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42545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doc

十大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

目录

一、360度绩效考核 2

二、KPI绩效考核 6

三、BSC(BalanceScoreCard,平衡计分卡) 10

四、排序法 14

五、强制正态分布法 16

六、要素评价法 21

七、目标管理法 22

八、关键事件法 25

九、行为锚定评分法 29

十、对偶比较法 30

几种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 31

一、360度绩效考核

360度反馈(360°Feedback),又称”360度绩效考核法”或”全方位考核法”,最早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加以实施的。

360度绩效反馈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的绩效:

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通过这种理想的绩效评估,被评估者不仅可以从自己、上司、部属、同事甚至顾客处获得多种角度的反馈,也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使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

360度反馈绩效评价主体与客体

①自己

自我评价,是指让经理人针对自己在工作期间的绩效表现,或根据绩效表现评估其能力和并据此设定未来的目标。

当员工对自己做评估时,通常会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从而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愿意加强、补充自己尚待开发或不足之处。

②同事

同事的评价,是指由同事互评绩效的方式,来达到绩效评估的目的。

对一些工作而言,有时上级与下属相处的时间与沟通机会,反而没有下属彼此之间多。

在这种上级与下属接触的时间不多,彼此之间的沟通也非常少的情况下,上级要对部属做绩效评估也就非常困难。

但相反的,下属彼此间工作在一起的时间很长,所以他们相互间的了解反而会比上级与部属更多。

此时,他们之间的互评,反而能比较客观。

而且,部属之间的互评,可以让彼此知道自己在人际沟通这方面的能力。

③下属

由部属来评价上司,这个观念对传统的人力资源工作者而言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让员工评估其上级主管的绩效,此过程称为向上反馈。

而这种绩效评估的方式对上级主管发展潜能上的开发,特别有价值。

管理者可以通过下属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管理能力有什么地方需要加强。

若自己对自己的了解与部属的评价之间有太大的落差,则主管亦可针对这个落差,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

因此,一些专家认为,下属对上级主管的评估,会对其管理才能的发展有很大的裨益。

④主管

主管的评价是绩效评估中最常见的方式,即绩效评估的工作是由主管来执行。

因此身为主管必须熟悉评估方法,并善用绩效评估的结果做为指导部属,发展部属潜能的重要武器。

随着企业的调整,一些公司常常会推动一些跨部门的合作方案,因此一些员工可能同时会与很多主管一起共事。

所以在绩效评估的系统建立上,亦可将多主管、矩阵式的绩效评估方式纳入绩效评估系统之中。

操作过程

①准备阶段:

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它影响着评估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准备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所有评估者与受评者,以及所有可能接触或利用评估结果的管理人员,正确理解企业实施360度评估的目的和作用,进而建立起对该评估方法的信任。

②评估阶段:

组建360度绩效反馈队伍。

必须注意评估要征得受评者的同意,这样才能保证受评者对最终结果的认同和接受。

对评估者进行360度评估反馈技术的培训。

为避免评估结果受到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在执行360度评估反馈方法时需要对评估者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并能正确使用该技术。

此外,理想情况下,企业最好能根据本公司的情况建立自己的能力模型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360度反馈问卷。

实施360度评估反馈。

分别由上级、同级、下级、相关客户和本人按各个维度标准,进行评估。

评估过程中,除了上级对下级的评估无法实现保密之外,其他几种类型的评估最好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必须严格维护填表人的匿名权以及对评估结果报告的保密性,大量研究表明,在匿名评估的方式下,人们往往愿意提供更为真实的信息。

统计并报告结果。

在提供360度评估报告时要注意对评估者匿名需要的保护。

还有重要的一点,要确保其科学性。

例如,报告中列出各类评估人数一般以3~5人为底限;如果某类评估者(如下级)少于3人的话,则必须归入其他类,而不得单独以下级评估的方式呈现评估结果。

企业管理部门针对反馈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③反馈和辅导阶段

向受评者提供反馈和辅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来自各方的反馈(包括上级、同事、下级、自己以及客户等),可以让受评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清楚地认识到公司和上级对自己的期望及目前存在的差距。

根据经验,在第一次实施360度评估和反馈项目时,最好请专家或顾问开展一对一的反馈辅导谈话,以指导受评者如何去阅读、解释以及充分利用360评估和反馈报告。

另外,请外部专家或顾问也容易形成一种”安全”(即不用担心是否会受惩罚等)的氛围,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360度绩效考核优缺点

① 360度绩效反馈法优点:

打破了由上级考核下属的传统考核制度,可以避免传统考核中考核者极容易发生的

“光环效应”、”居中趋势”、”偏紧或偏松”、”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现象。

一个员工想要影响多个人是困难的,管理层获得的信息更准确。

可以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

防止被考核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如仅仅致力于与薪金密切相关的业绩指标)。

较为全面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被考核者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360度绩效反馈法实际上是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对工作的控制,员工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组织会更忠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②360度绩效反馈法的不足在于:

考核成本高。

当一个人要对多个同伴进行考核时,时间耗费多,由多人来共同考核所导致的成本上升可能会超过考核所带来的价值。

ü成为某些员工发泄私愤的途径。

某些员工不正视上司及同事的批评与建议,将工作上的问题上升为个人情绪,利用考核机会”公报私仇”。

考核培训工作难度大。

组织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考核制度的培训,因为所有的员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

360度绩效反馈法应用须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运用360度绩效考核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正确看待360度绩效反馈法的价值

就其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360度绩效反馈法的最重要价值不是评估本身,而在于能力开发。

其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自我的洞察力,更加清楚自己的强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制定下一步的能力发展计划;的制定结合起来时效果更明显。

360度方法正是将这种差距明确地呈现给受评人,从而激发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简单地将360度评估和反馈方法用于评估目的(无论是人才评估还是绩效考评),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产生许多诸如人际关系矛盾、劳民伤财以及降低人力资源部和高层领导的威信等负面影响。

②高层领导的支持

360度绩效反馈涉及组织中各个层面的人,甚至还包括组织外部的人员。

因此,实施360度绩效反馈只有得到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才有可能真正顺利地开展起来,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地得以解决。

否则,就可能使员工之间的问题升级,影响员工正常工作绩效,甚至造成组织中不可控制的混乱局面。

③企业的稳定性

实施360度绩效反馈的组织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

因为事实上,这种新的工具本身很可能会成为一把双刃利剑,当企业面临重组、裁员或者合并时,员工的不安全感本身就比较高,这时采用360度反馈很可能加重这种体验,从而导致负面的影响。

360度反馈对能力发展的作用也就无法体现。

④建立信任

通过操作细节和整个实施过程中的不断沟通,使员工建立起对上级的信任和对反馈中组织所承诺的程序公平的信任,从而对反馈保持开放接受的态度,克服对该技术的抵触情绪。

因此,刚开始实施360度绩效反馈时,最好只以能力开发为目的,不作为考核、晋升的依据。

这样,员工能较容易地接受并认同这个技术。

然后,再逐步将其应用领域(如考评、提升等人事决策)拓展。

⑤建立长期的人员能力发展计划

在将360度绩效反馈应用于领导能力发展时,企业应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模型,唯其如此,才可能对现有管理层的领导能力作出合理的评估。

许多企业不重视这个前期工作,实际上,360度绩效反馈只是一种评估反馈的方法,而根据领导能力模型编制的问卷才是实施评估的内容,是360度绩效反馈技术能否在企业中起到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

许多企业往往忽视建立长期的人员能力发展计划。

能力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需要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发展完善。

因此,在完成360度绩效反馈之后,必须与受评者一起探讨有关他的能力发展的长期计划。

这将关系到领导能力发展最终效果的问题。

二、KPI绩效考核

关键绩效指标法(KeyPerformanceIndicator,KPI),它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

关键指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

具体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达性(Attainable)、现实性(Realistic)、时限性(Time-based)。

KPI绩效管理

1.KeyPerformanceIndicators关键业绩指标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的过程。

在企业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确的统计、分析、预测劳动生产力指标,对于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标准比较鲜明,易于做出评估。

它的缺点是对简单的工作制定标准难度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绩效指标只是一些关键的指标,对于其他内容缺少一定的评估,应当适当的注意。

KPI法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

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20/8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

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

2.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

企业关键业绩指标(KPI:

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的基础。

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

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有一个重要的SMART原则。

SMART是5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是指年度经营目标的设定必须与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责紧密相关,它是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部门和公司管理层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协商的结果,必须经过他们的共同认可和承诺。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KPI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KPI指标,全称KeyPerformanceIndication,即关键业绩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的基础。

KPI是现代企业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业绩考评方法。

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使业绩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

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指标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常见的三种KPI指标

关键业绩指标指明各项工作内容所应产生的结果或所应达到的标准,以量化最好。

最常见的关键业绩指标有三种:

一是效益类指标,如资产盈利效率、盈利水平等;

二是营运类指标,如部门管理费用控制、市场份额等;

三是组织类指标,如满意度水平、服务效率等。

KPI指标选择

关键指标的选取,不同类型的岗位KPI指标选取的重点有所不同

上山型岗位上山型岗位一般考核指标较少,且存在主流业绩指标,业务员的销售指标、生产工人的生产件数指标,这些主流业绩指标允许占权重达到40%以上。

上山型岗位KPI指标选取顺序为:

1)业绩生产类指标;2)能力指标;3)职能类指标。

平路型岗位

平路型岗位工作内容较多,权重较为平均,所以考核指标也较多,单个指标权重较少超过30%以上。

平路型岗位KPI指标选取顺序为:

1)职责、职能类指标;2)胜任力指标;3)工作业绩指标。

下山型岗位

下山型岗位指标往往存在大指标和小指标,大指标内有包含若干个小指标,分类较细。

如会计报税指标又可细化为报税及时性、报税完整性、报税差错率等要求。

研发类下山型岗位指标还具备一个特色,即存在流程性指标,工作存在先后顺序,每月工作重点不同,指标及目标值变动较大。

下山型岗位KPI指标选取顺序为:

1)胜任力指标;2)业绩产出指标;3)职能职责类指标。

此类顺序更多为针对研发型下山型岗位。

具体操作流程

确立KPI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一)确定业务重点。

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在企业会议上利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分析法找出企业的业务重点,也就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

然后,再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即企业级KPI。

(二)分解出部门级KPI。

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KPI,并对相应部门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数(技术、组织、人),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门级的KPI,以便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三)分解出个人的KPI。

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KPI人员一起再将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KPI及各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

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

这种对KPI体系的建立和测评过程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必将对各部门治理者的绩效治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设定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衡量或评价工作,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被评价者怎样做,做多少”的问题。

(五)审核关键绩效指标。

比如,审核这样的一些问题:

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是否能取得一致?

这些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评估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

跟踪和监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以操作等等。

审核主要是为了确保这些关键绩效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绩效,而且易于操作。

每一个职位都影响某项业务流程的一个过程,或影响过程中的某个点。

在订立目标及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考虑职位的任职者是否能控制该指标的结果,如果任职者不能控制,则该项指标就不能作为任职者的业绩衡量指标。

比如,跨部门的指标就不能作为基层员工的考核指标,而应作为部门主管或更高层主管的考核指标。

建立KPI的要点

建立KPI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首先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在企业会议上利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分析法找出企业的业务重点,也就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

然后,再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即企业级KPI。

接下来,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并对相应部门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数(技术、组织、人),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门级的KPI,以便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KPI人员一起再将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KPI及各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

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

这种对KPI体系的建立和测评过程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必将对各部门管理者的绩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指标体系确立之后,还需要设定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衡量或评价工作,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被评价者怎样做,做多少”的问题。

最后,必须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审核。

比如,审核这样的一些问题:

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是否能取得一致?

这些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评估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

跟踪和监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以操作?

等等。

审核主要是为了确保这些关键绩效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绩效,而且易于操作。

每一个职位都影响某项业务流程的一个过程,或影响过程中的某个点。

在订立目标及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考虑职位的任职者是否能控制该指标的结果,如果任职者不能控制,则该项指标就不能作为任职者的业绩衡量指标。

比如,跨部门的指标就不能作为基层员工的考核指标,而应作为部门主管或更高层主管的考核指标。

绩效管理是管理双方就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

管理者给下属订立工作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KPI,部门的KPI来自上级部门的KPI,上级部门的KPI来自企业级KPI。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职位都是按照企业要求的方向去努力。

善用KPI考评企业,将有助于企业组织结构集成化,提高企业的效率,精简不必要的机构、不必要的流程和不必要的系统。

KPI与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管理双方就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

管理者给下属订立工作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KPI,部门的KPI来自上级部门的KPI,上级部门的KPI来自企业级KPI。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职位都是按照企业要求的方向去努力。

但这并不是说每个职位只承担部门的某个KPI,因为越到基层,职位越难与部门KPI直接相关联,但是它应该对部门KPI有所贡献。

每一个职位都影响某项业务流程的一个过程,或影响过程中的某个点。

在订立目标及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考虑职位的任职者是否能控制该指标的结果,如果任职者不能控制,则该项指标就不能做为任职者的业绩衡量指标/标准。

譬如说,跨部门的指标就不是基层员工所考核的指标,应是本部门主管或更高层主管考核的指标。

使用KPI的最终目标是企业组织结构集成化,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为中心,精减不必要的机构、不必要的流程以及不必要的系统。

严格说来,没有任何两个职位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但相同性质的不同职位可以利用相同的KPI或衡量指标。

相同职位的两个不同的任职者,虽共用相同的指标,但因其能力和素质水平不同,可以制定不同水平的目标。

KPI绩效考核的难点分析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白企业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以及他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他的工作的报酬会是什么样的。

主管回答这些问题的前提是他清楚地了解企业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对所在部门的要求是什么,说到底,也就是了解部门的KPI是什么。

同时,

主管也要了解员工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的分配工作与制定目标。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主要实现两个目的:

一是绩效改进,二是价值评价。

面向绩效改进的考核是遵循PDCA循环模式的,它的重点是问题的解决及方法的改进,从而实现绩效的改进。

它往往不和薪酬直接挂钩,但可以为价值评价提供依据。

这种考核中主管对员工的评价不仅反馈员工的工作表现,而且可以充分体现主管的管理艺术。

因为主管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且员工的成绩也是主管的成绩,这样,主管和员工的关系就比较融洽。

主管在工作过程中与下属不断沟通,不断辅导与帮助下属,不断记录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

三、BSC(BalanceScoreCard,平衡计分卡)

BSC是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于1992年发明的一种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工具。

1990年代初,美国诺顿研究所主持并完成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计划。

该计划最初的动机是认为现有的以财务会计计量为基础的绩效计量方法变得越来越模糊,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计量为主的绩效衡量模式,以使组织的”战略”能够转变为”行动”。

该研究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重工业和技术行业的公司。

通过研究到实践,平衡计分卡终于成为一个战略实施的工具,将公司的战略落实到可操作的目标、衡量指标和目标值上。

框架体系

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利用BSC可以从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学习与创新这四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测评。

在使用时对每一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目标以及衡量该目标是否实现的指标。

1.财务方面:

其目标是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

”这一类问题。

告诉企业管理者他们的努力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积极的作用。

财务方面指标包括传统的财务指标,如销售额、利润额、资产利用率等。

2.顾客方面:

其目标是解决”顾客如何看待我们?

”这一类问题。

通过顾客的眼睛来看一个企业,从时间(交货周期)、质量、服务和成本几个方面关注市场份额以及顾客的需求和满意程度。

其指标可以是送货准时率、顾客满意度、产品退货率,合同取消数等。

3.内部过程方面:

其目标是解决”我们擅长什么?

”这一类问题,报告企业内部效率,关注导致企业整体绩效更好的过程、决策和行动,特别是对顾客满意度有重要影响的企业过程。

如生产率,生产周期、成本、合格品率、新品开发速度、出勤率等。

4.学习和创新方面:

其目标是解决”我们是在进步吗?

”这一类问题,将注意力引向企业未来成功的基础,涉及雇员问题、知识资产、市场创新和技能发展。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光有竞争优势是不够的,必须能够保持这种优势,这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改进和变化。

只有通过发布新产品、为顾客增加新的价值、不断改进运行效率,企业才能够进入新的市场,增加收入和利润。

BSC就是要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平衡,BSC中各项测量指标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它们与一组目标相联系,而这些目标自身又相互关联并最终都以基本种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与财务结果相关联。

特点和意义

BSC代表了国际上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它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

集测评、管理与交流功能于一体。

1.综合测评:

BSC通过使用大量的超前和滞后指标来评价企业是否向着其战略目标的方向前进。

特别是超前指标的运用,对于可能引起的财务状况下降的当前活动作出提示。

而传统的财务指标从时间上不够及时,当从财务报表或季度报告上发现销售额下降时已为时太晚。

2.管理控制:

BSC把企业测评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清楚地将企业目标展示给管理者,使管理者注意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活动,增强有利于企业成功的因素对财务结果的推动作用。

3.交流:

BSC使员工明白他们的表现会如何影响到企业的成功,也可使管理者了解影响企业进步的日常因素,从而帮助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从管理集团到一线员工对外界变化作出更快的响应。

面对当前变化迅速的市场,这一点尤为重要。

其实,BSC就是一个复杂的企业模型,它帮助一个企业了解促使其成功的真正原因。

仅用财务指标不足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实现了它的目标。

因为它们反映的是过去的业绩而不是指出了未来的状况。

人们发现单独使用财务指标对许多企业的长期利润有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与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相反,财务指标注重短期利润而忽略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此外,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全貌。

BSC考虑到信息时代企业的动态特性,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化地将企业的远景、战略和绩效测评相联系,将外部期望与内部能力相均衡,将当前利润和未来绩效相均衡。

BSC保留了财务指标,但瞄准的是超前指标。

其理由是如果超前指标选择得好,则在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