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41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

《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论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

20世纪20-4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主要采用美国墨西哥湾离岸价格与运费加成定价,油价变化很小。

40年代后随着中东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增加,世界石油主要供给来源由美国转移到中东地区,世界经济逐步恢复增长,石油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油价开始缓步上升。

此时,世界油价采用由大石油公司公布的原油买断价作为标价,通过垄断石油价格,依靠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二战后经济重建对石油的巨大需求,尽管油价较低,跨国石油公司还是可以获得稳定的垄断收益[1]。

(2)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主导的石油定价时代(1973-1980)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简称欧佩克,成员国开始建立本国的石油公司,对本国石油工业实施国有化,并在70年代逐步完成,从跨国公司手中夺回了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权,逐步掌握了石油定价权。

1973年8月,油价突破了3美元/桶。

其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伊朗革命(1978)、两伊战争(1980),并引发了两次石油和能源危机(1973-1974,1978-1982),并导致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阿拉伯国家通过将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对西方国家采取禁运措施,沉重打击了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油价从1973年的3.11美元/桶上升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上升了近3倍,从此告别了低油价时代。

..........

1.2油价波动的研究成果综述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商品,从其诞生到成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主要能源产品,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影响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降低油价波动对经济与产业的影响,如何判断油价变动的走势和范围,如何化解和防范油价波动与能源安全风险,一直是各国政府与学者关心和研究的课题。

在传统经济学领域,石油价格被认为是由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其波动是由于影响供给和需求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导致供给和需求变化所引起的,如原油储量、生产能力、能源政策、库存量、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经济增速、替代性能源新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有别于传统供需理论,霍特林(Hotelling)对石油价格率先提出了可耗竭资源理论(1931年),认为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可耗竭资源,其生产者最优定价是使石油利用率最大化,即资源价格的增长率要与贴现值(即利率)相等[3]。

其后,克雷默和托曼(KrautkraemerandToman)在2003年又提出了改进后的霍特林准则—“边际相等”原则,即石油各期的边际净收益(即价格与成本之差)的现值都相等。

此外,不同学者还从石油市场结构、定价机制、传导机制、能源结构、剩余产能、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效率、替代性能源开发等不同方面以及金融、政治、心理预期等多个视角对油价波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对于油价波动的定性研究,对于油价波动的定量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目前油价波动的定量研究主要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数据挖掘的人工智能学方法(如神经网络、小波分析等)和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如分形、混沌理论)。

...........

第2章石油的定价机制

2.1石油的自然属性

石油是一种烃类的混合物,狭义上主要是指原油,广义上还包括天然气,本文将只对原油进行研究。

原油是一种储存在地下的有特殊气味粘稠的可燃性流体,世界各地所产原油的颜色和性质都可能有较大不同,通常为黑色或褐色,也有少数呈黄色、暗绿色,密度一般在0.75-0.98g/cm3之间,凝点、沸点和粘度差异也比较大,沸点范围可达30-600℃,凝点随石蜡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粘度则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尽管各地原油的差异性很大,但所有原油都主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并包含多种元素。

其中,碳元素占83%-87%,氢元素占10%-14%,这两种元素的占比可达96%-99%,此外还含有硫、氮、氧和包含金属元素在内的微量元素,并以化合态存在于原油中。

由于化学组分即各种碳氢混合物的含量、结构与组成的不同,导致了原油性质的千差万别,石油中通常含有烃类和非烃类有机化合物以及无机物,研究发现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是石油的主要成分[4]。

各国对于原油的分类标准各不相同,原油按含硫量可分为低硫油(2%),按含蜡量可分为低蜡原油(0.5%-2.5%)、含蜡原油(2.5-10%)和高蜡原油(>

10%)。

原油按酸值可分为低酸原油(酸值1mgKOH/g),原油按相对密度可分为轻质原油(API°

>

34,&

rho;

0.998),分别与轻质油、中质油I、中质油II、重质油这种分类方式相对应。

关于石油的相对密度,我国是指在101325Pa(即1标准大气压)下,单位体积的20℃石油与4℃纯水的质量之比,美国则采用101325Pa(即1标准大气压)下,单位体积的60℉(15.6℃)石油与60℉纯水的质量之比。

国际石油市场通常对原油按照密度和含硫量来确定原油的价格,在国际石油贸易中一般使用API度来表示原油密度。

........

2.2石油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及石油市场的形成

人类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巨变的时代:

十九世纪前人类对于火的发现使木材的利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它形式的能源没有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发明蒸汽机使煤炭成为主要能源,将人类带入工业时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从1965年石油正式取代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能源开始,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更推动了石油时代的形成。

相信未来,太阳能、风能、水电能、生物能、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绿色清洁能源将成为人类消费利用的主要能源。

其实人类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石油,我国也是较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

在班固的《汉书》就有了相关记载,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石油”的名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更是对石油开采工艺进行了系统阐述,但人类早期对石油的天然利用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简单用于燃料、润滑和医药等,没有形成相关产业。

直到1859年第一口油井在美国钻探成功,才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正式诞生。

最初石油开采后仅仅用于照明和润滑,但是内燃机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以汽油作为燃料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而以BP为代表的跨国石油公司的建立更推动了石油工业的长足发展,20世纪人类迈入了石油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推动了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坦克的广泛应用,现代工业也越来越离不开石油,石油最终成为不可替代的能源,同时也导致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模式发生巨变。

第3章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19

3.1影响油价波动的长期因素.....19

3.1.1石油供给(或生产)因素...........19

3.1.2石油需求(或消费)因素....22

3.2影响油价波动的短期因素......23

3.2.1政治因素........23

3.2.2金融因素........24

3.2.3其它因素........26

第4章油价波动对经济及产业的影响分析...........28

4.1油价波动的传导机制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分析.......28

4.1.1价格传导机制........28

4.1.2油价波动现阶段在经济中的传导途径........30

4.2油价波动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与分析....32

4.2.1油价波动对石油上中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32

4.2.2油价波动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分析........33

第5章我国应对油价波动与能源安全的对策研究及结论.......38

5.1油价波动与能源安全的对策研究........38

5.2本文结论及总结......43

第5章我国应对油价波动与能源安全的对策研究及结论

5.1油价波动与能源安全的对策研究

油价波动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威胁我国能源安全,如何实现以合理稳定的价格安全持续地获得有效的石油供给,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防范和化解油价波动的风险,是当今中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的主要安全课题。

本节将提出应对油价波动的对策和建议,并针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开展研究。

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升世界第二位,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累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进能源消费方式,降低单位GDP能耗和浪费,开发和推广节能产品与技术,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比例,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绿色和循环经济,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构建科学合理的国民经济指标体系[22]。

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向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转变,从追求增长速度向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向依靠消费内在驱动经济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在垄断领域推动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规则,使市场机制主导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区域一体化格局,实现劳动力、资本、资源和技术的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和扩散,夯实经济基础,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才是应对经济风险乃至油价波动风险的万全之策。

通过表5.1,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单位GDP能耗与各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

总结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石油是一种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以合理稳定的价格安全持续地获得有效的石油供给仍是我国在能源安全领域一切石油工作的核心与出发点。

本文通过对油价周期性波动的梳理和总结,明确提出世界已经迈入石油金融时代。

通过对石油工业和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的介绍,明确提出了油气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工业化进程与世界石油贸易的发展,促使国际原油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最终形成。

虽然油价波动缺乏规律性,影响油价的长短期因素交互作用,但石油的供求关系始终是决定油价走势的最根本性因素,一切因素都最终通过影响石油市场供给和需求使油价产生波动,本文给出了导致油价波动的各种因素全面详实的分析。

在石油定价机制和价格传导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油价的波动导致了实体经济价格水平的波动,并对宏观经济、各个行业和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对油价波动的七种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读,明确提出了油价传导的路径,具体研究了石化产业链多个相关行业所受到的影响。

为防范和化解我国能源安全领域油价波动风险,提出了具体实用的战略和对策,即通过调整经济调结构、稳定经济增长,构建能源安全和风险防控体系,制定我国石油金融战略,完善石油市场体系,推动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共同建立稳定合理的世界油价调节机制,这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

.........

参考文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