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495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陕西省西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每个家长让孩子读书的时候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在中国人看来,最大的出息莫过于治国平天下。

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绝大部分人所做的、能做的都和当年自己所想的有很大距离。

为什么现代的抑郁症这么多而传统的中国人抑郁症没有这么多呢?

就是靠着八个字:

“儒道兼综,显隐皆可。

”儒道两家互相补充,天下有道则显,处逆境则隐。

  中华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佛教。

佛教进入中国有2000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大大超过许多人的认识,如果从我们现存的汉语当中去掉佛教传来的语言,我们恐怕就不能说话了。

为什么?

很多都是佛教中传来的词。

比如我们常常说的“世界”这个词就是佛教词汇,其他如“实际”“相对”“绝对”“因果”“究竟”“导师”“功课”“作业”……包括很多成语,如“头头是道”“心心相印”……都来自佛教经典。

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古代雕塑,从敦煌、云岗、龙门,到乐山大佛,大部分来自佛教,如果不讲佛教雕塑的话,中国几乎就无法撰写雕塑史。

  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两层楼”上面一层的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精英文化,包括孔、孟、老庄,唐诗、宋词、元曲……其共同载体是汉字,是借汉字传承的中华文化。

一提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但是很多人常常忽略了楼下还有一层。

这个底层不是低下的意思,其广大,其高远,其丰富,其精彩,都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这部分文化的载体是语言,即主要由口头传承的文化,其特点就是口口相传,与以文字为载体的精英文化不同,包括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手工技艺,民俗、节日等都是。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根与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DNA,是我们民族的标识和符号。

我曾经在一个大学讲课的时候请学生们设想一下:

在传统社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子弟,不识字,甚至只有一个乳名,他是传统社会几亿人中的一个。

但是,他不但知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知道勤俭持家,还知道孝顺父母,知道“二十四孝”故事,甚至,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会挺身而出,知道“精忠报国”!

他虽然一字不识,但是他会给你滔滔不绝地讲杨家将,讲岳飞传,他知道赵子龙,知道关云长,也知道秦桧……他爱恨分明,有强烈的道德感,邻居家有谁不孝顺父母他会谴责,会不齿!

请问:

他从哪里知道的忠孝廉耻?

从哪里知道的仁义理智信?

他听说书,他看戏,他过传统节日!

他在这些丰富的、和中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不但建立了深层的道德感,有了生动的历史知识,还有了一个中国人的自我认知!

就是这些使每一个中国人保持着他的基本人格,他会健康地度过一生,他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从而保持了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基本的结构和文化的传承。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人看来,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理想中,能够“治国平天下”是最被看重的。

  B.佛教虽然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它在进入中国的2000年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却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的。

  C.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表述,那居于“两层楼”之上的部分,是由文人创造的精英文化。

  D.对中华民族而言,包括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手工技艺、民俗、节日在内的“非遗”是“根与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通过读书变得有出息,但人生不如意常八九,绝大多数人的理想都难以实现。

  B.汉语中有许多词汇和成语都来源于佛教的经典,并且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代所有雕塑,如敦煌、乐山大佛等,也都来自佛教。

  C.在传统社会,一个普通的不识字的农家子弟,照样可以懂得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靠的是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以语言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尽管处在“楼下”底层,常常被很多人忽略,但其广大,其高远,其丰富,其精彩,都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中国人借助儒道两家“显”“隐”互补的思想为人处世,安身立命,天下有道则显,处逆境则隐,所以没有那么多人患抑郁症。

  B.如果我们从现存汉语中去掉佛教传来的语言词汇,那么我们的汉语以及古代的雕塑艺术等就不会像今天一样丰富多彩了。

  C.我国古代所创造的传统文化,包括由文人创造的精英文化和由口头传承的传统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等的非物质文化。

  D.在丰富的、和中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人们不仅有了一个中国人的自我认知,而且还建立了深层的道德感,有了生动的历史知识。

  

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4~8题(共14分)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3)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4)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

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

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

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志而已矣。

——《中论.修本》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

密网

B.隳名城,杀豪杰隳:

毁坏

C.金城千里金:

比喻坚固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

不需要

5.下列选项中的古文化知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庠序:

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古人常以庠序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B.孝悌:

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C.黔首:

秦朝对百姓的称呼。

黔,黑色。

D.六艺: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6.下列选项中与“未之有也”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7.下列对文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

B.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

C.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

D.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

8.翻译下列句子:

(每句3分,共6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志而已矣。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9~10题。

(共8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9.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是日惊秋老:

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

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

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

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E.惊觉秋老,满眼黄花,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本诗题旨在于表现友人离情。

10.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比较接近杜甫,请说说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

(三)11.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论语》中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又失落的内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蜀道难》中,李白描写山高入天,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甚至要屏住呼吸,以手抚胸不断感叹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拯救

  王永泰

  两室一厅被他翻了个底朝天,现金及贵重物品一样没找到。

正在他自认倒霉准备离开的时候,屋门突然开了,进来一个小男孩,可能是刚经过剧烈运动,小男孩的胸脯还在一起一伏,不断地喘息着。

小男孩有四五岁的样子,虎头虎脑的,很可爱。

  小男孩愣了一下,看着他,你是谁?

  他咧咧嘴,你猜?

  小男孩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我猜……你一定是爸爸!

  他立时瞪大了眼睛,边往门口走边说,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我就是爸爸?

  小男孩说,因为今天是我五岁的生日,妈妈说今天晚上爸爸会回来的。

我想你一定就是爸爸,是吗,爸爸?

  小男孩走过来,拉住了他的手,仰起头看着他。

  他继续向门口走,嗯,是的,你可真聪明。

不过爸爸想出去一下,你看我刚回来,什么礼物也没带给你,我去给你买点礼物好不好?

 小男孩突然一下抱住他,大声说,爸爸,你哪儿也不要去,我不要礼物,我就要爸爸陪着我!

  小男孩紧紧抱着他不撒手,他想努力挣脱。

小男孩急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爸爸,你不要走!

  这时候,一个女人拎着菜从外面走进来,她是小男孩的妈妈。

看到屋子里的情况,她立刻傻了眼,手中的菜啪地掉在地上!

  他一下抱住小男孩一动不动地盯着女人。

  小男孩说,妈妈,爸爸回来了,你一会儿要给爸爸做好吃的。

  女人惊醒过来,蹲在地上捡菜,平静地说,我马上做饭,丁丁还没和爸爸一起吃过饭呢。

女人把菜捡好,一面拎着菜站起来往厨房里走一面又说,丁丁下来,别总让爸爸抱着,爸爸大老远回来的,多累啊!

  小男孩看着他,爸爸,你累吗?

  他莫名其妙,不累不累!

哦,丁丁,你先回屋去,我有话和妈妈说!

  丁丁爽快地答应一声,跑到卧室去了。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走进厨房,那个……我……

  女人低头摘着菜,说,如果你愿意,我想请你给丁丁做一天爸爸,我付你一千块钱的劳务费,怎么样?

  他疑惑地问,我想你已经知道我是什么人了,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女人点点头说,丁丁很喜欢你,为了丁丁我想你也会答应的。

  他想不到自己第一笔合法收入竟是这样赚到的,搔着脑袋想,一天一千,算得上高薪了呢。

  正想着,女人又说,丁丁从来没见过他的爸爸,他特别渴望有个爸爸来疼他,所以这一天当中,不管丁丁向你提出什么要求,希望你都尽力满足他,让今天成为丁丁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

  他不解地问,丁丁爸爸呢?

  女人猛然抬起头瞪着眼睛看他。

  他忙说,对不起,我去陪丁丁!

说完向丁丁所在的房间走去。

随即,卧室里传来了丁丁欢快的笑声。

  女人松了一口气,擦擦额头的汗。

  ……

  夜深了,柔和的风拥着海水轻轻地拍打在沙滩上,哗哗地响着,像母亲嘴里的摇篮曲。

  丁丁伏在他的肩膀上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双手仍紧紧地搂着他的脖颈。

这一天丁丁玩得太开心了,太累了。

  天上飘着一盏孔明灯,那是刚刚他们三个一起放飞到天上去的,放飞之前,丁丁坚持要把三个人的名字都写在孔明灯上,丁丁说这样他们一家人就不会再分开了。

  两个人并肩漫步在海滩上。

经过一天的相处,两人的关系已经不再那么紧张。

  女人从手包里拿出一千块钱递给他,这个给你,谢谢你。

今天,会是丁丁一生中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他没接,低着头说,这钱我不要了,这也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天。

与钱相比,你的信任和尊重对我更重要。

  女人笑了,说,给你你就拿着吧,今后要记住,应该拿的就不要客气,不应该拿的,千万不要再动了。

  他接过钱,苦笑着说,我先前做过许多事情,但都失败了,我不知我还能做些什么。

  女人轻轻地接过孩子说,在丁丁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爸爸因为入室盗窃杀人,被判了死刑。

你人不错,我不想你走他爸爸的老路。

  他目瞪口呆地看着女人。

  女人直视着他说,你说你受过许多挫折、吃过许多苦,难道比我这些年一个人带着丁丁过日子还苦吗?

  女人说完径直向前走去。

  看着渐渐融入夜色之中的女人,他鼓起勇气喊,阿姐,我以后还可以来看丁丁吗?

  夜色中传来肯定的回复,随时欢迎。

  他仰起头,注视着夜空,快速地眨着眼睛。

最终,泪水还是挣脱了眼眶的束缚。

  夜空中的孔明灯红通通的,宛如一轮新升的太阳。

  (选自《天池》,有删改)

 12.下列有关小说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手中的菜啪地掉在地上”,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女主人公被陌生男子的举动感动了。

 B.女主人公的信任和尊重,让“他”感受到这一天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因此“他”拒绝了一千块钱的劳务费。

 C.“不应该拿的,千万不要再动了”,女主人公的这句话暗示了“他”的小偷身份,流露出她对“他”的鄙夷与讽刺。

D.女人说“你说你受过许多挫折、吃过许多苦,难道比我这些年一个人带着丁丁过日子还苦吗?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指责。

E.最后一段,作者巧用新颖的比喻,预示着三个人如同新升的太阳,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13.小说标题“拯救”的含义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4.利用“巧合”叙事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点,请简要分析本文有哪些巧合并说明其作用。

(5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1分)

15.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敕(chì)造  宫绦(tiáo)  朱拓(tà)

B.模(mó)样 陈抟(tuán) 不更(gēng)事

C.咨嗟(jiē) 宵柝(tuò) 金石可镂(lòu)

D.榫(sǔn)头 炮(páo)烙 良将劲(jìn)弩

16.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寒喧  踌蹰  潦倒眉尖若蹙

B.惫懒驯熟惘然呕哑嘲哳

C.慰藉支唔骐骥便宜从事

D.巉岩饿殍授业日理万几

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他和同桌在这次考试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两个人差不多,可他却看不起同桌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B.一群上访告状的人闯进办公室,把整个办公室闹得沸反盈天。

C.我家在农村,上中学后,我住在城里一个亲戚家,生活中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

D.在改革的道路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决不能畏葸不前,而应该知难而进。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D.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9.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

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

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分)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

随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

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总要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

①却是_________ ②更_________ ③但_________ 

五、写作(4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上课前,老师带大家做了一个游戏。

讲桌上放了个纸篓,老师让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纸,写上座位号,再团成纸团,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纸团掷向纸篓,投进去的获得奖励。

后排同学提出反对意见,前排同学则沾沾自喜。

  游戏开始,纸团被纷纷抛出,只有几个命中目标。

老师从纸篓里拿出那几个“胜利者”,打开来说:

“后面的同学肯定会感到不公平,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本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位置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今天的获胜者中却有几个后排的同学,而也有很多坐在前排的同学没能取胜。

这说明什么?

拥有位置优势是否一定能成功?

而处于劣势的,也不意味着一定会失败。

 

答案

单选题每个2分

1.BB项的主要信息是文章第二段第一句话,原文说“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佛教”,因此选项说“佛教虽然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显然是错误的。

2.BB项的主要信息是文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原文说“大部分来自佛教”,而选项中的“都”扩大了范围。

3.DD项的信息主要在文章最后几行,原文说的是“他在这些丰富的、和中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不但建立了深层的道德感,有了生动的历史知识,还有了一个中国人的自我认知”,选项中说成“不仅有了自我认知,而且建立了深层的道德感,有了生动的历史知识”,逻辑关系表述错误。

4.D不必:

不一定

5.B孝悌:

孝,指对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6.C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7.D

8.

(1)(3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的了。

(2)(3分)做善事回报凶恶叫做命运,做恶事回报吉利叫做侥幸,能够守住自己的志节罢了

附:

第四段古文翻译

天下太平之时,做好事的人得福,做坏事的人得祸;到乱世之秋,做好事的人不得福,做坏事的人也受不到惩处,这是改变的命运。

有智慧的人不因为改变的命运就怀疑正常的道义,所以沿袭福分自来的方法,防止灾祸的到来。

遇不遇太平之时不在于我,而在于它的时机。

做善事回报凶恶叫做命运,做恶事回报吉利叫做侥幸,能够守住自己的志节罢了。

9.(4分)AEA项“是日”的意思是这一日;E项本诗主旨不只是表现友人离情。

10.(4分)此诗风格:

沉郁悲怆,深沉凝重。

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家事、国事的情怀——惊觉秋老,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行间;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触手可接;两鬓斑白,逐客无家,苍凉的情绪弥漫不散;天地变色,神州易主,郁结的哀愁直透骨髓;但肝胆犹存,江山作证,坚贞的心志更催人泪下。

诗人将满腔块垒,诉诸这些交织的形象,熔铸成一首节奏铿锵的五言律诗,展现出沉郁苍凉,悲壮凝重的风格特征。

11.(每空1分,共8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4分)BE

  A项,“被陌生男子的举动感动了”错,应该是“震惊”或“惊奇”。

C项,“她对‘他’的鄙夷与讽刺”错,应该是劝诫。

D项,不是赤裸裸的指责,而是委婉的批评,启发和引导,鼓励其改掉恶习,重新做人。

13.(4分)①“他”以临时爸爸的身份,拯救了丁丁,让丁丁幼小的心灵得到了父爱的呵护,从而得以健康、快乐、光明地成长。

②女主人公的信任与尊重,让“他”受到感化,得到自我救赎,重新做人。

③“他”由小偷转变为孩子心中的天使,并融入丁丁的家庭,让丁丁一家得到了拯救。

14.(5分)巧合:

①“他”偷东西不成准备离开时,却碰到了回家的丁丁,这是一巧。

②“他”来偷东西那天正好是丁丁的生日,妈妈说今晚爸爸会回来,这是二巧。

③丁丁误认“他”是爸爸而抱着“他”不撒手,这时女主人公回来了,这是三巧。

④小偷被撞见,“他”没被抓反被雇为临时爸爸,这是四巧。

⑤丁丁的爸爸和“他”都是小偷,这是五巧。

(任意三点即可,3分)

  作用:

借助巧合,使得小说叙事跌宕起伏、波澜丛生,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更合理,便于塑造人物形象。

(2分)

15.(2分)CA.绦:

tāoB.模:

mú;D.劲:

jìnɡ

16.(2分)BA.喧—暄;C.唔—吾;D.几—机

17.(2分)A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本句是说“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使用错误。

18.(2分)CA项句式杂糅,“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应选一种说法;B项,多重否定引起句义混乱;D项,偷换主语,“研究发现”的是“冰川退缩”“面积扩张”“溃决危险性增大”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提到的这三种情况而不是“中国科学院”。

19.(3分)①白字连篇 ②应该 ③同时 【每插对一项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20.作文略(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