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234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x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污染源

污染源排放的气体

污染物排放的时间

坡上、坡下和睿智园三个食堂及学校附近的居民区

SO2、油烟、油类等有机物、CO等

上午:

5:

30到7:

30、9:

00到11:

30

下午:

15:

00到17:

30

天工楼、竞择楼

氮氧化物、油类等有机物

8:

00到17:

40

小木屋及坡下烧烤摊

CO、油烟、油类等有机物

晚上:

19:

00到24:

00

特种汽车厂

NO2、TSP、油类等有机物

全天都有

学校路段来往车辆

 

NO2、TSP、CO

全天都有,集中上、下班高峰(上、下班时段来往的车数量大约是10辆每分钟)

(2)基础资料的搜集

①气象资料

柳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秋季10月到第二年春季3月)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年平均风速1.1~2.0m/s,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95~11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小时。

②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是以喀斯特溶岩地形为主,其两面环绕着石山,其中还有一条公路从学校穿过即社湾路。

学校的校园是由教学宿舍混合区(坡上)、宿舍区(睿智园、至善园)、教学区(坡下)、附近居民区(坡上)等多功能区组成,整个学院占地面积75.3万平米。

③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状况

我们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生1万余人,教职工686人。

人口分布主要在坡上的明德园、十五栋、居民区、睿智园、至善园,人群健康状况良好。

三、监测项目

经过对以上的调查研究和相关资料的讨论及综合分析,可知校园的主要污染物有SO2、NO2、TSP,所以我们对校园监测项目有:

SO2、NO2、TSP、pH(空气降水监测项目)。

四、设计布点网络

1、采样点布设及布点数目

根据学校的各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我校的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我们组的采样点布设方法采用的是功能区布点法(由于校园分为多个功能区:

主要以居住区、教学区、活动区为主)、网格布点法(由于我校没有较大的污染源,且属于面源)相结合的,采样点的数目是4个,它们分别是竞择楼前、睿智园门口、A区食堂、B区篮球场。

采样点确定的理由:

竞择楼前——属于教学区、活动区;A区食堂——离人流、车流区、至善园有一定的距离;B区篮球场——离汽车维修厂、食堂、活动区(篮球场)、公路,还有坡下各教学区等有一定的距离;睿智园门口——生活居住区。

校园的采样点平面布设图如下,比例尺为3:

100,方格的边长为3×3cm,即实际距离为100×100m。

注:

图中代表采样点

2、采样时间和频率

中国监测技术规范对大气污染例行监测规定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如下:

监测项目

采样时间和频率

二氧化硫

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14~16天每年2个月

二氧化氮

同二氧化硫

TSP

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5~6天,每年12个月

pH

根据天气情况,下雨大的时候就采样

标准的采样时间表如下:

采样时间及气象状况

××月××日

××月××日

××月××日

上午

ⅹ:

ⅹ:

中午

ⅹ:

ⅹ:

下   午

ⅹ:

ⅹ:

ⅹⅹ

∣∣

ⅹ:

ⅹ:

ⅹⅹ

上午

ⅹ:

ⅹ:

中午

ⅹ:

ⅹ:

下   午

ⅹ:

ⅹ:

ⅹⅹ

∣∣

ⅹ:

ⅹ:

ⅹⅹ

上午

ⅹ:

ⅹ:

中午

ⅹ:

ⅹ:

下   午

ⅹ:

ⅹ:

ⅹⅹ

∣∣

ⅹ:

ⅹ:

ⅹⅹ

气温/℃

气压/kPa

天气

3、现场采样记录

气态污染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______年___月____日地点_____天气______

污染物名称______采样方法_____采样仪器型号___

采样时间

流量/(L/min)

采集空气

气温/oC

气压/kpa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平均

时间

体积

标准体积

采样者______审核者______

 

TSP现场采样记录表

天气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采样器编号

滤膜编号

采样时间

开始

结束

采样累积时间/min

气温/oC

气压/kpa

流量/(m3/min)

采样者______审核者______

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因学校附近无严重污染源,大气中被测物质浓度很低,因此我们总体采用富集采样法(浓缩采样法)。

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如下表列出:

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采样方法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TSP

滤膜阻留法

重量法

GB/T15432-1995

SO2

溶液吸收法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482—2009

NO2

溶液吸收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79-2009

2、采样仪器

气态污染物质(SO2、NO2)采样仪器:

气体吸收管

总悬浮颗粒采样器:

中流量TSP/PM10采样器

流量计:

转子流量计

采样动力:

电动抽气泵

测pH值用烧杯采集水样

3、数据处理

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

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如Q检验法、T检验法),经检验验证后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1)计算样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计算式为c(SO2,mg/m3)=(A-A0)BSVt/(VsVa)

式中A—样品溶液吸光度;

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S—校正因子,ug;

Vt—样品溶液总体积,mL;

Va—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体积,mL;

Vs—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2)样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计算式为c(NO2,mg/m3)=(A-A0-a)VD/(bfV0)

式中A—样品溶液吸光度;

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标准曲线的斜率,mL/ug;

a—标准曲线的截距;

V—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

D—样品的稀释倍数;

V0—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f—实验系数,0.88(当空气中NO2的浓度高于0.720mg/m3时,f值为0.77)。

(3)样气中TSP的含量计算式TSP(ug/m3)=K(m1-m0)/(Qnt)

式中m1——采样后滤膜质量,g;

m0——采样前滤膜质量,g;

t—累计采样时间,min;

Qn—采样器平均抽泣流量,m3/min;

K—常数(中流量采样器K=109)。

4.分析结果

将监测结果按样品数、检出率、浓度范围进行统计并制成表格,可按下表统计分析结果。

TSP监测结果统计[ug/m3(标准状态)]

编号

测点名称

样品数

检出率/%

日均值

浓度范围

超标率/%

1#

2#

3

GB/T15432-1995二级标准值

SO2监测结果统计[mg/m3(标准状态)]

编号

测点名称

样品数

检出率/%

小时平均值

日均值

浓度范围

超标率/%

浓度范围

超标率/%

1#

2#

3

4

GB/T15262-94二级标准值

NO2监测结果统计[mg/m3(标准状态)]

编号

测点名称

样品数

检出率/%

小时平均值

日均值

浓度范围

超标率/%

浓度范围

超标率/%

1#

2#

3

4

GB/T15502-1995二级标准值

注:

超标率=[(实测浓度-标准浓度)/实测浓度]×100%

检出率=实测浓度÷总浓度×100%

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程序:

注:

平行双样平行双样分析包括密码平行双样分析,它反映测试结果的精密度。

  1 测定率要求:

每批测试样品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或密码平行样)进行平行双样测定。

若样品数量较少时,应增加平行样测定比例。

  2 允许差:

可根据允许差进行评定并统计合格数;未列入该表者,可参照所用分析方法规定的允许差值进行判断。

加标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空白试验值:

采用与正式试验相同的器具、试剂和操作分析方法,对一种假定不含待测物质的空白样品进行分析

样品保存

保存项目

保存方法

TSP

放于干燥器中

二氧化硫

加CDTA稳定剂

氮氧化物

在0~4℃冷藏、避光、密封条件下

措施

1.采样严格按要求进行,方法正确,采集样品要有代表性。

2.选择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或推荐方法,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3.对方案中提出的各项监测项目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核查数据并进行离群值检验。

4.绘制质量控制图。

七、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

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站

监测报告

鄂环监检字[2011]号

项目名称:

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

委托人:

监测类别:

委托监测

报告日期:

2015年月日

(加盖业务专用章)

八、监测报告说明

..

1、报告无本站业务专用章、骑缝章及

章无效。

2、报告内容需填写齐全、清楚、涂改无效;无三级审核、签发者签字无效。

3、监测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报告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站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无法保存、复现的样品不受理申诉。

4、未经本站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本报告及数据不得用于商品广告,违者必究。

 

本机构通讯资料:

环境监测中心站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九、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

1、监测内容:

对校园环境范围内的TSP、pH、SO2、NOX项目进行监测。

2.监测地点:

达理楼前、行政后面、海纳楼旁边草坪、睿智园内

3.监测时间:

一十、校园环境概况

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一十一、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

1、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采样方法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TSP

滤膜阻留法

重量法

GB/T15432-1995

SO2

溶液吸收法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482—2009

NO2

溶液吸收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79-2009

2、点位布设

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达理楼前、行政后面、海纳楼旁边草坪、睿智园内。

具体点位布设见附图。

3、监测仪器

TSP:

中流量采样器;SO2、NO2:

722型分光光度计

评价标准

监测评价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因此我们采用二级标准

国家标准见下表:

项目

SO2

NOx

TSP

国家标准(GB3095-82)

0.15mg/L

0.10mg/L

0.30mg/L

一十二、监测结果

SO2、NOx、TSP、分析结果表

监测项目

监测点

SO2

mg/L

NO2

mg/m3

TSP

mg/m3

竟择楼旁

睿智园门口

A区食堂

B区篮球场

标准限值

≤0.15

≤0.10

≤0.60

一十三、结论

 

报告编制复核审核签发

日期日期日期日期

进度计划

1、实验的前一天做好校园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

2、TSP的采样,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5~6天,每年12个月,在接下来的一天进行实验室分析并处理好数据。

3、二氧化硫采样,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14~16天每年2个月,在接下来的一天进行实验室分析并处理好数据。

4、二氧化氮的采样,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14~16天每年2个月在田径场采样,在接下来的一天进行实验室分析并处理好数据。

7、对降水中的pH进行测定,时间看天气情况再定。

8、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一十四、参考文献、资料

【1】王英健、杨永红.环境监测.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2】化学工业部.大气监测方法.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3】吴鹏鸣等主编.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手册.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4】国家环保局.空气废弃监测分析方法.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5】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6】.

 

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原理

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

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

1.中流量采样器:

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

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

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

感量0.1mg。

三、测定步骤

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

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

(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湿度变化小于5%;

(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

(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U型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确至1mm。

若有流量记录器,则可直接记录流量。

测定日平均浓度一般从8:

00开始采样至第二天8:

00结束。

若污染严重,可用几张滤膜分段采样,合并计算日平均浓度;

(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并贮于盒内。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表1中。

表1 总悬浮物颗粒物采样记录

——————市(县)——————监测点

月、日

时间

采样温度(K)

采样气压(kPa)

采样器编号

滤膜 编号

压差值(cm水柱)

流量(m3/min)

备注

开始

结束

平均

Q2

Qn

 

 

 

 

 

 

 

 

 

 

 

 

 

 

 

  3.样品测定:

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2中。

表2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

——————市(县)——————监测点

月、日

时间

滤膜

编号

流  量

Qn

(m3/min)

采  样

体积(m3)

滤膜重量(g)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mg/m3)

采样前

采样后

样品重

 

 

 

 

 

 

 

 

 

分析者_____________审核者____________

四、计算

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W/(Qn·t)

式中:

W——采样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按下式计算:

Qn=Q2[(T3/T2)·(P2/P3)]1/2(273×P3)÷(101.3×T3)

=Q2[(P2/T2)·(P3/T3)]1/2(273/101.3)

=2.69×Q2[(P2/T2)·(P3/T3)]1/2

式中:

Q2——现场采样流量(m3/min);

P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大气压力(kPa);

P3——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T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

T3——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若T3、P3与采样器校准时的T2、P2相近,可用T2、P2代之。

注意事项

1.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

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衡24h,称重。

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

每次称清洁或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否则应检查称量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

2.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

当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则表明应更换面板密封垫。

3.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甲醛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1.2适用范围

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1.2.2测定下限:

当用10mL吸收液采样30L时,本法测定下限为0.007mg/m3;当用50mL吸收液连续24h采样300L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下限为0.003mg/m3。

1.2.3干扰与消除:

主要干扰物为氮氧化物、臭氧及某些重金属元素。

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动分解;加入氨磺酸钠溶液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加入CDTA可以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

在10mL样品中存在50μg钙、镁、铁、镍、镉、铜等离子及5μg二价锰离子时,不干扰测定。

2原理

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

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与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处进行测定。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日十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1氢氧化钠溶液,c(NaOH)=1.5mo1/L。

3.2环已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c(CDTA-2Na)=0.05mo1/L。

称取1.82g反式1,2-环已二胺四乙酸[(trans-l,2-cyclohexylenedinitilo)

tetraaceticacid,简称CDT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4)6.5mL,用水稀释至100mL。

3.3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

吸取36%~38%的甲醛溶液5.5mL,CDTA-2Na溶液(3.2)20.00mL;称取2.04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小量水中;将三种溶液合并,再用水稀释至100mL,贮于冰箱可保存1年。

3.4甲醛缓冲吸收液。

用水将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3.3)稀释100倍而成。

临用现配。

3.5氨磺酸钠溶液,0.608/100mL。

称取0.60g氨磺酸(H2NS03H)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4.0mL氢氧化钠溶液(3.1),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此溶液密封保存可用10天。

3.6碘贮备液,c=(1/2I2);0.1mol/L。

称取12.7g碘(I2)于烧杯中,加入40g碘化钾和25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棕色细口瓶中。

3.7碘溶液,c(1/2I2)=0.05mol/L。

量取碘贮备液(3.6)250mL,用水稀释至500mL,贮于棕色细口瓶中。

3.8淀粉溶液,0.58/100mL。

称取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mL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贮于试剂瓶中。

临用现配。

3.9碘酸钾标准溶液,c(1/6KIO3)=0.1000mol/L。

称取3.5667g碘酸钾(KIO3优级纯,经110℃干燥2h)溶于水,移入1000m1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3.10盐酸溶液(1+9)。

3.11硫代硫酸钠贮备液,c(Na2S2O3)=0.10mol/L。

称取25.0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1000mL新煮沸但已冷却的水中,加入0.2g无水碳酸钠,贮于棕色细口瓶中,放置一周后备用。

如镕液呈现混浊,必须过滤。

3.12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5mol/L。

取250mL硫代硫酸钠贮备液(3.11)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新煮沸但已冷却的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标定方法:

吸取三份10.00mL碘酸钾标准溶液(3.9)分别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70mL新煮沸但已冷却的水,加1g碘化钾,振摇至完全溶解后,加10mL盐酸溶液(3.10),立即盖好瓶塞,摇匀。

于暗处放置5min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3.12)滴定溶液至浅黄色,加2mL淀粉溶液(3.8),继续滴定溶液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式

(1)计算:

式中: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所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