气,更伤其气。

(2)理气剂大多辛温香燥,易于耗气伤津,助热生火,使用时当适可而止,慎勿过剂;若年老体弱或素体气虚阴亏、内热较甚的患者,则当慎用,或适当配伍益气滋润之品以制其偏。

(3)理气药物辛散走窜,有动血及动胎之弊,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孕妇及妇女适值经期者,亦应慎用。

2.行气剂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

临床以脾胃气滞证和肝郁气滞证为多见。

脾胃气滞证常选用疏理脾胃气机的药如陈皮、厚朴、木香、枳壳、砂仁等为主组方;肝气郁滞证常选用疏肝理气之药如香附、川楝子、乌药、青皮、郁金等为主组方。

3.越鞠丸用五味药治六种郁,其中香附、川芎、山栀、苍术、神曲各治气、血、火、湿、食郁,惟痰郁未用化痰专药治疗。

盖痰郁之所生,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所致,或因邪火炼津而成,方中既有香附以行气,苍术以燥湿,气行湿去,痰何以生?

又以山栀清火郁,神曲消食郁,火清食消,痰郁亦解。

总之诸郁得解,痰郁亦随之而解,故方中未专设治痰郁之药而有治痰郁之功。

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4.越鞠丸是《丹溪心法》治疗诸般郁证的基础方剂。

本方所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中,以气郁为主。

朱震亨认为: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若喜怒无常,忧思过度,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则可引起气机失常而

致病。

气机郁滞,可影响血行而致血瘀,影响津液输布而致湿郁,聚湿成痰,则成痰郁,影响脾胃受纳运化,则致食郁,气滞日久,郁而不解又可生热化火,诸郁随之而起。

六郁既生,故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症。

由于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本方立意重在行气解郁,使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随之而消,故以香附为君药。

5.柴胡疏肝散由四逆散变化而来,二者均有疏肝理气之功。

但四逆散中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药等量而用,功在调理肝脾;柴胡疏肝散则重用柴胡,轻用甘草,枳实易为枳壳,再加香附、陈皮、川芎等药,重在行气疏肝,并能和血止痛,为治疗肝郁气滞诸证之良方。

6.四磨汤治证为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

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甚而累及他脏。

若上犯于肺,肺气上逆,则上气喘急;若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故肝郁气滞为病之本,肺胃气逆为病之标。

由此可见,四磨汤治证为肝肺胃同病,气滞与气逆相兼。

7.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之胸痹,是由胸阳不振,气滞痰阻所致。

因胸阳不振,津液不能输布,凝聚为痰,痰阻气机,故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痰浊阻滞,肺气宣降失常,而见咳唾、喘息、短气诸证;脉沉弦或紧,舌苔白腻皆胸中痰浊结聚之象。

是证由于胸阳不振,气滞痰阻所致,故治宜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法。

8.半夏厚朴汤主治痰气互结之梅核气。

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9.半夏厚朴汤主治痰气互结之梅核气。

方中以半夏为君,功擅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以厚朴为臣,长于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半夏之散结降逆,有助于厚朴理气;厚朴之理气燥湿,有助于半夏化痰,一化痰结,一行气滞,两者相配,痰气并治,为治痰气互结梅核气之要药。

10.枳实消痞丸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心下痞满诸证。

诸药配伍合用有以下特点,

(1)消补兼施,以消为主;

(2)温清并用,以清为主;(3)辛开苦降,以苦降为主。

11.厚朴温中汤主治脾胃气滞寒湿证。

寒性凝滞,湿性黏腻,脾胃伤于寒湿,则气机壅滞,故令脘腹胀满,甚则不通则痛;治宜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方中厚朴苦、辛而温,《本草汇言》曰:

“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

故方中重用行气除满,温中燥湿的厚朴为君药。

12.金铃子散和左金丸虽都可治肝郁化火之证,但左金丸重用黄连苦寒泻火为主,配伍少量吴萸入肝降逆;清火和胃,降逆之力较强,而疏肝之力较弱;主治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引起的胁痛呕吐,嘈杂吞酸等证。

而金铃子散则疏肝泄热,活血止痛,用金铃子疏肝气,泄肝火,配伍延胡索行气活血,加强止痛之效;行气活血止痛之功较强,而清热之力较弱;主治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心腹胁肋疼痛等症。

13.天台乌药散主治小肠疝气痛证为寒凝肝脉,气滞气结所致。

全方有行气疏肝,散寒止痛的功用。

方中川楝子主入肝经,能疏肝行气,散结止痛,但性苦寒,伍用巴豆炒川楝子,“候麸黑色,拣去巴豆并麸不用”的意义是:

巴豆药性辛热,与川楝子同炒,可制其苦寒之性;巴豆又有开结通闭之用,与川楝子同炒,又能加强其散结止痛之功。

14.加味乌药汤用药以疏肝行气为主,兼事活血止痛,疏肝畅中。

以集辛香温通行气诸药于一方为特点,诸药相合,共奏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使气血畅行,痛经可愈。

本方适宜于肝郁气滞而致血行不畅之痛经,以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为特点。

15.降气剂具有降气平喘或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肺胃气机上逆的病证。

肺气上逆者,常选用苏子、桑白皮、杏仁等降气平喘药为主组合成方;胃气上逆者,常选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丁香、柿蒂等降逆和胃药为主组合成方。

16.苏子降气汤中主治痰涎壅盛于上,兼肾阳不足于下的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是方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药的基础上配用了辛甘温润的当归,其意义是:

(1)治“咳逆上气”:

助君臣药以加强止咳平喘;

(2)养血补虚:

助桂心温补下元,以顾其虚而助纳气定喘。

17.定喘汤融宣(麻黄),降(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清(桑白皮、黄芩),敛(白果)于一方;在配伍上本方以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施为特点。

18.定喘汤所治哮喘,为素体痰热内蕴,复感风寒所致。

痰热久蕴,肺失清肃,复为风寒所遏,使肺气壅闭,不得宣降,气逆于上而发为哮喘。

本方治证以痰热内蕴,肺失宣肃为主要病机,故治宜宣降肺气,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19.旋覆代赭汤中生姜用量独重。

本方所治以脾胃气虚为本,痰阻气逆为标,虽本虚标实互见,但以痰阻气逆症状为主。

治当降逆化痰为主,兼以益气和胃之法。

方中重用生姜,一为和胃降逆增其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

20.橘皮竹茹汤诸药合用,以甘寒之竹茹与辛温之橘皮相伍,则清而不寒;又以益气养胃的人参与行气和胃的橘皮相合,则补而不滞,共成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

四.论述题必答要点:

1.越鞠丸以五味药治六般郁。

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川芎活血行气,为血中气药,既能治血郁,又可加强君药行气解郁之功;苍术悦脾化湿,以治湿郁;山栀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

诸药配合,则气、血、湿、火、食五郁自解。

至于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所致,或因火邪炼津而成,今五郁得解,则痰郁自消。

本方所治虽曰“六郁”,不过是示人治郁之大法。

诚如费伯雄所云:

“此方注云统治六郁,岂有一时而六郁并集者乎?

须知古人立方,不过昭示大法。

”此说甚是。

从临床而言,六郁之证虽然内在有一定的联系,然一个患者,同时并见六郁者,甚为罕见,且六郁为病,毕竟有所偏重,原方五味药各药等分而用,方中行气、活血、除湿、清热、消食诸法并举,凡属六郁之病,临床均可以本方为基础,应用时则可根据不同情况,随时变更其君药,并灵活加减化裁,才能应变得力,即所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也。

2.柴胡疏肝散以辛散疏肝理气药为主,辅以养血柔肝、行气活血、和胃之品。

故疏肝之中兼以养肝,理气之中兼以调血,恰适肝体阴用阳之特点,且治肝之中兼以和胃,故为疏肝解郁之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由四逆散变化而来,二者均有疏肝理气之功。

但四逆散中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药等量而用,功在调理肝脾;本方则重用柴胡,轻用甘草,枳实易为枳壳,再加香附、陈皮、川芎等药,重在行气疏肝,并能和血止痛,为治疗肝郁气滞诸证之良方。

3.四磨汤与半夏厚朴汤、越鞠丸,虽然均可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之证,但四磨汤主治肝气郁滞,上犯于肺,而致肺气上逆;肝气横逆脾胃,胃失和降,症见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本证肝肺胃同病,气滞与气逆相兼,病之标为肺胃气逆,病之本则为肝郁气滞。

乃肝气郁甚而致气逆,故治以行气降逆,宽胸散结之法,兼以扶正。

而半夏厚朴汤主治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司,津液不得正常输布,聚而成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所致的梅核气,症以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为主症。

故当治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法。

越鞠丸主治因肝气郁结,气机失常而

致病。

气机郁滞,乃至气、血、痰、火、湿、食诸郁之证。

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故当治以行气解郁为主,兼以活血、清热、燥湿、消食之法。

4.梅核气以以咽中如有异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特征。

本病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津液不得正常输布,聚而成痰,痰气相搏,互结于咽喉而成。

半夏厚朴汤在《金匮要略》中原治“如人咽中如有炙脔”,即后世所谓梅核气之证。

因梅核气系痰气互结而成,故方以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半夏之散结降逆,有助于厚朴理气;厚朴之理气燥湿,有助于半夏化痰,一化痰结,一行气滞,两者相配,痰气并治,共治痰气交阻之病因。

又以生姜辛温散结,降逆消痰,助半夏化痰散结,和胃止呕,并解半夏之毒。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俾湿去脾健,则痰无由生。

苏叶

芳香疏散,质轻入肺,既协厚朴开郁散结,又引药上行以达病所。

诸药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能燥湿降逆,合而成方,共奏散结行滞,降逆化痰之功。

故可治疗痰气互结于咽喉之梅核气。

组方立法办

5.枳实消痞丸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的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舌苔腻而微黄。

本方所治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寒轻之证。

脾虚失运,胃纳不振,则不欲饮食,食亦难消;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气机阻滞,寒热互结,则心下痞满,热多寒少,则苔腻而微黄。

治当行气健脾,清热温中为法。

方中枳实行气消痞,厚朴下气除满,与枳实相须为用,以增其行气消痞之效。

黄连苦寒降泄,清热燥湿;半夏曲散结除痞,降逆和胃;干姜温中散寒,三药配伍,辛开苦降,寒热同调,散结除痞。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化湿和中,以复脾运;麦芽消食和胃,甘草调药和中。

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消痞,健脾和胃之功。

6.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组成,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功效。

主治的是痰气搏结于咽喉部位之梅核气,因梅核气系痰气互结而成,故方以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配以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半夏之散结降逆,有助于厚朴理气;厚朴之理气燥湿,有助于半夏化痰,一化痰结,一行气滞,两者相配,痰气并治,共治痰气交阻之病因。

使痰降气行,则痰气郁结之证自可解除。

厚朴温中汤由厚朴、橘皮、炙甘草、草豆蔻仁、茯苓、木香、干姜、生姜组成,具有行气除满,温中燥湿的功效。

主治脾胃寒湿气滞之证。

寒性凝滞,易凝滞气机,湿性粘腻,也易阻碍气机,二者着而不行,均易使气机凝滞,致升降失常,故以脘腹胀满或疼痛为主要表现。

方中重用苦、辛而温的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为方中君药。

与温中散寒,行气宽中诸药相配,全方共奏行气除满,温中燥湿之功。

与其在半夏厚朴汤中的作用有所不同。

7.天台乌药散主治病证均为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

寒客肝经,气机郁滞,则可见前阴牵引脐腹疼痛,睾丸肿胀偏坠,发为小肠疝气;肝为血海,厥阴肝经气滞寒凝,于妇女又可经行腹痛,或瘕聚等;苔白,脉沉弦皆是气滞寒凝肝脉所致。

寒凝当散,气滞当行,故治当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方中乌药既疏肝行气,又散寒止痛。

青皮、木香疏肝行气;小茴香、高良姜散寒止痛,四药皆辛温芳香之品,合用以加强乌药行气散寒之功。

槟榔下气导滞,川楝子理气止痛,但性苦寒,故与辛热之巴豆同炒,既可制其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

诸药配伍,使气行寒散,肝脉调和,则诸证可愈。

行气疏肝与散寒止痛相合是本方的治法特点。

8.苏子降气汤证属痰涎壅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之喘咳。

所谓“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而失于肃降;所谓“下虚”,是指肾阳不足于下而失于纳气。

痰涎壅阻于肺,则见喘咳痰多,短气,胸膈满闷;肾不纳气,则喘而气短,动则喘甚;肾阳不足,气化不利,则腰疼脚软,肢体浮肿。

本方用药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以治上实为主,兼温肾纳气,以顾下元之虚。

方中以紫苏子、半夏、厚朴、前胡祛痰降气,止咳平喘;用桂心温肾纳气,当归既能治“咳逆上气”,又可养血补虚以助桂心温补下元。

略加生姜、苏叶宣肺散寒,大枣、甘草和中益气。

全方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治上顾下,而以治上实为主,治下虚为辅,本方在组方用药上的特点全为上实下虚之病机而设。

9.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虽均为肺气上逆的痰喘证而设,且均有降气平喘之功,然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主治证上均有不同。

在组成上,两方虽均用了苏子、半夏、甘草,但定喘汤另配有麻黄解表宣肺,白果敛肺化痰,黄芩、桑皮清泻肺热,杏仁、款冬花降气平喘,融宣、降、清、敛于一方。

苏子降气汤则配伍厚朴、前胡以降气化痰,下气平喘;并有当归、肉桂以温养下元,纳气定喘,诸药相合,治上顾下,标本兼治。

在功用上,两方均具有化痰降逆平喘的作用,但定喘汤以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施,侧重于清化痰热,兼有解表散寒宣肺之用;苏子降气汤则降气祛痰,止咳平喘,治痰涎壅盛于肺的上实为主,兼有温肾纳气的作用,以顾下元之虚。

在主治证上,两方均以痰喘为证,但定喘汤适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哮喘。

症见咳喘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苏子降气汤则适用于痰涎壅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的喘咳短气,胸膈满闷,兼有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舌苔白滑或白腻等证。

10.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两方在组成上均有生姜、人参。

功用上均能和胃降逆。

均可治疗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之证。

不同点:

旋复代赭汤中又配伍了旋复花、代赭石、半夏、大枣、甘草;故本方以降逆化痰为主,兼以益气和胃;用以主治伤寒汗、吐、下后,中气已伤,痰浊内阻,胃虚失于和降而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者。

而橘皮竹茹汤在组成上还有橘皮、竹茹、大枣、甘草;故本方功能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因病后

虚羸,或吐利后中气受伤,耗气劫液,虚热内生,胃失和降,气机上逆而致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旋复代赭汤集降逆和胃药于一方,降逆下气之功颇著;配伍益气补虚之品,共成标本兼治之剂;橘皮竹茹汤以甘寒之竹茹与辛温之橘皮相伍,则清而不寒;又以益气养胃与行气和胃相合,则补而不滞,共成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

五.分析题:

(一)处方分析题:

要求分析下列临床处方,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症候,并分析方义。

1.功用:

行气解郁,降逆化痰。

主治病证及症候:

用于痰气郁结于咽喉的梅核气。

其症候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不舒,苔白滑,脉弦滑。

方义分析:

本方为半夏厚朴汤加味。

其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之功;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结和胃又制半夏之毒;苏叶行气理肺疏肝,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

诸药合用,共成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2.功用: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主治病证及症候:

用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热重寒轻的心下痞证。

其症候为:

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舌苔腻而微黄,脉弦。

方义分析:

本方为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方中枳实行气消痞;厚朴下气除满,与枳实相须为用,以增其行气消痞之效。

黄连苦寒降泄,清热燥湿;半夏曲辛温散结除痞,降逆和胃;干姜味辛而热,温中散寒,三药配伍,辛开苦降,清热温中,则寒热同调,散结除痞。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化湿和中,以复脾运;麦芽消食和胃;甘草兼调药和中。

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消痞,健脾和胃之功。

3.功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病证及症候:

用于素体痰热内蕴,复感风寒外束之哮喘。

其症候为咳喘,胸膈胀闷,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义分析:

方中麻黄既可疏散风寒以解表,又可开宣肺气而平喘;白果敛肺定喘;二药配伍,散敛相合,相反相成,既能增强定喘之效,又可使宣肺而不耗气,敛肺而不留邪。

桑白皮泻肺平喘;黄芩、全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以消内蕴之痰热。

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生甘草调药和中,且能止咳。

诸药配伍,外散风寒,内清痰热,降肺气而平哮喘。

4.功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病证及症候:

用于痰涎壅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其症候为:

喘咳痰多,短气气急,胸膈满闷,腰疼脚软,或伴肢体浮肿,舌白腻,脉弦滑。

方义分析:

方中苏子降上逆之肺气,消壅滞之痰涎,为治痰逆喘咳之要药;半夏辛温而燥,降逆祛痰;厚朴降逆平喘,宽胸除满;前胡降气祛痰,兼宣肺气;桂心、沉香温肾纳气;当归既能治“咳逆上气”,又可养血补虚以助桂心、沉香温补下元;生姜、苏叶宣肺散寒;大枣、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药性。

诸药相合,治上顾下,标本兼治,俾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5.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病证及症候:

用于因胃虚痰气逆阻证。

其症候为: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方义分析:

方中旋覆花功擅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代赭石重坠降逆,长于镇慑肺

胃之逆气,与旋覆花相伍而加强降逆下气,止呕化痰之功,以治气逆呕噫;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生姜用量独重,一为和胃降逆增其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

人参、大枣、炙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以复中虚气弱之本;炙甘草兼调和药性。

诸药相合,标本兼顾,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

(二)病案分析题

要求依据下列病案,分析病例,作出诊断,判断为何种中医证型,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病例1.

辨证:

肝郁气滞之胁痛证。

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处方:

柴胡6g陈皮9g川芎6g香附9g芍药9g枳壳9g炙甘草3g水煎服。

方义分析: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香附疏肝理气,行气止痛;川芎行气活血止痛,二药共助柴胡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陈皮理气行滞和胃;枳壳行气止痛以疏理肝脾;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甘草兼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

病例2.

辨证:

七情郁结,痰气互结之梅核气。

治法: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

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苏叶6g水煎服。

方义分析:

方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行气开郁,下气

除满。

半夏之散结降逆,有助于厚朴理气;厚朴之理气燥湿,有助于半夏化痰,一化痰结,一行气滞,两者相配,痰气并治。

生姜辛温散结,降逆消痰,助半夏化痰散结,和胃止呕,并解半夏之毒。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俾湿去脾健,则痰无由生。

苏叶芳香疏散,协厚朴开郁散结。

诸药相合,共奏散结行滞,降逆化痰之功。

病例3.

辨证:

肝郁气滞之痛经。

治法:

疏肝行气为主,兼以活血调经止痛。

处方:

乌药6g缩砂6g木香6g玄胡索6g香附9g甘草6g生姜三片水煎服。

方义分析:

方中重用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乌药辛散温通,顺气畅中,善治少腹胀痛;延胡索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两药同助香附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木香、砂仁行气调中,消胀止痛。

生姜三片,温胃和中。

甘草调和诸药,兼缓急止痛。

诸药相合,共奏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使气血畅行,痛经可愈。

病例4.

辨证:

痰涎壅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之喘咳。

治法: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处方:

紫苏子9g半夏9g川当归6g甘草6g前胡6g厚朴6g肉桂3g生姜2片枣子1枚紫苏5叶水煎服。

方义分析:

方中紫苏子善降上逆之肺气,消壅滞之痰涎,为治痰逆喘咳之要药。

半夏降逆祛痰;厚朴降逆平喘,宽胸除满;前胡降气祛痰,兼宣肺气;桂心温肾纳气;当归既能治“咳逆上气”,又可养血补虚以助桂心温补下元。

生姜、苏叶宣肺散寒,大枣、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药性。

诸药相合,治上顾下,标本兼治,其中又以治痰涎壅肺之上实之标为主,温肾补虚治肾阳不足之下虚为辅。

病例5.

辨证:

痰热内蕴,风寒外束,肺失肃降之哮喘。

治法:

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

处方:

麻黄9克白果9克苏子6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