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327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三、解密琥珀之形成

1、读课文想想,在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中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琥珀的形成经历的两个阶段,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松脂球的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1炎热的夏天,太阳光很强烈。

2松树林里,老松树伸出厚厚的松脂。

3苍蝇、蜘蛛碰巧在一起,松脂滴落包裹住它们。

4松脂继续滴落,将它们重重包裹。

如果没有夏天的烈日,没有松树,没有松脂不断地往下滴,没有蜘蛛扑向苍蝇的一瞬间,就不会形成奇异的松脂球。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气最炎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板书:

阳光强烈

3.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

(有三处:

①太阳暖暖地照着;

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4.师问:

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

那就是:

高温。

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

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③不凑巧也不行。

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阳光强烈松树林苍蝇和蜘蛛巧遇松脂继续滴

5.师问:

那么,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呢?

(①如果不是这么巧,就不会形成这块琥珀。

比方说,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

②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

③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

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

还有必需条件吗?

(①有。

我看“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

③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松脂继续滴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

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

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②暖暖的天儿,香香的味儿,这么好一个环境,难怪它出来到处飞。

③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

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④“飞累了”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要吃它。

⑤“身上粘满了灰尘”是作者根据琥珀里“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来的。

⑥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⑦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⑧“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

⑨“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⑩“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家伙太可怜了。

五、松脂球形成化石

 师:

根据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用下面的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

  如果没有……就……只有……才……

1、很长时间2、地壳变动3、陆沉海漫4、泥沙掩埋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真实的事物,想象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作者是如何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请同学们研读。

研读要求:

(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

(2)用“根据____,推测____”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2.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

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

(科学性)

2、从发现的这块琥珀里,作者想象了它形成的过程。

作者的想象中包含下面这些内容,你能说说这样想象的依据吗?

根据

想象

形成化石

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包裹住两只小动物

太阳热辣辣地照着整个树林

渔民的儿子在海边发现琥珀

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琥珀石松柏树脂的化石

树林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

它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苍蝇的翅膀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飞舞

蜘蛛的长腿

蜘蛛划着长长的腿慢慢地爬过来

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前俯后仰的挣扎了一番。

3.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

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请同学们再默读故事,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

(文学性)

六、情感迁移课外延伸

1.有人认为小苍蝇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没而惋惜,有人却说“它们被封在琥珀里,生命获得了永恒。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请同学们阅读“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

“快乐的……,获得了永恒”。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比较一下,在时间的长河里,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这两只小虫却留了下来,你有什么感受?

所以这块琥珀很珍贵,很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经济效益……是的,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

2.那么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

(名言或是事例)

这说明,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

比如说:

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的雷锋;

5.12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谭千秋老师等等,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一瞬间获得了永恒。

3.老师这里有几句名言想送给大家。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蒙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

托尔斯泰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4.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

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乌拉·

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有十五个有趣的故事,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假想这块琥珀可能的其他的形成过程:

约摸一万年前的一个炎热夏日的晌午,一片古老的森林里的一棵老松树上,已经渗出了厚厚的一大坨金黄的黏稠的松脂,一只绿翅膀的小苍蝇飞来了,四处乱窜的它一不留神撞在了松脂上而被粘住了,它只能无助地扇动翅膀试图逃离,这情景恰被一只饥饿的蜘蛛看见了,心中窃喜:

送到嘴边的美食不吃白不吃。

它不知道那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老松树黄色的泪滴会要了它的小命。

它吐出一根丝并顺着降落到苍蝇身边从而也被松脂粘住,一步踏入了鬼门关。

松脂继续滴落,积成了一个松脂球,从而将两个小家伙重重包裹在了里面。

松脂球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陆沉水淹、泥沙掩埋的变迁,从而成为了一块松脂化石,也就是琥珀。

(五)学习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

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

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

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

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

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

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

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

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经过讨论找到了正确答案,并懂得了“根据是否充分”是“推测”与“猜测”的主要区别。

  【“推测”是本课的重点词,通过先前的“根据意思写词”已初步了解词义,又通过与“猜测”的比较性选词填空,既加深了对“推测”的理解,又旁延理解了“猜测”的词义。

师:

咱们的科学家、作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作了哪些科学的推测呢?

琥珀形成经过的两个阶段:

首先变成包含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然后再变成化石。

大家把这一段中描写太阳的句子找出来,想想作者写了几次太阳,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写太阳?

  (学生分别找出三处直接描写太阳的句子。

  师:

读了这三处描写太阳的语句,给你的感觉怎样?

  生:

太阳光照一次比一次热。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地写这太阳光呢?

  (学生经过讨论,懂得了琥珀的形成要有松脂球,松脂球的形成必须要有松脂不断地往下滴,而松脂不断往下滴就必须要有热辣辣的阳光,而这热辣辣的阳光不会是冬天的阳光,只能是“一个夏天”的阳光。

通过讨论,大家还认识到作者的思维方式是非常严密的,“推测”是非常科学的。

大家再默读课文,想想这个特殊的松脂球的形成要有哪些必要的条件?

  (教师出示“形成过程”与“必要条件”的表格式板书,让同学们讨论并分别填写和说出“包有苍蝇和蜘蛛的松脂球”的四个必要条件。

 生:

只有夏天的阳光火辣辣的照射,只有松树的松脂不断地往下滴,只有出现蜘蛛扑向苍蝇的一瞬间,才会形成这奇异的松脂球。

上面的同学是先说必要条件再说结果,还可以怎么说?

要有包含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就必须要有夏天阳光火辣辣的照射,有高大的松树,有松树脂不断地往下滴,有蜘蛛扑向苍蝇被粘住的一瞬间。

我们已经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

为了弄清这个未知的知识,作者推测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必须弄清琥珀形成的条件。

对。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板书:

条件)

发生在炎热的夏天。

为什么能断定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夏天?

夏天)

因为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松树渗涌出的松脂才多。

只有渗出的松脂多,才有可能滴下来。

先写一只苍蝇飞进树林,再写苍蝇停在一棵大树上,后来又写一只蜘蛛爬过来,想吃掉苍蝇。

松脂球形成了,那么松脂球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大家再想一想,松脂球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地壳变陆沉海漫几千年时间长)我们已经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认为这个故事说得怎样?

这个故事生动有趣。

我认为这个故事形象逼真。

1、师:

你想像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的情景。

你连她快乐的心情都想像出来了,是快乐的飞舞,天气是特别热,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小苍蝇快乐的心情和天气的炎热。

2、生:

“哎呀!

”他想,“这位小姑娘的身子并不大,除去一双绿翅膀,一对触须,剩下的就很少了。

不过少虽少,总还是一顿美餐。

要是我不小心,被她的大眼睛看见了,她马上飞开,我的美餐就要落空,说不定会饿上一天呢。

你来想像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

是高兴,因为他好不容易才发现了一个食物。

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表现出来吗?

我会用蜘蛛小心而又谨慎的语气读。

因为他好不容易碰到这只小苍蝇。

所以他怕她跑了。

(生用小心而谨慎的语气读)

阅读理解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炊烟(节选)

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

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的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早晨,天色往往最见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

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

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让人惬意的。

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

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

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

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亦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

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1)“归心似箭”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个词语中含有________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________”画出来,并仿写一句。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

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总会让人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

形容回家心切;

比喻;

泪如雨下

(2)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示例:

傍晚的阳光很温柔。

(3)时间;

惬意;

随意;

有很多的感慨

(4)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清晨、中午、黄昏”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

示例:

泪如雨下;

⑵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⑶时间;

有很多的感慨;

⑷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节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

怎样给百姓充饥?

怎样为百姓治病?

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神农带着随从,攀上了高山。

他亲自采摘各种花草,放到嘴里尝,并把尝到的结果详细记载下来:

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

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

随从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他的嘴里。

神农吃了灵芝草,才把毒气解了。

随从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劝他下山回去。

他摇摇头说:

“不能回!

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就这样,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

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随从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

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随从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选自《中华传统美德简明教程》,兰州大学出版社)

(1)“苦思冥想”的意思是________。

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把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3)下面说法,有错误的是( 

)。

A. 

神农氏为了让百姓有吃的,能看病,就亲上山自品尝了一百种草药。

B. 

神农氏利用灵芝草救了自己一命。

C. 

“神农架”这个名字是用来纪念神农氏的。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神农氏为说些什么呢?

【答案】

(1)尽心地思索和想象;

搜肠刮肚;

绞尽脑汁

(2)我们不能回去。

(3)A

(4)神农,你为了百姓,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太感谢你了!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苦思冥想:

尽心地思索和想象。

根据其意思,苦思冥想的近义词可以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静思默想”中其中两个。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品尝了一百种”是一个概数,泛指品尝之多。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⑴尽心地思索和想象;

绞尽脑汁;

⑵我们不能回去。

⑶A;

⑷示例:

神农,你为了百姓,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太感谢你了!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

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

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

“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

”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

”他暗下决心:

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

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

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

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

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

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

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1).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伦琴知道,感光纸________受到光照时,________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②这种射线________能穿透黑纸,________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2).“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词语的省略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4).仔细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穿透”后面的事物能换一下顺序吗?

为什么?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谁差点发现了X射线?

他们为什么和X射线的发现擦肩而过?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