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22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0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docx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JIJIANGSU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论文

 

基于RFID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DesignofIntelligent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

BasedonRFID

 

学院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06通信工程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2010年6月

基于RFID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06通信工程1班学生姓名:

邱廷君

指导教师:

宋雪桦职称:

副教授

摘要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监控、环境科学、空间探索和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以说射频技术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目前国外已有很多文献报道,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因此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反映了当今通信研究领域的前沿。

近年来,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处于物流中心环节的仓储系统,也随之加快了发展步伐。

随着计算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进步,仓储系统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射频识别技术作为新一代自动识别技术,其具有显著的优势,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详细分析了RFID技术,以RFID技术为核心,在分析仓储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仓储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并论述了RFID定位计算方法,解决约束RFID系统快速读取的瓶颈,提高商品实时数据的采集,使商品的采购、仓储、配送过程更加便捷。

本文以物流仓库为例设计了仓库管理系统中RFID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对商业应用中大批量物品的识别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射频识别;仓储管理系统;物流;RFID定位算法

 

DesignofIntelligent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

BasedonRFID

AbstractTheRFIDtechnologyhasabroadapplicationinmanyfieldssuchasmartialmonitor,environmentalscienceandsoon.Itcanbeconsideredasaninnovationininformationsenseandcollection,andoneofthemostimportanttechnologiesin21stcentury.TheRFIDtechnologyhavebeenusedforexperimentalstudyandallofthemhavegoodperformanceabroad.Hence,tocarryonstudyingaboutcorrelativetopicsinourcountrywillhavegoodappliedpossibilitiesandvalue,whichreflectsthestudyingleadinthefieldofcommunicationresearch.

Recentyears,asthelogisticsindustryhasbeendevelopingrapidly,thestoragesystembeingthekeylinkofthelogisticsindustryalsoexpeditethepaceofdevelopment.Withtherapidprogressoftechnologyandautomationtechnology,thesystemhasmadeadevelopdirectionofautomationandintellectualized.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technologiesasanewgenerationoftheautomaticrecognitiontechnology,ithasadistinctadvantage,andreceivedwidespreadconcernonapplicationsofthewarehousingmanagement.

ThedetailedanalysisRFIDtechnology,onthebasisofanalysiswarehousemanagementprocesses,maketheoveralldesignandfunctionsofthewarehousingmanagementsystem.AndittreatstheRFIDpositioningcomputation,solvethebottleneckoftheRFIDsystemonquicklyreadingtomaketheReal-timedatacollectionspeedfastersothatthegoodspurchase,storageanddistributioncouldbemoreconvenient.Thisarticletoitsflowtakeslogisticswarehouseasaexamplemakethedesigntheoverallframework,systemsandworkingprocessesofRFIDsystem,hasagreatsignificanceonthemassoftheidentificationandmanagement.

Keywords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wms(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logistics;RFIDpositioningcomputation

第一章绪论

1.1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事件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人的、物质的、财务的,也包括采购的、生产的和销售的,这些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于我们的生产或者生活决策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没有这些实际工况的数据支援,生产和决策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将缺乏现实基础。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中,数据的采集是信息系统的基础,这些数据通过数据系统的分析和过滤,最终成为影响我们决策的信息。

 在信息系统早期,相当部分数据的处理都是通过人工手工录入,这样,不仅数据量十分庞大,劳动强度大,而且数据误码率较高,也失去了实时的意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就研究和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自动识别技术,将人们从繁沉的重复的但又十分不精确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系统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为生产的实时调整,财务的及时总结以及决策的正确制定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

 在当前比较流行的物流研究中,基础数据的自动识别与实时采集更是物流信息系统(LMIS,Logistic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的存在基础,因为,物流过程比其他任何环节更接近于现实的"物",物流产生的实时数据比其他任何工况都要密集,数据量都要大。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动识别技术(autoidentification)呢?

 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举例说明。

商场的条形码扫描系统就是一种典型的自动识别技术。

售货员通过扫描仪扫描商品的条码,获取商品的名称、价格,输入数量,后台POS系统即可计算出该批商品的价格,从而完成顾客的结算。

当然,顾客也可以采用银行卡支付的形式进行支付,银行卡支付过程本身也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是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归根到底,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或者数据采集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技术、磁条磁卡技术、IC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射频技术、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集计算机、光、磁、物理、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

一般来讲,在一个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采集(识别)完成了系统的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解决了人工数据输入的速度慢、误码率高、劳动强度大、工作简单重复性高等问题,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了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采集输入的有效手段,因此,自动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高新技术,正迅速为人们所接受。

自动识别系统通过中间件或者接口(包括软件的和硬件的)将数据传输给后台处理计算机,由计算机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或者加工,最终形成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在有的场合,中间件本身就具有数据处理的功能。

中间件还可以支持单一系统不同的协议的产品的工作。

完整的自动识别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自动识别系统(AutoIdentificationSystem,简称AIDS),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Interface,简称API)或者中间件(Middleware)和应用系统软件(ApplicationSoftware)。

也就是说,自动识别系统完成系统的采集和存储工作,应用系统软件对自动识别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应用处理,而应用程序接口软件则提供自动识别系统和应用系统软件之间的通讯接口包括数据格式,将自动识别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转换成应用软件系统可以识别和利用的信息并进行数据传递。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1.2RFID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2.1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

RFID技术的应用已趋成熟。

在北美、欧洲、大洋洲、亚太地区及非洲南部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典型的应用领域包括:

   

(1)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管理。

如:

北美铁路、中国铁路、瑞士铁路等。

 

   

(2)车辆道路交通自动收费管理。

如:

北美部分收费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中国部分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管理、东南亚国家部分收费公路的自动收费管理。

   (3)旅客航空行包的自动识别、分拣、转运管理。

如:

北美部分机场。

   (4)车辆出入控制。

如:

停车场、垃圾场、水泥场车辆出入、称重管理等。

   (5)校园卡、饭卡、乘车卡、会员卡、驾照卡、健康卡(医疗卡)等国内、国外均有大应用。

   (6)生产线产品加工过程自动控制。

主要应用在大型工厂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线上。

   (7)动物识别(养牛、养羊、赛鸽等)。

大型养殖厂、家庭牧场、赛鸽比赛。

 

   (8)物流、仓储自动管理。

大型物流、仓储企业。

   (9)贮气容器的自动识别管理。

   (10)汽车遥控门锁、电子门锁等。

目前国内RFID成功的行业应用有中国铁路的车号自动识别系统。

其辐射作用已涉及到铁路红外轴温探测系统的热轴定位、轨道衡、超偏载检测系统等。

正在计划推广的应用项目还有电子身份证、电子车牌、铁路行包自动追踪管理等。

1.2.2RFID技术的发展方向

RFID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应用需求的驱动,另一方面RFID的成功应用反来又极大地促进了应用需求的扩展。

从技术角度说,RFID技术的发展体现在若干关键技术的突破。

从应用角度来说,RFID技术的发展目的在于不断满足日益增涨的应用需求。

一、RFID技术未来的发展

  RFID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多项技术的综合发展。

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大致包括:

芯片技术、天线技术、无线收发技术、数据变换与编码技术、电磁传播特性。

   RFID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过50余年,在过去的10多年里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RFID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RFID技术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RFID技术的发展将会在电子标签(射频标签)、阅读器、系统种类、标准化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二、RFID电子标签方面

   电子标签芯片所需的功耗更低,无源标签、半无源标签技术更趋成熟。

   1)作用距离更远。

   2)无线可读写性能更加完善。

   3)适合高速移动物品识别。

   4)快速多标签读/写功能。

   5)一致性更好。

   6)强场强下的自保护功能更完善。

   7)智能性更强。

   8)成本更低。

三、RFID阅读器方面

   1)多功能(与条码识读集成、无线数据传输、脱机工作等)。

   2)智能多天线端口。

   3)多种数据接口(RS232,RS422/485,USB,红外,以太网口)。

   4)多制式兼容(兼容读写多种标签类型)。

   5)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

   6)多频段兼容。

   7)成本更低。

四、RFID系统种类方面

   1)低频近距离RFID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安全特性。

   2)高频远距离RFID系统性能更加完善,系统更加完善。

五、RFID标准化方面

   1)标准化基础性研究更加深入、成熟。

   2)标准化为更多企业所接受。

   3)系统、模块可替换性更好、更为普及。

第二章RFID技术概述

2.1RFID技术简介

2.1.1什么是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和阅读器组成。

电子标签内存有一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常以此作为待识别物品的标识性信息。

应用中将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品上,作为待识别物品的电子标记。

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可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互传信息,通常的情况是由阅读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电子标签根据收到的阅读器的命令,将内存的标识性数据回传给阅读器。

这种通信是在无接触方式下,利用交变磁场或电磁场的空间耦合及射频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实现的。

电子标签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但不是任意形状都能满足阅读距离及工作频率的要求,必需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即磁场耦合(变压器原理)还是电磁场耦合(雷达原理),设计合适的天线外形及尺寸。

电子标签通常由标签天线(或线圈)及标签芯片组成。

标签芯片即相当于一个具有无线收发功能再加存贮功能的单片系统(SoC)。

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说,射频识别技术的核心在电子标签,阅读器是根据电子标签的设计而设计的。

虽然,在射频识别系统中电子标签的价格远比阅读器低,但通常情况下,在应用中电子标签的数量是很大的,尤其是物流应用中,电子标签由可能是海量并且是一次性使用的,而阅读器的数量则相对要少的多。

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除了具有数据存贮量、数据传输速率、工作频率、多标签识读特征等电学参数之外,还根据其内部是否需要加装电池及电池供电的作用而将电子标签分为无源标签(passive)、半无源标签(semi-passive)和有源标签(active)三种类型。

无源标签没有内装电池,在阅读器的阅读范围之外时,标签处于无源状态,在阅读器的阅读范围之内时标签从阅读器发出的射频能量中提取其工作所需的电能。

半无源标签内装有电池,但电池仅对标签内要求供电维持数据的电路或标签芯片工作所需的电压作辅助支持,标签电路本身耗电很少。

标签未进入工作状态前,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相当于无源标签。

标签进入阅读器的阅读范围时,受到阅读器发出的射频能量的激励,进入工作状态时,用于传输通信的射频能量与无源标签一样源自阅读器。

有源标签的工作电源完全由内部电池供给,同时标签电池的能量供应也部分地转换为标签与阅读器通信所需的射频能量。

射频识别系统的另一主要性能指标是阅读距离,也称为作用距离,它表示在最远为多远的距离上,阅读器能够可靠地与电子标签交换信息,即阅读器能读取标签中的数据。

实际系统这一指标相差很大,取决于标签及阅读器系统的设计、成本的要求、应用的需求等,范围从0~100m左右。

典型的情况是,在低频125kHz、13.56MHz频点上一般均采用无源标签,作用距离在10~30cm左右,个别有到1.5m的系统。

在高频UHF频段,无源标签的作用距离可达到3~10m。

更高频段的系统一般均采用有源标签。

采用有源标签的系统有达到作用距离至100m左右的报道。

2.1.2射频识别技术发展历史

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

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如下:

1940-1950年:

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

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

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

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

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

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0-2000年:

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

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至今,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

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Brock博士和SanjaySarma教授在喝咖啡聊天时,谈及物品自动识别技术手段问题时产生的从系统的角度来解决物品自动识别问题的灵感,由此导致了供应链中物品自动识别概念的一次革命,并最终在1999年10月1日正式创建Auto-IDCenter非盈利性的开发组织。

Auto-IDCenter诞生后,迅速提出了产品电子代码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的概念以及物联网的概念与构架,并积极推进有关概念的基础研究与实验工作。

可以说,EPC与物联网的概念将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推到了极致,对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1.3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应用需求的驱动,另一方面射频识别技术的成功应用反过来又将极大地促进应用需求的扩展。

从技术角度说,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体现在若干关键技术的突破。

从应用角度来说,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目的在于不断满足日益增涨的应用需求。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多项技术的综合发展。

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大致包括:

芯片技术、天线技术、无线收发技术、数据变换与编码技术、电磁传播特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射频识别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射频识别技术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将会在电子标签(射频标签)、阅读器、系统种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电子标签方面,电子标签芯片所需的功耗更低,无源标签、半无源标签技术更趋成熟。

其作用距离将更远,无线可读写性能也将更加完善,并且能够适合高速移动物品识别,识别速度也将更加快,具有快速多标签读写功能。

与此同时,在强场强下的自保护功能也会更加完善、智能性更强,成本更低。

在读写器方面,多功能读写器,包括与条码识别集成、无线数据传输、脱机工作等功能将被更多的应用。

同时,多种数据接口包括RS232,RS422/485,USB,红外,以太网口也将得到应用。

而读写器将实现多制式多频段兼容,能够兼容读写多种标签类型和多个频段标签。

读写器会朝着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方向发展,成本将更加低廉,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在系统方面,低频近距离系统将具有更高的智能、安全特性;高频远距离系统性能将更加完善,成本更低。

而2.45GHz和5.8GHz系统将更加完善。

同时,无芯片系统将逐渐得到应用。

总而言之,射频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中,在结合其它高新技术,比如GPS、生物识别等技术,由单一识别向多功能识别方向发展的同时,将结合现代通信及计算机技术,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应用。

2.2RFID系统的分类

2.2.1根据标签的供电形式分类

依据射频标签工作所需能量的供给方式,可以将RFID系统分为:

有源、无源和半有源系统。

2.2.2根据标签的数据通信方式分类

标签的数据调制方式即标签是通过何种形式方法与读头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据此RFID可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半主动式。

2.2.3根据工作频率分类

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即为读头发送无线信号时所用的频率,一般可以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

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

2.2.4根据标签的可读性分类

射频标签内部使用的存储器类型不一样,可以分为可读写卡(RW),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卡(WORM)和只读卡(RO),只读卡标签内一般只有只读存储器(ROM)和随即存储器(RAM)和缓冲存储器,而可读写卡一般还有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

这种存储器除了存储数据功能外,还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多次写入数据的功能。

2.2.5根据RFID系统标签和读头之间的通信工作时序分类

时序指的是读头和标签的工作次序问题,即是读头主动唤醒标签(RTF,ReaderTalkFirst)还是标签首先自报家门(TTF,TagTalkFirst)的方式。

一般来说,无源标签一般是TTF方式,TTF系统通信协议比较简单,防冲撞能力更强,速度更快。

2.3RFID技术的优势

作为一项新技术,和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相比较,其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和应用上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读取方便快捷:

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有效识别距离更长;自带电池的主动标签,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30米以上。

2.识别速度快:

标签一进入磁场,阅读器就可以即时读取其中的信息,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实现批量识别。

3.数据容量大:

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字节,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百万字节。

4.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

其无线电通信方式,使其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而且其封闭式包装使得其寿命大大超过印刷的条形码。

5.标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