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417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力输送与场内运输考试复习资料讲解文档格式.docx

G=P+R则物体将因惯性作用而以等速v沉向下沉降,这一速度就叫做沉降速度。

悬浮速度的确定

1、实验法2、计算法

混合浓度(实际重量混合浓度、流出重量混合浓度)的定义,木材工业中混合浓度的范围

流出重量混合浓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输送管道截面的固体物料重量与空气重量之比。

实际重量混合浓度:

单位长度的输送管段中,物料的重量与空气重量之比。

在木材工业中,流出重量混合浓度最大可以达到8,当μ=2~4较合理。

车间内或厂区内的木材碎料气力运输装置,μ=1~2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实用的木材碎料气力运输装置中,往往μ=0.3~0.7,这不够经济,但有时可以满足工艺上的要求。

国外用于运输木片的气力运输装置μ=2~6。

对于车间木屑气力吸集装置,为了吸净机床排出来的碎屑,必须同时吸进大量的空气,所以其工作浓度很低,通常μ≤0.2。

水平管内混合气流的输送状态及影响输送状态的因素,保持悬浮输送的条件。

输送状态:

1、悬浮流:

气流速度大,物料在管内接近均匀分布,呈悬浮状态输送。

2、底密流:

越接近管底,物料分布越密,但没有停止,物料粒子一边作不规则的旋转与碰撞,一边被输送前进。

3、疏密流:

气流速度再降低,成为疏密不均的流动,也有一部分粒子在管底滑动,但没有停滞。

这是物料粒子作悬浮流动输送的极限状态.

4、停滞流:

大部分粒子失去悬浮能力,停留在管底,使该处截面变窄,气流速度增大,在下一瞬间又把停滞的粒子吹走。

这样粒子边走边停,呈现不稳定的输送状态。

5、部分流:

当v过小时发生

6、柱塞流:

堆积的物料充满了输送管,依靠空气的压力能输送。

 

影响输送状态的因素:

气流速度、混合浓度

保持悬浮输送的条件:

气流速度最大

启动速度、临界速度的定义

启动速度:

物料在水平管道内开始沿管底滑动时的气流速度。

临界速度:

使物料在水平管道内达到稳定的浮游流动所要求的最小气流速度,通常也称最适合气流速度

压力的单位、换算;

绝对压力、相对压力、真空度的概念

压力的法定单位是帕(Pa),另外还有单位兆帕,1MPa=106Pa

1标准大气压=0.1013MPa

包围在地球表面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对地球表面或表面物体所造成的压力称为“大气压”,符号为B:

直接作用于容器或物体表面的压力,称为“绝对压力”,绝对压力值以绝对真空作为起点,符号为PABS。

用压力表、真空表、U形管等仪器测出来的压力叫“表压力”,又叫相对压力.“表压力”以大气压力为起点,符号为Pg。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PABS=B+Pg

处于真空状态下的气体稀簿程度称为真空度。

通常用“真空度高”和“真空度低”来表示。

真空度数值是表示出系统压强实际数值低于大气压强的数值,即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练习:

测得某风管一点的全压力为64mmH2O,静压力为50mmH2O,试求此测点的动压及风速。

压力损失的计算(沿程压力损失、局部压力损失)

压力损失包括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

沿程压力损失:

指液体在直管中流动时因液体具有的粘性而产生的压力损失。

局部压力损失:

指液体流经如阀口、弯管、通流截面变化等局部阻力引起的压力损失。

式中:

△P——圆形直管内流过纯空气时的沿程摩擦阻力(Pa)

l——通直管段长度(m)

d——通直管段直径(m)

v——管道截面上的平均气流流速(m/s)

γ——管内空气的重度(N/m3)

λ——纯空气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系数

局部阻力的类型

1、弯管:

弯管中的压力损失通常与管道直径、弯曲角度、曲率半径、混合气流浓度、物料的物理性质及气流在管内的流向等因素有关。

2、三通管:

气流流过三通管时,发生气流的汇合(吸风三通管)或分离(送风三通管)。

两股气流汇合时会发生一股气流对另一股气流的冲击,产生旋涡现象,引起压力损失;

当一股气流在送风三通管处分离成两股气流时,也会产生压力损失。

3、突扩管与突缩管:

气流流过截面突变处会产生涡流,因而有能量损失。

4、渐扩管与渐缩管

①渐扩管:

气流流过渐扩管时,速度逐渐降低,造成的压力损失比流过突扩管时小。

气流的一部分动压转换成静压。

②渐缩管:

气流速度逐渐增大,一部分静压转变成动压。

与同尺寸的渐扩管相比,其压损小。

5、孔板、阀门

①孔板:

孔板常用于调节管路阻力或测量气流等。

以气流在管道内的速度v所对应的动压来体现其压损。

②矩形管道内闸板阀

③圆形管道内闸板阀

④旋转阀

弯管的截面形式及减小弯管处压力损失的措施

截面形式有四种:

减少弯管处压损的措施:

(1)弯管要平整均匀地弯曲,尤其是内壁要光滑;

(2)增加弯管的弧度R/d的值,一般要求R≥2d,通常R=(3~6d)。

对于车间木屑气力吸集装置取小值,气力运输装置的弯管取大值。

合理结构三通管的结构特点

当三通管结构设计合理时,可以使流体阻力很小,在实际计算中可忽略,即ξ=0。

这种三通管的结构特点:

(1)两股气流汇合的角度很小(≤8º

,几乎是平行汇合);

(2)汇合处的断面上速度相等;

支管上的弯头离两管汇合处有相当一段的距离

突扩管、突缩管的阻力系数的确定

①突扩管

流经突扩管时,由于流体质点具有惯性不能转弯,因而空气不能立即充满该部位,所以在截面扩大处形成涡流区。

能量消耗的组成:

在涡流区内,质点相互摩擦有能量消耗;

另外由于气流速度发生变化,管内气流速度分布重新改组,对气流运动产生干扰,也有能量消耗。

局部阻力系数ξ:

以进口截面处的速度v1反映

②突缩管:

压力损失的产生:

气流由截面F1过渡到截面F2,在截面F2进口处,气流受到回转离心力的作用,产生涡流区,会消耗一部分能量。

局部阻力系数ξ的计算:

以进口截面处的速度v2反映

混合气流在管道中流动时压损的构成、影响因素

混合气流管道输送系统的压力损失构成:

1.沿程压力损失:

沿程损失与哪些因素有关:

L、d、υ、γ、μ

2.局部压力损失:

ξ——纯空气通过局部构件的局部阻力系数,

并联管道的特点;

支管阻力平衡计算(计算题)

并联管道特点:

(1)若干根分支管道并列交汇联接而成的管路,

(2)汇合的主管内总气流量等于各分支管路内气流量之和,

(3)各分支管道在汇合的主管断面上气流压力能相等,速度趋于相等,

(4)各并联支管内的压力损失相等。

平衡计算实例:

各段管长如图所示(m),各弯头阻力系数取0.15,各吸料器阻力系数如图所示。

已知:

AB管段所需气流量为Q=15m3/min,气流速度v=17m/s;

BC管段所需吸气量为Q=14m3/min,气流速度v=16m/s。

试确定AB、BC和BD段的直径及总压损。

(1)求AB段阻力:

包括8.3m的直管段,3个弯头及1个吸料器

得:

d=137mm,取dAB=135mm,则v=17.5m/s。

此吸气支管的压损为

(2)计算BC段压损:

BC段包括8.0m的直管,2个90°

的弯头及1个吸料器。

得:

d=136mm,取d=135mm,则v=16.3m/s。

(3)管段AB与BC的压损百分差为:

为达到平衡,应增大管段BC的压损,取BC段直径d=130mm,则v=17.6m/s,

管段AB与BC的压损百分差为

因此:

BC段管道直径dBC=130mm,△PBC=489Pa。

计算BD段压损:

d=190mm,取dBD=190mm,v=17m/s

总压力损失:

压出段供料器的作用、类型

供料器的作用:

吸入物料并使其加速。

用于压出管段的供料器须具备定量供料、使空气与物料充分混合、悬浮及密闭闭风的兼备作用;

吸入管段的供料器只需考虑定量供料。

类型:

①喷射注入式供料器:

适用于低压式(<

5kPa)压送式气力运输装置;

②旋转叶轮式供料器:

低压、中压和高压

③螺旋式供料器:

较高压力(<

2.5atm)

喷射式供料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工作原理:

在截面Ⅰ-Ⅰ处由于截面积较小,此处气流速度大,静压力小,当截面Ⅰ-Ⅰ大小设计合理时,静压力等于0,管内气流不会向装料口外方喷出,外面的物料由此装入管内;

往后截面积逐渐扩大,气流速度减小,动压转换成静压,推动物料前进。

特点:

(1)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无传动及旋转部分,在使用中有足够的可靠性;

(2)能量损失大,效率低(压损达20~30%),仅适用于低压式气力输送装置(<

5KPa)。

当输送木材碎料时,喷射注入式供料器后方的压出管段长度不宜超过60m,气流混合浓度应取μ≤1,生产率一般不超过5t/h。

叶轮式供料器的原理、安装方式及应用

通常的旋转供料器结构是带有数个叶片的转子在圆筒形的机壳内旋转,从上部料斗靠自重落入的物料,充塞在叶片间的空格内,随叶片的旋转到下部而卸出。

安装方式:

(1)开式:

叶片处于输送管道上方,物料的下落不顺利,落料口有明显的涡流现象存在。

(2)全遮式:

叶片下部处于输送管道断面底部位置处,有利于物料下落。

(3)半遮式:

叶片下部处于输送管道断面的一半位置处,有利于物料下落。

相邻两供料器的间距必须大于物料装进输送管道后的运动加速段的长度,以保证物料在管道内获得稳定输送状态。

当运输木片时,间距一般不小于10~12m。

机床吸料器的作用、设计安装原则、吸气量的确定方法

作用:

吸取由机床刀头排出的散碎物料。

安装原则:

1、近:

吸料器应尽可能接近尘源;

2、顺:

根据碎料的扩散情况,吸料器要尽量顺着碎料散发的主方向,使吸料器充分利用碎料散发的原有动能,尽量避免较多碎料在进入吸料器时发生速度方向的急剧改变

3、通:

吸料器的轮廊应尽可能光滑,以减少气流阻力。

吸料器尽可能不要直接接弯管等局部阻力构件;

4、封:

吸料器应尽可能把尘源封闭起来。

如果吸料器能将尘源有效封闭,不仅除尘效果好,而且可以减少需要的吸气量;

5、便:

吸料器不可妨碍刀具的工作及工人操作,结构要便于拆装;

6、兼:

若有可能,应尽量使吸料器兼作机床刀具的防护罩。

吸气量的确定:

1、通过测得吸料口处的平均风速可以求得风量。

2、间接测量

当风速难以直接测量时,可以通过测定接管中的风量来代替吸料口的吸气量(要求在接管处无漏气现象),即用动压法测定。

管道的连接方式

(1)对于管壁较薄时(<

1mm)可采用折合咬边的方式连接;

(2)管壁较厚时(>

1mm)采用法兰连接或焊接

风机的类型、特点;

木材工业中风机类型的选择

(1)叶轮离心式风机:

风量大,风压低,工作噪音小,当管路阻力变化较大时,其风量变化也较大(风量不稳定);

(2)容积式风机风:

量较小,风压较高,工作噪音大,当管路阻力变化较大时,其风量变化也较小(风量稳定)。

木材工业中风机类型的选择:

车间木屑气力吸集装置主要采用叶轮离心式风机。

运输距离不长(不超过250m),生产率不大(不超过15t/h)的木片或木屑气力运输装置,也可采用高压式的叶轮离心式风机。

运输距离长且生产率要求高时一般采用容积式风机;

当管路系统阻力变化较大且要求风量稳定时也可采用容积式风机。

离心式风机的原理;

叶轮叶片的形式及特点

原理:

当电动机转动时,风机的叶轮随着转动。

叶轮在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将空气从叶轮中甩出,空气从叶轮中甩出后汇集在机壳中,由于速度慢,压力高,空气便从风机出口排出流入管道。

当叶轮中的空气被排出后,就形成了负压,吸气口外面的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又被压入叶轮中。

叶轮叶片形式

1、前向式:

能量损失和噪音都较大,故效率就低,容易在叶轮间聚集杂质,易结垢,空气在风机出口处获得较大的动压。

2、径向式:

介于前向式和后向式之间

3、后向式:

因此能量损失和噪音较小,1、机壳2、叶轮3、机轴

效率较高(80~90%),不易结垢4、吸气口5、排气口

空气所获得的动压较低。

离心式风机的性能参数、性能曲线;

各性能参数与转速的关系

1、风量:

风机每单位时间内所排送的空气体积,称为风量;

风机所产生的风量与风机叶轮直径、转速、叶片形式等有关。

风量的大小与风机的尺寸和转速成正比。

D2——风机叶轮的外径,m;

V2——叶轮外周的圆周速度,m/s

n——转速,r/min

2、风压:

风机的出口气流全压与进口气流全压之差称为风机的风压。

风机所产生的风压与风机的叶轮直径、转速、空气密度及叶片形式有关。

风机的风压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H——风机全压,Pa;

ρ——空气的密度;

当大气压强在760毫米汞柱(1mmHg=133.3Pa),气温为20℃,ρ=1.2kg/m3;

v2——叶轮外周的圆周速度,米/秒;

H’——全压系数,

3、功率:

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功率

Q——风机输送的风量,米3/秒;

H——风机产生的风压,毫米水柱;

102——千瓦与千克·

米/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系数,1千瓦=102千克·

米/秒。

4、效率:

风机的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为风机的效率

η——风机效率,%。

N——轴功率,千瓦

5、风机的性能曲线

风机的性能曲线一般有H—Q曲线,N—Q曲线,η—Q曲线三种,这三种曲线常画在同一图上,统称为风机的特性曲线。

根据特性曲线,已知Q米3/时,H毫米水柱,N千瓦,η(%)中的任何一值即可求得其它各值。

6、转速

小型风机的转速一般较高,往往与电动机直接相连。

大型风机的转速较低,一般用皮带与电动机相连

n1,n2——风机;

电动机的转速

d1,d2——风机和电动机的皮带轮的直径。

离心式风机风量调整方法;

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风机联合运行的特点

调整方法:

(1)利用调节闸门来调整管道系统阻力来达到调整风量的目的。

(2)改善管道系统的阻力,减小阻力值,增大风量。

(3)调整风机转速。

风机的风量与转速成正比,因此通过风机转速的调整,能够得到较大的风量调整

注意问题:

①为安全起见,应在风机进口或出口加装闸门,在启动电机时将其关闭,以减少启动电流,防止风机烧坏。

②在风机启动,停车或运转过程中,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应立即进行检查。

③定期清除风机及管道内部的粉尘,污垢及水等杂质,并防止锈蚀。

④除每次拆修后应更换润滑油外,还应定期更换润滑油。

风机的联合运行分为串联和并联。

串联能提高风压,并联能提高风量。

容积式风机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1.罗茨鼓风机

(1)风量与转速成正比而与出口压强无关

(2)出口压强过高,泄漏量增加,效率降低。

木材工业中用的罗茨风机的风量范围一般为4000~10000m3/h,风压范围一般为20~50kPa

2.压缩机

1)旋片式压缩机

2)螺杆式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压力高、效率高、无噪音

3.真空泵

1)水环真空泵

结构简单。

由于旋转部分没有机械摩擦,使用寿命长,操作可靠。

适用于抽吸夹带有液体的气体。

但效率低,一般为30%~50%,所能造成的真空度还受泵体内水温的限制。

2)旋片真空泵

干式真空泵,适用于抽除干燥或含有少量可凝性蒸汽的气体。

不适宜抽除含尘和对润滑油起化学反应的气体。

可达较高的真空度,如能有效控制管路与泵等接口处的空气漏入,且采用高质量的真空油,真空度可达99.99%以上。

分离装置的作用、类型及性能参数

分离装置的作用是将混合气流中的空气与散碎物料分离开来,使空气排入大气中,散碎物料被集中于指定地点。

分离装置的类型:

目前采用的分离装置种类形式繁多,根据其工作原理通常有以下几种:

◆利用尘粒的重力或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例如降尘室、旋风分离器等;

◆利用过滤的作用,例如简易布袋分离器,脉冲分离器等;

◆利用水膜作用,例如水浴分离器等;

◆利用电气作用,例如电分离器等。

分离装置的性能:

分离器的性能是指阻力与效率。

在选择分离器时,首先要考虑它的性能,同时也要考虑它的总成本、运转费用、处理风量、占地面积、使用寿命及粉尘的回收能力等问题。

分离器分离效率的测定方法

1、重量法:

此法所求得的效率较为准确,多用于实验室鉴定分离器的效率,其计算式

η——分离器效率,%;

G1——进入分离器的粉尘总量,克/时;

G2——分离器所收集下的粉尘量,克/时。

2、浓度法:

采用分离器进出口单位体积气体中的含尘量(即含尘浓度)的变化来求分离器的效率,这就是浓度法,其计算式:

C1——分离器进口浓度,毫克/米3;

C2——分离器出口深度,毫克/米3

降尘室的原理及应用

降尘室亦称灰房,它是一种最简单的空气分离设备,目的在于除去粗大尘粒,它的分离效率主要决定于尘粒大小、比重和室内空气速度。

当含尘空气流入时,由于截面突然扩大,气流速度大大降低,灰尘因自身重力的作用而降落到降尘室的底部,空气则从出口排出,降尘室空气阻力一般为5~10毫米水柱。

为了提高降尘效率,在设计降尘室时,进入降尘室的含尘空气风速v进≤4.5m/s,降尘室内风速v内≤0.15m/s,降尘室出口风速v出≤2.5m/s,降尘室长度l越长,高度h越大,越有利于尘粒的沉降分离,但l也不能过大(占地面积大)。

旋风分离器的原理、类型及应用;

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旋风分离器串联、并联的特点

旋风分离器是由内筒(或称为排气管)、外筒和锥体三部分组成的。

含尘空气由分离器的进口切线方向进入分离器的内外筒之间,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形成外涡旋),逐渐到锥体底部。

气流中的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外壁,由于重力作用以及向下气流的带动而落入底部集尘斗。

向下的气流到达锥体的底部后,沿分离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旋转上升的内涡旋,并由分离器的出口排出。

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高速旋转时,顶部压力下降,一部分气流会带着细尘粒沿外壁面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再沿排出管旋转向下,从排出管排出。

这股旋转向上的气流称为上涡旋

按进口型式可分为内旋型、下旋型和外旋型

同一台分离器,处理风量愈大,即入口风速愈高产生的离心力愈大,分离效果就愈好。

串联使用时,它所能处理的风量即为单个旋风分离器所能处理的风量,而阻力则为两个旋风分离器阻力之和。

并联使用时,其所能处理的风量为各个旋风分离器风量之和,而阻力仍与单个使用时一样。

袋式除尘器的原理类型及应用;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方法;

滤料的类型

滤料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筛滤、碰撞、滞留、扩散、静电等原理,滤袋表面积聚了一层粉尘

袋式除尘器有简易式布袋除尘器、反吹风除尘器、脉冲除尘器等。

◆袋式除尘器主要用于1μm以下的微粒。

气体的含尘浓度超过5g/m3时,最好采用两级除尘。

◆袋式除尘器可以适应不同风量的要求。

◆由于滤料使用温度的限制,不宜处理温度较高的高温烟气。

◆不适用于含有油雾、凝结水和粉尘粘性大的含尘气体。

◆不能用于有爆炸性或带有火花的烟气。

常用的方法分为机械清灰和气流反吹清灰两大类

滤料类型:

棉毛织物、尼龙织布、奥纶、涤纶、经过硅酮树脂处理的玻璃纤维。

连续输送机的特点

优点:

(1)起动、制动次数少,速度较高且速度稳定,所以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2)在同样生产率下,自重轻,外形尺寸小、成本低,驱动功率小;

(3)传动机构的机械零部件负荷较低,冲击小;

(4)结构紧凑,制造和维修容易;

(5)输送货物线路固定,动作单一,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6)工作过程中,负载均匀,所消耗的功率几乎不变。

(1)只能在固定的区间输送物品;

(2)每种输送设备只适用于输送一定类型的物品;

(3)设备输送的物品形态和单件重量要求较严格,通用性差;

大多数连续输送机不能自动取货,因此必须配备相应的装卸货装置。

带式输送机的类型及主要构成

(1)按输送带的种类:

植物纤维带、橡胶带、钢带、网状带、塑料带及特种带

(2)按输送带断面:

平形、槽形、波纹挡边式等

(3)按支撑装置的结构形式

托辊支撑式输送机、平板支撑式输送机、气垫支撑式输送机

(4)按输送机移动性质

固定式、移动式

(5)按驱动方式

外驱动式:

即驱动装置放在传动滚筒外面,减速器直接同传动滚筒输入轴相连。

内驱动式:

将驱动装置全部放在传动滚筒内,此种方式又称为电动滚筒。

(6)按布置形式:

水平运输、倾斜运输

带式输送机主要由输送带、滚筒、托辊、张紧装置、驱动装置、清扫装置等组成。

输送带的类型

有植物纤维带、橡胶带、钢带、网状带、塑料带及特种带等

承载托辊的类型及特点

◆平托辊:

运送成件物品

◆槽形托辊:

运送散碎物料

调心托辊的作用、类型及工作原理:

能调节输送带的跑偏

平形和槽形两种

采用阻挡或托辊在水平面内转动产生横向推力使皮带自动向心达到调整皮带跑偏的目的。

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的类型及特点

◆螺旋式张紧装置:

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张紧行程小,适用于输送距离小于100m、功率较小的带式输送机。

◆车式重锤张紧装置:

适用于输送距离较长、功率较大的带式输送机。

◆垂直框架重锤式张紧装置:

可利用走廊空间位置来布置,随着张力的变化靠重力自动补偿输送带的伸长。

◆绞车式张紧装置:

用于输送距离长(>

300m)、运量大输送机。

链式输送机的类型及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