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92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09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

习题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

C.温和性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B.西蒙

C.拉斯韦尔D.史密斯

5.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整体性B、超前性

C、层次性D、系统性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综合

C.分配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文化B.观念

C.条件D.行为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分配功能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D.规制功能

四、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二、单项选择题

1.A2.B3.D4.C5、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BD3.ABC

四、问答题

1.

(1)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

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连结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整体性不仅表现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

作为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2)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和状态。

先进的政策目标,决定了政策应是超前的。

除目标外,相关的政策内容,也能揭示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样具有超前性。

政策的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3)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

尽管不同的政策间是相互联系的,但这种关系并非“平起平坐”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

(4)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导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事务的日益增多,总的说来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是日益丰富、复杂和扩大,那些在过去不太需要政府管理的问题,均被列入现代政府的管理范围内。

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

(5)合法性。

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它的规范作用,与道德规范不同。

它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政策的合法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

2.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政策的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之上。

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

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导向功能,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政策的负导向功能,要主动地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克服它们的消极影响,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的负导向作用。

(2)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它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控制作用,这两种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了调节。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常常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

(3)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

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

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

3.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公共利益分配的主体。

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而不是反对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因为在政策实行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

一般地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4.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

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1)政策问题。

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

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

谁参与筛选?

其结果会大相径庭。

作为有选择的社会问题,人们对它们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确定目标是分析的前提。

所谓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如果没有目标,政策方案是无法确定的。

但目标不明确,也同样会使政策出现偏差。

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

政策目标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

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

拟定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

因为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

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分析。

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格禁止出现。

(4)政策模型。

按照系统分析的基本掌握,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

它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因素的约束,易于基本掌握、操作、模拟与优化。

有几类模型在政策分析中是十分有用的,它们是图标、物理、符号和形象模型。

所有的模型讨论,都涉及到总体研究。

最优化模型是在特定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可以求出最优选择结果的模型。

(5)政策资源。

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尤其在执行中。

政府的“作为”,以能否提供多少资源为基础,这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

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费用。

但政策分析中,大量的是非货币支出的费用。

如生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资源消耗分析,有许多因素不能用货币衡量。

人、财、物、时间、信息都是资源。

除此之外,权力、地位、名誉等,也可能是资源。

(6)政策评价标准。

整个政策过程,无论是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还是执行评价或总评价等,都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

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离不开政治上的评价及其标准。

政策评价,往往是综合性评价,因为不同方面的标准,无法用较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7)政策效果。

效果是达到目的时所取得的成果。

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

效益大体有三个方面: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政策效果基本由两个因素所决定:

一是政策执行的成本;二是政策执行的结果。

当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的。

二者之间的差越大则说明政策效果的有效性越高。

反之政策效果是无效的。

(8)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而且还包括外在环境。

这些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行结果的外在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

其中包括:

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等。

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所构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变革时期,对政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9)政策信息。

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容的信息,其中也包括政策实行情况的反馈信息。

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信息闭塞而造成政出多门,互相抵消、不同步、不配套等问题。

获得政策信息应是多渠道的,既有来自大众交流媒介的各种社会渠道,也有来自机关内部渠道。

因此,要加强各种信息渠道的沟通。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主体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1.()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  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D.社会公众

2.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B.对立者

C.被统治者D.伙伴

三、   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A.企业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D.核心主体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四、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2.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3.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4.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C2.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3.ABCDE

四、问答题

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

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2.

(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作为特殊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

通常,这些准则、规范来自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与价值偏好。

公共政策主体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还常常在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策主体对社会成员行为的规制直接关系到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社会成员甚至是全人类的公共利益,体现出政策主体的权威性和号召力。

(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将哪些问题列入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决定了对公众观念和行为将产生什么样的引导。

所以,公共政策主体首先要具有充分搜集公共问题信息、最大程度地一般了解把握公众意愿的能力,从而针对某些公共问题制定政策,以便更好地、更有成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

公共政策主体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主体自身观念的影响程度以及行为的规范、模范程度。

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程度的提高以及多元化价值观思潮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引导人们观念、行为的能力就显得更困难、更具挑战性,同时也更有必要、更不可缺少。

(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公共决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过程。

这个为实现有效管理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政策主体选择哪些问题制定政策,就决定了对哪些利益关系进行调控,这要求政策主体以大局为重,尊重市场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原则,来调控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

其调控能力的强弱,表现在确定要调整哪些利益关系以及所优选的政策方案,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平衡各种利益矛盾。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公共政策的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解决对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

因为任何公共政策都必将取之于一些人而使另外一些人受益,所以社会中的个体都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求出发来对待公共政策。

思想观念的差别、知识水平的差别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导致不同人有不同的、永无止境的利益需求。

“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怎么分配、最佳分配是什么”就成为公平分配社会资源中的核心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就说明公共政策主体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强。

(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除了政府这个核心公共政策主体外,执政党、利益团体、社会团体、第三部门等准公共政策主体以及公众、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一个公共政策系统。

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及整合能力也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们的互动及整合能力将决定整个公共政策体系的能力。

一般来说,互动的范围越大、频率越高,越有利于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作为一个系统,在各主体相对独立、具备较高能力的情况下,公共政策体系有一种天然的整合能力和机制。

3.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

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从实践来看,因为与政策相关的利益、素质和信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明显不足。

主要有:

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②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③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

公共政策主体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升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调控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入世”使我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入世后,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否应对新环境的挑战直接决定了公共政策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的进程。

这就要求公共政策主体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理念,对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机制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以迎接入世新环境的挑战。

同时,经济全球化过程充满矛盾和问题,客观上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主体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在更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利益上制定政策,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与分配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兴盛与发达。

无论是在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调控社会利益关系方面,还是在公平分配社会资源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都对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中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建构一个数字化、电子化的新时代,这为建立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以及其它公共政策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对公共政策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4.

(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

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的价值观。

其实,思想观念是结果的真正决定者,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做出与之相关的政策。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必须转变公共政策理念。

这些理念包括:

①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②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③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④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重点掌握政策主动权。

(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公共问题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意味着公共政策的层次性和复杂性,要求公共政策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要求政策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主要包括:

①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

②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

③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决策权力2.集权制3.分权制4.公共政策监控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权力B.利益

C.关系D.制度

2.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A.个人不负责制B.个人负责制

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D.集权者

3.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秘书B.助手

C.领导者D.外脑

4.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利益群体B.压力集团

C.行政D.社会团体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等子系统。

A.监控B.智囊

C.决断D.信息

2.外部监控体系是由()等组成。

A.政党B.人民群众

C.新闻舆论D.社会团体

3、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

A.界定政策问题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D.选择政策方案

四、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2.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3.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

4.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5.试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6.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7.试论述我国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8.试论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9.试论述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公共决策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2.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3.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4.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二、单项选择题

1.A2.B3.D4.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3.ABCD

四、问答题

1.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是否及时得到准确而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是进行有效公共决策活动的必要前提。

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

决断系统是由拥有公共决策权力的领导者集体所组成的中枢机构,是公共政策活动的组织者,领导政策的全过程。

公共政策的决断系统是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决断系统不仅拥有决定权,而且还统帅其它子系统的活动,为信息系统指明收集信息的方向,为智囊系统确立拟定备选方案的目标,指导政策方案的实行活动;但信息、智囊等其它系统或机构却不能取代决断系统的地位。

对政策过程的监控,既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也有助于政策方案的贯彻实行与评估,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有力保障。

这四个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展开。

2.

(1)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个人决策模式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主体所有,它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集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

3.信息系统的职责主要包括:

(1)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

(2)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行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3)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4.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

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行一定的政策。

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1)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①实行总统制的国家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行政权、军事权、外交权以及相当大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特别是在行使行政权时,总统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可以主持联邦政府日常工作和各种决策会议,决定美国的战略方针、政策和重大措施,发布对联邦机关有法律约束力的政令。

这些权力及其运用都属于政府制定决策的活动。

为协助总统行使权力而设立的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局等庞大的总统办公机构,大多数是代表总统进行决策领导的部门和总统决策的咨询部门。

美国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最高集体决策机构,而是总统的咨询和执行性机构。

内阁成员对政府有关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总统一人重点掌握了决定权。

内阁各部下属的各个局,由常设的文官领导,他们通过自己对具体情况的一般了解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各种具体的实质性的政策制定中起到了主要规划者的作用。

②实行议会制的国家

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重点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

就政策制定方面的权力而言,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

内阁制下的总理也为自己设置了一整套办公机构,主要用于政策的制定、协调和监督,因此,它们是政府机构中最有权威和影响的部门。

广义的政府也包括议会或国会。

议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是重大政策由议案到法案的必经之路。

议会通过提案、审议等方式在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不论在总统制还是内阁制的国家,议会审议的大部分提案都是由政府提出的。

政府还在许多方面通过“委任立法”的方式,自己“先行立法”,后经立法机关批准,从而取得了本应由议会行使的一部分实际权力。

总统制下的总统对国会的决定还具有否决权。

政府的首脑也往往由作为控制议会多数的执政党的领袖担任,他可以通过本党的议会党团左右议会的活动。

这样,政府通过不断扩大权力和对议会的种种制约方式,使自己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实际上处于主导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