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3976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7年4月18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在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的血泊之中宣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这是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开始。

在国民政府成立大会上,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成为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认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现了宁汉合流与分裂的混乱局面。

当蒋介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后,在他一手操纵下,国民党与1928年2月召开了二届四中全会。

会议改组了国民政府,谭延凯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军委主席、国民党中常委,后来又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这样,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央组成,国民党内出现了暂时的统一。

在暂时统一的基础上,国民党四派新军阀开始了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

1928年4月,国民党四派军阀(蒋、桂、冯、阎)联合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张败退出关,被日军炸死,其子张学良继任东北军保安军司令,1928年12月1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

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它的“统一”是表面的和不稳定的。

即使在蒋介石集团确立了在国民党内的主导地位之后,这个集团内部以及这个集团与其他集团尤其是与地方实力派之间,也仍然矛盾重重,冲突不断。

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看一个政权的性质,主要看他所推行的内外政策开标哪个阶级的利益。

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为帝国主义对华扩张敞开大门,由于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中国没有能够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反而使外国垄断资本不断深入中国,从而牢牢地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抗战前夕,在重工业方面,外国资本控制了煤产量的55.2%、新法采煤量的77.4%、冶铁工业的95%、石油工业的99%、发电量的77.1%。

在中国的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中,外国资本占到了71.6%。

外国银行资产也要比画上银行多1/3。

外国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而且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以及若干主要的轻工业。

依靠帝国主义的结果必然导致外交上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

突出表现是对南京惨案的处理。

1927年北伐战争时,英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炮轰南京,残杀中国军民。

该事件本应追究英美的责任,但在1928年3月2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与美国代表达成的解决南京惨案的换文中,竟把事件发生的原因归咎于“共产党的煽动”承认美国军舰炮轰南京是为了保护美侨声明,答应向各国道歉、赔偿。

甚至顺着美国代表的旨意,下令通缉在南京领导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共产党员林伯渠,以此向美国表示忠诚。

第二,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和土地关系中仍居统治地位。

中国广大的乡村基层政权被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所把持,地主阶级逐渐变成了帝国主义的附庸,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

国民党政权继续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承认中国有土地问题,拒绝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从而使中国广大农民处在了死亡线上。

第三,利用超经济的力量,即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一方面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他小生产者,一方面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兼并民族资本,对人民巧取豪夺,聚敛大量财富,逐步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逐渐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官僚资本不是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产物,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是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

由此可见,国民党政权和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国民党政府所推行的内外政策,既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也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

正如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文中所说: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政权与北洋军阀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它具有欺骗性。

一是由于国民党曾经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面旗帜和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由于帝国主义六强一度对他作出过一两嫌表面上的让步(如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允诺取消领事裁判权),一时使人认为它仍在维护民族权利。

二是由于它在形式上暂时地统一了中国,因此,这个政权曾经在一个时期之内,使一些人尤其是民族工商业者产生过幻想,以为中国可能由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实际上,南京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并没有成为统治者,民族资本虽然在中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因此,中国民族资本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所以,不久以后,这个阶级中有一部分因为自己的利益,开始逐步形成蒋介石政权下的在野反动派,他们对这个政权表示不满,但又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

他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义运动,想另找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然而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形式:

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的呢,其特点如下:

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据1929年3月的官方材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

实际兵员数远不止此。

常备军数量之多,超过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全国22个省中,最多时,20个省的主席是军人,另外两个虽不是军人也是受军人支配的。

国民党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

各县民团统称保安队。

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是靠军队起家的,他历来把军队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建立了一支以黄埔系为骨干的、近代化装备的反动军队,这支军队是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的支柱,蒋介石利用这支军队,一方面血腥镇压人民的反抗,同时也利用这支军队进行军阀混战,消灭异己。

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如“中统”、“军统”,其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再次,国民党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自1934年11月起,保甲制度在全国普遍推行。

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湖北流行一句话“保甲,保甲,人民披锁又带枷”。

这三位一体,大大强化了独裁统治。

第四,国民党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既然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与北洋军阀的统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那么中国就仍是一个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主。

共产党的存在是非法的,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和集会、结社的合法权利。

中国的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在中国进行革命,不可能进行合法的斗争,而是一开始就是武装斗争。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虽然没有改变,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第一,捕杀共产党及革命群众

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

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

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加入共产党成为最大的“犯罪”,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捕、被杀。

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

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000多人。

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牺牲。

在白色恐怖统治下,一些不坚定分子动摇了,他们纷纷声明脱离共产党、共青团;

有的甚至公开“忏悔”,攻击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出卖党的组织和同志。

据1927年11月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

毛泽东30多年以后回忆说:

当时“我们共产党就像一篮子鸡蛋被摔到了地上,绝大多数都被打烂了,只剩下几个好的了”。

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全国革命高潮已经过去,中国革命形势转入了低潮。

第二,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

第三,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资产阶级追随将蒋介石离开了革命,革命阵营里面只剩下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中共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

上述事实表明:

中国革命由高潮转入了低潮,那么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怎样坚持革命?

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人民面前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长期而艰苦的探索。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在黑暗的旧中国,到底怎样进行革命,就是中国革命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

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要把这一问题回答清楚,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探索。

(1)八七会议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

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摆脱右倾机会主义的束缚,八七会议较好地解决了要不要革命和怎样革命的问题,提出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新任务,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八七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伟大转折的起点。

(2)开展武装斗争

为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新的斗争。

南昌起义。

1927年7月下旬,临时中央常委会派周恩来到南昌组织领导起义工作,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起义部队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的带领下,占领了整个南昌城,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讨伐”,起义军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南下广东,计划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10月初进入广东地区后,遭到优势敌人的围攻,主力受到严重损失。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中国革命把从城市退却和向农村进攻有机的结合起来。

广州起义。

1927年11月下旬,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举行广州武装起义,12月11日,起义爆发,经过激战,占领了市内的大部分地区,并于当天下午召开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颁布了《苏维埃政府对内对外政纲》。

12日,在英、美、日、法等帝国主义炮舰的支援下,国民党军队大举反扑,总指挥张太雷不幸牺牲,起义军被迫于13日退出广州,起义失败。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向国民党反革命势力进行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还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正是蒋介石的屠杀政策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让他们拿起武器去进行战斗。

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打仗完全是被迫的;

为了坚持反帝反封建的事业而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中国的武装斗争为什么以城市为中心

首先是受到当时的历史条件所能够为我们党提供借鉴的经验的限制,或者说,当时党所了解的革命经验全部都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如法国的巴黎公社起义,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都是这种攻打中心城市的模式。

因此,中国共产党就片面地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就是要攻打占领中心城市。

其次,从党所信奉的理论和党的性质看,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当然就是要在城市开展武装斗争,以实现为城市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誓言。

再次,从当时革命的实践看,当时党的主要活动舞台和工作内容就是在中心城市搞工会和工人运动,发动罢工和城市暴动。

也就是说党当时只有在中心城市开展工人运动的实际斗争经验。

所以只能是选择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了。

因此,大革命失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共党内普遍的认识是:

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

总之,既受到当时眼界不够开阔的限制,又受到对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实际状况与规律认识不深刻的限制。

但是由于中国与俄国和西方国家情况不同,国民革命失败后所有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

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

客观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坚持革命斗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部队进行了转移。

9月29日到达了江西的三湾村时,毛泽东主持了部队的改编,改编部队建立和健全了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决定把共产党的支部放到连上,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三湾改编是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0月,在部队胜利到达井冈山地区后,开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块“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到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的开始,也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以土地革命为开端的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探索。

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内容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领导农民在农村发动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进而联合其他革命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夺取全国胜利,毛泽东在1928年到1930年,写了三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系统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包括:

实行土地革命,团结广大农民。

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关键在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发动农民,把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

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一支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服务的军队。

中国社会特征决定,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不可能通过民主制度合法争取到自己的生存权利和实现自己的政治要求,也不可能在敌人统治力量的中心去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所以只能在农村建立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军队,这支军队除了进行军事行动外,还要做一些群众工作,因此必须密切军民关系,有这样一支军队,才能保证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就能成为夺取全国政权的主要工具。

必须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立足点和大本营。

是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和进行土地革命的重要依托,是长期战斗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就必然吸收大量农民加入红军及一部分农民的先进阶级入党,就必须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众多出身于小生产者的农民在斗争中教育改造成共产主义战士。

E根据地波浪式的前进和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中国革命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和艰苦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胜利。

所以我们的战略是采取波浪式的前进,期间也包含局部的退却。

中国有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客观条件,包括:

①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地方的农业经济使广大乡村可以离开城市独立存在,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的分而治之的政策和各派军阀之间经常不断的战争,给革命的发展以可乘之机。

②红色根据地的发生和存在是因为中国经过了大革命,有些地区受到过民主革命的影响,所以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还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③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④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失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4、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被迫无奈的选择。

但就是这个无奈的选择对于中国革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正是从这里开始,我们党才逐步走上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1)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自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就不断地对红军发动军事进攻。

从1927年10月到1929年1月期间,红军先后遭受了敌人4次“进剿”和3次“会剿”。

面对敌人的军事进攻,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采取了集中兵力以对付敌人,机动灵活、声东击西的“打圈子”战法狠狠打击敌人,连续取得三次攻占永新和龙源口大捷等战斗的胜利。

当地的老百姓深受鼓舞,说“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石生,杨如轩)”。

特别值得军民自豪的是:

在黄洋界保卫战中红军仅凭一发炮弹就吓退了敌人。

所以毛泽东乘胜抒发豪情: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为红四军主力回师赢得了时间,又一次打破了敌人的“会剿”,恢复了井冈山的大部分失地。

反“会剿”斗争的胜利使井冈山军民既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又感受了胜利的喜悦;

由此证明:

中国革命是万万离不开武装斗争的。

1929年1月,在敌人的第三次“会剿”中,朱毛失去了井冈山根据地,紧接着又建立了赣南根据地。

后来,赣南、闽西连成一片,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当局感到震惊和恐慌。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第一次“围剿”,蒋介石制定了“长驱直入,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打”第十六字方针。

1930年12月25日召开“苏区全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给大会写了一副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在这一游击策略的指导下,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省力。

从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坐镇南昌,直接指挥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实行“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然后“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的策略,到1931年9月,取得胜利。

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鄂豫皖、湘鄂西等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也取得重大胜利。

(2)土地革命战争

共产党和红军要在农村生存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农民。

但是要得到农民的拥护与支持,前提就要给农民以实实在在的利益——解决给与农民土地的问题,通过事实使农民认可共产党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

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就是要消灭千百年来使亿万农民受苦受难的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

党的八七会议虽然制定了土地革命的策略总方针。

但是会议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毛泽东从1927年10月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时起,就开始从事土地革命政策的探索。

所以井冈山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土地革命运动开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是错误的。

1929年4月,毛泽东在赣南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

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指引下,根据地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中国没有单独代表农民的政党,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没有坚决的土地纲领,因此,只有制订和执行了坚决的土地纲领、为农民利益而认真奋斗、因而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