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274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于人生至关重要的、成为人生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柱、精神向导的是   ( B  )

  A.精神负担   B.理想信念

  C.物质财富   D.法治精神

  2.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   ( D  )

  A.理想的实现是容易的     B.理想的实现是随意的

  C.理想的实现是不可实现   D.理想的实现是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

  3.实践证明:

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   ( A  )

  A.共产党的领导         B.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C.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D.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4.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   ( D  )

  A.生活方式   B.政治文化

  C.社会习俗   D.伟大民族精神

  5.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需要用   ( C  )

  A.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   B.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

  C.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D.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6.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   ( C)

  A.人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

  B.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是   ( D  )

  A.小团体的利益任何情况下不可侵犯

  B.个人利益在集体中任何时候都必须摆在首位

  C.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

  D.既能使个人的价值、荣誉和尊严合理地得以实现,又能使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关心集体、热爱集体

  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的是(   )

  A.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B.专门利己、损公肥私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9.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指的是   (   )

  A.幽默   B.友好

  C.宣传   D.光荣

  10.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以下选项中没有表现这种特殊性的是   (   )

  A.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B.道德是社会规范的调节方式

  C.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D.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   )

  A.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精神   B.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C.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   D.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

  12.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

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   )

  A.勤俭自强的要求   B.明礼诚信的要求

  C.团结友善的要求   D.敬业奉献的要求

  13.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

这是社会公德中(   )

  A.遵纪守法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

社会公德调整和规范的是   (   )

  A.职业生活领域       B.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C.社会政治生活领域   D.社会文化生活领域

  15.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这是职业道德中   (   )

  A.爱岗敬业的要求   B.办事公道的要求

  C.服务群众的要求   D.诚实守信的要求

 16.个人的道德品质是   (   )

  A.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B.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c.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D.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内心状态、心理特征

  17.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四有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及   (   )

  A.有能力   B.有思想

  C.有道德   D.有特长

  18.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    (   )

  A.执法为民   B.公平正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19.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其中根本法又称   (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20.法律规范按照对人们行为的限定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   )

  A.确定性规范和委托性规范   B.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D.禁止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21.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是指 (   )

  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B.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C.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D.法律制裁和法律监督

  22.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其中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因素是指(   )

  A.历史       B.风俗习惯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TN情况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是   (   )

  A.未成年           B.下岗或失业

  C.生活确实有困难   D.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这里的主管机关是指   (   )

  A.市、县党委       B.市、县司法局

  C.市、县人民政府   D.市、县公安局、城区公安局

  25.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行为要做到合理、恰当和适度。

这指的是行政法的   (   )

  A.公平原则       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合理性原则 D.程序正当原则

  26.行政行为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被划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下列选项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   )

  A.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B.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签订行政契约

  C.行政主体准予行政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

  D.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予以强行处置

  2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公告(   )

  A.注册在先的商标   B.使用在先的商标

  C.便于识别的商标   D.文字图形特征显著的商标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权利中,属于人格权的是   (   )

  A.亲权   B.荣誉权

  C.配偶权   D.名誉权

  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强制措施的是   (   )

  A.拘传   B.拘留

  C.拘役   D.取保候审

  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拘传适用对象的是 (   )

  A.被告人   B.被害人

  C.证人     D.法定代理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有   (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2.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   (   )

  A.现实性   B.科学性

  C.崇高性   D.健全性

  3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 )

  A.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纲领

  B.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C.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

  D.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3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这一趋势下   (   )

  A.资本跨国界流动       B.商品在全世界销售

  C.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   D.民族国家的界限已经消亡

  35.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以下选项中表现了这种特殊性的有   (   )

  A.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B.道德是社会规范的调节方式

  C.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D.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36.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引导人们   (   )

  A.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B.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C.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       D.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

  37.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其深刻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以及   (   )

  A.执法为民   B.公平正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38.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   (   )

  A.道德规范   B.纪律规范

  C.宗教规范   D.法律规范

  3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应当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是(   )

  A.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B.配合公安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C.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D.当事人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4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的主体可以是   (   )

  A.自然人       B.法人

  C.非法人单位   D.国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

  4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出现哪两种错误倾向?

  43.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44.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45.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方向。

  47.论述家庭美德的内容及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A4.D5.C6.D7.D8.B9.Dl0.Bll.Al2.Cl3.Bl4.Bi5.Al6.B17.Cl8.Dl9.A20.B21.A22.C23.D24.D25.C26.A27.A28.D29.C30.A

  二、多项选择题

  31.ABCD 32.ABCD 33.ABCD 34.AB 35.ACD 36.ABCD 37.ABCD 38.ABCD 39.ABD40.ABCD

  三、简答题

  4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

  答: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就是: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这一共同的理想信念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4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出现哪两种错误倾向?

  答:

(1)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认为自己一切都好,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国家的先进东西,盲目排外,闭关锁国。

  

(2)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完全否定本民族的传统和现实,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主张“全盘西化”,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43.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因为: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相一致;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其本质要求是为人民服务;

  (3)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平凡、高尚而普通,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不同层次要求,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每个社会成员虽然能力大小不同,社会分工有别,却都可以立足职业岗位,在不同层次上、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44.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3)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治之上的特殊公民。

  45.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答:

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指引作用。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的行为。

  

(2)评价作用。

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3)预测作用。

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某种行为的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4)教育作用。

即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5)制裁作用。

法律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功能。

  四、论述题

  46.联系实际论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方向。

  答:

(1)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2)人生目的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使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气馁、不退缩,把责任和贡献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价值所在。

  (3)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我们尊奉和践行。

  (4)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待,是人们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惟有树立了这样的人生目的,才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创造人生的价值,才能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使自己获得物质上的利益、精神上的提升,才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7.论述家庭美德的内容及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答:

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有:

尊老爱幼,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照顾和赡养老人,抚养、热爱和教育子女。

男女平等,要求在家庭生活中男女享有平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夫妻和睦,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互敬互爱互助互信互谅。

勤俭持家,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勤奋劳作,节约俭朴,合理持家。

邻里团结,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与邻里之间友好往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个人修养,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个人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3)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美满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社会中的责任公民,认真对待性、爱情、婚姻,不是私事、不是小事。

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婚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社会利益休戚相关。

  (4)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美满家庭,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担当起计划生育、赡养父母、教养孩子的家庭义务,增进和优化家庭功能,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地繁荣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