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4381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经验交流Word下载.docx

命题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要求,重视“新情景、新材料”的创设与应用。

按照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要求,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应用。

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点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基于地理学科特色,命题强化能力立意,进一步重视地理学科思想、学科能力的考查。

强化能力立意,进一步重视地理学科思想、学科能力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从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中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技能与方法描述、归纳某一区域地理要素的特点、分布和变化规律。

基于地理学科特色,学生能够从文字材料和各种地理图表中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探讨和解决问题。

考查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正确说明、论证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素养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地理思维正确说明、论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初步具备判断决策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素养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试

内容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内容,依托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八年级四册教材。

试卷

结构

1.考试内容比例:

地球与地图约占10%,世界地理约占40%,中国地理约占50%。

2.题型及分值比例:

选择题约占50%;

非选择题约占50%。

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难度

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分值比例约为6∶2∶2。

试卷难度系数约为0.65。

3、试卷和样卷

深入分析往年试卷和今年样卷的特点,明了形式,并制定应对措施,找准复习的方向。

(1)依标靠本,严格按课标要求命题

命题依据了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的要求,没有出偏、难、怪题、似是而非的题,没有过份设置审题障碍。

试题考查的内容紧密联系教材的知识点,个别综合性题目的设问来自教材中的活动要求;

有些考试题目的素材虽然不是完全出自教材,但学生只要依据课标和教材认真复习,具备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2)关注覆盖度,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本份试卷,从初中地理三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来看:

地球地图10%,世界地理39%,中国地理51%,四册书分值比例和内容结构较为合理,覆盖度较好;

从考察的区域来看,世界地理主要考查了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大洋洲、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欧洲西部、南极地区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地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都有涉及,从区域覆盖来看也较广泛;

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主要涉及经纬网判读、五带划分、半球划分、地球运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主要海峡运河分布、天气、气候、地形、河流、国家及省区分布、人口、城市(聚落和同城效应)、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等知识点,以上知识点,既是学科的主干,也是近几年学生学业测试经常涉及考查的内容。

(3)强调能力立意,旨在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考查考生对所学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地球的自转、公转、气候成因等)、基本技能(解读和获取图表信息、绘图等)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理念(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如第26题第(3)、(5)两小题,第27题第(3)小题,第28题第(4)、(5)两小题,第26题第

(2)、(4)、(5)三小题,第30题第

(2)、(3)两小题等在一定程度上均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部分题目(第16题,第28题第(4)、(5)两题,第29题第(5)题、第30题第

(2)、(3)两题等)也间接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图文并茂,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地理图表不仅可以使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得到直观的表达,而且能够很好地彰显地理学科特色,同时又有助于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解读其蕴含的信息,并利用已得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利用图表作为试题的信息载体是历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题的传统,今年试题也不例外。

全卷共有各种图表25幅,类型多样,有地理空间分布图、区域图、等高线地形图、示意图(地球公转)、柱状图、景观图以及表格等类型。

通过不同形式内涵丰富的图表既为考生判读、分析问题提供了形象的思维空间,也为考生搭建了信息平台,整份试卷图文并茂,充分彰显了学科特色。

(5)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体现课标的理念和时代气息

今年许多试题呈现的情境材料不仅较新,而且生活气息、社会气息浓厚,既符合“从身边学习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这一课标理念,又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如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非洲四国、雾霾天气、台风“潭美”、长江经济带建设、南极泰山站建设、“感知中国·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单独两孩政策等生活和社会热点材料创设的题目,既新颖又鲜活,不但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增加了考生与试题之间的亲切感,减轻考生的紧张程度。

(6)稳中有变,适应学生后续发展

命题在题型、题量、试题特点(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时代性)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外,今年的试题阅读量有所增加,综合题中的分析问答题比例上升,其目的是重视地理学科思想、学科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7)关注新教材变化内容的考查

今年是新教材使用后的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为促进师生对新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应用,试题关注了对教材新增内容的考查,所考查的内容都是基于图表,从中提取信息,并利用所学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记忆。

如19、29、30题等。

29题给出了济南、齐齐哈尔的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北方地区图、东北三省积雪厚度分布图,图中标出了经纬度、山脉分布、海洋、积雪厚度等地理信息,只要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地理素养,就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二、抓好复习计划安排,明确总复习的目标

复习要有计划,分哪些阶段复习,进度如何安排,使用哪些材料,每一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到什么层次,要保持复习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整个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取舍、整合),它们的目标分别是:

第一阶段:

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本阶段的复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与提高,基本技能趋于熟练,方法系统逐步完善,应考能力、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即“心里有底了。

第二阶段:

将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用知识来联系热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复习要能举一反三,克服死记硬背,要变式的训练学生,让学生获得的知识发生迁移。

第三阶段:

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在这个阶段,通过整合将教材的内容整理成若干个板块,建成一个牢固的地理知识体系。

要注意查漏补缺,注意对薄弱易错知识的再盘点,注重做好考前适应性训练。

三、搞好双基教学,以不变应万变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中考题目难度不大,但是综合性、灵活性与开放性都很强。

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近两年的中考成绩说明那种认为读读背背就能考好成绩的想法是错误的,鉴于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地理能力的培养。

1、关于基础知识问题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主要检测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并不回避“双基”及其重点,因而对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

对于地理的重难点问题,如经纬度、地图判读、地球运动、区域特征等,教师应寻找适当教学方法,强化训练,以确保学生掌握。

 

教师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地理课程标准》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教学中要围绕主干知识,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针对重点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及时反馈讲评,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应用,从而达到对主干知识的真正掌握。

记忆:

地理教材中很多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是需要学生记忆的。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七八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让他们多记忆些常识性的知识和地理规律,丰富他们的知识储量,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打好素质基础。

理解:

让学生记忆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千万不能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获得的知识也是死的,是容易遗忘的,即使记住了也不会应用来解决问题。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中尽量使用投影片,多媒体等素材,板图等多种手段创设认知情景,用形象的思维来促成教学。

2、关于基本能力培养问题

学业水平测试既重视基础又突出能力的考查。

因此我们在搞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注重对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地理“双基”的掌握,尤其要注意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即地理图像语言的学习运用,这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许多地理知识都可以通过识读相关图表来获得。

地理试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无图不成题”,读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适宜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必考试题。

建议在复习阶段对地理图像进行专题复习,训练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技能,对于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填图部分内容,要适当组织练习,达到在图中能够正确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的要求,让学生将基本地理事物的分布通过“心里地图”加以识记,并读懂地理图像所包含的信息;

能分析各类地理图像(比例尺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所提供的文字、图、表信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学会读图分析问题;

同时也要学习绘制一些简单的地理图像。

(2)注重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区域性、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决定了地理学习能力的两大方面,即地理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分析地域内或地域间各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能力,也可称之为地理思维。

学生没有形成必要的地理思维方式,在答题时势必造成在地理问题前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地理表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应用。

因此,我们注重知识点的纵横向联系,注重了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表述不准确也是历年中考失分较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地使用地里术语,在平时的训练题、试题讲评时一定要给学生相对标准的答案。

学习地理不仅要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综合应用。

现行教材中,无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在专题与区域之间都有一些联系点、交叉点,这样复习中就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框框,把若干个联系紧密的章节重新组合,加以梳理比较,即可节约课堂时间又能让学生明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应用能力。

四、加强复习课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细备课,不准无教案上课

地理教师要精心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学生个体。

通过反复钻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力求避免照本宣科。

复习课不能上成重复课、练习课、满堂灌、放羊课,复习课要归纳到位,点拨到位,训练到位,要有考有改,提高复习效率。

要管理好学生的听讲、作业、检测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忙而不乱。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①明确每节课的复习目标。

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目标,指导形式预习思考。

②注意做到讲答结合。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难点。

③在教学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联系、拓展,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分析因果关系、主次关系,掌握规律,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于灵活运用。

④讲练结合,设计有效的练习题,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当堂训练,反馈矫正。

⑤强化地图在地理教学和复习中的作用。

作到用好图、熟记图、图文转换。

发挥地图信息库、空间指向作用,培养学生图上思考、记忆的习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以图为载体,养成学生用图的习惯,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力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图,利于知识间的迁移与综合。

2、处理好教材上的“活动”

在教材中,“活动”内容占有大量的篇幅,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教材与旧教材一个很大的区别是:

旧教材是直接告诉结果或结论,让学生去记忆;

新教材多是通过活动来得出结论的,注重了过程、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上的“活动”,尤其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

坚决避免直接让学生把活动题的答案记下来去记忆,不去引导学生去分析的现象。

3、注重不同尺度区域的教学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最突出的特点,课标对区域地理的要求是比较多的,老师们应该对照课标要求对教材中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及部分省区进行认真研究。

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之后的一个综合运用。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

如何进行区域地理的复习呢?

首先,确定区域位置。

我们在复习时要经常读图、做填图、绘图练习。

努力做到“心中有地图”。

在阅读区域地图时,重视所给的经纬度数值的分析,是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手段。

其次,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

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

(1)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

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以此寻找出主导因素。

(2)理清知识头绪,抓住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

(3)比较区域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区域差异。

学会使用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

最后,发现区域发展、提出区域发展对策。

要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作出合理的评价,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

4、注重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和热点

考试往往以一些热点材料作为创设试题情境的背景,既考查考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也考查考生的阅读、判读、分析等能力。

所以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要对热点问题进行收集,将热点问题与地理区域结合起来,然后把地理有关的知识进行必要地整合,整合时要突出人地关系主线,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把我国和世界一些时政热点及学生生活体验引入课堂。

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是有用的,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地理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热点复习时要把握一个“度”和“量”的问题,既不能过度关注,也不能一带而过。

5、调整心态,稳定有序地备考

从考试结果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往年考试中的许多试题题目不难,但学生得高分不易,试题稍微有所变通,考生就无法适应,机械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答题的技巧和规范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和规范性的培养。

首先,教师必须养成严谨的教学作风,日常教学与讲解时语言要严谨,措词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说、会说,多进行纸笔训练;

再次,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

①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经纬度、海陆位置、邻国、邻省区位置、地形、河流位置)判断此地区是什么地方。

④回忆地图,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按照正确思路,逐步在脑海中回忆、在线与题意相应的地图,快速进行图文、文图和图图转化,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再将正确分析出的内容落实在地图上;

②联想:

把跟此地区有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气候—类型、特征,成因;

河流—小事特征;

地形—类型、特征;

资源、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科技水平、优势;

限制性因素(不利条件):

哪些方面属于答题内容。

③答题:

看清题意——问什么,答什么。

整理思路——此题从哪几点回答,即①什么②什么……略作思考。

集中火力——小题答题内容答完一点,再答另一点,不能扯东、扯西。

卷面保持整洁:

看清书写范围,不得超越雷池,忌用涂改液。

书写整洁,答题后,应仔细检查一遍(是否符合题意,有没有错别字,是否是大众化说法)

五、处理好讲练评的关系,提高地理复习效率

1、科学组编试题,合理训练要彻底改掉“一刀切”、“一题练”的做法,在优化命题上下功夫。

命题设计应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面向大多数考生的基础性的常规性的能力训练题,占50%左右。

二是面向中上游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型的题目,占40%左右。

三是面向尖子生的灵活性、综合性题目,占10%左右。

这些题目应是综合的、具有创新思维要求的题目,提供给那些有余力、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研究、尝试,由他们自主选择。

所以在编制试题时要注重新情境、新条件、新问题的设置。

要遵循三个原则:

新编的试题要体现教材的特点,要符合课标要求和训练思想,要体现新颖性、准确性与导向性,有助于梳理、归纳训练。

在训练量方面,注意“度”的把握。

2、注意讲、练、评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技巧、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力求讲要讲出主线、讲出新意和规律,评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兼顾知识能力两方面(就知识而言,老师既要评到基本知识点,又要评到本专题涵盖的基本知识面,这是对基本知识点的拓展和深化。

就能力而言,既要评到学生在识记、理解、应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又要评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要评到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采用的过程、基本方法、技巧等。

要特别注意“四评”“四讲”,即:

评错误解答、防重蹈覆辙;

评优秀解法,培养创新能力;

评新题生题,强应变能力;

评旧题新考,增忧患意识。

讲共性和个性;

讲思路与规律;

讲题型与技巧;

讲发散与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