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1466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对由于搭载传感器的遥感平台飞行姿态变化、地球自转、地球曲率等原因引起的图像几何畸变进行校正。

13.几何精校正:

利用地面控制点进行的几何校正称为几何精校正。

14.大气校正:

消除由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过程。

15.图像重采样:

在对采样后形成的由离散数据组成的数字图像按所需的像元位置或像元间距重新采样,以构成几何变换后的新图像

16.数字影像镶嵌:

将两幅或多幅数字影像〔它们有可能是在不同的摄影条件下获取的〕拼在一起,构成一幅整体图

像的技术过程。

17.遥感图像信息融合:

是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的算法生成一组新的信息或合成图像的过程。

18.全色影像:

整个可见光波段范围的黑白影像。

〔为防止大气散射影响常弃用蓝光波段〕

19.红边蓝移现象:

“红边〞定义为反射光谱的一阶微分最大值所对应的光谱位置,通常位于0.68~0.75卩m之间。

当绿色植物叶绿素含量高,生长旺盛时,“红边〞会向波长增加的方向偏移,称“红移〞。

当植物受损时那么“红边〞会向波长短的方向移动,称“蓝移〞。

20.植被指数:

选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经分析运算〔加、减、乘、除等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方式〕,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即所谓的“植被指数〞

21.气象卫星:

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卫星。

22.辐射亮度:

表示面辐射源上某点在一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弱的物理量。

23.缨帽变换:

是一种坐标空间发生旋转的线性变换,旋转后的坐标轴指向与地面景物有密切关系的方向。

24.大气窗口:

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投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25.监督分类:

在研究区域选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亮度的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对样本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的分类特征来识别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的方法。

26.非监督分类:

没有先验的样本类别,根据像元间的相似度大小进行归类,将相似度大的归为一类的方法。

27.水体指数法:

利用平原地区陆地水在TM2比TM5的反射率高,而其他地物不具备这一特性而进行水体信息提取。

水体指数〔NDW〕I=〔TM2-TM5〕/〔TM2+TM5〕

28.3s: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名称中最后一个单词均含有“S〞,习惯上将这三种技术合称为

“3S〞技术。

29.真/假彩色合成:

多光谱遥感图像彩色合成时,如果三波段的波长与红绿蓝相同或相似,那么合成图像的颜色就会近似于地面景物的真实颜色的一种合成(…不同,不可能是真实颜色)。

30.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选用多光谱遥感数据分析运算(加减乘除等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方式),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即所谓的植被指数。

31.KL转换:

离散交换的简称,又称主成分变换。

它是对某一多光谱图像X.利用K-L变换矩阵A进行线性组合,而

产生一组新的多光谱图像Y.

32.KT变换:

是kauth-Thomas变换的简称,也称缨帽变换,是一种坐标空间发生旋转的线性变换,旋转后的坐标轴指向与地面景物有密切关系的方向。

33.静止气象卫星:

与地球保持同步运行,相对地球是不动的,称作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又称地球同步轨道气

象卫星

34.极轨气象卫星:

由于卫星是逆地球自转方向与太阳同步,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35.绿度指数:

缨帽变换中的绿度植被指数(GVI),缨帽变换(TC)是指在多维光谱空间中,通过线性变换、彩维空

间的旋转,将植物、土壤信息投影到多维空间的一个平面上,在这个平面上使植被生长状况的时间轨迹(光谱图形)

和土壤亮度轴相互垂直。

也就是,通过坐标变换使值被与土壤特征别离。

36.吸收带:

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吸收,形成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带

37.时间分辨率:

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38.亮度温度:

当一个物体的辐射亮度与某一黑体的辐射亮度相等时,该黑体的物理温度就被称之为该物体的“亮度温度〞,所以亮度温度具有温度的量纲,但是不具有温度的物理含义,它是一个物体辐射亮度的代表名词。

39.地表比辐射率:

又称发射率,是指在同一温度下地表发射的辐射量与一黑体发射的辐射量的比值,与地表组成成分、地表粗糙度、波长等因素有关。

40.高光谱分辨率影像:

用很窄而连续的光谱通道对地物持续遥感成像

41.热红外遥感:

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之内的遥感。

即利用星载或机载传感器收集、记录地物的热红外信息,并利用这种热红外信息来识别地物和反演地表参数如温度、湿度和热惯量等。

目前有很多的卫星携带了热红外传感器。

42.光谱库:

由高光谱成像光谱仪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各类地物反射光谱的集合

43.DN值:

遥感影像像元亮度值,记录地物的灰度值。

无单位,是一个整数值,值大小与传感器的辐射分辨率、地

物发射率、大气透过率和散射率等相关。

反映地物的辐射率radiance。

44.辐射定标:

将记录的原始DN值转换为大气外层外表反射率(或称为辐射亮度值)

二、判断题

(X)1.在人造地球卫星里面一般高度低的寿命长

(X)2.波长范围是1mm-1m的微波穿透性比拟好,受云雾的影响较大

(X)3.热红外遥感探测的地物热辐射量用亮度温度表示,它和地面温度一样,在图像上表示为温度的大小

(V)4.许多性质完全不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亮度系数(同谱异物)

(V)5•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产品ETM的全色波段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是15mETM6的空间分辨率是60m(ETM是

热红外波段)

(X)6.真彩色图像色调和实际地物颜色不一致(真:

红绿蓝,假:

近红红绿)

(X)7.一般来说,包含大量像元的图像,像元的亮度随机分布是非正态分布(大数定律:

数据量大必然是正态分布)

(V)8.密度分割以后得到的彩色图像是人为加与的,一般不代表地物的实际颜色(图像增强是失真的过程)

(X)9.在凌晨时,用8-14um波段的红外探测器能发现健康的树和病虫害受伤的的树的温度的差异,其中健康的

树温度高于病虫害侵蚀的树(8-12um波段放射的能量最多,受伤的树叶绿素含量降低,NDVI值降低,温度升高)

(V)10.热惯量的方法主要用于裸露土壤干旱的监测

(X)11.水体的反射率很高,特别是在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最高,所以在图像上呈亮色,不好识别。

(在红外波段为0,可能反着考)

(V)12.随着水体悬浮泥沙含量的增加,水体的反射能力在加强,而透射能力在减弱,遥感影像的色调将变浅

(X)13.反射能力加强透射能力减弱,吸收加强反射和透射都会减弱(反+透+)

(X)14.当植被的覆盖度小于50%,比值植被指数RVI对植被的变化十分敏感,与生物量的相关性最好,而且分辨能力显著提高

(V)15.提取水体信息的时候利用水体指数法不容易区分阴影,适合于平原地区

〔V〕16.利用谱间关系法容易区分阴影和水体,特别适合山区水体的提取,缺点是不适合稀少河流的提取

〔V〕17.石油污染后的水面在热红外图像上呈浅色调为不规那么的斑块状

〔V〕18.与一般的耕地相比,盐碱化的土壤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要强

〔X〕19.一般来说,传感器的波段数越多,波段的宽度越窄,地面物体的信息越容易区分和识别,针对性越强〔空

间分辨率低,不易提取地物信息〕

〔X〕20.专题制图仪TM是NOAA气象卫星上携带的的传感器〔是Landsat携带的〕

〔X〕21.我国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都是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是静止气象卫星〕

〔X〕22.陆地成像仪OLI是风云气象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是Landsat8上携带的〕

〔X〕23.光谱分辨率在10-2数量级范围内称为高光谱,光谱分辨率小于10nm

〔V〕24.OLI的传感器全称是陆地成像仪,是Landsat8携带的仪器〔接收地面反射波信息〕

〔V〕25.TRIS的传感器称为热红外传感器,是Landsat8携带的仪器〔接收热红外放射能量〕

〔V〕26.面向对象的遥感解译,其分类的最小单元是由影像分割得到的同质影像〔图斑〕而不是单个像素〔监督和非监督分类按像素分〕

三、填空题

1.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一局部与地面发生作用后反射,再次经过大气层,到达传感器。

传感器将这部分能量记录下来,传回地面,即为遥感数据。

2.遥感具有时效性、经济型和局限性。

3.按照电磁波段遥感数据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

4.传感器是收集、测量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5.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四局部组成。

6.微波遥感的主要传感器为雷达,此外还有微波高度计和微波散射计。

7.航摄相片为中心投影,而地形图为正射投影。

8.彩色红外感光片没有感蓝层和黄滤色层,有感绿、感红和感红外层。

因此不受大气散射蓝光的影响,像片清晰度很高,适合城市航空摄影。

9.在彩红外航片上植被表现为红色,城市呈现内部有纵横纹理的青色,湿地呈青色,干旱裸地和沙漠都呈黄色,雪

和云都呈白色。

10.目前常用的光学机械扫描成像仪有红外扫描仪和多光谱段扫描仪。

11.遥感图像的辐射误差主要由三个因素引起,分别为传感器的光电变换、大气的影响和光照条件。

12.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常常采用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和回归分析法等一些简化的处理方法,来去掉主要的大气影响〔散射光直接进入传感器的那局部〕使影像质量满足根本要求。

13.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误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误差,主要是由于传感器自身的性能、结构等因素造成;

类是外部误差,由传感器以外的各因素所造成的,例如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地球旋转等因素所引起的变形误差等。

14.几何精校正的过程中遥感图像重采样常用的方法有:

最近邻法、三次卷积内插法和双线性内扌

15.目前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处理主要有:

彩色合成、灰度变换、直方图变换、密度分割、灰度颠倒、图像间运算、

邻域增强处理、主成分分析、K-L变换、信息融合。

16.彩色合成后的图像可以分为真彩色图像和假彩色图像。

17.在假彩色合成时,把近红外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红色分量」红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绿色_

分量、把绿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蓝色分量进行合成的结果。

18.在遥感图像分类中,常常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来消除特征向量中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特征选择

19.遥感数据的信息提取方法有目视判读法和计算机分类法。

20.遥感数据信息提取的计算机分类法中的方法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分类、分形分类模

糊分类、人工智能等数据挖掘技术方法。

21.植被指数的主要种类有:

比值植被指数〔RIV〕、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差值植被指数〔DVI〕、缨帽变换

中的绿度植被指数〔GVI〕、垂直植被指数〔PVI〕。

22.采用遥感的方法监测干旱,常用的方法有热惯量法、植被指数法、植被供水指数法、距平植被扌

23.从植物的典型波谱曲线来看,控制植物反射率的主要因素有植物叶子的颜色、叶子的细胞构造和植物的水分等。

24.对水中信息进行投射遥感的最有效波段在蓝色至黄色之间。

25.由于大气中水汽含量对水温测算精度的影响较大,因此,遥感估算水温时,必须进行大气纠正。

26.对于水体遥感来说,光学遥感是不够的,还需要更有效的电磁波谱段微波来进行。

27.〔土壤含水量〕是造成土壤外表温度差异,乃至热红外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

28•“3S〞技术中的3个“S〞分别指GISGPS与RS的技术。

29.重采样的三种计算方法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内插法。

30.热红外受大气窗口的局限,目前主要应用3-5微米和8-14微米波段这两个大气窗口,这与一般认为林火温度在600-900K之间,其峰值波在3.22-4.83微米相吻合。

因此3±

卩m波段是监测林火的最正确波段。

31.预处理的步骤主要有、、、、。

32.预处理中辐射增强主要有、、、。

33.预处理中辐射信息提取的方法主要有、、、。

34.几何校正的根本环节有2个,分别为像素坐标变换、像素辐射亮度重采样。

35.主要遥感平台主要有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36.“3S〞技术中指GIS、GPSRIS。

37.大气的散射现象有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非选择性散射三种类型。

38.多波段遥感图像最初分法时,通常采用BSC数据格式、BIP数据格式、BIL数据格式三种数据存贮格式。

39.可见光云图上的色调表示的是物像的反照率』外卜云图上的色调表示的是物像的温度分布。

40.监督分类是通过预先选取类别名的样本,事先确定类别数、类别中心,然后再进行分类。

41.在实际观测中由于水的比辐射率接近于1,在波长6-14卩m段尤为如此,因此往往用所测的亮度温度表示水体温

度。

42.地球观测卫星-1〔E0-1〕是NASA新千年方案〔NMP〕的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也是面向21世纪为接替Landsat7而

研制的新型地球观测卫星,目的是对卫星本体和新型遥感器技术进行验证。

EO-1上搭载了3种传感器,分别为高光

谱成像光谱仪、高级陆地成像仪ALI、大气校正仪AC环境系列卫星是中国专门用于环境和灾害的对地观测卫星系

统。

系统由2颗光学卫星〔HJ-1A卫星和HJ-1B卫星〕和一颗雷达卫星〔HJ-1C卫星〕组成的。

四、简答题

1微波遥感的特点是什么60

1〕全天候、全天时

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性

3〕对冰雪、森林、土壤有穿透能力

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的意义

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2遥感数据为什么要进行几何校正191230

一是指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姿态、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地球旋转、大气折射、以及传感器自身性能所引起的

几何位置偏差。

二是指图像上像元的坐标与地图坐标系统中相应坐标之间的差异。

3为何大气会造成遥感辐射变形193

地物〔目标物〕的辐射〔反射〕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发生散射作用和吸收作用。

吸收作用直接降低地物的辐射能量,弓I起辐射畸变。

散射作用除降低地物的辐射能量外,大气散射的局部辐射还会进入传感器,直接叠加在目标地物的辐射能量之中,成为目标地物的噪声,降低了图像的质量。

4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的的一般过程264

1〕选取地面控制点〔GCP,确定其空间坐标

2〕利用控制点数据对图像进行空间变换〔多项式近似法〕合理选择校正方程的次数2~3次

3〕图像重采样:

为了使校正后的输出图像像元与输入的未校正图像相对应,根据确定的校正公式,对输入图像的

数据的重新排列

5遥感影像几何校正选取地面控制点的一般原那么265

选择的原那么1.最大范围控制整幅图像2.均匀布点3.易分辨,易定位的特征点:

道路的交叉口,水库坝址,河流弯

曲点等4.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项选择些5.图像的边缘也要选取控制点,以防止外推

6遥感图像为什么进行增强处理273新2

要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针对给定图像的应用场合,有目的地强调图像的整体或局部特性,将原来不清晰的图像变

得清晰或强调某些感兴趣的特征,扩大图像中不同物体特征之间的差异,抑制不感兴趣的特征,使之改善图像质量、

丰富信息量,加强图像判读和识别效果,满足某些特殊分析的需要。

7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之间的区别360

监督分类法:

在研究区域选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亮度的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对样本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的分类特征来识别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的方法。

非监督分类法:

没有先验的样本类别,根据像元间的相似度大小进行归类,将相似度大的归为一类的方法。

8归一化植被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几何特点393.394

计算方法

(2)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

NDVI=(DNNri[DNj,)/(DN^^+DNp)^^(Pnjr-Pr)/(Pnir+Pr)实际匕NDVI是简单比值丽1经非线性的归一化处理所得*

几何特点:

与植被分布密度呈线性相关

9简述旱灾监测植被指数法和植被供水指数法的原理418419

1〕植被指数法

植被长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干旱年份,水对植被长势起关键作用。

水分亏缺,植被长势不好,叶面积指数下降,叶子内的叶绿素减少,它对太阳的近红外光的反射能力降低,卫星遥感得到的植被指数会明显降低。

以此来表明干旱程度,就是监测干旱的植被指数法。

2〕植被供水指数法

植被供水指数法热惯量方法只对裸露土壤适用,因为在有植被覆盖情况下,特别是在植被覆盖度很高时,植被改变了土壤的热传导性质,而旱灾发生的季节,植被覆盖率年往往很高。

为了对高植被覆盖区农作物的旱灾进行遥感监测,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开展了“植被供水指数法〞其物理意义是:

当作物供水正常时,卫星遥感的植被指数在一定的生长期内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而卫星遥感的作物冠层温度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遇到干旱,作物供水缺乏,一方面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卫星遥感的植被指数将降低,另一方面作物的冠层温度将会升高,这是由于干旱造成的作物供水缺乏,作物没有足够的水供应叶子外表的蒸发〔蒸发带走热量〕,被迫关闭一局部气孔,致使植被冠层温度升高。

10采用阈值法提取水体信息的方法原理433

利用水体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非常低为依据,区别水体与其他地物

阈值法:

利用某种地物与背景地物在某一波段上的反射率〔或像元灰度值〕的差异,确定某一数值为区分该地物和背景地物的方法。

11•阈值法,水体指数法,谱间关系法,简述原理及区别433

利用水体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非常低为依据,区分水体和其他地物。

不易区分阴影和水体水体指数法:

易区别阴影,适用于平原区

谱间关系法:

较易区分水体与阴影,比单波段方法提取水体更具优势,特别适合山区水体提取。

细小河流难以提取12为什么对于水体遥感来说,光学遥感是不够的,还需电磁波段微波遥感来进行440

尽管,由于水体〔这里主指海洋〕中叶绿素、混浊度、外表形态、外表热特征不一,使水体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尽管不同波谱段对水体由不同穿透能力,同一谱段对不同类型水体有不同穿透能力等,造成水体光谱特征的差异。

但是,水体整体反射率低〔<10%,相互之间的光谱差异小,与陆地上地物光谱特征间差异相比要小得多,因而所得的海洋遥感图像反差很低,可以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

再加上,海洋信息的获取还受到多变的海洋环境的干扰,如太阳入射角、观察高度、海-气条件〔云层、海冰、海浪、传播方向等〕、底质条件、水深以及水体本身不同的生

物、化学、物理因素等。

因此,对水体遥感尤其是海洋遥感来说,光学遥感〔主要是可见光遥感〕显然是不够的,

除了采用可见光、红外波段以外,还需更有效的电磁波谱段-微波等。

13简述微波成像、摄影成像、扫描成像之间的区别606162

微波: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摄影:

是空中对地面拍摄像片的仪器,它通过光学系统采用胶片或磁带记录地物的反射光谱能量。

记录的波长范围以可见光-近红外为主。

扫描成像:

1〕光机扫描仪用光学系统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辐射,并分成几个不同的光谱段,使用探测仪器把光信

号转变为电信号,同时发射信号回地面。

2〕推帚式扫描仪

14干旱检测各个指数的原理和区别417开始

1热惯量法热惯量法主要用于裸露土壤。

它是用热红外方法遥感湿度

2植被指数法

3植被供水指数法

热惯量方法只对裸露土壤适用,因为在有植被覆盖情况下,特别是在植被覆盖度很高时,植被改变了土壤的热传导性质,而旱灾发生的季节,植被覆盖率年往往很高。

为了对高植被覆盖区农作物的旱灾进行遥感监测,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开展丁“植被供水指数法〞。

其物理意义是:

当作物供水正常时,卫星遥感的植被指数在一定的生长期内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而卫星遥感的作物冠层温度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遇到干旱,作物供水缺乏,一方面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卫星遥感的植被指数将降低,另一方面作物的冠层温度将会升高,这是由于干旱造成的作物供水缺乏,作物没有足够的水供应叶子外表的蒸发〔蒸发带走热量〕,被迫关闭一局部气孔,致使植被冠层温度升高。

4距平植被指数法

为了监测大范围作物干旱,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还开展了距平植被指数法。

它是用植被指数〔NDV〕多年

的旬〔月〕平均值作为背景值,然后用作物受灾旬或月的植被指数〔NDVI〕减去背景值。

求旬、月植被指数,每旬

需30多条轨道卫星资料,每月需90多条轨道卫星资料,这样才能消去云的影响,获得每旬〔月〕的最大植被指数,用以监测全国范围的干旱。

经过进一步的工作,可以做出每旬的全国范围具有国界省界标志的植被态势图像或数字

打印图,以供植被长势一干旱状况分析判断。

对于中国,该图范围可为东经740〜13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