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354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docx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时】【实验上机学时】

【考核方式】【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教学目的

《经济学原理》是一门结合实际认识理论的学科,属经济相关专业的必修专

业课。

课程本着理论适度够用,注重分析方法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应用理论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任务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较准确理解经济学

的基本理论,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加以应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经济学

思维,培养和提高正确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并能灵活应用各种经济学分析方法

综合分析现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

(一)性质

本课程是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必修课程。

(二)特点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讨论探究为主。

(三)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和认识经济学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意义和地位;

2.准确认识各种经济概念及应用特点;

3.熟练应用各种经济学分析方法,并能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经济问题;

4.熟练应用公式计算各经济量,并通过作图分析问题。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第一章引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2.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3.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4.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

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1.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3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

1.4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

2.掌握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3.掌握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掌握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会分析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和变动;

6.会计算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7.了解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二)教学内容

2.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2.2需求曲线

2.3供给曲线

2.4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5经济模型

2.6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会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会进行推导和证明;

5.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6.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

7.会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8.会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5.掌握什么是替代和收入效应,并会用图形表示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

收入效应。

(二)教学内容

3.1效用论概述

3.2无差异曲线

8.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9.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0.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1.市场需求曲线

第四章生产函数

(一)目的与要求

2.7了解什么是生产函数,具体到了解什么是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和两

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2.8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9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图,以及生产的三个阶段和哪

个阶段是要素的合理投产区;

2.10掌握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

2.11掌握等产量线、脊线的含义与特征,以及什么是边际技术替代率及递减

规律;

2.12掌握等成本线的含义;

2.13会结合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推导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

(二)教学内容

9.厂商

10.生产

11.短期生产函数

12.长期生产函数

第五章成本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成本的概念,包括什么是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以及相应的利

润;

2.理解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3.掌握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4.掌握长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5.会用图形从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成本曲线,并掌握短期成本曲线和长

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

6.了解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

5.1成本

5.2成本最小化

5.3短期成本曲线

5.4长期成本曲线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2.会画出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及其条件:

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4.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会推导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分为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

业和成本不变行业;

(二)教学内容

12.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13.利润最大化

1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5.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16.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7.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8.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19.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目的与要求

2.14了解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2.15会画出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2.16掌握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及供给曲线;

2.17会推导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2.18了解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2.19会画出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

2.20掌握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2.21会推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2.22了解寡头垄断的含义与特征;

2.23掌握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二)教学内容

13.垄断

14.垄断竞争

15.寡头

16.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目的与要求

7.了解什么是引致需求;

8.掌握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9.会画出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10.会推导市场的要素的需求曲线;

6.了解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及其最大化行为问题;

7.掌握要素供给原则和效用最大化条件;

8.会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的供给原则;

9.掌握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

10.了解劳动和闲暇,会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劳动的供给曲线的形

状;

11.了解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的概念;会解释土地供给曲线的形状

为什么是垂直的以及地租的决定因素;掌握租金、准租金与经济租的

概念;

12.了解资本的供给曲线。

(二)教学内容

20.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21.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22.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23.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24.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25.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2.24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17.了解什么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8.了解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四个方程;

19.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

优条件;

20.会解释为什么完全竞争经济中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21.了解效用可能性曲线和社会福利函数的基本内容;

22.了解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二)教学内容

11.一般均衡

12.经济效率

1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5.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6.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17.社会福利函数

18.效率与公平

第十章博弈论初步

(一)目的与要求

5.5了解什么是博弈论及其策略行为

13.了解纯策略均衡

14.了解混合策略均衡

15.了解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

(二)教学内容

26.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27.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纯策略均衡

28.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混合策略均衡

29.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目的与要求

2.25掌握垄断如何产生了低效率;

2.26了解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2.27掌握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2.28了解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重点掌握科斯定理;

2.29了解什么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怎样确定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

最优数量,会用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物品的生产。

(二)教学内容

23.不完全竞争

24.外部影响

25.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26.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11.6微观经济学结束语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目的与要求

19.了解:

我国近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革命;宏

观经济五大经济总量关系;GDP的缺陷;

20.理解: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简单的两部门、三个部门和四个

部门的经济流量循环模型;名义GDP和实际GDP;潜在GDP和现实GDP;

21.掌握:

宏观经济学的内涵、目标;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5.6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5.7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5.8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5.9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5.10名义GDP和实际GDP

5.11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2.理解: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的几何方法;

3.掌握:

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国

民收入的决定的代数法;乘数原理及各种乘数;

(二)教学内容

30.均衡产出

3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33.乘数论

34.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35.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36.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2.30了解:

古典投资理论;与投资有关的因素及其他的投资理论;货币供给;

2.31理解:

IS曲线、LM曲线的斜率和移动;均衡及变动;

2.32掌握:

凯恩斯投资理论;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LM曲线含义和推导;

货币需求;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变化;

(二)教学内容

27.投资的决定

28.IS曲线

29.利率的决定

14.4LM曲线

22.IS-LM分析

23.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5.12了解:

AD-AS模型的经济解释;

5.13理解: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总量生产函数;劳动市场;

5.14掌握: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及移动;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推导;短期

与长期总供给曲线;宏观经济均衡:

AD-AS模型分析;

(二)教学内容

15.1总需求曲线

15.2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6.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

17.常规总供给曲线

18.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9.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目的与要求

37.了解:

失业成本;关于失业问题的争论;通货膨胀的分类;

38.理解:

失业类型;凯恩斯主义与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货币主义与菲利浦

斯曲线;理性预期与菲利浦斯曲线;

39.掌握:

失业、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的成因;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

经济效应;失业与通胀的治理政策;

(二)教学内容

2.33失业的描述

2.34失业的原因

2.35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2.36通货膨胀的描述

2.37通货膨胀的原因

2.38通货膨胀的成本

2.39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目的与要求

30.了解: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凯恩斯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31.理解:

政策效果的IS-LM分析方法;

32.掌握: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方法和政

策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

2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

25.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26.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27.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5.15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5.16供给管理的政策

第十八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15.3汇率和对外贸易

15.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5.5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20.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第十九章经济增长

(一)目的与要求

40.了解:

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经济增长核算;

41.理解:

乘数—加速模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42.掌握:

经济周期概念及一般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二)教学内容

2.40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

2.41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2.42增长核算

2.43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

2.44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

33.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及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特征

(二)教学内容

28.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29.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5.17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5.18名义粘性

15.6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第二十二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一)目的与要求

结合理论分析中国具体经济情况

(二)教学内容

22.1西方经济学科学性与意识形态问题

22.2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

22.32008年金融危机对先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22.4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一些问题的思考

22.5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四、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与适用范围、学制

使用教材: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

适用范围:

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课

学制:

四年

五、主要参考书目

1、《经济学原理》保罗·克鲁格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经济学与生活》,诺伯特·哈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成绩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上课出勤占总成绩10%,作业占总成绩10%,小组成绩占

总成绩10%,课堂表现占总成绩1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

七、说明

1、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方式进行,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实例及学生的小组讨论,

每单元布置一次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主要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新知讲授和练习巩固。

执笔:

审核(教研室主任):

批准(院长):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