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421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docx

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三原2020届一模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可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  )

记述

出处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周礼·春官》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

“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

(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

 

A.始于西周并

古代中国长期传承B.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

C.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D.成为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奠系世,辩昭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处”“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可知编修家谱体现了宗法制,宗法观念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宗法观念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也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是宗法制及宗法观念,D错误。

2.黄河古称”河”“河水”。

《待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

“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

黄河名称的变化

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

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

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水土流失,黄河水变得浑浊,故黄河名称的变化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黄河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增强,也不能反映出水利观念的更新,排除B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与黄河名称的变化无关,排除C。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B.融合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

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指的是西汉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

新儒学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主权力的膨胀,故选C;汉代学者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并不否定王位世袭制或皇位世袭制,排除A;B是宋明理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仁政是儒学的重要内容,汉代儒学不是否定而是弘扬仁政思想,排除D。

4.宋真宗曾作《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表明宋代科举

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反映了宋代科举对社会价值取向和观念的较大影响,故D正确;八股取士形成于明清时期,排除A;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排除B;“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5.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如东京汴梁,“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旌旗)。

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

这说明,当时()

A.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B.商家注重打造品牌效应

C.节日消费成为了新时尚D.政府重视发展节日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可知,宋代的商业营销与传统民俗相结合,故选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品牌效应,材料也不能体现节日消费成为了新时尚,排除B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政府对发展节日经济的重视,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6.元朝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行省的军事权,由中央专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

据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

A.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

B.改变了绝对专制的政治大环境

C.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强化了丞相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元朝行省官员掌握较大的权力,同时中央设置专门官员管理行省的赋税等,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赋予地方较大自主权,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问题,不属于专制主义问题,排除B;秦朝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项“开创了”表述错误;材料信息不涉及丞相,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元朝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政”“由中央专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行省制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

7.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

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B.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C.经济中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D.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李时珍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说明《本草纲目》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B;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中心转移”的问题,排除C;材料信息与“市场机制”无关,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8.下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

这表明当时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消费仍以土布为主

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

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示可知,1840-1894年间,土纱使用量在不断减少,洋(机)纱使用量在不断增加。

这表明当时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因素在不断增加,故C项正确;图示体现了自然经济在不断解体,A项说法错误;数据体现的是使用土纱为主,而不是土布,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和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9.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

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

“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

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

B.“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

C.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

D.“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信息可知,“举步要稳重端正”的传统礼仪观念制约了近代教育转型,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学生碍于传统观念不愿学习体育,并非是当时竞技体育活动项目稀少;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学界对“中体西用”主张的推崇。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0.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

探索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

主流思想,可见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而不是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排除B。

五四运动是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体现,同时又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思想多元化的探索,而是强调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排除D。

11.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行货币,称为“抗币”或“边币”。

在与法币伪币和土杂钞共存交错的斗争环境下不断壮大并逐步树立起信誉,占据了市场。

这些“抗币”或“边币”的发行()

A.阻止了日本的经济掠夺B.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建设

C.主导了根据地金融市场D.奠定了抗战的物质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不断壮大”“树立起信誉”“占据了市场”等信息可以判断,“抗币”或“边币”有效地抵制了法币、伪币和土杂钞的影响,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建设,故选B;日本经济掠夺的形式并不限于发行金融货币方面,掠夺的重点地区也是敌占区而非根据地,发行“抗币”或“边币”并不能阻止日本的经济掠夺,排除A;发行货币并不代表掌握了金融主导权,排除C;D夸大其词,排除。

12.美国学者史华慈说:

“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

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

”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苏维埃阶段”“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指的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进行完整的论述。

故答案为A项。

B项,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题干中“苏维埃阶段”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巴黎公社革命,排除;D项,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与“苏维埃阶段”不符,排除。

13.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A.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B.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

C.家庭副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953年”“农业合作有分工,男女老少齐劳动”可知,宣传画反映的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爱国增产真光荣”说明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故选D;1958年开始建立人民公社,1958年出现“浮夸风”,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合作社,“家庭副业”表述错误,排除C。

14.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

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产品名称

1952年产量

1957年计划产量

增长百分比

棉纱

361.8万吨

500万吨

138

棉布

11163.4万匹

16372.1万匹

147

食用植物油

72.4万吨

155.2万吨

214

面粉

299万吨

467万吨

156

346万吨

593.2万吨

171

 

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

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都有大幅增长,这表明政府非常重视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轻工业部门,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侧重于重工业,侧重于提高生产力,故B项错误;左倾冒进思想开始滋生是在1958年,故D项错误。

15.如图是1970—197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示意图。

这一变化

A.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B.反映出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C.说明了发展经济成为中心D.反映出开放局面逐渐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1970年以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七十年代的外交关系出现突破性进展,所以此时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的,故选A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并不能证明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更不能体现发展经济成为中心,排除BC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无法体现开放局面的逐渐形成,排除D项。

16.“为避免抽签及普选的任性,尚有一种预防:

抽签选中者履职前须受试验……可是试验不在能力或才干,只询问那人的品行及其家族,每个官员更须有祖传的田产。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监督体系缺乏B.重视贵族出身

C.民主方式原始D.忽视道徳要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抽签选中者履职前须受试验……可是试验不在能力或才干,只询问那人的品行及其家族,每个官员更须有祖传的田产”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还保留一定的原始性,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监督体系,故A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重视贵族出身,故B错误;“只询问那人的品行”说明重视道徳要求,故D错误。

17.古罗马实行嫁妆婚姻制,并经历了“女儿出嫁给予嫁妆”从一种习俗变成法律的硬性规定;嫁妆的数额由少到多;妻子对嫁妆的权利从无到有的过程。

这一变化反映出()

A.关注妇女是罗马公民法的立法原则

B.罗马法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财产分配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B

【解析】

【详解】嫁妆婚姻制的演变反映了妇女在社会中地位的上升,这是罗马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C中的“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18.以法国为中心的思想启蒙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以及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福音书”,这次思想启蒙……直接结果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

材料表明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社会转型B.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思想

C.大革命促进启蒙思想传播D.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次思想启蒙……直接结果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可知,启蒙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先导,推动了法国社会的转型,故选A项。

材料中主旨在于说明启蒙运动的作用,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说的是启蒙运动推动了大革命的发生,C项与材料表述相反,故排除;D项与B项同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9.1376年,英国议会取得了弹劾政府大臣的权力。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弹劾权由盛转衰,1805年后,英国议会再未实施任何弹劾。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弹劾权逐渐衰亡的主要原因是

A.分权制衡体制的形成B.君主立宪政体的完善C.议会政党政治的实施D.责任内阁制度的确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英国近代政治体制。

在责任内阁制下,内阁首相是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国王形式上批准后方可组阁,内阁成员和首相采取共进退,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议会对政府大臣的弹劾权失去了意义,选项D正确;英国议会弹劾政府大臣本身就是分权制衡体制的落实,两者并不矛盾,因此A项不是其衰亡的原因,排除;议会弹劾权的衰亡是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的表现,因此后者不构成前者衰亡的原因,选项B排除;议会弹劾权的衰亡和政党政治无关,排除C。

20.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

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条件恶劣。

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为降低劳动力成本,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大量使用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使得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逐渐普及,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答案为B。

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但广大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有限,不是蔗糖普及的主要原因,A错误。

依据材料可知,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C错误。

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D错误。

21.1830年,妇女和儿童占英国棉花工业中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二。

然而,随着1833年《工厂法》的出台,童工雇佣量下降,童工位置逐渐被女工所接替,妇女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动力。

1870年以前妇女在纺织业中占了总劳动力的50%。

由此可知(  )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答案】A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完成的重要标志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主要原因是技术的进步,“妇女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动力”说明妇女从家庭主妇向职业女性的角色转变,故选A;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的相关信息,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2.1938年,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走出经济大危机的阴影B.美国采用了生物转基因的技术

C.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苏联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虽然苏联耕地比美国多,投入的劳动力也多,但在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对农业实行集体化,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到1939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此时生物转基因技术尚未出现;D选项错误,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与题意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3.自宣布脱离“欧盟”以来,英国的“脱欧”进程一再受挫,由“脱欧”变成了“拖欧”。

此现象客观上反映出

A.欧盟极力维护一体化进程

B.“脱欧”背离了英国利益

C.英国与欧盟矛盾得到缓和

D.全球化密切了彼此的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英国脱欧短期内对英国有利,但是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所以欧盟不允许其脱离,同时英国脱欧,外资从英国撤离,影响伦敦金融中心

地位等问题困扰着英国和欧盟,从此变成了“拖欧”,原因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密切联系,出现牵一发而动全部,故答案为D。

欧盟极力维护一体化进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面,英国国内也有不同意见等其他原因,A错误。

英国“脱欧”是为了英国利益,B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与欧盟矛盾得到缓和,D错误。

24.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说:

“我主张杂乱而有活力胜过明显的统一。

我容许不根据前提的推理并赞成建筑的二元性。

我认为用意简明不如意义丰富……我爱两者兼顾,不爱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是黑白都要,或是灰的。

”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提及建筑师文丘里强调对艺术的追求杂乱胜过统一,主张两者兼顾,这符合现代主义的风格,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等手段超越现实塑造形象,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现实主义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和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印象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5题13分,26题13分,27题16分,28题10分,共52分。

25.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李宗仁等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口号,开始了经营广西策略。

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自政策,即“自治、自卫、自给”,以村为自治单位,实行村治。

在推行村治过程中独创“三位一体”制:

一个是崭新的创造的基层政治制度,一个是实现民权主义最具体的办法——村街民大会,一个是具有战斗性的组织和训练的民团。

基层自治组织依托民团,实际上既作为政治动员的手段的同时也带有军事动员的意味。

……这结束了广西乡村社会散杂而无严密组织的状态,过去历代王朝统治未曾到达的边远少数民族山区也都建立了乡村“政权机关”。

——摘编自侯晓光《村民自治研究:

基于清末民国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广西基层自治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答案】

(1)原因:

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

(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

(2)特点:

政治组织与军事组织相结合或政治动员与军事动员相结合;政府管控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或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设置专门的机构。

影响:

结束了广西乡村散杂而无严密组织的状态;客观上加强了政府的行政权力;加强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有助于发动民众抗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乡村基层政治近代化。

【解析】

【详解】

(1)原因:

根据“美国建国后”得出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根据“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得出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根据“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得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根据“英国在1835年”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根据所学还可从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等方面分析总结。

(2)特点:

根据“既作为政治动员的手段的同时也带有军事动员的意味”得出政治组织与军事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