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234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0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落实学案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解

第1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

 

1.(2014·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

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传入神经的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所以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2.(2014·上海卷)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B)

A.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B.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C.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D.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解析:

脚趾皮肤中含有的是感受器,所以环割除剥除脚趾皮肤,去除感受器,还可以研究感受器在反射活动的作用。

3.(2014·安徽卷)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过程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感觉是高级生命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食物引起味觉是条件反射,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类型相同。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使狗建立铃声和分泌唾液的联系,这是通过不断刺激形成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控制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同,因此两种反射是通过不同的反射弧完成的。

4.(2015·福建卷)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注:

“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_____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

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_______合成。

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______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解析:

(1)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自变量为缺氧时间。

(2)图中静息电位用负值表示,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即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定义为0mV。

静息电位数值变化增大,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兴奋程度。

(3)缺氧处理20min,阈强度为30pA以上,所以给予25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4)含氧条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

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形式实现跨膜运输。

答案:

(1)缺氧时间 

(2)外 降低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5.(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__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_______,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_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

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_______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解析:

(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激素发挥作用后都被灭活。

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传递信息。

肾上腺素没有酶的催化作用或能源物质的供能作用。

(2)据题意可知,刺激神经末梢,使其释放神经递质使心脏的活动和血压改变,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时发挥作用的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与其他信号分子一样,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3)根据以上两题及相关知识可知,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如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等。

答案:

(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 

(2)神经 神经递质 受体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填充关

键点

思维连

接处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递信号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提示:

前者是电荷(离子)和神经递质,后者是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

(2)能够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联系在一起的桥梁结构是什么?

提示:

下丘脑。

 

1.(2015·宿州质检)下图表示在寒冷环境中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和肝脏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A.TSH不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生理活动而TH直接参与

B.TH对垂体细胞的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TH含量的相对稳定

C.TH可以使靶细胞内呼吸酶的数量增多但不能使其活性提高

D.TH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垂体和肝脏细胞内并与受体结合

解析:

TSH和TH均不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生理活动,只能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A错;当机体TH含量高时,TH对垂体细胞进行反馈调节,抵制垂体细胞的分泌活动的TSH减少,这样对甲状腺的刺激减小,使得TH含量降低,但当TH含量低时,其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分泌活动增强,最终使得甲状腺分泌的TH增加,B正确;TH主要通过与受体结合,调节基因的转录或蛋白质的表达而实现其功能,C错;由图可知TH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质而与胞浆受体结合,D错。

2.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解析:

在“神经—肌接头”处,存在突触,神经传来的兴奋(电信号)可转化为“神经递质”这种化学信号,进而传递至肌细胞膜上,故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进行“双向传导”,故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且兴奋会向右传导致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选项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是单向的,不可逆向传递,故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不能产生兴奋,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故C项不正确;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故D正确。

3.已知人体内有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神经递质,一个神经元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

下图一为人手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的屈肘反射示意图,a~e表示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____________,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引起屈肌收缩。

(2)图二中B侧动作电位主要由____________大量内流引起;图二中神经纤维外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3)若刺激神经纤维上的N点,神经元b无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屈肘反射时伸肌舒张,神经元d兴奋而神经元e未兴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体内存在一种抗体,该抗体可错误攻击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使兴奋传递受阻而使肌肉出现________现象,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

解析:

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完成兴奋传递,最终引起屈肌收缩而发生屈肘反射。

(2)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大量内流引起的,神经纤维外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而内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故刺激神经纤维上的N点,神经元b不产生电位变化;发生屈肘反射时伸肌处于舒张状态,此时神经元b兴奋而神经元e未兴奋,说明神经元d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伸肌处于舒张状态,两块肌肉相互协调方可完成屈肘反射。

(4)人体内存在一种抗体,该抗体可错误攻击自身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使兴奋传递受阻而出现肌肉收缩无力现象,这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1)(兴奋性)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Na+ 相反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神经元d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神经元e不兴奋,进而使伸肌舒张

(4)收缩无力(不能正常收缩) 自身免疫

4.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与血糖调节有一定的关系,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控方面。

研究发现,目前绝大部分的肥胖人都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摄食行为和细胞代谢不正常。

下图是人体内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代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与图中a激素呈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③通过释放____________直接影响结构⑤中的某些细胞,从反射类型看,A刺激→①→②→③→⑤属于____________。

(3)据图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__,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________,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

(4)目前绝大部分的肥胖病人血清中的瘦素浓度____________。

若要使用瘦素来治疗某些人的肥胖症,能否直接口服?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与其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两者均可升高糖浓度。

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反馈调节抵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另外胰岛素分泌增加也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结构②为下丘脑,通过结构③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结构⑤某些细胞,从反射类型看,血糖浓度的高低作用下丘脑后,调节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激素,此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3)据图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其接受瘦素信号,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大脑皮层,使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

(4)由于目前绝大部分的肥胖病人都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摄食行为和细胞代谢不正常。

因此绝大部分的肥胖病人血清中的瘦素浓度偏高。

因为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

口服时经消化道消化而失效,因此不能通过直接口服瘦素来治疗肥胖症。

答案:

(1)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血糖浓度高)

(2)神经递质 非条件反射

(3)②(下丘脑) 大脑皮层

(4)偏高 不能,因为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时经消化道消化而失效。

5.图

(一)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浑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

(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

(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_______,其所分泌的激素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

(二)中的________。

(2)激素③的名称是_______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一)中存在________条该调节机制。

(3)从图

(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的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完成的。

(4)从图

(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的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完成的。

解析:

本题图

(一)是变形的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模式图,对比标准图解,分析图

(一)可以确定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可能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结合图

(二)所示的激素的传递方式,可以判断①②③④分别属于哪种方式。

下丘脑既能够接受大脑皮层传来的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激素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然后经血液运送到垂体发挥作用,故其传送方式为神经分泌。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其含量升高时,由于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因此会抵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平衡。

由图可知,②③④三种激素都要经过血液的传送到达相应的靶细胞,故其传送方式都属于远距分泌。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交感神经的控制,也受到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1)下丘脑 神经分泌 

(2)甲状腺激素 下降

反馈 2 (3)②③④ (4)神经调节、体液(激素)调节

                

 

一、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

(1)细胞膜内外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①静息电位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指针向右偏转。

②动作电位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

(2)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图中,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尽管ab与bd距离相等,但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所以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兴奋只能由c点传到d点,不能传到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例1】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能正确表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的选项是(B)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根据题意,①选项图示两电极都在神经细胞膜外表面,②选项图示两电极都在细胞膜内侧,故各处的电位相等,记录仪不应出现偏转现象,也无法正确测量出神经纤维静息电位。

①③两选项图示两电极一个在膜外,一个在膜内,电流由正电位流到负电位,故记录仪出现的偏转现象是正确的。

【例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刺激甲图中的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若刺激骨骼肌b处,能否在c处记录到电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图中的两幅图示,刺激图甲中A点或图乙中a处,电位计均可出现两次偏转。

在乙图中,若刺激b处,则电位计不发生偏转现象,原因是连接骨骼肌的是传出神经,d是一种突触,传出神经末梢属于突触前膜,肌细胞膜属于突触后膜,而兴奋在突触处(接头部位)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

答案:

(1)出现两次偏转 

(2)不能

二、测量单一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下图为测量单一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实验模式图:

甲图中的S是一个刺激器,R表示记录仪(图中为示波器),和它相连的有两个电极,一个放在轴突膜的表面,另一个连接微电极,准备插入膜内。

当未受到刺激时,若让微电极刺穿轴突膜进入膜内,那么在电极尖端刚刚进入膜内的瞬间,在记录仪上将显示膜内持续处于较膜外低70mV的负电位状态。

当神经受到一次短促的外加刺激时,膜内原来存在的负电位消失,进而变成正电位,即膜内电位在短暂时间内由原来的-70mV左右变为30mV左右的水平。

但这种刺激所引起的膜内外电位的倒转只是暂时的,很快就出现膜内正电位值的减少,恢复到受刺激前原有的负电位状态(如乙图)。

【例3】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下图乙所示。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哪一个选项(C)

解析:

该题考查的思维含量较大,侧重考查对测量部位与膜电位的变化分析能力。

由于测量装置图中A电极在膜内,B电极在膜外,根据记录仪的电位差曲线,说明在未受刺激时为负电位,受刺激后,兴奋部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图中电位由负电位→0电位→负电位,随后恢复静息电位,图中电位由正电位→0电位→负电位。

若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受刺激后,图中电位由0电位→负电位→0电位;随后恢复静息电位,图中电位由0电位→正电位→0电位。

C正确。

【例4】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

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了Na+内流引发了动作电位的原理。

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高于低Na+海水中的浓度差。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