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35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5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择题A型题方剂学题库知识分享Word文件下载.docx

消导食积

通导大便

消痞化积

化痰利水

消疮散痈

不适宜下法治疗的病证是

宿食内停

实火顽痰

积水停饮

下焦蓄血

燥屎内结

A

以下不属于“七方”内容的项是

大方和小方

缓方和急方

复方或重方

奇方与偶方

单方与复方

由中药“十种”逐渐演变为方剂“十剂”的医书是

圣济经

本草衍义

本草拾遗

“十剂”的内容不包括

轻、重

升、降

滑、涩

宣、通

补、泻

下列表述中的正确项是

每方必君、臣、佐、使俱全

方中每味药各针对一个症状

方中须有引经药味

君药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

方剂配伍应主次有序,分工合作,相与宣摄

能较好体现出中医组方原则内涵的表述是

辨证审因,随证立法,依法制方

方中诸药,主次有序,分工合作

方中“君臣佐使”四部分俱全

君药在方中必不可少

依法选药,主次有序,辅反成制,方证相应

下列与佐药含义不相关的项是

协助君臣药以加强其治疗作用的药物

用以消除或减低君臣药毒性的药物

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引导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减低或缓和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君臣佐使”中臣药的含义涉及

治疗主证或主症

消除或减低君药的毒副作用

治疗次要症状

引经报使

治疗兼证

涉及“佐助药”含义的表述是

缓和君、臣药之峻烈

消除或减低君、臣药之毒性

协助君臣药治疗兼病或兼证

针对某些次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引领全方药力达于病所

关于“君臣佐使”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君臣佐使”是临证组方必须遵循的原则

“君臣佐使”要求组方中应力求君臣佐四部俱全

“君臣佐使”概括了典型方剂的基本结构及其药味的配伍关系

“君臣佐使”是由方中药物的性能来决定的

“君臣佐使”是由方证病机来决定的

君药分量大的含义是指君药

用药味数多

较方中其他药物的剂量大

占全方药量的较大比重

较之自身常用量大

药力或作用大

调和药性的含义是指

和胃护中

在方中起矫味作用

协调方中不同药物的性能避免其相互牵肘

下列各项中属于方剂学“反佐”范畴的是

治热以寒

壮水制火

治寒以热

火郁发之

寒药热服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方剂学“相反相成”配伍范畴的是

制偏减毒

散敛同用

补泻并施

升降互用

刚柔相济

下列各项中属于方剂学“相反相成”配伍范畴的是

以泻代清

阴中求阳

补气生血

升阳散火

寓升于降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方剂学“异类相使”配伍范畴的是

麻黄配伍桂枝

青蒿配伍鳖甲

桂枝配伍芍药

柴胡配伍黄芩

黄芪配伍防己

下列与“方证相关”内涵不甚相关的项是

方剂的功效与方剂的主治病证有关

方内药味及其配伍关系与其所主病证的病机相对应

方剂与其主治证候不可分离

不同的方证之间具有关联性

方证的病机是组方用药的依据

治法对于方剂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

治法是方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治法内容需要通过具体的方剂来体现

治法指导临床选方和组方用药

治法先于方剂而产生

治法与方剂的分类有关

方剂对于治法的关系表现为

成方的形成源自治法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方剂的分类常以治法为依据

临床根据治法选用成方

临床根据治法组方用药

方药关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

方药离合

方以药成

方药相关

方药异同

先药后方

在下面有关方剂分类的各法中,与治法分类关系密切的是

病证分类

功效分类

临床科别分类

剂型分类

主方分类

活血祛瘀剂一般属于八法中的

消法

汗法

补法

下法

和法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传统丸剂特点的项是

不易变质

服用方便

吸收较为缓慢

药力比较持久

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

一般而言,服用解表发散方药的时间安排宜选择

空腹服用

餐前服用

餐后服用

晚睡前服用

晨起空服

以下各类方剂中,适宜于制成水丸的是

补益剂

解表剂

泻下剂

祛痰剂

治燥剂

宜用武火煎煮的方剂类是

安神剂

和解剂

制备汤药最宜选择的器具是

银制器具

铝制器具

铁制器具

搪瓷器具

陶制或砂锅

麻黄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桂枝、杏仁、炙甘草

防风、桂枝、炒白术

桂枝、荆芥、炙甘草

生姜、大枣、紫苏叶

生姜、大枣、炙甘草

九味羌活汤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

防风、苍术

细辛、白芷

荆芥、秦艽

细辛、生地

川芎、甘草

小青龙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

芍药、甘草、杏仁

杏仁、半夏、茯苓

茯苓、麻黄、桂枝

桂枝、甘草、生姜

干姜、细辛、五味子

银翘散组成中包含的药物有

菊花、桔梗、甘草

甘草、杏仁、荆芥

荆芥、豆豉、芦根

芦根、桑叶、杏仁

杏仁、甘草、薄荷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包括

杏仁、桔梗、竹叶、薄荷

薄荷、连翘、葛根、芦根

芦根、银花、连翘、桔梗

桔梗、豆豉、荆芥、甘草

甘草、桔梗、芦根、葛根

银翘散组成中增强全方透表散邪作用的药味是

苦杏仁、淡竹叶

荆芥穗、淡豆豉

牛蒡子、生甘草

金银花、苦桔梗

薄荷、芦根

银翘散和桑菊饮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连翘、杏仁、桔梗

银花、杏仁、桔梗

连翘、薄荷、芦根

豆豉、薄荷、芦根

桑叶、竹叶、桔梗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羌活、白芷

白芷、桔梗

桔梗、黄芩

黄芩、芍药

芍药、升麻

升麻葛根汤的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芦根、淡竹叶

知母、薄荷叶

芍药、炙甘草

蝉蜕、西河柳

桔梗、牛蒡子

败毒散中不涉及解表散邪意义的配伍药物是

柴胡、薄荷

川芎、前胡

羌活、独活

枳壳、人参

川芎、生姜

参苏饮与败毒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前胡、茯苓、炙甘草

羌活、独活、川芎

柴胡、川芎、葛根

木香、枳壳、桔梗

半夏、茯苓、人参

加减葳蕤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玉竹、桔梗、炙草

炙草、薄荷、红枣

红枣、葛根、白薇

白薇、葱白、豆豉

豆豉、桔梗、薄荷

麻黄汤的功用是

解肌散邪,止咳平喘

解表宣肺,化痰平喘

宣肺降气,止咳化痰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桂枝汤的功用是

散寒解表,宣肺止咳

解肌散邪,调和营卫

发汗解表,透营达卫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

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宣肺散寒,通痹止痛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小青龙汤的功用是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银翘散的功用是

解肌发表,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桑菊饮的功用是

辛凉宣泄,清肺解毒

疏风解表,清肺化痰

疏风散热,宣肺止咳

宣肺利咽,化痰止咳

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差别是

解表散邪与宣肺止咳

透表清热与疏风宣肺

清热生津与解表散邪

透表散邪与清热解毒

辛凉透表与疏散风热

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

清肺泻热,止咳平喘

柴葛解肌汤功用是

解肌发汗

解表透疹

解肌清热

疏风解表

辛凉解表

升麻葛根汤的功用是

疏散风热,养血活血

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辛凉透表,清热利咽

疏风活血,解毒消疮

解肌散邪,清热透疹

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

温阳解表,祛风散寒

解肌散邪,调和营卫

辛温解表,兼清里热

滋阴解表,兼清虚热

益气解表,散寒除湿

败毒散的功用是

峻下热结,泻火解毒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解毒消痈,清热化痰

参苏饮的功用是

益气解表,祛风散寒

解肌发表,透疹解毒

扶正解表,祛风除湿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助阳解表,祛风除湿

再造散的功用是

解肌发表,益气养血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滋阴益气,发汗解表

辛温散寒,祛风除湿

加减葳蕤汤的功用是

滋阴解表

养血解表

养阴润肺

滋阴养血

养阴清热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疼痛,无汗喘咳,舌苔薄白,脉浮紧者,治宜选用

麻黄汤

败毒散

大青龙汤

羌活胜湿汤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是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气虚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

外感风寒,内停寒饮

外感风寒,内兼气滞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素有寒饮,复感风寒,水寒相搏,以致肺寒气逆,喘咳痰多者,治宜选用

苏子降气汤

三子养亲汤

定喘汤

小青龙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桑菊饮主治病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咽痛,舌尖红,脉浮数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

身热,咳逆气急,鼻翼扇动,心烦口渴,脉滑数

以上都不是

升麻葛根汤适用于

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者

麻疹内陷,伴汗出肢冷,脉微者

麻疹透发不出,恶寒无汗,烦闷口渴者

麻疹紫赤暗滞,身灼热而烦渴谵语者

麻疹疹色淡红,隐而不透者

用以治疗外邪陷里所致之痢疾,并被喻嘉言称之为“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葛根芩连汤

黄芪建中汤

人参败毒散

防风通圣散

补中益气汤

再造散适用于

阳气虚弱,复感风寒者

气虚痰滞,外感寒湿者

气血不足,感冒风寒者

营血亏虚,外感风寒者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者

桂枝汤中具有调和营卫作用的主要配伍是

桂枝与生姜

桂枝与芍药

大枣与甘草

生姜与甘草

芍药与大枣

桂枝汤原方服法要求“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其意义在于

护中以防伤胃

助汗以促祛邪

防止过汗伤阴

防止过汗伤阳

扶正防邪内溃

小青龙汤中起温肺化饮作用的主要药物是

麻黄、桂枝

桂枝、细辛

细辛、干姜

干姜、五味子

芍药、五味子

小青龙汤中配伍干姜、细辛的主要用意是

温肺散寒

温肺化饮

散寒解表

温脾散寒

散寒通窍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小青龙汤的配伍特点的是

辛散与酸收并用

温肺与散寒同施

解表与化饮相配

宣肺与降气并行

散寒与清里兼顾

银翘散中配伍荆芥穗、淡豆豉的意义是

宣郁发表、疏风泄热

解郁除烦、疏散风热

辛散解表、透邪外出

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九味羌活汤中主要针对表寒病机的配伍的药物是

白芷、防风

苍术、川芎

川芎、白芷

羌活、细辛

桂枝汤方中配伍芍药的意义在于

益营敛汗

养阴泄热

缓急止痛

平抑肝阳

补血养肝

升麻葛根汤中配伍升麻的主要意义是

疏散风热

升举清阳

清胃解毒

解肌透疹

引药上行

人参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主要用意是

益气生津以资汗源

健脾益气以助肺气

大补元气以扶虚衰

扶助正气助邪外出

使祛邪而不伤正气

人参败毒散的君药是

人参、柴胡

柴胡、川芎

前胡、茯苓

枳壳、桔梗

麻杏甘石汤能宣泄肺热,其中麻黄与生石膏的配伍属于

相须为用

相使为用

相杀为用

相畏为用

相制为用

选择题A2

患者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缓。

治宜选用

玉屏风散

防己黄芪汤

桂枝汤

桑菊饮

患者素有寒饮,复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身体重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紧。

小青龙汤

苓甘五姜辛汤

素体阴虚,感受外邪,证见头痛发热,少汗,微恶风寒,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浮数。

升麻葛根汤

银翘散

加减葳蕤汤

患者感冒风寒后未及时治疗,次日恶寒渐轻而身热增盛,无汗头痛,并见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及眉棱骨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小柴胡汤

柴葛解肌汤

患者某,男,4岁。

咳嗽、精神不振二、三日,继而头面及胸部疹出隐隐,身热恶风,目赤羞明,眼泪汪汪,口渴,舌红脉数。

治宜选用

柴葛解肌汤

加减葳蕤汤

升麻葛根汤

患者某,男,50岁。

昨日起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闷,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参苏饮

败毒散

再造散

患者某,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肢冷,倦怠嗜卧,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用辛温发表药后汗不出,病情未见好转。

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汤

再造散

患者身热不解,喘咳气逆,鼻翼扇动,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心烦口渴,苔黄脉数。

麻杏甘石汤

下列有关辛凉解表剂组方不适宜的描述为

当首选疏散风热药

不宜配伍辛温药物

应适当配伍清热药

宜选配宣肺止咳药

稍佐以生津养液药

下列对扶正解表方的组方思路的描述中,最恰当的是

补益扶正+宣肺止咳+祛湿化痰

解表散邪+补益扶正+兼调里证

解表散邪+宣肺利咽+补益扶正

滋阴养血+疏风散邪+兼清虚热

温阳益气+解表散寒+温里祛寒

透疹解表方的配伍思路可概括为

解毒+清热+宣降肺气+止咳化痰+活血

透疹+宣肺+清泄里热+养阴生津+和中

解表+透疹+清泻肺热+养阴生津+和中

疹+宣肺+泻热通腑+和中+清热解毒

解表+透疹+养阴生津+和中+活血透络

按方证病机演变的规律,最有可能依序选用的方剂是

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

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

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

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

桂枝汤—九味羌活汤—人参败毒散

方证病机中涉及风寒湿邪犯表的方剂有

麻黄汤与小青龙汤

银翘散与桑菊饮

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

加减葳蕤汤与七味葱白饮

九味羌活汤与人参败毒散

泻下剂通常宜选用的剂型是

汤剂

散剂

丸剂

酒剂

膏剂

泻下剂一般不宜用于

表证未解

肠燥便秘

热实风动

水热互结

邪实正虚

由大承气汤化裁为小承气汤属于

药味加减的变化

药量增减的变化

剂型更换的变化

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的合用

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的合用

大黄附子汤的组成药物含有

桂枝

细辛

干姜

炮姜

甘草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包含

大黄

附子

人参

厚朴

三物备急丸的组成药物是

大黄、附子、细辛

大黄、干姜、细辛

巴豆、大黄、芒硝

附子、干姜、人参

巴豆、干姜、大黄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生地、玄参

大黄、芒硝

麦冬、白芍

当归、苁蓉

麻仁、杏仁

麻子仁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枳实

当归

杏仁

芍药

黄龙汤与增液承气汤的组成均含有的药物是

生地、人参

生地、麦冬

人参、当归

人参、甘草

十枣汤的组成中含有

大黄、芒硝、甘遂

芒硝、甘遂、大戟

甘遂、大戟、芫花

大戟、芫花、大黄

芫花、大黄、牵牛子

大黄附子汤的功用是

逐寒通便,回阳救逆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温阳散寒,逐瘀通腑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温肾助阳,润肠通便

温脾汤的功用是

温中健脾,行气除满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温中散寒,健脾止泻

温脾暖胃,化湿和中

三物备急丸的功用是

峻泻热结

攻逐寒积

逐寒救逆

开窍醒神

回阳固脱

济川煎的功用是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滋阴增液,通便泻热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养阴清热,润肠通便

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的功用是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黄龙汤的功用是

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泻热通便,益气滋阴

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温阳健脾,逐寒通便

补气养血,增液润肠

增液承气汤的功用是

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益气滋阴,泻热通便

滋阴增液,润肠通便

润燥软结,泻热通便

十枣汤的功用是

补气健脾

益气补血

健脾养血

调养营卫

攻逐水饮

功用为攻下热结、益气养血的方剂是

增液承气汤

黄龙汤

济川煎

十枣汤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济川煎、增液承气汤都具有的功用是

滋阴

养血

行气

泻热

润肠

身热谵语,热结旁流,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舌苔黄燥起刺,脉滑实者,治宜选用

大承气汤

新加黄龙汤

麻子仁丸适用于

阴虚便秘

血虚便秘

阳虚便秘

气虚便秘

燥热津亏便秘

胃肠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燥而小便频数者,治宜选用

增液汤

五仁丸

热结里实,应下失下,气血大伤,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硬痛拒按,身热谵语,身倦少气,口舌干燥,舌苔焦黑,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者,治宜选用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阳阴温病,应下失下,气血大伤,阴液将竭,以致正虚不能运药,下之不通者,治宜选用

增液汤

黄龙汤煎时加桔梗一撮的主要用意是

宣肺化痰

化痰利咽

宽胸利膈

引药力上行

宣肺以助通畅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生地、玄参、麦冬

人参、当归、甘草

人参、当归、牛膝

当归、芍药、麦冬

生地、海参、玄参

患者日晡潮热,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大便不通,偶可排出少许稀水,色青秽臭,口干舌燥,脉滑实。

大柴胡汤

大建中汤

大黄附子汤

患者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苔白,脉弦紧。

理中丸

四逆散

温脾汤

当归四逆汤

患者腹痛绕脐不止,大便秘而不通,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患者某,女,35岁。

平素月经过多,一月前分娩后,出现大便干燥,艰涩难解,小腹胀满,舌苔近常,脉稍细。

五仁丸

患者某,男,65岁。

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艰涩难解,甚则秘结不通,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而弱。

一贯煎

六味地黄丸

患者多食易饥,大便干结难解,小便频数。

益胃汤

缩泉丸

清胃散

患者素体气血不足,新近外感数日,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硬痛拒按,身热谵语,神倦少气,口舌干燥,舌苔焦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