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60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docx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含答案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训练

(二)

一、赏析修辞手法

(一)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

运用比喻,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形象生动写出了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加强语言气势。

5、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二)修辞赏析答题模式: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故乡,那片竹林

离开故乡很久很久了,可故乡的一山一水依旧那么清晰。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外婆家屋后那一片青青的竹林。

这是一片美丽的竹林。

春天一到,整个山坡嫩笋萌发、万竿吐翠,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漫步林中,和风佛面,呼吸着竹子清新的气息,听到树叶发出的簌簌声,真让人心旷神怡。

故乡的竹林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青青的干、青青的叶,一丛丛,一根根,在风中摇曳。

那秀丽挺拔、楚楚动人的,叫青竹;那一节节挺着大肚子的,叫佛肚竹;还有那苍劲伟岸、昂首挺胸的鞭竹……一簇簇,一丛丛,迎着风儿呼啦啦地往上蹿,不禁使人感到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早晨的竹林,在我眼里,又是一番绝妙的景致。

胖胖的佛肚竹,似乎做了个美梦,一副乐哈哈的样子;翠绿的青竹经过一夜露水滋润、柔风爱抚,显得更加修长俏丽;鞭竹依旧伟岸挺拔,不失男子汉的气概,还有那可爱的小竹笋正在迷迷糊糊地伸懒腰、打哈欠呢!

寒冬来临,枝条折断,落叶纷飞,寸草不生。

然而,故乡那片竹林,依旧是青青的干、青青的叶,依旧是苍劲挺拔、直指苍穹。

噢,故乡竹,不屈不挠的竹、英雄的竹、顽强的竹!

如今,故乡已离我千里万里,那片青青的竹林也已浓缩成一个遥远的记忆。

然而,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那些青色的朋友。

每当起风的时候,这种感情更加强烈,我仿佛又回到了那片竹林,又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簌簌的竹叶声,和叶子们的喃喃细语……

1、作者在文中回忆描写了哪几种竹?

这些竹共有的特点是什么?

2、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一句更好?

为什么?

(1)那可爱的小竹笋又长高了很多。

(2)那可爱的小竹笋正在迷迷糊糊地伸懒腰、打哈欠呢!

3、赏析下面的句子。

然而,故乡的那片竹林,依旧是青青的干,青青的叶,依旧是苍劲挺拔、直指苍穹。

4、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你仔细地阅读,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

(二)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天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

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图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

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天天都给它们浇水,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样子。

我和老伴对它几平不抱什么希望了,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

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于是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的面前叹喟,皱眉,甚至责骂。

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

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暑这样的观点。

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的可怜兮兮的枝叶间,第一次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而且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又生出了好几条侧枝。

我们高兴极了。

但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也许是我们关于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

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做出拼命的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

它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

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和生气,非常生动地展示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

它像憋屈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要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嬗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个妙龄女子的脸,静静地望着我,她的身子还隐在墙后,恍恍惚惚似真似假,是邻家的客人吗?

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

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

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真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奥秘和潜能的。

1.写出作者对三角梅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

(4分)

A→B→C→D

2.本文的②~⑤节写了什么?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3.“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为什么?

(2分)

4.请从描写的角度和修辞手法两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5分)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5.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文尾句中“奥秘和潜能”的理解。

(4分)

(三)

①在冬末的余威中,早春细微的信息已从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渗露出来。

春天最初的脚步,轻盈地踏过冬日的叹息,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态和渐进发展的决心。

②温湿的小南风,刚刚突破严冬的防线,便像涓涓细流一般向冰冻的土地浸润。

大地渐渐暖和并苏醒,丝丝温馨湿润的水汽从泥土的毛孔中蒸发弥散出来,宛如绵延不尽的袅袅炊烟,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与勃发。

高山上的皑皑积雪,在凛冽的冬天里出尽了风头,而春风在她的胳肢窝只温柔地一抓一挠,她便再也不能严肃不能正经,忍俊不禁地噗嗤一笑,霜冷的脸融化成粉红的花面。

澌澌然地从山顶到山麓,再到村落,再淙淙地流入溪河湖海,醉心于横跨千里的春天的旅程。

春雨细细地蒙蒙地飘洒,像冰凉的薄翼一般的纱巾,盖在人们的脸上和身上,迷离了极目远眺的视线。

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

她像一个温文尔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

在这样的时节夜卧听雨,滴滴答答絮絮密密的天籁之声,将会润湿无数浪漫的关于早春的梦境。

早春的梦,其实就是封闭已久的窗户被猛地推开,沉寂麻木的心灵迎着清新的空气自由地放飞;就是新孵的蝴蝶飞飞停停翩跹[1]起舞,撩起红男绿女们郊游远足的浓浓兴致;就是在湖畔溪边浣纱的江南女子,纤纤的素手触摸到温温的水流的血脉,粉红的脸颊上荡漾的那份惊喜。

早春就是这样,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挪移和靠近,洋溢着生命萌动的灵气。

③广袤的原野上,早春的景致新鲜而纯情,充满生命成长的欲望。

早春尚不是百花竞艳百鸟鸣啭的时节,早春的标志模糊而暖昧,浅浅淡淡的草色,总让人们轻易地忽略她那轻盈而神秘的脚步,忽略那刚刚萌发的、若有若无的春意。

放眼远望,野草已经始发,但还没有完全显绿,猛地一看,依然是冬天的枯色。

粗心大意的人,也许就这样放弃了探春的努力,在早春已经来临的时候,仍然怀着沉重的冬天的心情。

对于早春的虔诚[2]的恋者,却不会因为冬天设置的迷障,而错失一睹为快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春风乍起的时候,他们必定会应和季节的脉搏,扑进大自然的怀抱。

这时是否能看到野草所渗透出来的绿色?

早春望草,须有一种望草的心情和敏锐的感觉。

古诗云“草色遥看近却无”,与其说古人“看见”草色,不如说古人以一种观赏的姿态感知到了野草生机始发的势头。

这种若有若无却漫山遍野的绿意,这种看似柔弱其实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了早春的活力,从而对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

④春天是四季的发轫[3],而早春则是一段最宝贵最美好时光的起点。

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注释:

[1]翩跹(piānxiān):

形容轻快地跳舞。

[2]虔(qián)诚:

恭敬而有诚意(原多指宗教信仰)。

[3]发轫(rèn):

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1、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一个简洁而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本文第②段中突出春雨“温柔”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早春原野的特点归纳最恰当的一项。

()

A、寒冷而凝重B、隐约而含蓄C、鲜艳而活泼D、热烈而奔放4、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的景致。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

(1)高山上的皑皑积雪,在凛冽的冬天里出尽了风头,而春风在她的胳肢窝只温柔地一抓一挠,她便再也不能严肃不能正经,忍俊不禁地噗嗤一笑,霜冷的脸融化成粉红的花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雨细细地蒙蒙地飘洒,像冰凉的薄翼一般的纱巾,盖在人们的脸上和身上,迷离了极目远眺的视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末写道:

“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读了这段话,你一定会产生许多感想。

请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80-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错开季节的花

矫友田 

因为暖秋的缘故,山下那片枫树林仍未见熟透的迹象,只有星星点点的红斑点缀在叶丛之间。

而在往年这个时候,整片枫树林早已熟透。

远远看去,那一簇一簇火线的枫叶,在秋风中摇曳着,宛若大山的裙摆,十分迷人。

或许是因为它们的失约,当我从这片枫树林经过的时候,心中竟生出一种莫名的失落。

我沿着一条偏僻的山径走去,待走出枫林之后,才发现前面有个小水潭,像镜子一样镶嵌在那儿。

在水潭旁边是几株久未被打扰的紫荆花。

它们那细柔的枝条,在阳光下尽情舒展着,心形墨绿的叶片,仍然透着盎然生机。

蓦然,我被其中的一株紫荆花吸引住了,在它的一根枝条上,竟然绽放着几十朵紫红色的花朵。

那些花朵,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一样美丽。

如果是在春季,我也许不会有一丝惊讶,甚至不会觉察到它们的艳丽。

因为在春季,原本就是它们生命的花期。

然而眼前,风已凉秋已深,我不能不惊奇自己的发现。

哦,那是一些错开季节的花。

它们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在生命四周的城堡里做着有趣的游戏。

一时不小心,它们就推错了季节的门。

这个花期,对它们来说是一种残酷。

也许是夜间的一场凉霜,或是一场突袭的寒流,就将它们所有的美丽湮没。

可是,它们没有一丝的忧伤的恐惧,只是尽情地舒展着花蕾,拥抱着阳光,吐露着生命最真实的芳香。

此刻,我注视它们的眼光,不再有怜悯的惊讶,而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敬重。

我静静地想着,这一切也许是上苍特意的安排吧,让它们来经历一段痛苦的折磨的锤炼。

于是,它们才有了与众不同的生命。

上苍赋予一个人某些东西的时候,也从他身边带走一些东西。

仿佛冥冥之中,它总用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平衡着自然与人类的支点。

这就像一架巨大的天平,当自然缺失了一些东西的时候,上苍就会从人的一端拿走一些东西。

在我们世间,总会遇到那样一下经对我们来说熟悉的,抑或是陌生的生命,他们错失了原本花枝招展的季节。

然而,他们仍然努力挣扎着,将自己生命的花蕾在痛苦的岁月里灿然绽放。

那种忍受着厄运威胁与痛苦折磨释放出来的美,那怕只有短暂一瞬,也会别人感动不已,就像秋天枝头上那些紫荆花,会让我永远铭记。

生命的意义不在天一个人在安逸的日子里享受些什么,而在于他在痛苦的环境里是否选择一种坚强和从容的生活姿态。

如果是你,抑或是我,是一朵错开季节的花,会像那些紫荆花一样,没有忧伤没有恐惧,在痛苦的日子里灿然绽放吗?

1、看拼音,写词语。

yáoyèxiānɡqiànshēnɡjīànɡránmòrán

()()()()

yānmòchuíliànhuālěièyùn

()()()()

2、文章中第2段第一句,作者说自己“心中竟生出一种莫名的失落”,为什么他会心生失落之感。

3、紫荆花错开季节后以什么样的姿态绽放?

(用文中原句回答)

4、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并试着仿写一句。

5、错开季节的紫荆花让作者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怎样的感悟?

6、生活中有很多“将自己生命的花蕾在痛苦的岁月里灿然绽放”的人,试举一例。

2、写作顺序

(一)顺叙及其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

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2、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及其作用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插叙及其作用

  插叙——叙事中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插叙的作用:

1、结合本段内容回答,交代…………内容。

2、联系上文回答,揭示…………原因。

3、联系下文回答,推动…………情节往下发展。

4、联系全文回答,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突出,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4)补叙及其作用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补叙,可以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善,使记叙周严,不留破绽。

(一)蔷薇几度花

(1)我喜欢那丛蔷薇。

(2)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

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

这个时节,花开了。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

蔷薇花开了。

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3)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

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4)看久了,有些人变成了老相识。

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

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

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

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

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

呀!

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5)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

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

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

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这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块儿的灶糖。

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6)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

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7)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

当当,当当当——好,来了!

等待终于落了地。

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8)跟他聊天。

“老头!

”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

“你不要跑那么快,我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

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

“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9)祖上就是做灶糖的。

这样的营生,从他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

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

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

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10)“这灶糖啊,就快没了。

”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12)“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13)“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

奶黄的月亮,缺了口。

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

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14)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

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走过来了,我要求道:

“和这些花合个影吧。

”老人一愣,笑看我,说:

“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

”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在欢笑。

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

他看一眼,笑了。

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

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

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第(9)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第(6)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记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

()

(2)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

()

(3)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成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

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

“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

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

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

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

“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

”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

”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

”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 

他有点失望:

“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 

“你去过马山?

” 

“去过。

”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

“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

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

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

“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

后来再也不赌了。

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