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3383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白县Word格式.docx

企业、机关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9847人和2011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5万人和2.4万人,城镇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00人,失业保险月平均参保人数达9900人,各项工作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不断扩大城乡低保覆盖范围,去年以来,为城乡3.7万困难群众发放低保金4848万元,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建成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77所,着力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题。

投资1600万元建成雕鹗、东万口、云州三所中心敬老院,五保供养标准达到了集中供养每人2800元/年,分散供养每人1900元/年,实现了五保供养对象“应保必保”和“按标施保”。

3、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完善。

不断完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及其他事业单位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同等职务人员基础绩效工资执行相同标准,按月发放;

绩效工资由各单位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体现工作、量化实际原则进行发放。

同时,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定期邀请职工代表对工资标准、分配形式、补贴办法等内容进行协调讨论,有效提高了职工代表的业务素质、维权意识和各单位、企业民主管理水平,促进了职工工资的合理增长。

4、教育事业统筹发展。

一是教育布局不断优化。

五年来,投资9324.66万元,新、扩建县第一小学、田家窑小学、茨营子小学等学校36所,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投资720万元新建的赤城县第一幼儿园,达到市一流水平。

目前,全县拥有正规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类中小学校和教学点85处,基本形成了以县城初高中为示范、乡镇学校为骨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为补充的教育服务网络。

二是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累计招聘特岗教师373名,专任教师124名,其中,一本以上全日制师范类高校毕业生17名,研究生2名,全县中小学教职工达到2514人。

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考升学率稳步提高,201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54%。

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积极开设动漫设计、农业技术等社会紧缺专业,通过与北京、天津等地区联合办学、对口升学、安排就业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成才和就业提供保障。

三是教育政策全面落实。

全县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免交全部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学生救助力度,去年以来,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54.8万元,受益学生达1790人;

落实中小学蛋奶资金142.1万元,受益学生5966名。

大力实施“双安工程”,为每所学校配齐了保安和监控设备,不断加强对校舍危房、校车运营、校园食品安全的改造和管理,营造了安宁有序的校园环境。

5、医药卫生事业扎实推进。

总投资7308万元的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

投资896万元,先后完成了县妇幼保健院、18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

目前,全县共有县级医疗机构2家,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机构各1家,中心卫生院7家,一般乡镇卫生院11家,村卫生室318个,个体诊所70个,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完成了18所乡镇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严格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

诊疗费用平均降低50%左右。

继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将234个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县参合农民达到23.3万人,参合率提高到95%。

6、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坚持把推进廉租房建设作为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9年起,累计投资6900多万元,落实农村危房改造3852户,实施了444套廉租房建设工程,其中,竣工400套,44套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去年以来,我县抢抓省委、省政府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机遇,以引进高端智力人才、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为目标,投资3.76亿元,在县城霞城大道东侧张家窑村北,启动实施了2000套以公共租赁房、人才家园为主体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公租房1800套,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

廉租房72套,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120套,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

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66套,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基础工程已经完工,项目竣工后,可有效解决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当前,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已基本建立,198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入住。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突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把项目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坚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项目入手,整合资源,高位推进。

五年来,共实施各类民生项目89个,总投资98.6亿元,占项目总数的49.7%。

特别是,县医院搬迁改造、中央彩票公益金、农村安全饮水、中小学校舍改造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的深入推进,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二是把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推力。

狠抓国家、省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加快民生改善步伐,不断调整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增加县财政投入,及时解决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造成的下岗职工、临时工等应保未保人员及断保人员的参保续保难题。

同时,不断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差标准由252元/月提高到280元,农村低保年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1500元。

三是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严格执行“属地管理”、“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县领导包乡镇、包尾矿库等多项制度,不断健全信访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通过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攻坚月”、“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天网工程”等专项行动,强化对矿山企业、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森林防火、社会治安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为人民群众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多方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将民生领域支出列为县财政支出的第一序列,全力打造公共财政,优化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确保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同步增长。

2011年,县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到5亿多元,其中,教育支出达2.3亿元,占到公共财政支出的17.02%。

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达1.4亿元,占到公共财政支出的10.4%。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补助。

积极整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领域资源,科学包装项目,主动申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

五年来,共争取上级各类民生项目补助资金7亿多元。

三是鼓励支持社会投入。

创新成立驻京流动党支部,发动赤城籍在外成功人士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目前,已有2000多人先后回乡创业,投资发展现代产业,完善村镇基础设施。

总投资1.5亿元的东卯农业循环经济园区项目,为当地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四是引导农民自主投入。

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广大群众出资出劳参与乡村道路、富民产业等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3、完善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

先后编制完成《赤城县城乡总体规划》、《赤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赤城县环京津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了今后民生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将民生工作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统筹考虑,保证了民生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是建立民生工程项目责任制。

每年县委、政府都将当年实施的重点民生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明确牵头领导、完成目标、负责单位和责任人,向社会公开承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到了领导到位、机制健全、保障有力。

三是完善监管制度。

坚持把民生工程建设质量放在首位,实行绩效审计和全程监督制度,落实“业主负责、施工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层层落实责任,从源头上保证了民生工程质量。

同时,由纪检监察和财政、审计部门对民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和重复投入等违法违规现象。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1、财政民生支出压力较大。

自2006年以来,我县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累计用于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出近20亿元,切实解决了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但由于我县山多地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小、结构层次低,农业人口众多,仍有16.34万群众尚未脱贫,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委、省政府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县,面对保民生、保运转任务和广大群众日益增长和生活文化需求,县财政保障民生支出的压力较大。

2、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累计投资近80亿元,高标准实施了河道治理、道路交通、绿化亮化、新民居建设等一批城建工程,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与城镇居民收入、生活条件仍有较大差距。

3、重大民生项目土地指标短缺。

近年来,我县先后启动实施了京北一级路、县一中搬迁、人才家园、白河、汤泉河综合治理等重大民生工程,总投资达72.67亿元。

项目的实施,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县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增加就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当前国家、省市实行了更为严格的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和土地政策,受到土地指标制约,其中部分项目无法启动实施,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京北一级路项目,需用地4500亩;

人才家园项目,需用地150亩;

白河、汤泉河综合开发项目,需用地800亩等)。

4、教育、卫生服务能力与群众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虽然我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卫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但受到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教育、卫生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突出表现在基层卫生机构和中小学校建筑面积不足、房屋短缺、功能不完善、设备陈旧落后,教育和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部分群众仍存在“看病难”、“上学难”问题。

四、下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1、培强产业,打造民生工作的强力支撑。

一是强化现代农业在民生保障中的基础地位。

围绕建设环首都农业示范园区,依托样田万亩供京蔬菜基地、东卯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北京二商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生猪养殖两大特色产业,在县城及样田、龙门所、东万口、东卯等乡镇,连片建设蔬菜基地,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提高到2.2万亩,发展订单蔬菜3万亩;

在雕鹗、大海陀、后城等重点乡镇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新增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小区10个,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小区达到58个,生猪养殖发展到20万头。

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年后农业合作社力争达到15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带动农户3.3万户,户均增收5000元。

二是提升生态旅游在民生保障中的带动能力。

定位“国内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用于县内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金阁山、护国寺、冰山梁2A级景区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力争“温泉—县城—金阁山—护国寺—冰山梁”旅游线路初具雏形,以“线”带动“面”的上档升级。

加快塘子庙温泉度假村建设,抓好总投资31亿元的丹霞山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推进总投资14.1亿元的后城飞行小镇和京北水城旅游度假村项目,围绕重点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和生态村,让农民从中受益。

三是突出新型工业在民生保障中的保障作用。

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实施11个铁矿企业技改扩模项目,铁精粉生产能力达到950万吨;

加快矿产资源整合,逐步淘汰10万吨以下矿山、选场,推进规模开发;

着力优化工业结构,完成国华大南山、摩天岭三期风电项目,年内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4.95万千瓦,启动白草风电和国华长沟门风电项目,打造风电集群,增加就业岗位。

同时,强化生态保护,在炮梁、田家窑等重点乡镇,实施矿山、风电生态恢复治理,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生态建设与人民增收双赢。

2、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抓好一批民生实事、好事。

一是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8%,推进县第一中学迁址新建工程,在县城新建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加快教育人才引进,提升教育教学软硬件水平。

成立校舍安全管理办公室,全面加强对校园安全、校车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深入实施“蛋奶工程”,普惠27所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县医院搬迁改造,建成二级甲等医院;

实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吸引优秀医药人才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决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就业渠道,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县域经济建设。

继续推进医疗、养老、生育、失业保险提标扩面工作,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惠政策,对参合人自筹部分年均补助10元。

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由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月人均补差由180元提高到200元;

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人均1500元提高到1900元,月人均补差由80元提高到100元。

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人均每年2800元、1900元提高到3200元和2300元。

增强住房保障能力,住房公积金单位缴存比例由8%提高到12%,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570套,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

3、抢抓机遇,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紧紧抓住中央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和省委、省政府打造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战略机遇,将扶贫开发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紧密结合,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一是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启动实施京北一级路建设项目,打通与京对接便捷通道,实施大海陀、冰山梁、金阁山、后城等旅游道路和与京对接县、乡道路的提升改造工程,构筑便捷交通网络,提升县、乡、村发展活力。

同时,围绕解决农村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脏乱差等实际问题,加强水、房、电、气、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力争3年内行政村畅通率达98%。

二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利用5年时间,启动实施252个村的扶贫攻坚,确保全部脱贫。

2012年,将重点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两路(国道112线、省道宝平线)、三河(红河、白河、黑河)沿线及产业基础、村容村貌相对较好,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热情高的100个村的脱贫任务,围绕强龙头、建基地、扶到户、促增收的思路,科学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庄布局规划,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规模养殖、林果经济和生态旅游四大产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村、产业片,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条件和生活水平。

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

以县城为龙头、建制镇为节点,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城镇扩模增容,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塑造特色,提升集聚人口和产业的能力。

实施“幸福乡村”计划,完成后城镇后城村、东卯镇井儿沟村等新民居示范村扩模,建设样田、云州新民居示范村,鼓励山区、矿区农户移民搬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强化措施,提高财政资金在民生领域的保障能力。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在民生领域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不断完善税源管控体系,加强对矿产开发、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税源监控,努力打造一批优质财源隆起带和增长点。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压减“三公”经费,把更多资金向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倾斜,2012年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要比2011年增加35%以上。

同时,加大向上沟通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理解支持,对财税返还、税费减免、转移支付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缓解县财政收支矛盾。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监督审计机制,加强对各项民生惠民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坚决遏制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建议:

一是取消或免除贫困县区在实施交通、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地方配套资金,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并且对贫困县区财政实行“少取多予”政策,加大县级财政在国民经济分配中的比重和转移支付力度,并将资源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省市分成部分全部留县,用于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二是加大农田水利、地方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放和审批力度,帮助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为提升我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我县谋划了总投资70.78亿元的生态恢复治理、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县中医院搬迁等多个民生项目,建议国家、省市能对贫困县区的民生项目予以优先安排,并适当增加资金投入。

三是帮助协调北京各大部委加大对我县的帮助和扶持力度,加强与北京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帮助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引人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对外交流能力。

四是帮助协调相关部门适当增加贫困县区建设用地指标,对贫困县区与南部发达地区实行有区别的土地政策,降低项目引入门槛,加大土地保障力度,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五是帮助协调省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平台作用,尽快落实1亿元融资资金,解决我县保障性住房后续建设资金问题。

六是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人才培育政策,建立农村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业等专业人才的扶持力度,通过提高待遇、解决编制、定向委培等方式把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基层教育、卫生、农业队伍中,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