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356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专业19个问题的回答完整版教学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5(1/6.67)

12(1/8.3)

轻型车

13.3(1/7.5)

10

中型车

大型客车、大型货车

8(1/12.5)

铰接客车、铰接货车

6(1/16.7)

b.汽车库内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

最小转弯半径

微型车

4.5

小型车

6.00

轻型

6.5~8.0

中型

8.0~10.0

大型

10.5~12.0

铰接车

10.5~12.5

c.汽车设计车型外廓尺寸

长×

宽×

高(m)

3.50×

1.60×

1.80

4.80×

1.80×

2.00

7.00×

2.10×

2.60

9.00×

2.50×

3.20(4.00中型)

大型客车

12.00×

3.20

铰接客车

18.00×

大型货车

10.00×

4.00

铰接货车

16.50×

d.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

最小净高(m)

2.20

2.80

中、大型、铰接客车

3.40

中、大型、铰接货车

4.20

由上两表可看出:

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比汽车实际高度加高了20cm。

e.高速公路通道净高举例(1999年京珠南段,非通用)

通道类型

净高(m)

人通

2.2

机通

2.7

汽通

3.5

f.道路净空.

类别

净空(m)

三、四级公路

二级及以上

5.0

城市道路

5.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a.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类型

(总)长×

小型汽车

1.8×

1.6

普通汽车

12×

2.5×

4.0

18×

b.非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外廓参考尺寸

自行车

1.93×

0.60×

2.25

三轮车

3.40×

1.25×

2.50

板车

3.70×

1.50×

兽力车

4.20×

1.70×

c.车道最小净高

车道种类

机动车

非机动车

行驶车辆种类

各种汽车

无轨电车

有轨电车

自行车、行人

其他

2.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最大纵坡度

计算行车速度(km/h)

80

60

50

40

30

20

最大纵坡推荐值(%)

4

5

6

7

8

最大纵坡限制值(%)

9

①海拔3000—4000的高度城市道路的最大纵坡推荐值按表列数值减少1%。

②积雪寒冷地区最大纵坡度推荐不得超过6%。

由此表可知:

若不限制最低车速20,在条件困难时,道路纵坡可局部突破9%的限制。

居住区道路设计车速:

国家规范20—30km/h。

广东规范:

主道,20km/h;

次道,15km/h。

(支路车速可否是10km/h?

问题5.桥梁的最大设计坡度是多少?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大桥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量大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应大于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在平原地区,当两端道路纵坡很小时,桥上纵坡:

汽车专用道不宜大于4%;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时不大于2.5%~3%.若非机动车流量很大,宜采用纵坡不大于2.5%。

山区城市桥梁的两端道路纵坡和坡段长度较大时,桥面纵坡和坡段长度可予增大,但不应大于两端道路的纵坡和坡段长度。

桥面中心线纵断面可做平坡、斜坡和竖曲线,但只能是凸形竖曲线,而不可是凹形竖曲线。

解释:

桥上纵坡的规定主要从桥梁结构受力、构造要求、以及经济等方面考虑,而引道纵坡则主要考虑行车方面的要求,并同桥上纵坡保持相同。

桥梁结构一般是跨越河流、水库或者道路等,所以桥面标高比其连接道路要高。

因此难免会存在纵坡。

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坡度越陡,桥梁长度就越短,从而工程造价就越低。

但从桥梁受力角度看:

桥上的汽车荷载产生的水平分量、汽车制动力就越大,即水平合力越大,不利于桥墩、桥台的耐久性,并增加上构主梁的配筋要求。

从构造上看:

桥梁墩台主要是提供竖向支承的,纵坡越大,主梁越斜,则增加了主梁支承结构的复杂性,加大了主梁的水平变位,也对支座的性能和规格要求更高,对墩台的水平抗推要求更高,因而需增大桥墩桥台的尺寸,伸缩装置的伸缩量更大、更易破坏、更难维护。

4%是一个综合权衡的结果。

从上述规范条件上看,山区城市桥梁的纵坡似乎允许突破4%,但若不是以小汽车交通为主,自重轻、爬坡性能好,交通不繁忙等情况,并经过充分论证,不宜突破4%。

(现行桥梁规范将桥梁的荷载标准、结构的可靠度、耐久性要求提高了很多。

一般情况下,应避免桥上设置凹形竖曲线(两头高,中间低),原因:

凹形竖曲线会使汽车行驶时产生一个竖直平面内的离心力效应,实则相当于桥上汽车的竖直、水平荷载都乘了一个放大系数,额外增加了负担,对结构非常不利。

从大量工程实践经验上说,桥面纵坡一般做成双向纵坡,在桥中心线设置竖曲线,坡度一般不超过3%为宜,当桥梁受两岸地形限制时,允许修建坡桥,但大、中桥和城市桥梁桥面纵坡不宜大于4%,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面纵坡不得大于3%。

问题11.各种常用道路的横断面,纵坡要求是什么?

《规划设计常规做法》

主干道横断面(视用地规模大小而不同):

6米人行道加绿化带+16(14)米车行道+6米人行道加绿化带

3米人行道加绿化带+14(12)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加绿化带

次干道横断面:

2(1.5)米人行道+8.0(7.0)米车行道+2(1.5)米人行道

组团路横断面:

1.2米绿化带+5.5米车行道+1.2米绿化带

(用于低层住宅区)

1.2米绿化带+6.0米车行道+1.2米绿化带

(用于尽端路及多层、高层住宅区)

消防车道:

宽度为4.0米(入户路兼做消防车道时宽度不小于4米)。

巡逻路:

路宽一般为1.5~2.0米,沿用地红线边布置,方便小区管理时保安巡逻用。

巡逻路距离用地红线留0.5~1米绿化。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a.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多雪严寒地区

机动车道

≥0.3

≤8.0

L≤200m

≤5

L≤600m

非机动车道

≤3.0

L≤50m

≤2

L≤100m

步行道

≥0.5

≤4

b.不同纵坡的坡长限制值(条文说明)

纵坡(%)

限制坡长(m)

5--6

800

6--7

400

7--8

300

8--9

150

广东省标准《居住区技术规范》DBJ15-11-94

a.小区内道路最大纵坡(%)

主道

次道

支道

当场地条件困难时,次道的最大纵坡可增加1%,主道、支道的最大纵坡可增加2%。

b.纵坡限制坡长

限制坡长(m)

大于5--6

800

大于6—7

500

大于7—8

300

大于8—9

200

大于9--10

150

大于10--11

100

c.自行车道纵坡限制坡长

3.0

3.5

200

100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4.3.1.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4.3.2.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

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

2).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

12m的回车场地。

3).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4).在抗冻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问题12.道路坡度在什么范围内不会对入户路造成影响?

对这个的提法有些疑问:

1、道路坡度,是什么等级的道路坡度,主路、次路、支路?

2、对“入户路”造成影响,还是对“入户”造成影响?

3、造成影响,是哪方面的影响?

暂把问题定为:

入户道路坡度在什么范围才不会对“汽车入户”造成不顺畅的影响?

回答是:

原则上,入户道路坡度在3%以下时不会对汽车入户造成不顺畅的影响。

原因:

问题的本质就是车辆在转弯入户时,由于竖向不平整,汽车同时在两个坡面上行驶,四个车轮不在一个水平面,怎样的道路纵坡才能使得车辆顺利转弯,平顺,且对汽车(轮胎、底盘等)无不利影响?

这时,应将它看作交叉口转弯的情形,套用交叉口的坡度要求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但车辆入户时车速很低,因而坡度限制可将3%略放大。

建议为4~5%。

问题13.在联排别墅,道路的坡度最好能满足什么条件?

这个问题,需要详细了解联排别墅这个建筑单体本身的几何尺寸、竖向设计及其门前场地竖向设计的情况,依实际而定。

对于联排别墅,道路的坡度最好不大于3%,(根据联排首位两户入户口标高不大于0.75m.联排一般做4户以上按4户每户折8.0m,(0.75+0.05+6.5*0.02)/8*4约等于3%。

问题16.道路坡度是否可以超过8%,因为规范里写居住区最大纵坡不得超过8%。

注:

根据国家规范,机动车道路纵坡最大为8%,这是根据居住区内车速一般为20~30km/h情况下的最大适宜数值,如地形允许,要尽量采用更平缓的综坡或更短的坡长。

但在其条文说明里,也交代了9%的使用情况:

不同纵坡的坡长限制值(条文说明)

国家规范(一般为)20—30km/h。

汽车库内通道的最大坡度

由此表可知各种汽车的最大爬坡性能。

须注意坡长限制。

若不限制最低车速20,在条件困难时,次路、支路纵坡可局部突破9%的限制,主路不宜突破8%,并尽量用缓坡。

但要限制坡长,且不可突破“汽车库内通道的最大坡度”,并考虑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

问题17.道路坡度比较陡的话,一般多少米要有缓冲带?

设计纵坡度超过5%,坡长超过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纵坡坡段最小坡长之规定。

(广东住宅规范:

50m。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坡段最小长度(m)

290

170

140

110

85

问题1.对道路的坡度缺乏感性认识,可否具体举例说明一下不同坡度对不同车辆行驶时的感受。

两个概念:

缓冲带(或缓和坡度);

平均纵坡。

纵坡感性认识举例:

(自行车)

实践表明,纵坡不大于3%,对机动车行驶基本无影响;

纵坡不大于2.5%,一般人骑自行车体力无大困难,达到3%时,若坡长就很吃力(举例:

碧桂园凤仪谷桥推行绝大多数)且下坡时容易发生事故。

结合我国国情,我国自行车目前绝大多数是单速车(1993)并有许多28英寸平车,而发达国家绝大部分为变速车,故他们最大容许坡度达5%。

(但下坡时应注意安全)

参见: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P118.条文说明,§

8.公路纵断面。

平均纵坡的概念:

二、三、四级公路,按不大于5.5%进行控制是可行的。

7%的界限:

载重汽车的油耗;

道路纵断设计,为保证路面排水,道路最小纵坡应不小于0.5%,困难可不小于0.3%。

当小于0.3%,且坡长较长,路面横向较宽,应采取措施加速排水。

可设置锯齿形偏沟,或加大路拱横坡(1.5%--2%),以提高合成坡度。

设计道路纵坡时,为保证车辆能以适当的车速在道路上安全行驶,即上坡时顺利,下坡时不至于发生危险的纵坡的最大限值为最大纵坡。

道路的最大纵坡的大小直接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道路的行车使用性质、运输成本以及道路建设投资等。

纵坡与车辆的行驶性能密切相关。

规范的最大纵坡及限制坡长,系根据计算行车速度,用汽车加减速行程图求出限制坡长限制后,参照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以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综合确定。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国家规范)(道路纵坡)依据有关道路设计手册,并参考了部分城市时间经验而指定的,其道路最大坡度控制指标是为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极限值,在一般情况下最好尽量少出现,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及相应的限制坡长既定,为的是保障司机的正常驾驶状态而不至产生心理紧张,防止事故发生。

机动车的最大纵坡值8%是根据居住区车速一般为20—30km/h情况下的最大适应数值。

若地形允许,要尽量采用更平缓的纵坡或更短的坡长。

关于非机动车的纵坡限制,规范里较为重视,但现时我们的实际情况是较少考虑非机动车的行驶……

纵坡设计汇总:

居住区道路纵坡及坡长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进行取值。

规范要求的范围、汽车行驶性能、安全要求、场地条件、土方平衡、道路等级、噪声影响,兼顾道路服务对象,如路旁的建筑单体、停车位等。

对于主路和次路,如果连续里程较长,要有平均总坡的限制,建议控制在6.0%以内。

(如公路路线规范规定:

二、三、四级公路的平均纵坡安5.5%进行控制)

问题7:

为什么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横坡会不同,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设置道路路拱横坡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路面排水(横向),二是超高横坡,用来平衡车辆在弯道上行驶产生的离心力,三是行车平顺。

因此超高横坡度取值主要与道路等级,设计车速,弯道半径有关。

排水方面是为补充纵向排水的不足。

因此规范中要求道路纵坡大时横坡取小值,纵坡小时横坡取大值。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路拱设计坡度

路面面层类型

路拱设计坡度(%)

水泥砼

沥青砼

沥青碎石

1.0—2.0

沥青贯入式碎(砾)石

沥青表面处治

1.5—2.0

碎(砾)石等粒料路面

2.0—3.0

一般横坡度的设置是为路面快速排水。

因此考虑的因素是路面的粗糙度、路面材料的密实度、孔隙率、路面水下渗速度及对路面基层影响等这几方面。

水泥砼要略优于沥青砼。

但沥青砼面层下有一层沥青封层,基本可阻止路面水下渗至基层。

因此,可采用与水泥砼路面相同的横坡,如果没有下封层,或者表层为粗粒式沥青结合料,则横披应加大,但太大了车辆会过于倾斜,影响行车平顺。

问题3.怎样根据交通量确定道路的宽度和断面形式?

路面宽度的确定:

目前我们采用的宽度值均已超过住宅规范要求,原因是规范太老,应及时更新。

目前采用:

4m,消防专用道路

支路:

5.5m,入户道路(两端有连接,非近端路)

6.0m,入户道路(近端路)

次路:

7.0m,

8.0m,片区入口(略宽,以提醒是入口)

主路:

12.0~16.0m,主要为双向两车道,并考虑两侧行走摩托、自行车及路侧临时停车。

目前:

主路、次路一般考虑设置人行道,支路一般未予考虑。

一般情况下,只有主干道需根据交通量来确定车道数和路面宽度(参见下表a、b),而次路及支路主要以设计车速来确定路面(参见下表c),从而平曲线最小半径也基本确定。

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a.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Np)(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可能通行能力(pcu/h)

1690

1640

1550

1380

设计通行能力:

对可能通行能力进行折减。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

Nm=Ac*Np。

b.机动车道分类系数Ac(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道路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系数Ac

0.75

0.80

0.85

0.90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c.车道宽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设计速度(Km/h)

120

车道宽度(m)

3.75

3.50

3.25

3.00

根据上表,如果路面宽度为6m,则一个车道宽3m,这实际意味着,其设计车速为20km/h。

如考虑人车混行,则有效路面变窄,实际车速会更低,因此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宽路面,比如主入口。

问题8.多大宽度或多大流量的道路交叉口需要设置转盘,相应的转盘半径为多少?

问题9.一个转盘最多接几条道路?

环形交叉口适用于多条道路交汇或转弯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相邻道路中线间夹角大致相等。

相交主、次干道路不得超过6条,以四条为宜,角度以等交为宜,且不应小于60度。

三条道路相交,宜设计成丁字而不宜是Y字,因交通线路简单,一般也不必设置环形交叉,以免浪费用地。

会所门口直截面向交叉口时,应当作一条主干道看待。

当六条或六条以上的道路交于一点,会导致交通压力过于集中,环岛半径和交叉口占地大为增加,车辆绕行距离增大,出口难以辨认,交通高峰时段,行人穿越难度成倍增大,交通事故机率大大上升。

相邻道路交角过小(60度以下),容易诱使左转车辆为省时间不在环道上绕行而直截转左,极易发生意外。

因交角过小而形成锐角的地块,其土地利用价值也明显降低。

环道车道数:

2车道或3车道;

环道宽度:

2车道8~9m,3车道10~12m。

环道的车道数:

至少为2条,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