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40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2018年新北师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

1、约公元前4300年,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

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它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旨在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

二、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代埃及

1、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现存最大的金字塔式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卓越的聪明才智,象征着古代埃及的高度文明。

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一、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

1、公元前2300年,印度河流域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

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

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佛教:

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地点:

古印度;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教义:

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并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希腊文明

一、爱琴海孕育了古代希腊文明,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二、1、古希腊城邦---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表现为

(1)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2)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附属机构,由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

(3)雅典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通过抽签的形式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4)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2、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光辉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但是民主只为少数人享有,妇女儿童奴隶与外邦人无权享受民主。

3、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历时十年,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

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使东方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但是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诸文明方文明的交流和融汇。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划时代意义。

4、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建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帕特农神庙是典型的多利亚柱式建筑,是雅典卫城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5、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1893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

1、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2、罗马共和国建立时间:

公元前510年

3、布匿战争:

①时间:

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②原因:

争夺地中海霸权;③结果:

罗马消灭迦太基,走向称霸地中海之路。

4、罗马帝国的建立:

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创立“元首制”,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5、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了。

6、基督教的创立:

时间:

公元1世纪创始人:

耶稣地点(圣地):

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经典:

《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教义:

宣扬对人类的“博爱”,平等、互助。

上帝耶和华是宇宙唯一真神,耶稣是“救世主”,“爱”为信仰的核心内容,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7、古代罗马文化是在吸收丰富的东方文明古国和希腊文化成就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包括宗教、法律、建筑等。

建筑:

圆形竞技场、万神殿。

(罗马式建筑);法律:

罗马法对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十二铜表法》;历法:

凯撒制定了“儒略历”,被广泛采用。

第二单元中古亚欧世界

第5课中古欧洲

一、千年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

1、开始: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因首都君士坦丁堡旧名为拜占庭,又叫拜占廷帝国。

皇帝查士丁尼527年至565年统治时期被称为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其重要立法成就529年颁布《查士丁尼法典》包括先前罗马历代皇帝颁布的法律。

它对当时欧洲其他地区以及后世的立法都有深远影响。

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灭亡:

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3、查理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800年国王查理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成为查理帝国,843年查理的3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帝国分裂,由此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4、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

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西欧教会则以罗马主教为核心,逐渐形成教皇体制。

1304年,教皇克莱门特五世移居法王控制下的阿维农,包括他在内的连续七任教皇都驻在阿维农,成为法王控制下的傀儡,史称“阿维农之囚”它标志着教皇权力由盛转衰。

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1、392年,基督教成为罗

马帝国的国教。

西欧教会以罗马主教为核心,逐渐形成教皇体制。

此后教皇不断干涉西欧各国世俗君主的政治事务,夺取他们的利益,由此引发了教权与王权的激烈冲突和斗争。

直到14世纪,教皇势力开始衰落,标志性事件是“阿维农之囚”。

2、西欧中古社会的基础是庄园,在内部结构上,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

早期采用的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它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

3、西欧城市兴起于10世纪前后,在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发展起来。

如威尼斯、热那亚、米兰和佛罗伦萨等。

城市兴起后,中古的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4、西欧城市为获得自治和自由,一般以赎买为手段,购买自治特许状,或者发动武装斗争。

5、在西欧古老的大学中,以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最为著名。

第7课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的创立:

时间---7世纪初;地点(圣地)---麦加;人物---穆罕默德;经典——《古兰经》。

教义---宣称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号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

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政权。

622年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3、通过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

德把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统一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完成了传播宗教信仰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使命。

4、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与扩张,建立起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1258年,西征的蒙古军队攻陷帝国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5、阿拉伯帝国在文学、科学、建筑和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中心有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杰出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著名的清真寺,有麦加清真寺、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和科尔多瓦清真寺。

第8课古代日本

1、大化改新

⑴时间:

646年

⑵变法者:

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

⑶目的:

维护统治

⑷内容:

①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②在经济上,施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⑸性质:

一场古代日本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幕府政治又被称为武家政治,在这种政治形态中,以将军为首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其实际权力远远超过朝廷。

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1603年,德川家康重新建立了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

1867年,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时代宣告结束。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曙光

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

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2、爆发地:

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3、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4、方式: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它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大利)——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

被称为欧洲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作用(意义或作用):

1、文艺复兴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意大利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注:

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0课开辟新航路与殖民扩张

(一)开辟新航路

1、时间:

15—17世纪

2、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激起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3、条件:

①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人们对地球的了解;③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

4、过程:

航海家

资助国家

主要成就

哥伦布

西班牙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迪亚士

葡萄牙

发现非洲好望角

达•伽马

葡萄牙

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麦哲伦

西班牙

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太平洋就是他命名的。

5、哥伦布的发现

(1)航海时间:

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

(2)主要目的:

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3)到达地点:

美洲“新大陆”(哥伦布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

(4)影响:

应哥伦布临死前还误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因而那里的土著居民至今还被称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这些岛屿则被称为“西印度群岛”。

6、新航路开辟的作用(影响):

(1)积极:

增进了欧洲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把世界各地联系起来,打破了以往世界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2)消极:

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开始了。

7、文艺复兴是人被发现,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被发现

(二)三角贸易(贩卖黑奴贸易)

1、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

2、目的: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向美洲贩运黑人。

3、路线和内容:

欧洲(廉价工业品)→非洲(黑人)→美洲(黄金、白银和有价值的经济作物)→欧洲。

★4、后果(影响):

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和美洲经济的发展。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

1640—1688年 

3.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4.领导阶级:

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5、结果: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6.结束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

7.意义(革命影响)1)国内影响:

创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确立了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国际影响:

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一个时代到来的标志。

二、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

为了限制王权。

2.制定机构——英国国会

3.内容:

1、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2、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3、并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4.意义:

A:

对国王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B: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

1、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

1775年——1783年

3、领导人物:

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

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是美国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

4、战争开始的标志: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5、美国独立的标志: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1783年,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7、《独立宣言》

(1)颁布时间:

1775年7月4日

(2)颁布机构:

第二届大陆会议。

(3)起草者:

托马斯·杰斐逊。

(4)目的: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5)内容:

①主张人人生而平等;②宣告北美殖民地的独立;③解除与英国一切隶属关系。

8、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9、性质:

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10、《独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二、1787年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主要内容: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2.意义:

新宪法巩固了北美独立战争的成果,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3课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

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2、开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法国国庆节)。

3、结束: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大革命高潮结束。

4、性质:

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5、《人权宣言》:

1789年,制定机构——制宪议会;主要内容:

(1)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自由平等的;

(2)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3)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6、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

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这场革命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二、拿破仑帝国

1.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2.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

三部法典——《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刑法典》、《商法典》。

3、《民法典》的内容:

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

4、意义(影响):

《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5、拿破仑退出政治舞台:

1815年滑铁卢战役。

6、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积极影响: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

消极影响:

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们的利益,给当地民族带来了灾难。

7、拿破仑驰骋欧洲战场和政坛的那段时间被称为“拿破仑时代”。

事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时间

1640-1688(近半个世纪)

1775-1783

11789-1794

开始的标志

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1775克莱星顿的枪声

1789巴黎人们攻占巴士底狱

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英国资本主义。

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发展北美资本主义。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法国资本主义。

革命领袖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结果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赢得独立,建立联邦共和国,确立资产阶级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结束的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

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

1794年“热月政变”

重要文献

1689年《权利法案》

1776年《独立宣言》

1789年《人权宣言》

机构

英国国会

第二届大陆会议

制宪议会

 

1、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2、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3、并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①主张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期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宣告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这些联合殖民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③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废止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

1)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自由平等的;

(2)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3)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国内影响:

创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确立了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国际影响:

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一个时代到来的标志。

国内: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际:

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力的推动了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这场革命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注:

《独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2、首先开始的国家:

英国。

棉纺织业。

3、首先在英国开始,政治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经济条件: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4、开始的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尼纺纱机

5.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促进了煤炭这一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6、重大发明:

①哈格里夫斯(英)—珍妮纺纱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②瓦特(英)——改良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富尔顿(美)——蒸汽汽船——作用(意义)在水路方面取得突破。

④史蒂芬孙(英)——人类迈入“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人们活动范围。

7、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19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8、性质:

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一场社会变革。

★9、蒸汽机车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1)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2)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3)现代大工厂基本取代手工工厂。

★10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

①许多技术的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式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意义:

①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人类迅速地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②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对立阶级;③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变。

11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第15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欧洲工人运动的觉醒

1、1831年、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2、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真正群众性的、广泛的工人运动。

3、1844年的德意志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背景:

2标志事件: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

3.内容: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

4.★意义:

1、《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成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三、第一国际:

1864年成立,支持英法、比利时等工人运动斗争,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玻利瓦尔”的事迹:

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1825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命名为玻利维亚。

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被拉美人民尊称为:

解放者。

2、南美南部圣马丁领导到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16课殖民地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①时间:

1857——1859年

②导火线:

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民族压迫与宗教歧视)

③主力:

土兵(在英国军队中服役的印度人)

④领导者:

封建王公贵族(代表:

章西女王)

⑤结果:

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失败。

⑥影响:

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第17课俄国的改革

1、根本原因: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

巩固统治,缓和社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3、时间: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4、主要内容:

①农奴获得人生自由。

②农民可通过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土地(份地)。

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当地的“村社”管理。

5、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实质:

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7、影响(作用):

(1)进步性:

农奴制的废除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局限性:

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沙皇专制仍然存在,农民缺乏基本民主权利。

8、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的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第18课美国的内战

1、根本原因:

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2、焦点问题: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

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4、过程:

①内战爆发:

1861年

②扭转战局:

林肯颁布《宅地法》:

(作用)加快了西部开发,扩大了过内市场。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成为北方扭转战局的关键,瓦解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

③结束:

1865.4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

5、南北战争的根本目的:

维护美国的统一。

6、性质: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作用):

经过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过奠定坚实的基础。

8、局限性:

种族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9、林肯的贡献:

(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