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3943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1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主席令第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主席令第2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主席令第60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9年,主席令第94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主席令第88号)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9、《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自2006年1月22日起施行

10、《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字[2005]48号

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

12、《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13、《河南省<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14、《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试行)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3.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为:

XXXXXXXX气体有限公司生产作业过程中突然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3.1.4应急预案体系

1、本预案是针对我公司突发的安全生产事故而制定的综合应急预案,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制定,报XXXXXXXX及XXXX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备案。

2、公司各部门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分别针对本部门实际情况制专项应急预案,并与本预案相衔接。

3、公司各部门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分别针对本部门实际情况制专项应急预案,并与本预案相衔接。

3.1.5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履行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把保障员工及公众的生命和健康作为首要任务,调用所需资源,采取必要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大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治理,努力减少未遂事件的发生,长抓不懈,防患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重大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落实应急职责,实行应急分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管理制度,在应急工作中,本着对国家、社会、员工和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应急管理,使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3.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3.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1、单位概况:

XXXXXXXX气体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11日办理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周边情况

3、工艺流程

该建设项目充装使用的液态气体原料由生产企业购入后,卸入低温液体储槽储存。

当有充装气瓶的需要时,由低温泵将液体从储槽泵出,经汽化器气化、汇流排调整压力后充装入气瓶。

4、主要原辅材料和品种名称、数量

原材料及产品的名称及数量见下表:

原辅材料及成品一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 量

规 格

储存形式

来源及运输

产品

1

万瓶/年

2

99.5%

t/a

75

40

——

3

瓶/年

100

7、主要设备一览表

主要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设备规格

(㎜)

主要介质

主要材质

数量

是否特种设备

4

5

6

7

8

9

10

8、各方应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内容

企业内各应急单位应充分熟悉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积极参加应急演练,能够熟悉自己的职责。

外部救援力量要与本企业的外部救援小组联系,由其统一、合理使用外部救援力量。

3.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3.2.2.1危险源

危险源

危险目标名称

危险类别

该项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为生产过程和贮存过程中泄漏的氧、二氧化碳、乙炔导致的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由于设备损坏或密封点不严、操作失误引起泄漏从而大量释放易燃、易爆和毒性物质,将会导致火灾、爆炸和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因此,事故的预测首先应杜绝生产装置的跑、冒、滴、漏。

1.泄漏的主要设备

根据各种设备泄漏情况分析,可将本厂中易发生泄漏的设备分类,通常归纳为:

管道、阀门、法兰、容器等。

1)管道:

它包括管道、法兰和接头,其典型泄漏情况和裂口尺寸分别取管径的20%~100%、20%和20%~100%。

2)阀:

其典型泄漏情况和裂口尺寸分别为:

①阀壳体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100%;

②阀盖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

③阀杆损坏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

3)储罐:

容器,也包括与其连接的管道和辅助设备,其典型泄漏情况和裂口尺寸为:

①罐体损坏而泄漏,裂口尺寸为本体尺寸;

②接头泄漏,裂口尺寸为与其连接管道管径的20%~100%;

③辅助设备泄漏,酌情确定裂口尺寸。

2.造成泄漏的原因

从人一机系统来考虑造成各种泄漏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四类:

1)设计失误

①基础设计错误,如地基下沉,造成容器底部产生裂缝,或设备变形、错位等;

②选材不当,如强度不够,耐腐蚀性差、规格不符等;

2)设备原因

①加工不符合要求,或未经检验擅自采用代用材料;

②加工质量差,特别是焊接质量差;

③施工和安装精度不高,如泵和电机不同轴、机械设备不平衡、管道连接不严密等;

④选用的标准定型产品质量不合格;

⑤对安装的设备没有按《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进行验收;

⑥设备长期使用后未按规定检修期进行检修,或检修质量差造成泄漏;

⑦计测仪表未定期校验,造成计量不准;

3)管理原因

①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

②对安全漠不关心,已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

③没有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

⑥检修制度不严,没有及时检修已出现故障的设备,使设备带病运转。

4)人为失误

①误操作,违反操作规程;

②判断错误,如记错阀门位置而开错阀门;

③擅自脱岗;

④思想不集中;

⑤发现异常现象不知如何处理。

3、出现具有爆炸性、可燃性的化学品泄漏后具备造成爆炸、火灾事故的条件

a、本建设项目中具有爆炸性、可燃性的化学品泄漏后具备造成爆炸事故的条件为:

1)可燃液体泄漏。

2)可燃液体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存在明火、高温、静电火花、雷击等具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b、本建设项目中具有爆炸性、可燃性的化学品泄漏后具备造成火灾事故的条件为:

2)在泄漏口处存在明火或静电火花,在喷出口处着火。

3)未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没有约束的蒸气云遇明火、静电火花、雷击等具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以低速燃烧。

4、参考《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中定性、定量分析可知:

20m3液氧储罐破裂产生的事故后果:

死亡半径27.1m,其包含的区域为:

氧气储罐及汽化区、液体二氧化碳储罐区、二氧化碳充装间人员全部死亡、靠近南侧的氧气充装间、厂区外XXXXXXXX涉及的人员部分死亡;

重伤半径27.1m~38.7m,其包含的区域为:

氧气充装间涉及的人员部分重伤,厂外外XXXXXXXX部分人员重伤;

轻伤影响半径38.7m~66.6m,其包含的区域为:

化验室、配电室、办公室、财务室涉及的人员受轻伤;

厂外外XXXXXXXX、啊钢构厂涉及的人员受轻伤或受到影响。

另外爆炸时容器破裂所形成的碎片,像弹片一样抛射出去,抛射出去的容器碎片对周围更远距离的人员、建筑物和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3.2.2.2风险分析

3.2.2.2.1自然危险有害因素

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的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雨洪水、大风、高低气温、地质灾害等。

1、地震

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作用的自然现象。

本区域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地震可造成建构造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使危险化学品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灾害性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经济损失。

2、雷击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云中。

雷电破坏是多方面的,但从其破坏因素分析,可以分为三类:

1)电性质的破坏;

毁坏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施的绝缘引起短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烧毁电气线路或电杆,;

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热性质的破坏:

在雷击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造成火灾。

3)强大的冲击波对设备设施的破坏:

储存设施等这些设施设备的防雷未设置、设置不合理或防雷设施损坏,将造成直击雷破坏。

另外,电气设施接地不良、各供电线路、通信线未安装相应的避雷器或未采取屏蔽措施将有可能遭受感应雷击,造成电力、电器系统损害。

3、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是有较强大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其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洪灾波及面广。

厂址区域年最大达降雨量1168.4mm,当雨量过大或厂内排水不畅,有可能造成水淹工厂、损坏设备、影响生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大风

项目所在区域年平均风速2.45m/s。

如果瞬间风力太大,可能会吹倒房屋和装置设备,有可能造成物料泄漏,进而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等灾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高、低气温

该建设项目厂址区域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21.3℃。

人体有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当其超过一定范围时,会产生不舒服感。

气温对人的作用广泛,时间长。

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工作易发生中暑、疲劳,甚至出现误操作;

低温有可能导致设备和管道破裂,并造成人员冻伤。

6、地质灾害

建筑物所产生的对地压力,高速运行设备所产生的振动,对厂区建筑物基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严重时会造成基础明显下沉,导致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事故。

选址场地地形较为平坦,未处于地震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的概率较低,同时无采空区、大面积地面沉降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建筑。

3.2.2.2.2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该建设项目投产后涉及的化学品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的物质主要有:

氧(液化的)、氧(压缩的)、二氧化碳(液化的)。

其存在状态、数量及场所等详见下表:

涉及危险化学品性质

物质名称

状态

浓度

温度

(℃)

压力(MPa)

所在部位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危害特性列表如下:

1、氧(压缩的、液化的)

中文名

分子式

O2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不燃气体

别名

氧气

分子量

32.00

危险货物编号

22001(压缩)

22002(液化)

英文名

Oxygen

UN号

1072(压缩的)

1073(液化的)

CAS号

7782-44-7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主要成分

含量:

高纯氧(体积)≥99.99%。

主要用途

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熔点

-218.8℃

沸点

-183.1℃

相对密度(空气=1)

1.43

相对密度(水=1)

1.14(-183℃)

饱和蒸气压

506.62kPa(-164℃)

临界温度

-118.4℃

临界压力

5.08MPa

禁配物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燃爆危险与消防

危险特性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健康危害与防护

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

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

急救与应急

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与废弃

包装类别

053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2、二氧化碳(液化的)

标识

二氧化碳

CO2

碳酸酐

44.01

22020(液化)

carbondioxide

UN编号

2187

124-38-9 

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56.6℃(527kPa)

-78.5℃(升华)

燃烧热

无意义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1.53

相对密度

(水=1)

1.56(-79℃)

饱和蒸气压(kpa)

1013.25(-39℃)

31℃

7.39MPa

禁忌物

无资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燃烧性

不燃

引燃温度

火灾危险性类别

爆炸极限

闪点

分解

产物

最小点火能

最大爆炸压力

危险

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消防

方法

本品不燃。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健康与防护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mg/m3

职业毒性

危害等级

侵入途径

MAC:

TWA:

STEL:

吸入

健康

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

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

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

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防护

措施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其它防护: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应急与处理

急救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食入:

应急

处理

包装储运与处置

包装

类别

不燃气体

钢质气瓶;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储运

事项

储存:

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运输: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

废弃

处置

10、危险有害物质分布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布表

主要所在部位

3.2.2.2.3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由该项目生产工艺、生产特点、操作条件和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等多种因素所决定,使得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最主要的当属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冻伤,另外存在着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噪声与振动、车辆伤害等。

1、火灾、爆炸

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是由氧气本身所具有的化学活泼性和强烈的助燃性决定的。

液氧储罐中存在大量含氧气体、液体,它们大多数分别处于压缩、富氧、流动或液化状态,遇可燃物和点火源极易着火、爆炸。

由于液氧在常温下能迅速气化,易于短时间内在周围形成有一定压力的富氧区域,而且液氧的大量蒸发,会使剩余液体内易于分解爆炸的乙炔浓度提高,因此液氧起火、爆炸的危险性比气态氧要大得多。

经营性气体乙炔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