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240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docx

丙烯压缩机试车方案

目录

1说明1

2编制依据1

3主要技术参数:

1

3.1蒸汽透平1

3.2丙烯压缩机组主要参数2

4、机组试运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启动前的准备工作2

4.1机组试运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2

4.2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辅助系统试运行)4

5、汽轮机试运转7

5.1.试运转前要求7

5.2.启动油系统投入试运行:

7

5.3.盘车装置的启动7

5.4输送至轴封的蒸汽及泄漏密封抽汽系统的启动8

5.5冷凝系统的启动8

5.6.启动抽空系统8

5.7暖管9

5.8.启动9

5.9速关机构功能检验10

5.10超速试验10

5.11停机11

6、机组试运12

6.1压缩机试运前应具备的条件:

12

6.2压缩机试运转13

6.3停机13

7、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13

8、试车领导小组14

9试车用料14

10劳动力安排15

11质量控制措施15

 

1说明

丙烯压缩机组为离心式结构,蒸汽轮机驱动,机组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空负荷试运转,以检测机械装配状况以及机组的制造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作全面考核,并对操作技术人员素质作全面考核。

为了避免因操作失误对机器的损伤,空负荷试车的操作应在制造方专家的现场指导下进行。

2编制依据

2.1.《机诫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2.2.《乙烯装置离心压缩机组施工技术规程》SH3519-2002

2.3.使用说明书

2.4.丙烯压缩机使用说明书

3主要技术参数:

3.1蒸汽透平

透平型号:

NK40/46/20

压缩机型号:

STC-SV(10-7-A)

名称:

冷凝式汽轮机

额定功率:

6550KW

正常功率:

5671KW

额定转速:

5200r/min

正常转速:

5143r/min

跳闸转速:

11781r/min

最大连续转速:

r/min

计算的第一个临界速度:

3100rpm

主供应蒸汽的额定压力:

3.9MPa

主供应蒸汽的额定温度:

380℃

主供应蒸汽的最大温度:

420℃

排汽压力:

0.015MPa

正常运行时汽封压力0.108MPa

3.2丙烯压缩机组主要参数如下: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入口流量

m3/h

30555

额定工况

2

重量流量

㎏/h

88238

额定工况

3

进口压力

barA

1.3

额定工况

4

进口温度

-35

额定工况

5

出口压力

barA

18.3

额定工况

6

出口温度

85.6

额定工况

7

转速

rpm

5143

额定工况

8

最高连续转速

rpm

5200

9

第一个临界速度

rpm

3100

10

转向

从驱动侧看顺时针

4、机组试运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4.1机组试运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4.1.1机组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包括主机、辅机、附属设备),并经检验符合技术文件和有关规范的规定,并经有关中外人员确认。

4.1.2.施工记录等交工资料文件齐全,符合规范要求。

4.1.3.管道安装完毕,各类支吊架型式、位置安装正确牢固,弹簧支架按设计要求调正合格,拆除弹簧约束件。

4.1.4.安全阀整定合格,并经有关部门确认打上铅封。

4.1.5.与试运行有关的公用工程如:

循环水、蒸汽、冷凝水、仪表空气、工艺气系统、真空系统、疏水系统等管道的试压、清洗、吹扫,经有关各方认可合格。

4.1.6与主机连接的主蒸汽线、低压蒸汽、抽汽线、各段间管等二次安装复位,对中检测、调整完毕。

4.1.7.防腐绝热工程已完工。

4.1.8.与机组运行有关的电、气(仪表风、氮气)等公用工程及电气仪表系统的安装、调试合格,具备使用条件。

4.1.9.机组油系统(润滑油、控制油)循环合格,油管线复位工作结束,彻底清洗油系统设备,注入经化验合格的ISOVG46透平油,具备试运条件。

4.1.10凝结水系统冲洗、试运合格,处于待运状态。

4.1.11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试运合格,处于待运状态。

4.1.12循环水冲洗予膜合格,与换热器联接并经试验检漏合格,处于投运状态。

4.1.13盘车装置经调校、试运合格,处于待运状态。

4.1.14监测、联锁、保护、指示、自控等安装、调校工作全部结束。

4.1.15高、低压蒸汽系统已经建立,能连续稳定地向机组供给额定参数的蒸汽。

4.1.16.试车现场设立专区,有专人值班。

4.1.17.组织全体试车人员学习试车方案,并对参与操作的试车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熟悉操作说明书,只有经过适当培训的工作人员方可允许操作压缩机装置。

4.1.18.试车所需的有关工具,各种测试仪器,记录表格,个人安全用品等均已备齐。

4.1.19.检查所有运动部件是否自如转动,无异常声响。

4.1.20.现场道路畅通,篦子板固定,环境整洁,安全消防设施可靠充分。

4.2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辅助系统试运行)

4.2.1油系统试运行:

油质检验合格;

油箱油位为正常;

油泵进出口隔离阀以及油冷却器和过滤器的进出阀门均为开启状态;

油冷器、滤油器的切换阀处于单侧工作状态,油冷器的进水阀关闭,出水阀打开;

润滑油系统所有导淋关,所有仪表根部阀开,排放阀关;

油箱油温若低于20℃需用加热器加热或使油泵提前运行来提高油温,汽轮机启动时轴承进油温度必须≥35℃。

4.2.1.1开动油泵:

手动盘车后,通知总调送电。

启动主油泵,油泵运转正常出口油压稳定,通过调节阀调节使润滑油进油总管的主油压维持为0.25MPa。

润滑油过滤精度≤10μm,正常进油温度43~48℃,油量6.95m3/h。

调节油总管油压为0.85MPa,过滤精度≤10μm,正常油量8.0m3/h,瞬时最大用油量17.0m3/h,调试油系统中的油压、油温、油位等自控联锁,应灵敏准确。

从各回油注视窗检查各轴承回油是否正常,检查所有油管路接口无漏油,以确保油正在流动。

油冷器、过滤器排放空气后,有溢流时,关排放阀。

检查液压蓄能器的充氮压力。

润滑油高位槽上油阀开,待有溢流时关上油阀。

检查油箱液位是否下降,若低于最低工作液位应及时补油。

启动排油烟机使回油系统形成弱负压约5~10㎜水柱。

4.2.1.2辅油泵自启动联锁试验

主油泵在“手动”运行位,辅油泵在“手动”备用位,系统油循环正常,油温和油压正常,系统联锁和DCS报警投用;

将辅油泵投“自动”位,停主油泵,辅油泵自动启动运行,试验成功;

将辅助油泵切换为“手动”,主油泵切换为“自动”;

停辅助油泵,主油泵自启动运行,试验成功;

主油泵“自动”位并保持运行,辅助油泵“自动”状态并处于“备用”状态。

4.2.2调节保安系统静态试验:

将启动手轮旋至停机位置,将危机遮断器与电磁阀挂闸,建立控制油的启动油压。

在确认主汽门前的主蒸汽阀和旁通阀严密关闭的前提下,进行试验。

现场按“复位”键,用启动装置打开速关阀。

观察速关油压与启动油压的建立与增长,同时启动油压将对应逐渐减少,当速关油压超过启动油压时,速关阀将缓慢开启,当启动油压降至零时,速关阀应呈全开位置。

现场确认“允许启动”后再按“运行”键。

二次油压开始建立并逐渐增长,达到约为0.15MPa时,调节汽阀将开启。

记录调节汽阀开启时所对应的二次油压。

然后缓慢平稳地升高二次油压,每升高0.05MPa,记录每一次所对应的调节汽门开度,直至达到上限,二次油压达到0.45MPa时升程最大。

然后以反方向调节油压,观察记录调节阀关闭行程变化。

反复动作三次,检验调节阀是否灵活平稳。

操作启动装置使调节阀、蒸汽快关阀处于开启位置。

同样按上述程序操作,通过按控制室电磁阀按钮,上述各气阀应立即关闭。

反复动作几次,验证启动装置是否灵活平稳。

通过操纵启动装置和控制油线上的三通阀,进行透平注入蒸汽快关阀和抽汽快关阀试验,试验前应确认阀前隔离门处于严密关闭状态。

操作启动装置使调节阀、注入蒸汽快关阀、抽气阀处于开启位置,手击危急遮断器手柄,主汽门、调节阀、注入蒸汽快关阀、抽气阀应立即关闭。

同样按上述程序操作通过按动控制室电磁阀按钮,上述各气阀应立即关闭。

4.2.3配合电仪热工进行下列试验:

4.2.3.1采用手动调节和模拟操作,进行润滑油压、轴承温度报警连锁试验。

4.2.3.2通过模拟操作进行机组轴位移报警连锁试验。

4.2.3.3进行蒸汽透平排气侧真空连锁报警试验。

4.2.3.4调节凝汽器水位,观察试验水位调节阀。

4.2.3.5.控制系统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无油压的条件下,检查执行机构的静态位置,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进行调速系统的静态调试,其有关数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汽轮机盘车装置应运转正常,联锁动作应准确。

4.2.4.冷凝系统的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4.2.4.1打开冷凝器脱盐水补水阀,向冷凝器补水至热井液位计的3/4液位。

4.2.4.2全开循环水出水阀,稍开进水阀。

全开调节阀前后切断阀,旁路阀关闭。

4.2.4.3检查两台冷凝液泵具备启动条件,油杯油位大于2/3,盘车无卡涩,确认两台泵的进口阀全开,主泵出口阀关闭,辅泵出口阀打开,平衡管切断阀全开,泵体排汽。

4.2.4.4盘车后,启动主冷凝液泵,待出口压力稳定后,缓慢打开其出口阀。

4.2.4.5检查确定液位调节阀能稳定控制热井液位在30—50%。

4.2.4.6启动辅泵,停运主泵。

确认辅泵运行正常,然后将主泵运行,辅泵投自动。

4.2.4.7稍开表冷器大气安全阀的密封水阀,确认安全阀的密封水有少量溢流。

4.2.4.8冷凝泵主泵手动运行,将辅泵投“自动”。

4.2.4.9缓慢关闭液位调节阀的后切断阀,观察表面冷凝器液位上涨至75%时,辅泵自启动,同时主控冷凝液位高报警,然后打开后切断阀。

4.2.4.10关闭补水阀或降低液位设定值,当热井液位降至20%时,控制室冷凝液位低报警,同时主辅冷凝液泵停,然后恢复正常液位。

4.2.4.11同样方法进行另一台泵试验,合格后,维持主泵运行,辅泵投“自动”备用,并记录试验结果。

4.2.5抽气器试运行

逐渐开启启动抽气器的进汽阀,阀后压力约为0.2MPa,暖管5分钟之后升至正常工作压力,缓慢打开抽气器与冷凝器之间空气阀,使系统建立真空,真空度达到-0.04MPa,并且在冷凝泵已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使主抽气器开始工作,主抽气器暖管,进汽时开启冷却器疏水阀,主抽气器开始工作时先开第二级,后开第一级,主抽气器正常工作后可停用启动抽气器,退出时先关空气门后关蒸汽进汽阀。

汽轮机启动时真空应达到-0.06MPa,最低不低于-0.053Mpa。

为使蒸汽系统迅速建立真空,须在盘车状态下向轴封送汽,注意:

应避免在转子静止状态下向轴封送汽。

向轴封送汽后应根据真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送汽量,同时轴封送汽后应尽快使汽轮机冲转,以免汽封部分上、下缸温差过大。

5、汽轮机试运转

5.1.试运转前要求

试运转前必须脱开与压缩机和变速机之间的联轴器,并应组装好保护罩。

投入凝汽器循环水系统,打开放气阀放气后关闭。

5.2.启动油系统投入试运行

油加热系统已经将油箱中的油加热至>35℃,并设定为“自动”。

进行主油泵4210、辅助油泵4220“就地”和“远程”的自动控制切换试验。

合格后将主油泵4220切换为“远程”并保持运行状态,将辅助油泵4220切换为“远程”状态并使其处于“待机”状态。

启动主油泵,将备用油泵开关调到自动位置。

检查油温、油压应符合要求。

确认高位油箱溢流时,关闭限流孔板旁路阀。

同时调整各润滑点油压,使之具备盘车条件。

5.3.盘车装置的启动

检查速度为零,润滑油压力正常,盘车柱塞在“0%”升程的位置。

检查进盘车装置的润滑油截止阀已打开,并为盘车油泵供油。

启动盘车装置,确认运行正常,透平转动及转向正确,每分钟进行2至4次冲程。

当每分钟的冲程次数小于1次或大于12次时,应对节流阀(12)进行调整。

正常后将盘车装置投用。

只有在润滑和控制系统处于运行状态下才可启动盘车装置,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异常音响,如发现异常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4输送至轴封的蒸汽及泄漏密封抽汽系统的启动

启动前,透平盘车装置处于运行状态。

蒸汽系统已建立,轴封蒸汽引至PCV阀前,开轴封汽母管导淋阀。

缓慢打开PCV阀旁路阀,打开PCV阀前后切断阀,缓慢关PCV阀旁路阀,将轴封气压力控制在0.006MPaG,确认PCV阀能控制压力后,关旁路阀。

打开后PCV阀前后切断阀,投用轴封系统。

5.5冷凝系统的启动

5.5.1向凝汽器加注软化水约至热井水位计3/4处。

5.5.2开启冷凝泵泵进口阀,排空两泵气体后关闭副泵出口阀,开启主泵出口阀,将主泵作为载荷泵,将冷凝液泵从手动切换为“AUTO”(自动)。

泵将首次通过蒸汽喷射冷凝器抽吸冷凝液。

冷凝液将通过最小流量阀循环回到主冷凝器6000的冷凝器排水主管。

一部分冷凝液被引入冷却水管上的冷凝液并被冷却水重新冷却。

如果冷凝器热井的液位稳定在最低液位以上,则主泵保持运行。

如果开关的信号显示已经超过MAX液位,则冷凝泵副泵自动切入。

如果水位降低至MIN液位,则两台冷凝泵都将自动停止运行。

如果水位低于NOMINAL液位,待机的冷凝泵将关闭。

当冷凝器6000中的蒸汽凝结,凝汽器中的液位将上升至NOMINAL液位,冷凝液液位溢出控制打开排水控制阀,最小流量阀关闭以便正常冷凝液大量流通。

5.6.启动抽空系统

首先打开抽气器系统低压蒸汽界区阀(进汽阀后压力约为0.2MPa)和导淋,并经过度加热无水排出后,进入自动疏水,暖管合格。

冷凝泵已正常运行情况下,打开冷却水进/出口阀门,使冷却水循环于中间冷却器和后冷却器。

打开起动抽气器蒸汽阀,随后打开抽气器与凝汽器之间的空气阀,在凝汽器内压力达到约0.035MPa左右时,启动主抽气器,并逐渐关闭起动抽气器,注意:

在停止启动抽气器工作之前,应先关闭抽气管路上的阀门,而后停止蒸汽供给,以防止大气经过启动抽气器倒流入凝汽器。

打开抽气凝汽器的第二级冷凝器疏水阀的前后阀,启动第二级抽气凝汽器,再开第一级抽气凝汽器的疏水阀,打开第一级抽气凝汽器。

注意:

启动抽汽器要先开蒸汽阀,后开空气阀。

待真空正常后,停启动抽气器,关其空气阀,之后再关其蒸汽阀,注意:

汽轮机正常启动时真空应达到-0.06MPa,最低不低于-0.053Mpa。

5.7暖管

暖管前全面检查蒸汽系统各导淋阀打开,各疏水器前后截止阀打开、旁路阀关闭。

全开蒸汽截止阀上游的疏水导淋,暖管放空阀稍开。

确认汽机速关阀关闭,稍开蒸汽截止阀的旁路阀,引少许蒸汽,检查各个导淋畅通,疏水正常,在保证蒸汽管道不被水击的前提下控制暖管压力不大于0.5Mpa,暖管半小时。

低压暖管时间三十分钟后,检查各暖管导淋,确认已无冷凝水排出,开大所有的导淋及暖管放空阀,以每分钟0.1Mpa的升压速率均匀提高暖管压力,同时注意观察导淋疏水及蒸汽管道振动情况,若发现有水击现象应降低升压速率。

暖管压力达到3.9Mpa后全开主蒸汽截止阀,暖管温度达到390℃以上后,则暖管合格,适当关小各排放导淋,保持暖管放空阀全开。

或采用温度升速的暖管办法按每分钟升5℃的速度暖管,温度达到360℃以上后,则暖管合格,适当关小各排放导淋,保持暖管放空阀1/3开度,全开主蒸汽大阀。

确认主蒸汽已达到汽机启动的蒸汽条件。

5.8.启动

当透平排气侧真空度已达到启动要求的数值500㎜Hg,且暖管工作已经结束时,停止柱塞盘车操作盘车齿轮装置及液压泵,并将盘车构件恢复到允许启动位置。

检查柱塞是否处于正确位置(应位于底部),并确保轴处于静止状态。

将调速器调速旋钮逆时针旋至最小速度整定位置,将电磁阀与危机遮断器挂闸,建立启动油压与控制油压。

操作注入蒸汽快关阀和抽汽快关阀手柄,使其处于关阀位置,按纯冷凝工况启动蒸汽透平,就地面板上的信号灯“机组可启动”亮起,机器上出现启动信号时,按前述程序与要领操作启动手轮,开启主汽门,然后继续操作手轮以建立二次油压,当二次油压值升至约1.5bar时,调节汽阀将开启,透平转子将被冲动运转,速度控制器根据开车曲线(附图)使透平组达到最小控制器速度550rpm时,停止升速,在此转速下低速暖机30分钟,仔细监听机内有无异常声响,尤其是运行和振动性能。

当确认正常后按该机文件提供的升速曲线提速至2200rpm进行暖机15分钟,确认暖机一切正常后开始提速至3900rpm,当接近临界转速时应提升转速平稳通过。

在此速度下正常运行30分钟后可加速至额定转速5500rpm。

运行期间的试验

5.9速关机构功能检验:

在低速暖机或升速阶段,分别使用危急遮断油门、手动停机阀、停机电磁阀,相应速关阀、调节汽阀应立即关闭,速关阀关闭时间应小于1.0秒。

5.10超速试验:

见汽轮机使用说明书1-0510-04-00第3页超速试验不得在现场进行,除非在现场服务专家指导下进行。

若进行,超速试验转速~1.08nmax即~5600rpm,运行时间15分钟。

超速跳闸试验:

利用调节器的超速试验功能进行试验,超速跳闸转速一般为~1.08nmax即~5600rpm

若汽轮机转速升至~1.11nmax,危机保安装置仍未动作,必须立即手动紧急停车,查明原因并作相应调整后重新再试。

在透平试运过程中,应密切检测记录油温、油压、轴承温度、轴承振动、轴位移、进排汽参数值,发现异常应综合分析,迅速果断采取措施处理,必要时应立即关闸停机。

5.11停机

5.11.1正常停机

5.11.1.1机组正常运行1个小时,各方确认无异常现象后对机组进行停机。

5.11.1.2现场按汽轮机“停车”按钮,汽轮机将按一定的速率降速停车。

5.11.1.3确认调节阀,速关阀都已关闭。

5.11.1.4确认转速为零后投用盘车。

注意记录惰走时间。

5.11.1.5待透平内表温度低于100℃后,方可停止盘车装置的运行。

(如果没有测量温度,则在蜗壳膨胀指示器降至小于1/3工作值后进行关闭。

5.11.1.6停盘车后,停轴封蒸汽,停表面冷凝器冷却水系统。

当透平中不再有真空时关闭密封蒸汽阀,开启疏水阀。

停机后关闭蒸汽母管隔离阀,开启蒸汽管和透平本体各疏水阀,将抽汽器切除。

5.11.1.7轴承温度降至70℃以下时,方可停运油系统。

5.11.1.8在关闭柱塞操作盘车齿轮装置,并且确定机组已经完全静止之前,不

得关闭润滑油和控制油系统。

5.11.2紧急停机

在机组运行时,出现下述情况,必须通过停机机构速关停机:

1)机组转速升高到超速跳闸转速而未产生速关动作。

2)机组振动突然增大,振幅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极限值。

3)清楚听到机内发出金属声响。

4)水冲击。

5)轴封处发生火花。

6)机组任何一只轴承温度急剧升高达到极限值。

7)转子轴位移突然增大超过极限值。

8)油系统着火并且不能很快将火扑灭。

9)主蒸汽管或压力油管破裂。

10)真空或抽汽压力突然超过极限值。

11)压缩机发生严重喘振而不能消除。

12)压缩机密封系统故障而不能排除。

13)工艺系统发生事故要求机组紧急停机。

14)其它辅助设备突然发生使机组无法继续运行的故障。

紧急停机后的其它操作与正常停机相同。

5.11.3联锁停车

5.11.3.1如果因联锁停车,按紧急停车处理,并确认联锁信号,判断跳车原因。

5.11.3.2如果是停电引起的联锁停车,确认事故油泵是否启动,注意破坏真空减少惰走时间。

5.11.3.3其它处理按计划停车处理。

6、机组空负荷试运

6.1压缩机试运前应具备的条件:

工艺管道安装完毕,支架安装正确;

管道、设备已经吹扫合格;

蒸汽管线已经吹扫合格;

已经完成润滑油系统的冲洗工作,并备有备用油,油箱、高位油箱油位处于正常高度;

油泵启动前,轴承密封氮气已经投入使用,并且能始终投入正常运行状态,以保护干气密封。

油出口温度值约为45℃,油冷却器出口处最高容许温度60℃;

压缩机机壳上放净口排液完毕,并关闭。

将各段吸入罐人孔打开,加上10目滤网;排出罐人孔打开作为排出口,并作好安全标志;

透平单机试运转已经合格;

工艺启动条件已经具备,密封气过滤器压差应小于0.12Mpa,密封气管线伴热管线正确可靠投入使用;

检查防喘振控制系统的功能,并确认在压缩机启动前防喘振阀门是开启的;

检查所有安全装置,如报警和停机回路等正常;

必须在制造商代表的直接监督指导下进行初次启动;

操作人员应十分熟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书和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装配联轴节组件,复查轴对中数据;

开启润滑油和调节油系统,并将备用油泵调到自动位置;

循环水按常规操作投入运行。

6.2压缩机无负荷试运转:

盘车数转检查压缩机内部有无异常声响;

冷却水、油、蒸汽系统、凝结水系统按透平开车要求投用;

启动盘车器,进行盘车,盘车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喷射器投入运行,真空系统真空度达到要求;

停盘车器,开主汽阀冲动转子后,对机组进行暖机;

机组转速保持在300~500转/分情况下运行1小时后,按试运行升速曲线进行升速,升速过程中应迅速越过机组的临界转速,在升速曲线的每个阶段转速下,应平稳地运行10分钟左右,进行机械检查,无异常后逐步升至额定转速,再进行机械检查;

试运行时应根据制造厂现场专家的指导进行;

负荷增减速率应参照透平文件提供的有关曲线进行控制;

机组试运全过程中,应注意检测记录机组轴系振动、轴系轴位移、轴承温度、润滑油压、油温、蒸汽排汽参数、各段进排汽温度、压力、滤油器压差等,并根据变化进行相应调节操作,每当工况发生变化时,尤需注意检测。

6.3停机

缓慢开启低压缸回流阀与防喘振阀进行机组减负荷,然后将调速旋钮逆时针旋至最小整定位置,按透平停机程序进行机组停机。

压缩机停机后,必须保持润滑油继续运行至少30分钟,并且保持油冷却器出口温度在50~60℃。

6.4压缩机负荷试运转:

丙烯压缩机的联动负荷试车宜采用丙烯作为介质进行,依据《烯烃装置离心压缩机组施工技术规程》SH3519-2002P33页13.6条:

机组的联动负荷试车,应在机组无负荷试运行合格后进行,联动负荷试运行应由使用单位编写试运行方案,施工单位组织配合。

负荷试车应在甲醇洗装置具备条件下,在制造厂家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按压缩机的操作规程进行试车。

7、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7.1开车前应向全体参试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试车人员应熟悉试车程序、操作要领、联络信号、注意事项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7.2.开车前应全面检查机组及附属设备的安装情况,机组应安装完毕并应符合规范和说明书要求,地脚螺栓及各紧固件牢固可靠。

7.3.管道应安装完毕并试压合格,管架支撑可靠,管架型式符合设计。

7.4.电气仪表安装调试完毕具备试运条件。

7.5.复审安装调试记录应符合说明书和规范要求。

7.6.试车现场已彻底清扫干净,现场设立专区并设警戒线,现场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有医护人员值班。

7.7.成立试车领导小组,设正、副指挥各一名,统一领导和协调指挥,参试人员应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各负其责,服从指挥,严禁脱岗、窜岗和擅自运行。

7.8.试运程序应严格遵守方案,升速、加载均应逐步分级进行,严禁突然升速加载。

7.9..重要阀门和操作机构应有专人负责,并挂牌标记,非操作人员严禁乱动。

7.10.试车人员一律佩带标记入场,非试车人员严禁进入。

7.11.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